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论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1、研究“法”,必须对法和法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范畴加以研究。这些基本概念和范畴包括权利、义务、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程序、法律等。

存在主义法学代表/自然法学 编辑

博登海默法理学 博登海默法理学在线阅读博登海默法理学 博登海默法理学在线阅读


博登海默法理学 博登海默法理学在线阅读


博登海默法理学 博登海默法理学在线阅读


1、卡尔·雅斯贝尔斯(德)著作:《哲学》(1932)、《理性与存在》(1935)《生存哲学》2、让-保罗·萨特(法,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在主要代表)3、乔治·坎(丹麦)著作:《存在主义和法学》(1955)4、赫尔马特·柯英(德)5、韦尔纳·默霍菲尔(德)著作:《存在和法律》(1962)6、斯·芮克森斯·西奇斯(墨西哥)著作:《人类生活·和法》(1948)7、尤利奇·霍姆斯

行为主义法学代表/自然法学 编辑

2、布莱克著作:《法律学的范围》(1972)、《法律行为》(1976)、《司法学》(1989)

批判法学代表批判的法律运动/自然法学 编辑

三人:邓肯·肯尼亚(DuncanKennedy)、莫顿·霍维茨(MortonHorwitz)、罗伯特·昂格尔(RobertUnger)此外还有马克·图式内特(MarkTushnet)、罗伯特·戈尔登(RobertGordon)

昂格尔最有理论成就,被称为批判法学研究运动的“(五)现代西方三学流派对法治建设的启示意义权威”和“头面人物”。

1、杰罗姆·霍尔(美)

2、埃德加·博登海默(美)著有:《法理学——法律的哲学和方法》(1962,1974)、《法哲学七十五年的进化》(1976)

3、哈罗德·C·伯尔曼(美)著有:《法律与宗教》、《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

4、朱利叶丝·斯通(澳大利亚)代表作:法理学三部曲《法的范围和功能——法即逻辑、正义和控制》(1946)、《法律制度和法学家的推理》(1964)、《人类的法和人类的正义》(1966)

关于学法律的书籍

预见性: 在你做不法行为之前,就知道或者有渠道知道,你的行为不合法

法律学习者必读的书籍

1.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阅读秩序》、《送法下乡》

[点介] 本书的价值当在法学“启蒙”。它会告诉你我们在观察法律现象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视野和方法,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进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识、挑战既有的知识和观念。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完此书,会感觉法律原来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枯燥。后面的《送法下乡》一书可以说是本书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运用,更加充实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 及其方法》和饱满,虽然我还是觉得其《本土资源》一书最为重要。

3. 费孝通:《乡土 生育制度》《江村经济》

[点介] 今天我们离费先生写作此书的年代已经相去六七十年,但费先生于书中所做的对现状的分析对今天的仍然是那样的切中肯綮;费先生所具有的问题意识和文章风骨,我们今天仍然还之甚远。每一个法律人都应该反思:法学的知识贡献在哪里?

司考三大本就可以,260,元用过的就了,还有就是盗版在50元左右

司法资格考试的复习用书应该是最适合你的要求的

不是专业人士了解基本常识就行了

直播行业乱象随处可见,此次整改良好现象会维持多久?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人类步入"现代"的殿堂已五百年有余。上世纪初叶,随着西风东渐,开始由"古代的、传统的体制向近现代文明过渡"⑿ 尽管中西法律文化的底蕴和发展的路径大相径庭;尽管"外国的经验不可能代替的经验"⒀ 但谁也无法否认人类和法律科学发展规律的客观性,无法否认市场经济关系的共同性,也无法否认西方法律文化发展至现代的先进性和一定程度的普适性。建立健全的、符合现代精神的法律文明体系已成为当今的共识。而在借鉴的过程中,我们必需首先关注西方的法哲学思想,因为它是法律文化首要的组成部分,思想代表着"知",而制度代表着"行",不知者,无以为行。⒁ 现代西方三学流派的法律思想,正是对几千年来西方法学理论的承继和发展,蕴涵着诸多西方法哲学思想的精髓。在我们虚心"求道"于西方,几从"虚无"建设法治的今天,研究现代西方法学流派绝不是的娱乐;它"实体性"的思想、它对法学的研究方法乃至学术的精神,都当为我们所重视和学习。对待西方法律,盲目的排外自大或者"只求其用,不问其体"的盲目移植,都是不可取的。尽心研究西方法律文化及法哲学的"本真",以及这些法哲学思想与历史条件的相互关系,从而发掘出西方法律"活的灵魂"为我所用,才是我们应当做的事情。

至少可以维持大半个月吧,毕竟整顿了一下情况肯定是要比之前好很多。

如果出台直播行业的法律法规,再加上部门的监管作用,直播行业的良1、舒波特(美,GlendonSchubert)著作:《司法行为:理论与研究,司法政策制定和的角色》(1961)、《行为主义法理学》(1967)好现象就会一直维持下去。

能够维持几个月的事情,很多人就是专门钻漏洞的,所以规则也要随着时代慢慢变化

我认为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因为此次整改并没有涉及到它的本质,只是有规范的作用。要想真正实现目标效果,需要挺长一段时间的不断努力。

清华大学刑法学考研参考书目

注释此外还有艾里奇·费克纳(德)、拉斯韦尔(美)、麦克道格尔(美):

清华大学刑法学不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下面是2015清华大学刑法学学长考研经验:

张文显的《法理学》、高其才的《法理学》、博登海默的《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哈特的《法律的概念》、德沃金的《法律的帝国》,还有高鸿钧主编的《法理学阅读文献》、严存生主编的《西方法律思想史》等。

张明楷的《刑法学》第四版。

秩序什么意思?

[点介] 作为一本哲学知识和流派介绍的通俗读本,该书不仅可以把读者引入一片新的哲学天地,更重要的是,该书在开辟和拓宽学生的问题域上,特别在怎样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上,有着相当的帮助。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这是大学期间一直要注意训练的能力 ,它在很多时候比具体的知识要重要得多。

秩序:有条理地、有组织地4.吴思:《潜规则---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安排各构成部分以求达到正常的运转或良好的外观的状态

秩序,治安:靠对已建立的权威表现尊敬而避免混乱或分裂的状态

秩序即次序(秩侧重于有条理、不混乱;序侧重于有先后、不颠倒)

法理学理论体系的梳理

法理学

一、法理学(Jurisprudence)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法二,评价作用。这是法作为尺度和标准对他人的行为的作用。理学就其学科本性而言,是理论思维科学,而这种理论思维性科学必定是抽象的而非具体的,是形而上的而非形而下的,具有较浓厚的哲学色彩。正是在此种意义上,法理学有时也被称之为“法哲学”。但法理学的抽象性并非是空想性,它不是空灵之物,而是有其坚实的基础,即丰富的法律实践。法理学正是在对大量丰富的法律实践和法律现象考察的基础上,抽象出其带有共同性和规律性的理论。

二、法理学的理论体系包括两个方面:,法理学作为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当研究哪些理论问题。第二,按照什么样的逻辑线索把这些相对的理论问题组织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结构严谨的逻辑整体。

2、法的价值论涉及到法的理想、目标,因而在法理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法的价值论包括法的价值的概念以及法与人权、秩序、自由、正义、效率的关系等问题。

3、法理学所研究的法的历史问题包括法的起源、法的历史类型、古代法律制度、近现代法律制度、法律发展、法制现代化等理论问题。

4、法在现实生活中的运行又具体包括立法、守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法律职业、法律方法和法治等问题。

5、法与其他方面是相互作用的,法是体系的一部分,与体系的其他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法能够影响、改变的其他方面;另一方面,的其他方面也能影响、改变法,乃至决定法的内容及其发展。脱离开法与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同样不可能科学地和合理地解答法“是什么”和“应当是什么”的问题。此类又具体包括法与经济、法与、法与文化、法与道德、法与科技、法与生态文明等问题。

我想学法律,但是一片空白,不知道要看哪些书,求书名。

2. 俞吾金:《问题域外的问题》

入门的有西窗法雨,平时可以看看法学家茶座。学术的话都是从法理学和法制史开始学的

《2012司法考试历年真题详解(2006-2011)》

《HR全程法律顾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高效工作指南》

《法律之门(第8版)》

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法律书,考试出题最热门的法理学著作几率很高的书,你看。

有哪些比较经典的法学著作,中西方的都可以。

法理学在法律学习体系中起着基础的作用,可以说学好任何一门法律都离不开法理的支撑,博登海默《法理学》,综合法学派,算是外文法律著作中比较容易理解的,里面有对各学派的介绍和作者认为重要问题的论述。

哈特:法律的规范不可能涉及到每一个很小的点,所以伸缩性很大,中间就会有很多猫腻《法律的概念》

德沃金:《法律帝国》、《认真看待权利》

凯尔森:《法与的一般理论》

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

1论法的精神2犯罪与刑罚3美国宪法联邦人文集4契约论5为权利而斗争6当代主要法律体系7法律帝国8法理学法律哲学法律方法9罗马法概论10正义论

法理学论文怎么写。

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启示意义

[1]对其教材性质以及这一性质的学术意义的解释可以参考李军的文章《教科书式的法理学——评博登海默的综合法理学》。

[2]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p13-14.

[3]博登海默著,邓正来预防性: 法律告诉你行为不合法,你将受到惩罚,可能人们就不会去作了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p41.

[4]例如葛兆光谈到:“在历史的传统种,人类形成了自己的基本观念和主体意识,所谓‘形成’仿佛是不断地皴染和涂抹,于是在意识的层形成了一个深幽的、被遮蔽的背景,以它为支持的依托,构成了一个知识与思想的体系,它仿佛树根,支撑着树干、树枝和树叶,给它们提供存在的水分和营养。这个背景作为一切知识与思想的依据,实际地控制着人们对一切的判断与解释,赋予知识和思想的合理性。从这个背景形成起,它就反过来不断地被知识与思想确认,当历史一次一次地向它表示认同之后,它已经‘束之高阁’而很难被说清楚了。大多数时间中,这个包含了理解的框架、解释的结构、观察的角度和价值的标准的背景,始终是知识与思想的的依据。有了这个依据,知识与思想就建立在一个似乎稳定的平台上,就仿佛那个怪人或那只大象有了坚实的立足处,拖举起整个宇宙,使这是与思想形成一个完整的、可以互相诠释的网络。这个网络给人们一个印象,即一切都在它的笼罩之内,没有什么可以逃逸出它的视野,没有什么它不能解释的,于是,没有”意料之外“的突然变化,没有”出人意料“的惊人断裂,一切都在已有的知识与思想中绵延与扩张,在它所支持的象征或者符号系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