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 #二年级# 导语】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希望帮助到您。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看图写话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看图写话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看图写话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看图写话


【生字】

识字3:夕、与、川、州、台、争、民、族

第九课:亿、洁、欢、祖、旗、帜、庆、曲

第十课:央、交、市、旁、优、阴、坛、城、国、图

第十一课:申、匹、互、京、泪、洋、拥、抱、相、扬

第十二课:讲、打、指、接、惊、故、候、奇

【形近字组词】

川(四川)州(神州)尤(尤其)优()傍(傍晚)旁(旁边)

忆(回忆)亿(亿万)台(讲台)抬(抬头)争(争取)筝(风筝)

民()眠(冬眠)欢(欢乐)次(一次)城(城市)诚(诚实)

旅(旅游)旗(旗帜)由(由于)曲(弯曲)国()围(包围)

申(申请)伸(伸手)交(交通)校(学校)杨(姓杨)扬(飘扬)

【多音字】

发:fā发现

fà头发

曲:qǔ曲子

qū弯曲

似:shì似的

sì好似

相:xiāng相信

xiàng相片

铺:pū铺上

pù店铺

【反义词】

买-(卖)退-(进)快-(慢)反-(正)危险-(安全)

复杂-(简单)美-(丑)贫-(富)冷-(暖)恨-(爱)

虚-(真诚)冷漠-(热情)认真—(马虎)高—(矮)

【本单元文学常识】

《欢庆》作者郭荣安,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

《》介绍了我国首都的美景。

《我们成功了》是讲诉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文章。

《看雪》蕴含着海峡两岸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人是一切关系的总和,生活在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存在。以下是我整理的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1】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训练重点

1、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2、了解反义词的特点,能正确区分近义词。

3、通过搜集资料、给课文配插图、展示自己课外识字的经验等活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性的语文素养。

4、学生美文美读: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仔细品味、咀嚼、积累和运用文中的好词佳句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教学建议

《欢庆》是一首描写欢庆祖国妈妈生日情景的小诗。诗句短小精悍,语言优美生动,感情真挚,课文中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洋溢着欢庆、喜庆。那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和奔腾的海涛,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欢乐、详和的画面。

《》是一篇讲读课文。它是由两幅彩色照片和一篇短文组成的。它对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做了简单的介绍,使我们知道既是一座拥有许多名胜古迹的古都,又是一座拥有现代化设施的美丽城市。课文的语言比较通俗易懂,生动优美,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出是我国的首都。一段是全文的总结,抒发了赞美和热爱的思想感情。中间2、3、4三段按照方位顺序来介绍对的景物展开了具体的描写。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课文选取了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和广场,这是的象征;二是街道和立交桥,这是的市容,反映了近年来的建设成就;三是的名胜古迹和公园。通过以上三处景物的描写,突出反映了首都的风貌。学习的时候,要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初步认识课文总分总的结构。要明白作者观察、描写的景物是按一定的方位顺序进行的。通过观察图画,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读的训练有机地结合来读懂课文内容。

《我们成功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2001年7月13日的夜晚,申奥成功后人们兴奋、自豪的心情和欢乐的场面,表达了人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008年的奥运会已经过去两年,现在的孩子大多对奥运会的.盛况有一定的了解,对于文章的内容不难理解。不管是几年前,还是现在教此文,有一个重要任务是不变的:“认字读词、积累语言。此外,还要培养读书习惯,习得初步的读书方法,体现正确价值观的”。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学习语言,理解和运用语言是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的重要保证,我们努力透过语言,感受思想;学习语言,理解深意;品评语言,受到震撼。

课文《看雪》主要写小朋友只看见过棉花做成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想去看雪的愿望。课文以对话为主,内容贴进学生心理特征,前面语言浅显易懂,。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指点学生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见解。

【2】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29页,我们身上的小秘密

课型:

实践活动课

教学目标:

通过分小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的认识,同时通过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用数学知识来揭开我们身上的许多小秘密。通过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感受拳头一周的长、脚长、一庹长、身高等的长度的数据,从中有所发现规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活动。

教学重点:

通过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中,让学生发现其规律。

教学准备:

米尺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分组活动

1、四个学生分成一组,进行活动,每组米尺一根,记录本、笔,选好组长,进行纪录。

2、活动内容:分别量出每个人的拳头周长、脚长、一庹长、身高等。

二、小组汇报测量的结果

三、小组讨论:从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①拳头的周长和脚的长度不多。

②一庹长和身高的长度不多

四、活动总结

让学生谈本次活动的收获、体会。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语数外一直都是伴随着孩子们在学校里的必学科目,很多孩子在语文方面下的功夫都比其他两科要少,那怎样学好语文呢,不妨看看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以下仅供参考!

一、 看拼音,写词语。

cháng chéng guān bì

sì yuan cūn zhuāng

二、照样子,写一写。

1. 例:楼—高楼—大高楼—盖大高楼—爸爸盖大高楼……

室—( )—( )—( )—( )

店—( )—( )—( )—( )

2. 例:我家的客厅真宽敞啊!

________________真________啊!

三、默写古诗,并填空。

夜 宿 山 寺

(唐)

高________,________摘星辰。

不敢________,恐惊________。

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天 坛 之 美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它以凝( )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深邃( )的精神内涵( ),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象。

天坛的意境美,可以归纳为:高、圆、清。

“高”是天的一种特性。“圆”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哲学境界。“清”是天的一种特征,也是古代的一种美学范畴( ),体现一种人格精神或艺术境界,例如清新、、清淡、清妙等。

1. 利用部首查字法给加点的字注音,四个字的部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篇短文一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3. 天坛始建于________年。天坛的意境美可以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

4. 天坛的“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等。

五、写话。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新部首,也知道了很多部首儿歌,请你选用自己喜欢的部首和生字编儿歌识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教案4篇

每个二年级数学老师要做到教师与学生思考相结合,静与动相结合,知识理论与实际作相结合。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数学教学,作为二年级数学老师的你知道如何写二年级数学教案?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

3、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 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物体的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 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 随堂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作的能力。

德育点:

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各种尺子、硬、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加深对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3.经历整理过程,构建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间的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

4.在解决问题中感受除法和混合运算的价值,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解析:

在问题中经历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整理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计算的方法;在对比中明辨混合运算的顺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巩固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

2.巩固同级、不同级及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深化对运算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问题,学生自主整理除法相关知识,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一)游戏活动:

教师选12个小朋友上台。

1.分组。

让其他同学给他们分分组,要求每组人数同样多,且每组不止1人。

(可以每组2人,分成6个组;可以每组3人,分4个组;可以每组4人,分3个组,可以每组6人,分2个组。)

2.抢答。

分好组后,开始抢答游戏。

( 课件依次演示:)

七八( ) ( )三十 ( )八十一 四八( ) 54÷9=( ) 35÷( )=7 ( )÷8=9 ( )÷2=5

(二)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复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形式,既学生复习已学的知识,即除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从而揭示课题,又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回顾梳理,构建联系

(一)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1.课件出示:

(1)16枝铅笔,装在4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多少只?

(2)16枝铅笔,每8枝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3)16枝铅笔,装在7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枝?还剩几枝?

2.学生分析后列式并计算。

3.学生汇报

(1)三道题如何列式,为什么用除法列式?

(2)计算时用什么乘法口诀?

(3)第三题余数是多少?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

4.学生自主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并解答。

例如:每3枝装一盒,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5.说一说: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异同。

6.练一练:

(1)出示习题:如果每枝铅笔8角,小英带了6元钱,她多能买几枝?还剩多少钱?(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2)汇报交流,并说说用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3)比较: 60 ÷8=6(枝)……12(角) 60 ÷8=7(枝)…… 4(角)

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种错误的原因,为什么不能剩余12角,(因为12角里面还有1个8角,还能买一枝铅笔。)从而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串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更好地理解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二)复习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 128-64+36 6+18÷3 48÷8×6 8×(36-29) 64-40÷8

(1)说一说:先请学生说说这些混合运算的顺序。

(2)分一分:让学生将这些算式按运算顺序进行分类。

如:类: 128-64+36 48÷8×6

第二类: 64-40÷8 6+18÷3

第三类: 8×(36-29)

(3)根据分类结果分别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举出类似的例子。

2.练一练:

(1)课件出示: 18-6÷3 (18-6)÷3 18÷6×3 18-6×3

(2)学生计算。

(3)汇报交流计算方法:先看运算顺序,然后计算。

设计意图:混合运算的重点是先看运算顺序,因此在复习前出示三类不同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分类,既突出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又给学生复习混合运算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

结合直观图巩固对除法及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沟通两者间的关系。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

巩固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强化试商的技能。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以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的方式,突出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巩固,同时培养认真审题的能力。

(二)实践应用。

1.40个图形如下排列:……第34个图形是( ),40个图形中有( )个。

2.小晨准备用一星期(7天)看完一本60页的图书,天看了12页,剩下的平均每天看几页?

设计意图:本环节复习题的选择突出了不同层次,由简单巩固到实际应用,不仅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还充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还有哪些疑问?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运用:

讲解法 分析法 法 练习法

学法指导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复习

1.能填几?(指名口答)

( )×6<25 8×( )<38 7×( )<40 指名回答 通过复习巩固了旧知

二、初学新课探索新知

(初步探究)

出示P10主题图,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4.让生仔细观察图弄懂题意。

5.让生思考。

6.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三、释疑

(合作学习)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2人。4×5+2=22。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3人,一条3人。4×4+6=22。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2可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用纸画月亮代表小船,用小棒代表人。

3根据摆的图列出算式。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四、拓展学习

(深入探究)

1.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2.全班交流总结。

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进行交流。 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当堂检测、练习巩固

(学习诊断) 完成练一练1,2,题

第1题配合问题串鼓励学生再次经历有余数的除法实际问题进1的过程:先弄懂题意在列式解决

1.先弄懂题意

2.在列式解决

3.指名汇报。

4.集体订正。

5.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六、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你学的好吗?

1.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租船

22÷4=5(条)。.....2(人)

答至少要租6条船。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学习语文,是一个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的过程,读读、思思、写写多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供大家参阅。

一、快乐字词园。

1、词语宝宝迷路了,请你根据拼音把迷路的词语宝宝送回家吧。小心点,看清楚,写正确哦。

luò tuo huà lánɡ xiù fēnɡ miáo zhǔn

dònɡ jié sǎo mù yánɡ liǔ tà qīnɡ

2、它们长得都不多,你能分清楚吗?看仔细,再分别组词。

影( )

架( )

柏( )

蓝( )

景( )

加( )

伯( )

篮( )

3、看偏旁,并写出两个带偏旁的字。

木()()

火()()

日()()

目()()

竹()()

5、选出不是一类的词语填到后面的括号里。

(1)粽子、月饼、饺子、团圆、元宵()

(2)菠萝、香蕉、草莓、苹果、花菜()

(3)兰花、梅花、月季、麻花、杏花()

(4)竹篮、课桌、箩筐、筷子、竹席()

二、学用字词句。

1、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清明节,人们到郊外去。

(2)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3)是竹制品。

(4)山水甲天下。

(5)又叫凤梨。

(6)是我国第二大河。

2、小鸡读童话,下面的几个字不认识,请你帮他查字典。

(1)键应查部首是(),总的笔画数(),读音()。

(2)梢应查部首是(),总的笔画数(),读音()。

(3)将应查部首是(),总的笔画数(),读音()。

(4)翅应查部首是(),总的笔画数(),读音()。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老办法不行了

一只乌鸦口渴了,飞出树林找水喝,在村中遇到了猴子。猴子告诉它:“村子的井里有水。”

猴子走了,乌鸦找到了那口井,就把小石子一颗一颗衔到井里,可是衔了好久,还不见水升上来。

这时候,猴子到井边来打水,看到乌鸦用这种方法喝水,哈哈大笑,说:“你用这种办法喝瓶子里的`水是可以的,喝井里的水就不行啦!”

说完,猴子很快打了一桶水,请乌鸦喝了个够。

1、本文写了和之间发生的事。

2、在文中找合适的词填空。

一()石子 一()乌鸦 一()井 一()办法 一()水

3、乌鸦的老办法是什么?找出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

4、老办法为什么不行了?

三、请默写一首写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古诗。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试题,试题可以帮助主办方了解考生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什么样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1

一、我会拼,也会写(10分)

shēn zhǎn jiàn lì jié shěnɡ nénɡ ɡu ēn qínɡ

jìnɡ ài xiān hónɡ ɡōu huà xiónɡ wěi huīhuánɡ

二、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画出。(9分)

水分(fēn fèn ) 钉着(dīnɡ dìnɡ) 空 (kōnɡ knɡ) 地

应该(yīnɡ yìnɡ) 答应(yīnɡ yìnɡ) 好 ( hǎo hào) 客

盛(shènɡ chénɡ)装 兴( xīnɡ xìnɡ)起 葡萄干(ɡān ɡàn)

三、 我会选字填空(8分)

密 蜜

甜( ) ( )切 茂( ) ( )林

沙 纱

( )发 ( )土 ( )巾 泥( )

末 未

( )来 周( ) ( )尾 ( )必

结 洁

( )白 清( ) ( )网 ( )实

四、 照样子,我也会写。(3分)

照相 照相机 火车

五、 识字加减法。(9分)

1、宁(泞)(泥泞) 急( )( ) 发( )( )

2、胜(生)(学生) 省( )( ) 季( )( )

3、浇(烧)(烧火) 兴( )( ) 搭( )( )

六、我会填。(15分)

1、一( )灯光 一( )葡萄 一( )掌声

一( )笑脸 一( )彩虹 一( )立交桥

2、群山( )( ) 树木( )( ) 点点( )( )

华灯( )( ) 光彩( )( ) 银光( )( )

3、明亮的`( ) 难忘的( ) 川流不息的( )

动人的( ) 火红的( ) 风光秀丽的( )

七、 词语接龙。(4分)

——( )——( )——( )——( )

保留——( )——( )——( )——( )

八、 我会连。(8分)

1、碉 夜 繁 绚 清 朦 环 橱

华 晰 堡 胧 幕 窗 丽 绕

2、宽 穷 贵 恶 强 胜 内 加

弱 窄 富 善 减 负 外

九、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符号。(9分)

1、妈妈从市场买菜回来,她一手提着 ,一

手 ( )

2、 四面八方 ( )

3、 笑容满面地 ( )

十、按课文内容填空。(7分)

1、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 )( )像( )( )( )( )( ),叫日潭;( )( )像( )( )( )( )( ),叫月潭。

2、每当夜幕降临,就( )( )( )( )。整个城变成了( )( )()( ),( )( )( )( )。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9分)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尔族老乡,准会摘下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这段话共有 句。(1分)

2、葡萄种在 。(1分)

3、短文中划线的句子是把 比作 。(1分)

4、用 划出写葡萄颜色的词。(3分)

5、写葡萄长得好的词: 。(2分)

6、“要是这时候”指的是 。(1分)

十二、看图写话。(9分)

请你根据图意编一个故事,并写清楚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有谁?在什么地方?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2

一、我会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重量(liāngliáng)对着(zhezháo)

正在(zhèngzhēng)干净(gāngàn)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马一()老牛一()小河

一()伙伴一()松鼠一()树

三、我会用多音字组词语。

nán()méi()mó()

难没磨

nàn()mò()mò()

四、加一加,减一减。

句+()=(狗)胡-(月)+()=(故)

才+()=()跑-()+()=()

争+()=()虾-()+()=()

当+()=()如-()+()=()

五、填一填。

百川()()(),何时()()()?

少壮()()(),老大()()()!

这两句诗使我明白了:

以上就是洛阳市栾川县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