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节日古诗大全的信息
本文目录一览:
- 1、关于传统节日古诗词有哪些?
- 2、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
- 3、传统节日的古诗
- 4、传统节的古诗
- 5、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传统节日古诗词有哪些?
传统节日的古诗如下:
关于传统节日古诗大全的信息
关于传统节日古诗大全的信息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翻译:闺阁巧手,剪裁金箔幡胜,试穿丝罗新衣裳,彩绘描金,制作灯蛾儿戴头上。从此以后,剪刀闲置一个月,年底岁末,闺中针线活格外多。
3、《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翻译: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酒杯还没来得及举起庆贺新年,我便就着灯光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4、《应诏赋得除夜》
唐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翻译:今年今天晚上就要过去了,明年从明天就紧促的开始。寒冷,随着今晚这一夜就过去了,春天随着五更的到来而来。气色随时间而改变,容颜悄悄的老去。时光流逝人却没有感觉到,但是后花园的梅花已经开放了。
5、《除夜》
宋戴复
古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翻译:打扫屋舍,洗去往日的尘埃,燃一柱清香,祭拜天地。世间万物都在告别残冬,迎接新春的到来。过了今晚,一年就结束了。火盆里的火燃得正旺,鞭炮声不绝于耳。年夜饭开席了,听到大家用椒柏酒向长辈们敬酒的声音。农夫已经预先知道明年是个丰收年了,因为冬天的瑞雪还没有融化完。
1. 关于除夕的诗: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关于春节的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关于元宵节的诗: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关于清明节的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关于端午节的诗: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关于七夕节的诗: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
01 1、《除夜》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七夕》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5、《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 《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8、《端午》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9、《正月十五夜》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0、《上元夜》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1、《八月十五夜玩月》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12、《玉楼春》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13、《水调歌头》苏东坡: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4、《古诗十九首之一》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5、《七夕》杨璞: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16、《七夕》权德舆: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17、《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炀帝: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
传统节日的古诗如下: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翻译:闺阁巧手,剪裁金箔幡胜,试穿丝罗新衣裳,彩绘描金,制作灯蛾儿戴头上。从此以后,剪刀闲置一个月,年底岁末,闺中针线活格外多。
3、《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翻译: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酒杯还没来得及举起庆贺新年,我便就着灯光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4、《应诏赋得除夜》
唐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翻译:今年今天晚上就要过去了,明年从明天就紧促的开始。寒冷,随着今晚这一夜就过去了,春天随着五更的到来而来。气色随时间而改变,容颜悄悄的老去。时光流逝人却没有感觉到,但是后花园的梅花已经开放了。
5、《除夜》
宋戴复
古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翻译:打扫屋舍,洗去往日的尘埃,燃一柱清香,祭拜天地。世间万物都在告别残冬,迎接新春的到来。过了今晚,一年就结束了。火盆里的火燃得正旺,鞭炮声不绝于耳。年夜饭开席了,听到大家用椒柏酒向长辈们敬酒的声音。农夫已经预先知道明年是个丰收年了,因为冬天的瑞雪还没有融化完。
1. 关于除夕的诗: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关于春节的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关于元宵节的诗: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关于清明节的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关于端午节的诗: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关于七夕节的诗: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
01 1、《除夜》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七夕》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5、《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 《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8、《端午》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9、《正月十五夜》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0、《上元夜》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1、《八月十五夜玩月》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12、《玉楼春》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13、《水调歌头》苏东坡: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4、《古诗十九首之一》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5、《七夕》杨璞: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16、《七夕》权德舆: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17、《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炀帝: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元日(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就是元日。元日,还有元旦、岁日、岁旦、朔旦、正旦、正日、新年等多种称呼。
元日不仅是新年的天,还是新月的天,还是新日的天,此称为“三元之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每读到这句,总能感受到蕴藏在诗句背后的那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只有卸下昨日的包袱,才能挺直脊梁面对新的朝阳。
《元日》
南宋·辛弃疾
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元日有新年伊始的寓意。
元宵节(正月十五)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的这首诗,真实地再现了唐代正月十五夜热闹繁华的景象。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代元宵节的繁华热闹不输唐代,且看辛弃疾这样写道: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
《二月二日》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这天,雨后刚晴,青草和菜芽都借着雨水不停的生长着。游春的少年们骑着马,在渡口排成了行,可见出来游春的人真的很多。
《二月
1、春节
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夕(正月十五)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清明
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4、端午
和端午 张 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五月五日 梅 尧 臣
屈氏已沉,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 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七夕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传统节日的古诗
传统节日的古诗如下: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翻译:闺阁巧手,剪裁金箔幡胜,试穿丝罗新衣裳,彩绘描金,制作灯蛾儿戴头上。从此以后,剪刀闲置一个月,年底岁末,闺中针线活格外多。
3、《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翻译: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酒杯还没来得及举起庆贺新年,我便就着灯光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4、《应诏赋得除夜》
唐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翻译:今年今天晚上就要过去了,明年从明天就紧促的开始。寒冷,随着今晚这一夜就过去了,春天随着五更的到来而来。气色随时间而改变,容颜悄悄的老去。时光流逝人却没有感觉到,但是后花园的梅花已经开放了。
5、《除夜》
宋戴复
古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翻译:打扫屋舍,洗去往日的尘埃,燃一柱清香,祭拜天地。世间万物都在告别残冬,迎接新春的到来。过了今晚,一年就结束了。火盆里的火燃得正旺,鞭炮声不绝于耳。年夜饭开席了,听到大家用椒柏酒向长辈们敬酒的声音。农夫已经预先知道明年是个丰收年了,因为冬天的瑞雪还没有融化完。
传统节的古诗
传统节日的古诗如下: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翻译:闺阁巧手,剪裁金箔幡胜,试穿丝罗新衣裳,彩绘描金,制作灯蛾儿戴头上。从此以后,剪刀闲置一个月,年底岁末,闺中针线活格外多。
3、《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翻译: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酒杯还没来得及举起庆贺新年,我便就着灯光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4、《应诏赋得除夜》
唐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翻译:今年今天晚上就要过去了,明年从明天就紧促的开始。寒冷,随着今晚这一夜就过去了,春天随着五更的到来而来。气色随时间而改变,容颜悄悄的老去。时光流逝人却没有感觉到,但是后花园的梅花已经开放了。
5、《除夜》
宋戴复
古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翻译:打扫屋舍,洗去往日的尘埃,燃一柱清香,祭拜天地。世间万物都在告别残冬,迎接新春的到来。过了今晚,一年就结束了。火盆里的火燃得正旺,鞭炮声不绝于耳。年夜饭开席了,听到大家用椒柏酒向长辈们敬酒的声音。农夫已经预先知道明年是个丰收年了,因为冬天的瑞雪还没有融化完。
1. 关于除夕的诗: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关于春节的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关于元宵节的诗: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关于清明节的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关于端午节的诗: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关于七夕节的诗: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
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有哪些
传统节日的古诗如下: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翻译:闺阁巧手,剪裁金箔幡胜,试穿丝罗新衣裳,彩绘描金,制作灯蛾儿戴头上。从此以后,剪刀闲置一个月,年底岁末,闺中针线活格外多。
3、《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翻译: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酒杯还没来得及举起庆贺新年,我便就着灯光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4、《应诏赋得除夜》
唐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翻译:今年今天晚上就要过去了,明年从明天就紧促的开始。寒冷,随着今晚这一夜就过去了,春天随着五更的到来而来。气色随时间而改变,容颜悄悄的老去。时光流逝人却没有感觉到,但是后花园的梅花已经开放了。
5、《除夜》
宋戴复
古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翻译:打扫屋舍,洗去往日的尘埃,燃一柱清香,祭拜天地。世间万物都在告别残冬,迎接新春的到来。过了今晚,一年就结束了。火盆里的火燃得正旺,鞭炮声不绝于耳。年夜饭开席了,听到大家用椒柏酒向长辈们敬酒的声音。农夫已经预先知道明年是个丰收年了,因为冬天的瑞雪还没有融化完。
1. 关于除夕的诗: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关于春节的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关于元宵节的诗: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关于清明节的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关于端午节的诗: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关于七夕节的诗: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
01 1、《除夜》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七夕》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5、《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 《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8、《端午》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9、《正月十五夜》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0、《上元夜》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1、《八月十五夜玩月》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12、《玉楼春》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13、《水调歌头》苏东坡: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4、《古诗十九首之一》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5、《七夕》杨璞: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16、《七夕》权德舆: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17、《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炀帝: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元日(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就是元日。元日,还有元旦、岁日、岁旦、朔旦、正旦、正日、新年等多种称呼。
元日不仅是新年的天,还是新月的天,还是新日的天,此称为“三元之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每读到这句,总能感受到蕴藏在诗句背后的那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只有卸下昨日的包袱,才能挺直脊梁面对新的朝阳。
《元日》
南宋·辛弃疾
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元日有新年伊始的寓意。
元宵节(正月十五)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的这首诗,真实地再现了唐代正月十五夜热闹繁华的景象。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代元宵节的繁华热闹不输唐代,且看辛弃疾这样写道: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
《二月二日》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这天,雨后刚晴,青草和菜芽都借着雨水不停的生长着。游春的少年们骑着马,在渡口排成了行,可见出来游春的人真的很多。
《二月
[img]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