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逾期还款罚息是指因借款人未能按期偿还所产生的额外费用。为维护金融秩序和保护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对此有明确规定。

逾期还款罚息的法律规定逾期还款罚息的法律规定


逾期还款罚息的法律规定


罚息的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231条规定:“债务人履行债务迟延的,应当支付违约金或者承担其他违约。”

《民法典》第675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

罚息的计算标准

我国法律没有统一的罚息计算标准,一般由借款合同约定。常见的计算方式包括:

按逾期金额的固定比例加收,例如万分之五。 按逾期天数乘以一定倍数的日利率,例如每日万分之三。

罚息的时效

罚息的时效与主债权的时效相同,一般为三年。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违约之日起计算。

罚息的主体

逾期还款罚息的主体为借款人。但是,如果借款人是因为不可抗力等不可归责于自己的原因导致逾期还款,则可以免除罚息。

司法解释

《关于审理民间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2条规定:“双方约定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罚息的限制

虽然法律规定借款人应当支付罚息,但罚息也有其限制:

罚息不能超过主债权的数额。 罚息不得违反公平、诚实信用原则。 如果罚息条款对借款人明显不公平,可以予以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