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的历史背景

云冈石窟的历史背景:北魏,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此后的东魏、北齐、隋及初唐,平城改为云中郡恒安镇治。

云冈石窟的相关资料历史背景 云冈石窟的历史沿革云冈石窟的相关资料历史背景 云冈石窟的历史沿革


云冈石窟的相关资料历史背景 云冈石窟的历史沿革


辽金,辽兴宗、道宗时期,辽皇室曾对武州山石窟寺进行过延续十年之久的大规模修整。修建了石窟前接木构窟檐的通乐、灵岩、鲸崇、镇国、护国、天宫、崇福、童子、华严、兜率十座大寺,并对一千余尊佛像进行了整修。辽保大二年(1122年)金兵攻占大同,"寺遭焚劫,灵岩栋宇,扫地无遗"(《大金西京重修华严寺碑》)。

近代,1949年中华成立,云冈石窟的主要洞窟和窟前木结构建筑(第5、6、7窟)均保存完好。

更多关于云冈石窟的历史背景,进入:

云冈石窟和历史背景

云冈石窟和历史背景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始建于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的时代。和后期开凿的洛阳龙门石窟不同的是,云冈石窟不传统艺术风格,也融合了古印度、西域和中原各民族的艺术特征。具有代表性的是第20窟(白佛爷洞)高13.75米露天释迦坐像,这尊塑像胸部以上保存得依然完整:面部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保留着典型的西域少数民族、印度人的面部特征。而龙门石窟中的大佛,则已经接近南朝士大夫的相貌了。云冈这尊释迦坐像的衣饰线条也不似龙门石窟那样柔和,而是透着北魏早期艺术的干练。

云冈石窟景区分为景观区和石窟群,整个石窟群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中、西三区,目前对外开放的洞窟大约40个,比较传统的参观路线是从东部的第1窟开始,依次往西直到第45窟结束。若参观时间在两小时左右,一般主要游览第5、6窟,五华洞(第9-13窟)和昙曜五窟(第16-20窟)。

云冈石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云冈石窟的历史背景: 从石窟所保存的纪年铭刻和艺术风格上看,这处宏伟的艺术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遗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的文成帝和平初,后来经过其它的朝代维修,形成规模。

云冈石窟位于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亘约1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者达17米,小者仅几厘米。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公元581~907年)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三大石窟群”,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

云冈石窟的历史和由来

历史和由来: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71年)由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西郊武州塞,开凿石窟五所,现编号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就是当时开凿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规模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艺术向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造像在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云冈石窟资料

云冈石窟是我国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

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杰出的石窟艺术。

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艺术个时期的经典杰作。

云冈石窟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

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7年5月8日,大同市云冈石窟经正式批准为5A级旅游景区。

已成为国内各界人士参观游览的重要场所,也是友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

在这绵延一公里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公分,巨石横亘,石雕林立,蔚为大观。

他们有的正襟危坐,栩栩如生,有的载歌载舞,神采飞扬,或击鼓或敲钟,或手捧短笛,或怀抱琵琶,悠然自得,笑迎游人。

这些佛像、飞天、赞助者、供养人的面貌和衣饰上,都留有古代劳动的智慧与勤劳。

这些佛像与乐伎刻像,还明显地流露着异域色彩。

在我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融汇了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华,这是我国古代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也是他们与其它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高僧昙曜奉旨开凿。

现存的云岗石窟群,是1961年公布的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镶嵌在云冈半腰。

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

整座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

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

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