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失败案例分析(公共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
■ 政策相关低度化
公共政策失败案例分析(公共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
公共政策失败案例分析(公共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
公共政策失败案例分析(公共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
所谓政策相关度指的是政策方案与政策目标的关联程度。如果政策方案直接指向政策目标体系,则称政策相关高度化;反之,政策方案与政策目标体系之间的关系呈现为非对应关系,则称为政策相关低度化。如果政策相关度低,政策方案实施后,就不容易甚至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当然也就无法解决政策问题,导致政策失效。
■ 政策调控疲弱化
所谓政策调控疲弱化,是指政策执行主体对政策运行的控制疲软和弱化。主要表现:一是政策沟通;二是政策控制力度小。政策执行中必须加强政策制定部门与政策执行部门之间、执行机构体系之间、政策执行机构与政策目标团体之间的沟通,如果这些方面的沟通少或虽有沟通却解决不了相互间的矛盾与摩擦,政策就会因种种内部的冲突而失效。执行机构对政策控制的力度不足,政策执行就会失真、走样、扭曲,同样也会导致政策失效。
■ 政策效应短期化
政策效应短期化是指政策在实施后,只对浅层的政策问题产生暂时影响,未能触及深层的问题,有些现象虽一时得到控制,但随后又会灰复燃。导致政策效应短期化的原因很多,主要的有目标与方案设计短期化及政策执行过于表层化等。制定政策时,满足于设立一些容易达到的短期目标,政策方案也只着眼于实现短期成效,不去研究政策问题中处于深层的矛盾,只图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做表面文章,这样的政策必然不能真正解决政策问题。
■ 政策运行阻隔化
政策要能发挥效用,必须确保政策运行畅通无阻。在政策运行中,容易发生阻隔的大多集中在执行阶段。引起政策实施过程阻隔的因素很多,比如政策执行的组织不健全、政策投入不到位、政策环境发生变化等,所有这些都会妨碍政策的贯彻执行。制定出来的政策再好,再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如果不能真正付诸于实践,政策的效用还是发挥不出来。
1)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问题的性质、政策对象的行为多样性、政策对象人数及其行为需要调适量,都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有效执行。(2)政策本身的因素。在公共管理领域中,许多政策不能有效地执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策本身出现问题。政策的有效执行,依赖于政策的正确性、政策的具体明确性和政策资源的充足性。(3)政策以外的因素,包括目标团体对政策执行的影响,执行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执行机构组织的沟通与协调,政策环境等
我国公共政策的案例有以下几点:
1、副黄洁夫委员:医改“三破”才能“三立”。
2、“十二五”三环内不新增住宅供地。
3、个人住房房产税可能重新复征曾一度引起大争论。
4、局会议要求保持今年物价基本稳定。
5、我国五年内将实现三网融合。
6、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经济聚焦)。
7、我国将建立城市生活处理收费制度。
8、公车改革成治堵深水区数据敏感折射消费黑洞。
9、:明年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突出位置。
10、日报:改革不妨从高铁开始。
11、城镇居民收入再度跑输GDP 收入分配改革待攻坚。
12、我国1亿城乡居民重复参保财政重复补贴120亿元。
13、有关负责人:粮价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
14、住建部官员:二三线城市自定限购措施。
15、上半年18省份上调工资深圳1320元全国。
一项短命的公共政策
------国有股减持政策的终止
2001年10月23日,这一天必将载入证券史的史册。正是在这天,沪深股市在重大利好的带动下跳空高开,仅在5分钟之内两市1000多支股票全部封至涨停,为世界资本市场发展史上所罕见。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利好呢?事情还要从今年5月讲起——
今年5月,经授权,宣布为了进一步完善保障体制,筹集和充实社保基金,支持国企改革和发展,将对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即非市场流通股)进行减持。该项政策一经出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不论是经济学者还是广大股民,都一致认同减持国有股这一政策取向,因此股市并未发生大的波动。相反,大家纷纷出谋献策,对国有股减持的方式,特别是减持定价问题给予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一套套切实可行、合理合情、符合市场价值规律并得到广泛认同的方案。这些政策建议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家对国有股减持方式和定价这一为重要的关键性问题抱有很大的信心和较高的预期,他们相信将会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市场规律的政策方案来。可是,后来发生的事实却使人们的美好愿望破灭
6月12日,所授权的发布国有股减持方案,宣布将在今后的首发和增发新股时,按融资额的10%“捆绑式”出售国有股(我们知道,的上市公司与西方不同,股份不是全流通的,占绝大部分的国有股是在当初设立股份公司时由以每股极低的价格购入的。这本身就已经具有了背离市场定价原则的不合理性,然而就是这部分已经以同股同权的名义本已占了很宜的国有股,今天却又要将它拿到流通股市场上,用市场十来年积累起来的市盈率而产生的高价出售,在离开资本市场时还要再占一大笔的便宜)。难怪有人疾呼:“这是明目张胆的圈钱,是强盗抢钱的行径。”大家可能会疑虑,按流通股的市价出售国有股,若定价过高,没有人会去买!可是你注意到了这个减持方案吗?是将欲减持的国有股“捆绑”在新股上出售的,而新股是一件人人都争着买以至于必须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幸运的认购者的畅销货,因此这种方式具有强卖的性质。这就必然造成流通股市场资金面吃紧,甚至造成广大投资者对股市和的信心的崩溃。
人们还未回过神来的时候,6月13日,就单方面向市场宣战,吹响了声“战斗的号角”。仅在一周之内,烽火通讯等4家公司就纷纷上市发行新股,无一例外的都“捆绑”着10%比例的国有股,几乎达到了滥发的程度。市场毕竟是市场,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广大投资者“用脚投票”,造成资金撤离,股市大跌,沪市综指到10月18日已从6月份的2245点跌至1 650点。而就在此时,当市场普遍预期管理层会对政策作出调整时,的一位副却说:“国有股减持,方向正确,方式定价合理。”此言一出,沪指一下跌至1520点,股市几近。眼看着一场由资本市场引发的金融危机就要发生,券商要倒,基金预亏,资金撤离,上市公司无法融资,新股停发,大家叫苦连天,敢怒而不敢言,只有用10月22日的1 520点说明一切。就在这天晚上深夜12点,终于宣布:“在具体作办法出台前,停止执行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规定。”同时,发言人还指出:“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的作办法,稳定推进国有股减持工作。”于是便出现了10月23日全线涨停飘红的蔚为壮观的一幕。
但人们不禁要问,用1.7万亿元的市值损失换来的纠偏机制,这一代价是否太大了?
春节的规定时间里是可以燃放烟花爆竹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