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掉_圆明园的毁灭的损失有多大
圆明园里有多少稀世珍宝?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掉?
9月21日八里桥一役之后,因粮草军备不足,英法联军被迫休整了十余天。待补充军备之后,联军于10月3日开始向进发。10月6日晚上七点左右,联军来到了圆明园,在一座被树林环绕的庙内宿营。当晚,英国统帅格兰特下令燃起篝火,让大火熊熊燃烧了一整晚,并在7日黎明时分在其扎营地附近高高的土堆上发射了21发炮弹,目的是让英军的骑兵和法军获知他们的位置。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学习帮助
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掉_圆明园的毁灭的损失有多大
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掉_圆明园的毁灭的损失有多大
问题描述:
简洁一点
圆明园管理处的一直在打听流失文物的下落。在他们的努力下,一些流落在我国民间的圆明园石刻铜刻文物有了线索。杨来运先生给记者举例说,某单位院内有一对铜狮,据说这里曾是意大利驻领事馆,1900年前后从西山某地(也有说是从圆明园内)运回这对铜狮。据杨先生了解,这对铜狮为嘉庆年间制作,而嘉庆年间在西山除了建设绮春园外没什么大的园林建筑。而绮春园正是圆明园的组成部分,绮春园的宫门于嘉庆年间落成,这对铜狮应该是绮春园门口的铜狮子。解析:
自1700年始,清朝统治者集财力、物力,役使无数能工巧匠,经历五位、历时150余年建成圆明园。被称为“园”,有“东方博物馆”之誉。
乾隆十年至乾隆二十四年,清廷用14年的时间,吸收西洋建筑的巴鲁克形式,于长春园北端,建成大水法十景,俗称“西洋楼”。西洋楼就是弘历命意大利人郎世宁、法国人蒋友仁和王致诚等人设计监造,由工匠施工营建的。西式宫殿建筑于园林中是一个创举。海晏堂是西洋楼中的一幢建筑物,楼前有喷水池,沿东西坡道可登上二楼。楼上东西两侧为水车房,呈工字形,中间为蓄水池,可盛水180吨。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进行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大。为了掩盖他们践踏人类文明的野蛮暴行,10月18日,一两年前,一位姓牛的女士将先传下来的两个花瓶和一面镜子捐赠给了圆明园。经初步考证,这两个花瓶一个是光绪年间的,一个是嘉庆年间的,三件物品都是恭亲王被贬到戒台寺清修时随身带去的圆明园物品。侵略者将这座中外罕见的艺术宝库焚毁。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又遭浩劫,残存的十余处景区惨遭劫掠,强盗们掠夺了园内的大批艺术珍品,后来大都成为欧洲古董收藏家们手中的珍品。大水法的十二生肖塑像也难逃厄运,石雕被砸毁,铜兽头亦流落海外。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圆明园被毁吗?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由于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闭关锁国,至清代中叶,整个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遣光二十年)西方殖义者挑起--次;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革命。
圆明园始建于十八世纪清康熙年间(公元1709年)至公元1772年才基本建成,是康熙赐给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园林,用于打发空闲。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圆明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年间,圆明园进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在东面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年间,绮春园进行了修缮和拓建,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年间,国力日衰,财力不足,道光宁愿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围猎,但仍对圆明三园有所改建。《圆明园圆明园盛时文物不少于150万件的毁灭》课文原文
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掉?急啊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在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第二次,英国和法国的一路从广州打天津到城。咸丰落荒而逃,圆明园是咸丰帝的后花园。英法联军找不到人,就拿圆明园撒气。据说抢完了,还是把那里烧了片灰烬。因为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是当时世界上的一座博物馆。外国人蛋疼
圆明园为什么是世界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五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圆明园的毁灭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的原因是:圆明园不论在布局上、建筑上,还是在所收藏的文物的价值上、数量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的被毁损失巨大。
英法联军看到圆明园中有N多瑰宝,各种抢,都抢红眼了。怕被声讨,丫们就自欺欺人,一把火烧了圆明园。掩耳盗铃,目的就是昭告天下人,他们没抢咱的宝贝,那些宝贝是不小心着火了,烧没的……圆明园坐落在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代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
因圆明园坐落在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长春园和万春园三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为圆明园是人艺术的瑰宝
圆明园毁灭的提纲?
馆内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着一座巨大的佛塔,2米高,青铜鎏金,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塔的左右摆放着一对象牙和一对青铜雕龙,与故宫、避暑山庄等处宝座前放置的青铜龙形制一样,说明这对青铜龙应是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宝座前的摆放之物。一对金罐和一只金曼扎(藏传的寺庙摆设品),金罐通体如意花纹闪闪发光,金曼扎镶有珍珠、绿松石和,说明当时圆明园内的摆设有多么奢华。玻璃桌柜里摆放着一串大念珠,这串珠子共有154颗,跟一般108颗珠子的朝珠不一样,这是孟托邦将一串的朝珠和两串皇后的挂珠串在一起献给欧也妮王后的,没想到欧也妮王后并不满意,因为她早已听说远征的们个个满载而归。她埋怨孟托邦只带给她这样的礼物,于是孟托邦另外又送她三车宝物,前后总共送了她七车,包括从圆明园抢来的各种青铜器、玉器、瓷器、漆器、金银制品、景泰蓝……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4课的课文。用反衬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圆明园西洋楼景区占地约5.3公顷,位于长春园以北,约占圆明三园总面积的1.5%;文渊阁东西宽约60米,南北长约90米,占地0.54公顷。中文名
圆明园的毁灭
外文名
Old Summer Palace destruction
来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14课
十二生肖铜像不过是圆明园流失文物中的沧海一。文章结构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圆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西郊皇家园林再遭劫难。在抗战时期,又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在“”时期,圆明园也受到某些破坏。
2、基本介绍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究竟有多少文物?这个问题至今众说纷纭。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用大量笔墨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为了突出盛时的圆明园是中华民族劳动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一个辉煌灿烂的宝库,与侵略者烧毁圆明园的暴行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激发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一、文章结构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二、原文
圆明园在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10月7日下午,圆明园内个别建筑物开始燃烧起来。次日,英法联军在圆明园附近建筑内发现了之前被囚人质的物品,基于愤怒,遂将此建筑焚烧,同时也引燃了圆明园内的局部建筑。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团灰烬。
圆明园的介绍
一、
圆明园,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
圆明园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等于8.5个紫禁城。绮春园位于圆明园的东南侧,是由若干个小型园林组合而成,占地约5370平方米。
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说毁灭的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建筑格局圆明园的毁灭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的原因是:因为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是建筑艺术的精华,而且他还保存着许多历史文物以及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但是,遗落在我国民间的圆明园文物毕竟是少数,大量的珍贵文物流失于海外,仅靠出资购买,并非长远之计。杨先生无奈地说:“关键问题是缺少有关的法则和公约。”虽然我国已经参加了好几个文物保护方面的公约,但是,各个公约的回溯力和缔约国十分有限。圆明园的毁灭是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扩展资料: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圆明园是怎样被焚毁的?
道光年间内务府一份奏折,详尽载明道光十五年奉旨清查宫内及圆明园库贮物件情况:一两重银锞共存569390个,其中宫内存290505个,圆明园存280694个;各式如意1621款,其中宫内存1194款,圆明园存450款;玉砚、笔洗等501件,其中宫内存142件,圆明园存337件;头等瓷炉、瓶、罐等共773件,其中宫内存337件,圆明园存2件……圆明园的收藏情况,由此也略能窥见一斑。圆明园BT的英法联军!次遭到焚烧是在1860年10月7日,第二次是在10月18日。
圆明园的毁灭是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7日一大早,格兰特让沃思利上校带着印度骑兵护卫队前往圆明园探路。中午12点至1点间,英国使臣额尔金和格兰特带着国王龙骑兵侍卫及印度骑兵前往圆明园。法国统帅蒙托邦也在2个法军步兵军团的护卫下进入圆明园。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都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全部破坏、毁掉。
一共持续了两天,两天后,英法联军奉命离开圆明园,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又派出1200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了圆明园,及至他们离开时,每个士兵的口袋里都装满了珍宝。而这时的圆明园,经过接连不断的、破坏,已经是一片残破荒凉的景象。
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也为了给以公开侮辱,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下令纵火焚烧圆明园。10月18日,英军师3500名土兵冲入圆明园点燃了大火。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全部葬身火海。次日,英军又放火焚烧了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大火整整燃烧了三天,烟雾笼罩了整个城。
圆明园中有多少稀世珍宝?圆明园为什么被毁掉了
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犹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今天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人们只能看到半废的山水和断壁残垣,很难想象这里曾享有“万园之园”的美誉。盛时的圆明园,有景群上百处,清朝数代帝王在150余年时间里精心经营这座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皇家园林,乾隆评价圆明园说:“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但如今,人们只能凭想象来揣测百余年前圆明园的风貌。
据杨先生推断,圆明园当年的文物数量不会少于150万件。从清代档案史料、故宫博物院的研究文章以及《颐和园陈设清档》中,他搜集了不少证据:
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每年居住在圆明园的时间达半年以上。以乾隆为例,据清内务府穿戴档记载,乾隆二十一年,全年共393天(因有闰月),乾隆去热河避暑山庄及木兰围场66天,去曲阜54天,居宫内(故宫)105天,居圆明园168天。道光二十四年,全年共347天,道光帝在圆明园居住时间达274天,在宫中居住仅73天。所以,圆明园内的陈设应不比故宫逊色多少。
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奇珍知多少
1860年,英法联圆明园园林建筑达20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4万余平方米。除去不会有什么陈设的亭轩的面积,用于园居、祭祀、读书、游乐、存储库房等的建筑面积在19万平方米左右。这些建筑内按一般陈设和库房存储计算文物数量的话,也应不少于故宫内陈设的文物数量。而据推算,溥仪退位时故宫实存文物至少应在150万件左右。军劫毁圆明园的时候抢走了绝大部分文物。
据当年参加圆明园的英法侵略军回忆说:为了拍卖从圆明园中抢来的珍宝,他们把赃品“全安排展览在庙的大殿中”,其中有各种色调的白的和绿的玉石、古色古香的琅瓷瓶、古铜器物、金银的佛像;毛皮制品也特别精致,其中许多都是很名贵的,有黑貂皮、水獭皮、紫貂皮、羊羔皮等;特别醒目的是,还有两三件的朝服。英军司令格兰特把自己“应得”的那部分分给了士兵,“们赠送他一把雕满花纹的赤金酒壶,这是赃品中最精致的东西”。英国女王也得到一份,是两个美丽的大琅瓶。
法军司令孟托邦把抢到的两块黄金和碧玉做成的朝笏,一块交给格兰特转献给英国女王,另一块献给法王三世。回国后,孟托邦又献给三世许多东西:两根将军的装饰杖,用金子做成,中间和两端都镶有很大的宝石,做工极为精细;一件乾隆御用甲胄(现在法国吉事博物馆展出),带一顶战盔;鎏金和釉的铜宝塔;好几个用金子和釉做的神像;许多戒指、项圈、酒杯、漆器、瓷器以及数以千计的珍奇玩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劫掠的圆明园文物通过各种拍卖会等途径流散到世界各地。但大部分还是保存在英法两国。
大英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馆中保存了两万多件历代的稀世珍品。英军曾将所劫走的圆明园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这部分敬献文物连同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都收进了东方艺术馆。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一匹3尺长、2尺高的白玉马,这匹玉马曾被和 从圆明园中窃取,和 被抄家后,玉马被重新放回圆明园,最终还是没躲过被劫掠的命运。
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中有个馆,是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造的。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遭焚毁后的圆明园遗址在新成立后开始被保护起来,1956年市园林局开始采取植树保护措施,1976年圆明园遗址随成立专营机构。1988年6月29日,圆明园遗址向开放。司令孟托邦将从圆明园抢来的“战利品”献给了三世和欧也妮王后。欧也妮王后于是建造了这个馆,将这些文物收藏起来。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一柄用名贵白玉雕成的康熙玉如意,颜色白中透绿,雕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铭文是:“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展品说明显示,这件精美的玉如意是被英法联军劫掠后,在巴黎拍卖会上买来的……
有没有圆明园文物回归的一天?
“但我们要不断呼吁,并同相关协商,在适当时机由教科文组织联合各国出台有关法律,将各国非法所得文物归还原。”杨先生说。
杨先生所在的文史科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收集散失在海外的圆明园文物的资料,希望能为将来某一天文物回家作准备。他们希望,在国外博物馆中见到圆明园文物的人,都能捎回一份介绍资料提供给他们。
杨先生说,历史文物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只有在它的“原产地”才能产生的效果。离开了文化母体的历史文物只是孤零零的摆设。圆明园遗址公园正在着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如果申报成功,那么根据教科文组织对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有关规定和“在起源地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则精神,有关更不该“赖”着圆明园文物不还。
不下一百五十万件,因为英法联军想要掩盖自己的罪行,所以烧毁了圆明园
被烧了 不值钱的都被老外弄走了 值钱的自己人都分了 当然大部分都在国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