岁寒三友指的是 岁寒三友指的是什么人
岁寒三友指的是哪三友
竹绿梅花红,转战西东,岁寒三友指的是哪三友?
岁寒三友指的是 岁寒三友指的是什么人
岁寒三友指的是 岁寒三友指的是什么人
答:松、竹、梅。
岁寒三友,汉语成语,拼音是suì hán sān yǒu,意思是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出自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成语典故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四折:「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
清˙赵翼˙陔余丛考˙卷四十三˙岁寒三友。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在旧结婚时,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将松竹梅围成团状;分作三个团状,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竹、梅,构成图案:以松、竹、梅组成的洞门。
示例
钱钟书《围城》:“这东西跟蚊子臭虫算得小饭店里的岁寒三友,现在刚是深秋天气,还显不出它们的后凋劲节。”
岁寒三友是指哪三个植物?
墨梅图题诗岁寒三友指的是在冬季不受风雪影响而开花的梅花、在暴风雪中宁折不屈的竹子、在寒冬依然苍翠欲滴的松树。这三种植物被统称为“岁寒三友”,它们都具备着不畏寒冷,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喜欢用它们来形容那些意志坚定、奋勇前行、不畏艰难的人物。
1、松树:具备超强的适应能力,耐旱、耐寒、耐热,所以无论多么贫瘠的土地,多么恶劣的环境都不能阻止它的生长。而松树的寿命也很长,根据植物专家的研究表明,大多数松树品种的寿命可达到一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唐·皇甫曾)千多年。所以想要养殖松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而松树的四季常绿特征,是它成为了“岁寒三友”的硬件条件之一。
2、梅花:具备寿命长、不畏寒冷的特征,而这就是它成为“岁寒三友”的主要原因。在寒冷的冬季,梅花会像春天来了一样含苞待放,为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雪景,增添了无限的风采,也因此有了很多形容冬季梅花的诗句。梅花具有能活千年的长寿特征,所以有很多人会用来送长辈,以此来表达自己对长辈的祝福。
3、竹子:具备挺拔、常绿的特征。竹子除了是“岁寒三友”之一,还是“四大君子”之一,而这与竹子的形态特征相关。竹子形态挺立,给人一种百折不饶、坚强不屈的感觉。所以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都喜欢用竹子来作诗与喻人。
岁寒三友指的是:松树、梅花和竹子这三种植物。因为这三种植物的生命力特别顽强,尽管是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会凋谢,并且能很好的生长,在大雪中绽放,体现出它们不畏严寒的品格,因此被称为“岁寒三友”。 松树多数属于常绿乔木的植物,外形高大,松树四季常青,就算在冬季的严雪之下也仍然姿态挺拔、郁郁葱葱、精神抖擞,经常代表着坚强不的意义,松树的品格是人最崇拜的,也是许多人需要学习的。松树的品种很多,很多人会种植小松树在家里的庭院之中,用来观赏。
扩展资料: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指的是那三种植物?
二、寓意所谓“岁寒三友”,即将松树、翠竹、梅花
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叶密生而有层云簇拥之势,欹斜层叠,不啻马远、刘松年笔意。在万物萧疏的隆冬,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松树的品微吟海月生岩桂,长笑无风起涧松。(宋·何孙)格是国人最为崇拜的。
梅花为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韵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漫天飞雪之际,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这是何等的可爱、可贵!
岁寒三友是指哪三个人
岁寒三友指的并不是人,而是松、竹、梅。因为梅花在冬季盛开,风雪越大而花开越盛,而竹子和松树在寒风中屹立不倒,保持青翠,因此将这三种植物称为岁寒三友。岁寒三友表现了坚韧不屈的精神,常被用来形容意志坚定,不畏艰险的人物。 扩展资料 一、出处
岁寒三友一词出自明代的《渔樵闲话》,“到深秋之后,百花凋零,唯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梅花在冬季盛青松 翠竹 冬梅开,风雪越大而花开越盛,而竹子和松树在寒风中仍然可以屹立不倒,松树更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宋·贺铸)可以保持青翠,生命力顽强,因此将这三种植物称为岁寒三友。
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在旧结婚时,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将松竹梅围成团状。
岁寒三友是指哪三个人
出处: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岁寒三友指的并不是人。岁寒三友指的是梅花、竹子和松树,因为梅花在冬季盛开,风雪越大而花开越盛,而竹子和松树在寒风中屹立不倒,保持青翠,因此将这三种植物称为岁寒三友。修竹万竿松影乱,山风吹作满窗云 (元·萨都拉)岁寒三友表现了坚韧不屈的精神,常被用来形容意志坚定,不畏艰险的人物。
1、松。松属植物统称 ,在汉语中,其中不少种类被称作杉,一般特点乃树叶形状像一根针,防止水分大量被蒸发。就松树的叶形说,松针是大多数人对松树的印象,而且每根松针的外围都有一层厚厚的角质层和一层腊质的外膜,这样就减少了松树身份的丧失,也是松树可以在很干燥的环境下生存的秘诀。
2、竹。又名竹子。品种繁多,有箭竹等。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茎为木质,是禾本科的一个分支,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东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很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树,生长迅速。有些种类的竹笋可以食用。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人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3、梅。梅原产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梅花是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
岁寒三友是指哪三个?
衙斋卧听萧萧竹,1)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放,因称“岁寒三友”
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元· 白朴《朝中措》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明·无名氏《渔樵闲话》四折
宋代林景熙《霁山集》四《五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篁为岁寒友,”
(2) 岁寒:喻浊世。三友:山水、松竹、琴酒。三者为浊世之中的清高之物
所谓“岁寒三友迥于春风碧云里。”,即将松树、翠竹、梅花
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叶密生而有层云簇拥之势,欹斜层叠,不啻马远、刘松年笔意。在万物萧疏的隆冬,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松树的品格是国人最为崇拜的。
梅花为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韵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漫天飞雪之际,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这是何等的可爱、可贵!
是翠竹、梅子花、松树。三友山水、松竹,琴酒三者为浊世之中清高之物!
梅,竹,松
松,竹,梅,
fhhcgch
岁寒三友是指:
松、竹、梅
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拨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
岁寒三友的由来: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遭权臣迫害,被捕入狱。经王安石等人营救,始得从轻定罪,安置黄州管制。黄州即今湖北黄冈。作为“罪人”的苏轼初到此地时,心情很苦闷。稍后,家眷来依,朋友来访,苏轼的心绪慢慢好转,但生活上又发生了困难,便向黄州府讨来了数十亩荒地开垦种植,借以改善生活。这块地,当地人唤作“东坡”,苏轼便自取别号为“东坡居士”。
苏轼在东坡栽了稻、麦等到农作物,又筑园围墙,造起房屋来。房子取名“雪堂”,并在四壁都画上雪花;园子里,则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一年春天,黄州知州徐君猷来雪堂看望他,打趣道:“你这房间起居睡卧,环顾侧看处处是雪。当真天寒飘雪时,人迹难至,不觉得太冷清吗?”苏轼手指院内花木,爽朗大笑:“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为风声和泉声就是可解的两部乐章,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霜开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
徐君猷闻言,对苏轼以“三友”自励,保持凌寒留香的高尚情,肃然起敬,从此更留意对他的照顾了。以后,合成松、竹、梅的“岁寒三友”图案,一般都用在器皿、衣料和建筑上。仁人志士对它的理解,是借此体现傲霜斗雪、铁骨冰心的高尚品格,老则看重其长青不老、终冬不凋,引申为生命力的旺盛,所以也成为吉祥的象征。
解释: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事例:花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更堪红白山茶。(元·白朴《朝中措》)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松、竹、梅。
天寒地冻,花木凋零。只有松竹梅这三位“朋友”欣欣向荣,一派生机。
竹子主要分布在南方,北方也有一些。有个《紫竹院》公园,里面就有竹子。北大校园里也有不少。我家的“小园”里,我也种了几棵,长得不错,一年四季窗前总是绿影婆娑,也可算“占尽风情向小园”了。竹子是重要的物质材料:盖房子、做家具都有它的用武之地。竹笋还是席上的美味佳肴。也可以经常进入“寻常家”。竹子可以做成笙萧琴笛,发出丝竹之乐的“清音”。因此竹比松树更得文人青睐。但是竹子有个缺点,就是平时不开花,没有娇艳之美。
梅花虽然没有遍布全国,甚至许多北方人没有亲眼见过。但由于历代文人的“炒作”,已经深入人心。为什么梅花如今会“位压群芳”呢?这是由于民族历史形成的集体潜意识所决定的。许多国画家在画梅花时,突出地表现在积雪的乾枯曲折的老树之上,绽出了朵朵鲜花。
解释
(1)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放,因称“岁寒三友”
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元· 白朴《朝中措》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明·无名氏《渔樵闲话》四折
宋代林景熙《霁山集》四《五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篁为岁寒友,”
(2) 岁寒:喻浊世。三友:山水、松竹、琴酒。三者为浊世之中的清高之物
所谓“岁寒三友”,即将松树、翠竹、梅花
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叶密生而有层云簇拥之势,欹斜层叠,不啻马远、刘松年笔意。在万物萧疏的隆冬,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松树的品格是国人最为崇拜的。
梅花为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韵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漫天飞雪之际,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这是何等的可爱、可贵!
岁寒三友 (题画诗)
陶行知
万松岭上松,鼓荡天风,
震动昆仑峰。
千军万马波涛怒;海出山中。
争取五分钟,百草千花休闲笑,
且待三冬。
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竹图题诗
郑燮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苍松怪石图题诗
李方膺
苍松怪石图题诗
君不见,岁之寒,
何处求芳草。
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与冰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直,
[编辑本段]传统吉祥图案
传统寓意图案。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宋林景熙《霁山集·五云梅舍记》:“即其居梁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孤本元明杂剧》缺名《渔樵闲话》四:“那松柏翠竹,皆比岁寒君子,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清高宗御制诗三集也曰:“南宋马远有岁寒三友图。所绘松竹梅。……三友图在内府。乾隆帝有题诗。”据此,足见宋代已把松、竹、梅作为岁寒三友了。这一图案花纹,明清以来的瓷器、衣料、家俱、建筑等应用较多。
相关词:松竹梅兰,桃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李杏菊
相关[古诗]
松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晋太康·左思)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风。(唐·寒山子)
苍苍松桧阴,晓日露西岭。(唐·许浑)
松间石上定僧寒,夜半犹溪水声急。(唐·陆龟蒙)
穿松渡双涧,宫殿五峰围。(宋·夏竦)
松风吹茵露,翠湿香袅袅。(宋·苏轼)
两廊诸岳色,九里乱松声。(宋·洪适)
应有山神长守护。松风时为扫埃尘。(宋·史太章)
竹好竹连山觉笋香 (宋·苏轼)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宋·欧阳修)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唐·李白)
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 (唐·李嘉佑)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唐·孟浩然)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
爆竹声中一岁除 (宋·王安石)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唐·杜甫)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宋·苏东坡)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宋·周邦彦)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唐·李涉)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宋·苏轼)
梅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唐·黄蘖禅师)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唐·李白)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五代·李煜)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宋)
何方化作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宋·陆游)
溪回谷转愁无路,忽有梅花一两枝 (宋·杨万里)
数点梅花天地心 (宋/元·翁森)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杜耒)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宋·卢梅坡)
有一种邪恶的说法:岁寒三友,火锅,白菜又不见,松之乔,,热被窝…=.=
英文
symbol of the lasting friendship,the tree durable plants of winter pine,bamboo and meihua
解释: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事例:花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更堪红白山茶。(元·白朴《朝中措》)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松、竹、梅。
天寒地冻,花木凋零。只有松竹梅这三位“朋友”欣欣向荣,一派生机。
竹子主要分布在南方,北方也有一些。有个《紫竹院》公园,里面就有竹子。北大校园里也有不少。我家的“小园”里,我也种了几棵,长得不错,一年四季窗前总是绿影婆娑,也可算“占尽风情向小园”了。竹子是重要的物质材料:盖房子、做家具都有它的用武之地。竹笋还是席上的美味佳肴。也可以经常进入“寻常家”。竹子可以做成笙萧琴笛,发出丝竹之乐的“清音”。因此竹比松树更得文人青睐。但是竹子有个缺点,就是平时不开花,没有娇艳之美。
梅花虽然没有遍布全国,甚至许多北方人没有亲眼见过。但由于历代文人的“炒作”,已经深入人心。为什么梅花如今会“位压群芳”呢?这是由于民族历史形成的集体潜意识所决定的。许多国画家在画梅花时,突出地表现在积雪的乾枯曲折的老树之上,绽出了朵朵鲜花。
解释
(1)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放,因称“岁寒三友”
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元· 白朴《朝中措》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明·无名氏《渔樵闲话》四折
宋代林景熙《霁山集》四《五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篁为岁寒友,”
(2) 岁寒:喻浊世。三友:山水、松竹、琴酒。三者为浊世之中的清高之物
所谓“岁寒三友”,即将松树、翠竹、梅花
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叶密生而有层云簇拥之势,欹斜层叠,不啻马远、刘松年笔意。在万物萧疏的隆冬,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松树的品格是国人最为崇拜的。
梅花为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韵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漫天飞雪之际,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这是何等的可爱、可贵!
岁寒三友 (题画诗)
陶行知
万松岭上松,鼓荡天风,
震动昆仑峰。
千军万马波涛怒;海出山中。
争取五分钟,百草千花休闲笑,
且待三冬。
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竹图题诗
郑燮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苍松怪石图题诗
李方膺
苍松怪石图题诗
君不见,岁之寒,
何处求芳草。
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与冰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直,
[编辑本段]传统吉祥图案
传统寓意图案。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宋林景熙《霁山集·五云梅舍记》:“即其居梁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孤本元明杂剧》缺名《渔樵闲话》四:“那松柏翠竹,皆比岁寒君子,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清高宗御制诗三集也曰:“南宋马远有岁寒三友图。所绘松竹梅。……三友图在内府。乾隆帝有题诗。”据此,足见宋代已把松、竹、梅作为岁寒三友了。这一图案花纹,明清以来的瓷器、衣料、家俱、建筑等应用较多。
相关词:松竹梅兰,桃李杏菊
相关[古诗]
松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晋太康·左思)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风。(唐·寒山子)
苍苍松桧阴,晓日露西岭。(唐·许浑)
松间石上定僧寒,夜半犹溪水声急。(唐·陆龟蒙)
穿松渡双涧,宫殿五峰围。(宋·夏竦)
松风吹茵露,翠湿香袅袅。(宋·苏轼)
两廊诸岳色,九里乱松声。(宋·洪适)
应有山神长守护。松风时为扫埃尘。(宋·史太章)
竹好竹连山觉笋香 (宋·苏轼)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宋·欧阳修)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唐·李白)
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 (唐·李嘉佑)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唐·孟浩然)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
爆竹声中一岁除 (宋·王安石)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唐·杜甫)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宋·苏东坡)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宋·周邦彦)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唐·李涉)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宋·苏轼)
梅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唐·黄蘖禅师)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唐·李白)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五代·李煜)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宋)
何方化作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宋·陆游)
溪回谷转愁无路,忽有梅花一两枝 (宋·杨万里)
数点梅花天地心 (宋/元·翁森)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杜耒)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宋·卢梅坡)
有一种邪恶的说法:岁寒三友,火锅,白菜,热被窝…=.=
松、竹、梅
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拨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
岁寒三友的由来: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遭权臣迫害,被捕入狱。经王安石等人营救,始得从轻定罪,安置黄州管制。黄州即今湖北黄冈。作为“罪人”的苏轼初到此地时,心情很苦闷。稍后,家眷来依,朋友来访,苏轼的心绪慢慢好转,但生活上又发生了困难,便向黄州府讨来了数十亩荒地开垦种植,借以改善生活。这块地,当地人唤作“东坡”,苏轼便自取别号为“东坡居士”。
苏轼在东坡栽了稻、麦等到农作物,又筑园围墙,造起房屋来。房子取名“雪堂”,并在四壁都画上雪花;园子里,则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一年春天,黄州知州徐君猷来雪堂看望他,打趣道:“你这房间起居睡卧,环顾侧看处处是雪。当真天寒飘雪时,人迹难至,不觉得太冷清吗?”苏轼手指院内花木,爽朗大笑:“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为风声和泉声就是可解的两部乐章,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霜开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
徐君猷闻言,对苏轼以“三友”自励,保持凌寒留香的高尚情,肃然起敬,从此更留意对他的照顾了。以后,合成松、竹、梅的“岁寒三友”图案,一般都用在器皿、衣料和建筑上。仁人志士对它的理解,是借此体现傲霜斗雪、铁骨冰心的高尚品格,老则看重其长青不老、终冬不凋,引申为生命力的旺盛,所以也成为吉祥的象征。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放,因称“岁寒三友”
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元· 白朴《朝中措》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明·无名氏《渔樵闲话》四折
宋代林景熙《霁山集》四《五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篁为岁寒友,”
“岁寒三友”是指竹、梅、松。松树傲霜凌雪,顽强生长;竹正直挺立,虚心亮节;梅花不畏严寒,寒重香益清。
松、竹、梅
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叶密生而有层云簇拥之势,欹斜层叠,不啻马远、刘松年笔意。在万物萧疏的隆冬,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松树的品格是国人最为崇拜的。
梅花为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韵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漫天飞雪之际,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这是何等的可爱、可贵!
松、竹、梅
凌寒常绿、花朵怒放,表现了坚强的性格、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是勇于面对困境的典型,象征坚强不屈、百折不挠、在逆境中成才的人。
是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
坚毅不拨的青松,“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挺拨多姿的翠竹,清高而有节;傲雪报春的冬梅,不惧风寒霜雪。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寒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寓意忠贞的友谊,及做人要有品德、志节。
“岁寒三友”分别是指那三个人???
宋人苏东坡曾做题画诗曰:“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其后文修竹万竿松影乱,山风吹作满窗云 (元·萨都拉)人常用此三物自喻。后又将石换成松,“松逾霜雪而高洁”,松竹梅就成了固定的组合以喻高风亮节。岁寒三友是松“四季常青”;梅“傲雪挺立”;竹“宁折不屈”。南宋时画家马远所绘的松竹梅图称为“岁寒三友图”。冬季是万木皆凋落时节,而松、竹、梅在严冬仍能保持其生态,年年月月仍旧不变,因此比喻友情长存的意思。梅、竹、石是取梅寒丽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友之意。在旧结婚时,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将松、竹、梅围成团状;分作三个团状,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竹、梅,构成图案:以松、竹、梅组成的门洞。“岁寒三友”缘起苏东坡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案是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然而,它们究竟源于何处,具有甚么样的意指却很少有人知道。原来,岁寒三友还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段不解之缘。北宋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年),大文豪苏东坡遭到权臣排挤,被贬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初到黄州时,苏东坡远离亲友,非常苦闷,唯有寄情诗歌,以解烦忧。《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正是他当时心情的写照:“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沙洲冷。”稍后,家眷来伴、朋友来访使他的情绪渐渐好转,然而生活上的拮据仍然是很大的问题。为了解决经济困难,苏东坡自己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稻、麦、桑、枣等农作物。不久,他又在田边筑起一座小屋,在屋子四壁画上雪花,取名为“雪堂”。苏东坡在院子里种上松、柏、梅、竹等花木。整个寓所被他装扮得素净典雅,十分切合苏东坡当时的心境。一次,黄州知州徐君猷特意来雪堂看望他,见他的居所冷清萧瑟,便打趣地问他坐卧起居,满眼看见的都是雪,是不是太,太冷清?苏东坡指着窗外摇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思是说,清风吹拂和泉水淙淙的声音就是两曲优美的音乐,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历寒冬而不雕谢的竹子和傲雪绽放的梅花,便是相伴严冬的朋友。徐君猷见苏东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非常感慨,从此对他更加敬仰。后来,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
岁寒三友是指哪三个植物?
01 松树;竹子;梅花
岁寒三友是指松树、竹子、梅花,都是比较耐寒的植物。其中松树四季常绿,到了冬天仍然可以保持绿色,一直是坚挺强健,即使是大雪也难以压弯,竹子宁折不屈,能直立的面对一些环境中的风雨侵袭,梅花能在暴风雪中开花,不受到风雪的影响,这三种植物可以寓意高尚坚强的人格。
岁寒三友意思是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出自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坚忍不拔的苍松、直节中空的翠竹、傲雪凌霜的寒梅,三者都有终年不凋、刚毅、坚韧的高洁风格,因此被世人美称为“岁寒三友”,亦是人格高尚的象征。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在旧结婚时,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其实松和竹是四季常青的,只有梅到了冬天才分外精神。三位朋友以松为首。因为它从南到北分布最广,大片的松林可以形成“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震撼人心的听觉效果。孤松又可以在山巅上凌空,形成“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视觉奇观。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宋·某尼悟道诗)“孙”字同音、同声。将松竹梅围成团状;分作三个团状,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竹、梅,构成图案:以松、竹、梅组成的洞门。
松竹梅在万木凋零之时,傲视冰雪,卓然屹立,在传统的文人观念中,一直被赋予刚直、坚毅的高尚气节,是他们坚贞节、理想人格的载体,是君子品行的象征。
三友的精神品格早已沁入传统文化的血脉,深受文人墨客、艺术家的喜爱,乾隆虽贵为天子,亦仰慕其高洁的品格,在宁寿宫花园中兴建三友轩,轩内皆以松、竹、梅为装修题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