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要文质彬彬_如何解释文质彬彬
【论语导读】6.18君子文质彬彬
6.18君子文质彬彬
为文要文质彬彬_如何解释文质彬彬
为文要文质彬彬_如何解释文质彬彬
上一章孔子感叹很少人能走他的理想大道,《论语》雍也第六篇第十八章讲这理想之道是君子之道,原文如下,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朴质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朴质又难免流于浮华。文采和朴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此章的“文”字涵义较广,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教养”,在当时即所谓“礼乐教化”,包括学习诗书六艺之文。“质”则指人的朴实本性,即朴质。人但依其朴实的本性而行,虽然也很好,但不通过文化教养终不免会流于“粗野”,如不识字的文盲不是很好。相反地,如果一个人的文化雕琢掩盖了他的朴实本性,那又会流于浮华,甚至文以饰非,其极端则归于虚伪的礼法。前者的流弊是有内容而无适当的表现形式;后者的毛病则是徒具外表而无内涵。所以孔子才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在“文”、“质”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
这段话告诉我们君子之道,不是一味追求内在的朴质,更不是一味追求外在的荣华,而是内外完美结合,恰到好处,德才兼备,才是君子所要追求的理想。君子文质彬彬,体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凡事要做到恰到好处,把握适度,才是真的好,绝不可走两极端。所以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是走中庸之道,而止于至善。
做人如此,做官如此,做事如此,做文章如此,等等,其他无不如此,皆以中庸之道。如文学艺术创作要成为上乘佳作,就要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圣人孔子在这里事实上为我们建立了一个文化经典的审美标准,文质彬彬,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内容必须是完美的有机结合,这样才是美的。这种美学标准我称之为中庸之美。
博雅堂主20200903
文质彬彬成语解释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文质彬彬成语解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拼音】:wén zhì bīn bīn
【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本词语形容人表里如一,表面和心里相互协调。
彬彬:古代指配合协调。文通纹,指纹理。并非我们一般以为的文化。它的引申意义可以是文化。质指质地。引申为表里的意思文质彬彬,纹理与质地协调,古人认识,比如石头,其有纹理,其有质地,如此构成石头的认识。引申到对事物的认识,人的认识也是如此。言语用文质来指代。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纹理与质地比表里的说法更形象。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质彬彬(斌斌)
类似的.用法比如文过饰非中的文。
把文质彬彬认为只是指读书人的形象,显然是错误的理解。
【近义词】: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反义词】:野调无腔、出言不逊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用于男性
【成语造句】:
例1: 我表姐的男朋友温文尔雅,文质彬彬,气宇轩昂,才华横溢。
例2:乍看之下,那人看似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但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实则是个龌龊不堪的伪君子。
【英文翻译】:
1.gentle; sue; elegant and refined in manner
2.to demean oneself like a gentleman
【典故译注】:
(原文)子曰:“质
①胜文
②则野,文胜质则史
③文质彬彬
④然后君子。”
(注释)
①质:质地,引申为里。
②文:通纹,纹理,引申为表。
③史:表面浮华。
④彬彬:谓配合适宜.
(译文)孔子说:“里胜过了表就显得粗野,表胜过了里就会浮华,表里协调如一,然后成为君子。”
拓展内容: 文质彬彬造句
1、别看他文质彬彬的,可是心肠一点儿也不好。
2、别看张老师文质彬彬,在球场上可勇猛了。
3、而且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和蔼可亲,文质彬彬的,让我觉得很温暖,心情总是很愉快。
4、公文写作蕴含着丰厚的审美品格,它以阳刚为经,以阴柔为纬,呈现出刚柔相济气势雄浑文质彬彬的和谐美。
5、和以前谁人我们所认识的文质彬彬的女孩相比,她已是判若两人。
6、君子的基本要求是文质彬彬。
7、看李明满面春风,一副文质彬彬,仪表堂堂的样子,在赛场上却健步如飞。
8、那些维也纳或者慕尼黑的房东总是记得他文质彬彬和令人愉快的气质。
9、他的穿着打扮就是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
10、他永远衣冠整洁,头发一尘不染,文质彬彬的令人畏然起敬。
11、她已经不耐烦了。他没有马上走来,她顿了一下脚,快要放声大哭,这时听到了年轻人的不疾速亦不迟缓的文质彬彬的步履声。
12、我表姐的男朋友温文尔雅,文质彬彬,气宇轩昂,才华横溢。
13、我们在的一场足球比赛中把那个文质彬彬的丹麦人打得落花流水,吃了太多的蔗糖是他的致命伤。
14、我一眼就看出他是个仪表堂堂文质彬彬的年轻人,等他告诉我他上过牛劲,我就知道我可以派他大用。
15、小明是个谈吐不凡,文质彬彬的人。
16、新来的老师戴着一副,显得文质彬彬的。
17、一副金丝边,温文儒雅的出尘气质,出口成章的诗句,无一不显现出他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人。
18、一个文质彬彬的男生骑着车从我面前经过。
19、乍看之下,那人看似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但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实则是个龌龊不堪的伪君子。
20、这个人虽然看起来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但思想却非常的肮。
文质彬彬的意思解释
文质彬彬的意思是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成语出处:
1、南北朝·宋·范晔《后汉书·章帝纪》:敷奏以言,则文章可采,明试以功,则政有异迹。文质彬彬,朕甚嘉之。
2、唐·王勃《三国论》:文帝富于春秋,光膺禅让,临朝恭俭,博览坟籍。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
成语寓意: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言语粗俗,然过于文雅就会显得像个书呆子,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所以要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要贴近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文质彬彬造句:
1、那个长得文质彬彬的男孩从老师的办公室出来后就神采奕奕的在花园里漫步了一会儿,然后健步如飞的跑到李宁的面前,低声细语的说点什么,便一同室了。
2、满腹经纶,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别看平时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但办起事来大刀阔斧,担当时顶天立地,难怪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了。
3、除了整洁得体的衣著,有力和稳健的握手,想要成就一次完美的面试,并打动未来的雇主。也许,你还需要戴上一副让你看起来更加文质彬彬的。
以上内容参考:
论语中的文质彬彬是什么意思 文质彬彬指什么
1、文质彬彬,成语,读作wénzhìbīnbīn,指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文雅有礼貌。
2、该典故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质朴。文:文饰。野:粗野。史:虚浮不实。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3、译文就是“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文质彬彬是什么意思?
文质彬彬,汉语成语,拼音是wén zhì bīn bīn,意思原是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成语出处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白话释义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人要文雅有礼貌,才能成为君子。”
扩展资料:
近义词
温文尔雅,汉语成语,拼音是wēn wén ěr yǎ,意思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也形容人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乎?”
白话释义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这是名人的儿子,温文尔雅,乌鸦能够吗?”
文质彬彬的意思
文质彬彬的意思是原义为人的文采和本质都很适宜,后形容言谈举止斯文闲雅。
成语拼音:wén zhì bīn bīn。
成语解释:文:文采,修养;质:实质,本质;彬彬:配合和谐的样子。原是孔子提出的做人标准,礼乐是文,仁义是质,二者兼具,可谓君子。后泛指文采和实质兼备。现多用来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端庄从容。
成语出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成语用法: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成语示例:唐·王勃《三国论》:“文帝富于春秋,光膺禅让,临朝恭俭,博览坟籍,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
文质彬彬造句
1、叔叔秀气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金边,显得文质彬彬,英俊潇洒。
2、李叔叔白净的脸上戴着一副,看起来文质彬彬的。
3、不论是就谈吐或举止,他都算得上是一位文质彬彬之士。
4、哥哥戴着一副黑边看上去文质彬彬的。
5、古时读书人多半文质彬彬、出口成章,是现在读书人无法望其项背的。
6、看他文质彬彬,谈吐不俗,是一位有为的年轻人。
7、别看他文质彬彬的,可是心肠一点儿也不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