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是七绝还是七律?

《登高》是七律。

杜甫七言绝句《登高》 杜甫的七言绝句登高杜甫七言绝句《登高》 杜甫的七言绝句登高


杜甫七言绝句《登高》 杜甫的七言绝句登高


杜甫七言绝句《登高》 杜甫的七言绝句登高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所作的一首七律,抒发了自己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落他乡的悲凉之情。

清代杨伦曾经在《杜诗镜铨》之中认为,杜甫的这首《登高》高浑一气,独步古今,在杜甫七言律诗之中当属,明朝的胡应麟则称这首诗是“古今七言律”。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杜甫七言绝句登高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⑻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杜甫的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诗吗

因为杜甫的这首诗写得非常好,写景写物,表达出了自己悲伤的情绪,而且,把律诗的各项标准发挥到了,对照工整,抒尽人生悲凉,所以这首诗被称为千古律诗。

一、《庆余年》与《登高》

热门电视剧《庆余年》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这部作品发生在架空的朝代,讲述了一位现代的少年穿越到了古代后,发生的一些历险的故事。在剧中,穿越到古代的范闲未能找到心爱的姑娘,应邀参加世子举办的诗会,但是他并没有找到这个鸡腿姑娘,失望之下,心情不好,凭借着在现代的记忆写下了杜甫的《登高》,一举拔得头筹。在这个故事中,大家都以为这首诗是范闲写的,于是对他敬佩不已。

二、通篇对偶,写景写物

这首诗之所以被称为千古律诗,是因为他通篇对偶,写景写物,动人心弦,感彩很重。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情。首联是局部的近景,颔联是整体的原景。后四句写了登高所感,围绕着自己悲凉的身世,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体弱的悲哀之情。其中,颈联谈到身世,暗示自己的穷困潦倒,尾联再作申述,以哀愁的形象结尾,抒发了杜甫晚年的悲凉情感。

三、把律诗的标准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把律诗的标准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在抒情的时候没有直接抒情,而是曲回婉转又抑扬顿挫。首联哀猿猴、哀鸟,颔联哀物、哀时,颈联哀身世、哀命运,尾联哀年华、哀一生。全诗专注于一个“哀”字,没有一句话离开了这个字,并且对仗工整,例如风急天高与渚清沙白,万里悲秋与百年多病,凡繁霜鬓与浊酒杯等。这八句话一一对照,写得如此工整,短短56个字,道尽杜甫一生的悲凉,所以才被称为千古律诗。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关于这首诗,你们还有什么想说

杜甫的《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诗。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杜甫最厉害的七言绝句

杜甫最厉害的七言绝句是登高。

原文如下:《登高》杜甫〔唐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释义: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登高写于诗人晚年寄寓夔州时期,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抒发身世命运之悲和时局离乱之慨,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七言律诗名

七言律诗名是杜甫的《登高》。

杜甫天下七言绝句指的是《登高》。被誉为“千古七律”,被认为是“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当中,字字皆律”,就是说这个律诗已经写到境界。

“诗圣”杜甫是“律诗人”,更是“七律人”,他的七律冠绝天下,无人能敌,若评选“史上10大七言律诗”,估计杜甫能占一半左右。全诗寄景抒情,融登楼景观、古今世事、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忧国忧民,体现了诗圣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可谓佳作。

这是诗圣写的一首感时抚事抒怀的七言律诗,此诗写作者在万方多难中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正多灾多难,民不聊生,不禁伤心感叹,愤慨万千。好在作者是乐观的,他想到朝廷坚不可摧,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唐朝正统大局,最终朝廷必将取得胜利。

《登高》原文以及译文:

一、原文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以上内容参考

七言绝句杜甫登高

七言绝句杜甫登高如下:

登高

杜甫 (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及注释: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注释: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繁霜鬓:像浓霜一样的鬓发。

杜甫七言律诗《登高》内容是什么?

原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扩展资料:

诗的前两联重在写景,而景中有情。首联用风急、天高、猿声悲哀与渚清、沙白、飞鸟低徊六种意象,绘出六幅暮秋画面,透出诗人凄恻、苍凉的情怀。

颔联从大处着笔,进一步表现夔州暮秋的典型特色。承上“风急”,故落木萧萧,江流滚滚。“萧萧”状落叶之声,已写出秋声之肃杀,再着“无边”二字,更见落木飒飒、一望无垠的浩大声势;“滚滚”状江波之势,已写出长江之雄迈,再着“不尽”二字,更见长江源远流长、江涛滚滚扑面而来的磅礴气势。

后两联笔势一转,重在写登高之感触,而情中有景。颈联运用层递手法,一句三层,把万里作客悲秋和百年病中独自登临的独特感受,抒写得深沉而激愤,意象组合非常细密,意繁语简,文浅旨深,显得凝重、老成、深沉。

尾联分承颈联,“常作客”则“艰难”备尝,“多病”则“潦倒”日甚,因之白发日添,酒杯难举,寥寥十余字,竟有如许曲折层次,意境细密,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全诗意在笔先,神余象外,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从不一语道破,但每种意象无不饱含着诗人对和身世的酸辛和愤悱,渗透着诗人伤时忧国的心情。诗人以带有浓厚忧郁色彩的意象群和细密紧凑的组合方式,构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