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悟仁的内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理解与感悟)
您好,今天小乐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悟仁的内涵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悟仁的内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理解与感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悟仁的内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理解与感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悟仁的内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理解与感悟)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论语-卫灵公》。
2、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
3、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4、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5、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6、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7、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8、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9、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10、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面写着的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是在同一句话中叙述的,很明显这里的“民”是指被剥削阶级,劳动。
12、用现在的语言来说,狭义的“人”是指奴隶主,即剥削阶级,而“民”是指奴隶,即被剥削阶级,所以这句话当然也就可以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人际关系原则适用于剥削阶级,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却未必如此。
13、这种理解并非无稽之谈,也并非完全不具可能性,然而,众所周知,孔子是鼎力推崇“仁”之士,此处的“人”应当是指广义的。
14、【摘要】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