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的近义词

笔述、笔次、笔直、笔底、笔簪、笔政、笔墨、笔录、笔调、笔受。

笔录的近义词 笔录的近义词是什么笔录的近义词 笔录的近义词是什么


1、大家多使用蘸水笔,买一个钢笔尖,绑在竹枝条上书写,墨水用蓝色染料和清水自己制作。

2、这自然丰富的累积,有时候更会倾溢出少数人的唇舌,再奔进到笔尖上,另具形式变成在白纸上驰骋的文字。

3、这支“英雄”钢笔,笔杆不粗不细,笔尖漂亮,握着写字非常舒服。

4、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5、用来指钢笔;有笔尖或有固定种类的钢笔尖.

6、铅笔尖把那张亮白的纸弄得狼藉一片。

7、这启发了我,于是我也开始在铅笔尖雕刻。

8、黑幕,因为你们的采访而无法被掩盖;不幸,因为你们的参与而有了救助的希望。用笔尖促进了的和平与正义,用镜头推动发展的脚步。记者节,向一线的记者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9、笔尖还在骚动着,轻描淡写地诉说着过去,如今,却多了些无言对白,少了些争执。

10、美缠绕而成的瞬间,往往在笔尖的跃动甚至风叶的交响中被铭记。它们不曾在历史的长河中沉坷,甚至不曾在岁月的波涛中起伏,它们总以一种轻盈而美好的姿态起舞,于世,而在万物心中刻下永恒。

11、先用绿色笔尖蘸朱红胭脂,羊毫笔点写柿叶,有些柿叶也可只用绿色加花青画重叶部位。

“记录”的近义词是什么?

记录的近义词是记载

老师说的

记实,记载,摘录,记下

读音及解释:

记实【jì shí】: 真实的记录【造句】:【出处】:出自,宋·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名臣》:“故 子瞻 为公《独乐园诗》曰:‘先生独何事,四海望陶冶。儿童诵 君实 ,走卒知 司马 。’盖纪实也” 。

记载【jì zǎi】:把事情记录下来。【出处】:清《嘉庆合肥县志》记载,赤阑桥“在城南,赵宋姜夔留寓处”。【造句】:朋友是平凡日子里的一本好书,清晰地为你记载生命的感动。

摘录【zhāi lù】:选择需要的部分记下来【造句】:沙律师寄出一份契据的摘录本。

记下【jì xià】:用书面形式记录下来【造句】:演讲者讲得太快了,他只能匆匆记下几个支离破碎的字。

“落笔”的近义词是什么?

“落笔”的近义词:

下笔[ xià bǐ ]落笔。

收笔[shōu bǐ]结尾,结束。

随笔[ suí bǐ ]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

堕笔[ duò bǐ ]落笔。

动笔[ dòng bǐ ]拿起笔。

落笔,读音[ luò bǐ ]

释义:下笔书写或作画。

造句:

作文要先在头脑里构思,想好了再落笔。

练习书法,要先仔细观察字帖,然后再落笔。

这篇文章开门见山,落笔就点明了主题。

论者谓郭熙独步一时,虽年老落笔益壮,如随其年貌焉。

别看他小小年纪,抖腕落笔,写出的条幅,字字仙风道骨,颇有古朴之风。

书写的近义词是?

抒写、

改写、

题写、

小写、

拼写、

采写、

填写、

默写、

撰写、

特写、

写景、

写家、

缩写、

写实、

写意、

模写、

写本、

草写、

连写、

缮写、

写法、

刻写、

复写、

写照、

传写、

写生、

描写、

简写、

写影

书写近义词是笔录。

录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录 拼 音 lù 部 首 彐 笔 画 8 五 行 火 繁 体 录 五 笔 VIU [录]基本解释 1.记载,抄写 :记~。载~。抄~。~供。

2.记载言行或事物的书册 :语~。目~。回忆~。

3.采取,任用 :~取。收~。~用。甄~(经审查鉴别而任用)。

[录]详细解释

〈名〉

(形声。从金录声。本义:绿色金属)

同本义

录金色也。——《说文》

记载言行事物的册籍

录记之具也。——《广雅·释诂三》

皆辨其物而奠其录。——《周礼·职》

又如:言行录;名人录

次第次序

今大国越录。——《国语·吴语》

〈动〉

总领

融为太尉并录尚书事。——《后汉书·章帝纪》

又如:录公(对总领台阁尚书事者的敬称)

抄写(含有有选择地照样誊写的意味)

手自笔录。——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余之手录。

又如:抄录(抄写);录黄(宋代中书省枢密院承旨抄录颁送门下省的档案)

记载

《春秋》录内而略外。——《公羊传·隐公十年》

录功而与官则莫敢索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又如:采录(采集并记录);笔录(用笔记录);录囚(审讯登录囚犯的罪状)

采取

君既若见录。——《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录用(录取任用);录遗(选录遗才)

记;惦记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逮捕

吏录一犯夜人来。——《世说新语·政事》

收集;收藏

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世说新语·政事》

[录]百科解释

录,lu,金文像井上辘轳(lu lu)之形,是“辘”的初文。 更多→ 录

[录]英文翻译

record

[录]为谜底的谜语

1.山形依旧枕寒流(打一字)

[录]组词 记录 附录 录音 灌录 齿录 笔录 翻录 选录 登录 辑录 摘录 录制 实录 抄录 更多录组词 [录]相关搜寻 录音 录音机 录像 录像机 录制 录加走之念什么 录取的反义词 录用 录入 录影机

笔录的近义词 笔录的近义词是什么


文言文古今同形同义字

1. 古文中异体字和古今字和通字怎样区别 异体字,是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

由于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组成,意符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音符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

古今字是由于古汉语中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在词义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词的引申义列中分化而形成新词或上古同音借用形成的同形词在汉语发展中分化出新词,在书面上为这些新词另造新字的现象。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如:“莫(莫)”的本意是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日暮、傍晚,后来“莫”字被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为了在书古今字面语中不至于混淆,就又在“莫”字上再加形符“日”成“暮”字来表示傍晚,“莫”和“暮”就是一对古今字。

通”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个写通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

所以,我是这么理解的:异体字就是不同的人为表达同一个意思而造的不同的字;古今字就是古代所用的字,它所代表的意思在发展的过程中被另外一个新的字所代替,它们就叫古今字;通字就是古人的别字。

2. 文言文《秋水》通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型急

【秋水 文言现象整理】一、通字 泾 同 径 直 泾流之大 辩 同 辨 辨识 不辩牛马 虚 同 墟 所居之处 拘于虚也大 同 太 大的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卒 同 萃 聚集 人卒九州豪 同 毫 动物身上的细毛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二、词性活用 1.名作动面 名作动,面向 东面而视2.名作状时 名作状,按时 秋水时至 东 名作状,向东 顺流而东行东 名作状,向东 东面而视3.形作动少 形作意动,认为。

少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轻 形作意动,认为。轻 而轻伯夷之义者穷 形作动,走到尽头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多 形作意动,认为。

多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少 形作意动,认为。少 方寸乎见少4.形作名美 形作名,美景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三.一词多义1.之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我之谓也结构助词,的 仲尼之闻 代词,指天下 伯夷辞之以为名2.于动词,到达 吾非至于子之门介词,被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比 莫大于海介词,由于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以动词,认为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动词,凭借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连词,来 伯夷辞之以为名4.为动词,认为 以为莫己若'者介词,用 不可为量数动词,取得 伯夷辞之以为名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我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2.省略句顺流而东行 (省略主语)东面而视 (省略主语)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省略主语)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省略主语)3.被动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方存乎见少拘于虚也笃于时也束于教也4.定语后置句闻道百5.宾语前置句以为莫己若'者 宾语前置句 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句又奚以自多 介词宾语前置句6.介词结构后置句今尔出于涯涘,观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自以比行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3. 《诸子喻山水》通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型各

《诸子喻山水》文言现象整理 一.通字: 1. 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必”同“毕”,尽. 2. 知者乐水 “知”同“智”,智慧. 3. 源泉混混 “混混”同“滚滚”. 4. 是之取尔 “尔”同“耳”,罢了. 5. 正善治 “正”同“政”,为政. 二.古今异义: 1. 未成一篑 古义:,今义:未来. 2. 虽覆一篑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 太山不立好恶 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 4. 江海不择小助 古义:不加选择, 今义:不选择、小资助. 5.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 古义:君主、气魄, 今义:年长的人、寄托形体. 6. 历心于山海而富 古义:心胸,今义:经历、内心. 7. 下无伏怨之患 古义:臣民,今义:下面. 8. 上下交朴 古义:都返朴归真,今义:交往、朴素. 9. 以道为舍 古义:归宿,今义:舍弃. 10.海不辞水 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11.明主不厌人 古义:嫌弃,今义:讨厌. 12.何取于水也 古义:得到,今义:录取. 13.盈科而后进 古义:坎、再往前流, 今义:科学、后来进步. 14.放乎四海 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苟为无本 古义:如,今义:苟且. 16.故声闻过情 古义:名声,感情;今义:见闻,实际. 1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古义:游学,今义:游玩. 18.容光必照焉 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光明. 19.不盈科不行 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 20.不成章不达 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 2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古义:利导,今义:锋利. 22.故几于道 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3.与善仁 古义:交友,今义:和. 24.夫唯不争 古义:正,今义:唯独. 25.故无尤 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26.以其无以易之 古义:代替,今义:容易. 27.水因地而制流 古义:根据,今义:因为. 28.故兵无常势 古义:固定的,今义:经常. 三.一词多义: 1. 于 仲尼亟称于水 对 何取于水也 从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在 故几于道 与 天下莫柔弱于水 比 2. 而 盈科而后进 表承接,就 可立而待也 表修饰,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表转折,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表转折,然而 3. 之 君子耻之 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的 流水之为物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性 是之取尔 宾语前置的标志 4. 为 苟为无本 是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被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成为 5. 善 上善若水 好的行为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善于 6. 动 知者动 活跃的思维动善时 行动 7. 下 以其善下之 处……下游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 低处 8. 厌明主不厌人 嫌弃 士不厌学 厌倦 四.词类活用: (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 1. 知者乐 感到快乐 2. 仁者寿 延年益寿 3. 动善时 把握时机 4.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成王 5. 以其善下之 处……下游 (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 1. 不舍昼夜 从早到晚 2. 七、八月之间雨集 在七八月 (三) 量词活用作名词: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 整个世界 (四) 意动用法: 1. 君子耻之 以……为耻 2.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觉得……变小 (五) 动词活用作名词: 1. 知者动 活跃的思维 2. 故声闻过情 名声 3. 动善时 行动 4. 兵因敌而制胜 取胜的策略 (六)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 盈科而后进 注满 2.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善于利导 (七)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 故能成其富 富有和浩瀚的胸怀 2. 仁者静 宁静的处世态度 3. 日月有明 光辉的形象 4. 上善若水 好的行为 5.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 高处 6.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弱点 五.文言句式: (一) 判断句: 1. 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名望树立在生前,恩德流传在后世,(这)是()大治的境界. 2. 苟为无本. 如是(在)没有源头(的情况下). (二) 被动句: 1. 沟浍皆盈. 大大小小的沟都被注满. 2.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 3.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太阳月亮有光辉的形象,(就连)小缝隙(也)一定被它们照射到. (三) 省略句: 1. 不舍昼夜.(省略主语) (它)从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 2. 知者动,仁者静.(省略谓语) 智慧的人(爱)活跃的思维,仁厚的人(爱)宁静的处世. 3. 其涸也,可立而待也.(省略动宾) 它们(一旦)干涸了,(也)能站着等待(它们的充盈). 4. 水因地而制流.(省略介宾) 水根据地形(的高低)制约(其)流向. 5.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省略定语) 所以(人的)名声超出了(它的)实际,君子(必会)以此为耻. 6.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省略状语) 水,善于利导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夺. 7.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省略介词) 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接近. (四) 介词结构后置: 1. 仲尼亟称于水.(于水称) 孔子屡次对水(加以)称赞. 2. 何取于水也?(于水取) (那么我们到底)从水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3.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于圣人之门游) 在圣人的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 4.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于道几) 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 接近. 5. 天下莫柔弱于水.(于水柔弱) 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 (五) 宾语前置: 1.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不覆遍) 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那么下面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 2. 。

4.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集释

下面有三个版本,不知道哪个是人教版的。

序号 例词 例句 句中义 今义 1 居 居十日 过了 居住 2 走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跑 走 3 再 一股作气,再而衰 第二次 又 4 池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水池 5 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停驻 质量;次数 6 戾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 暴戾 7 令 何患令名不彰耶 美好的 命令 8 寻 未裹,寻病终 不久 寻找 9 狱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案件 10 坐 停车坐爱枫林晚 因为 坐下 11 渠 问渠哪得清如许 它(他) 水渠 12 微 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 微小 13 迁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官吏调职 迁移 14 形 无案牍之劳形 身体 形状 15 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目光短浅 卑鄙 16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下 品质低下 17 牺牲 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祭祀用的物品 为正义事业而奉献 18 亲戚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父母兄弟等 姻缘亲属 19 交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错相通 交通运输 20 妻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儿女 男性的配偶 21 绝境 同上 与世隔绝的地方 山穷水尽的地步 22 无论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 条件关系连词 23 几何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多少 数学学科之一 24 开张 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开业 25 会计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聚集商议 财务人员 26 儿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青年男女 子女 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古:跑。

今:行下次。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古:只有,只要。今:转折连词。

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古:经常。

今:平常,一般。 4.少时,—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蒲松龄《狼》) 古:离开。今:到某—地方称“去”(古称“往”)。

5.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出处同上) 古:大腿。

今: 。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出处同上) 古:多少。今:数学中的一门学科。

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新鲜,味道好。 8.复前行,欲穷其林。

(出处同上) 古:极,尽。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出处同上) 古:交错相通。今:交通运输。

10.问所从来。(出处同上) 古:从哪里来。

今:从过去到现在。 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出处同上) (1)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2)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12.无论魏晋。(出处同上)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 13.便扶向路。

(出处同上) 古:沿着,顺着。今:扶持。

14.诣太守,说如此。(出处同上) 古:像这样。

今:这样。 15.欣然规往。

(出处同上) 古:。今:规则,成例。

16.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古:买。

今:集市。 17.木兰不用尚书郎。

(出处同上) 古:不愿作。今:没有必要。

18.当户理红妆。(出处同上) 古:窗户。

今:门 19.坐我西阁床。(出处同上) 古:坐具。

今:卧具。 20.出入无完裙。

(杜甫《石壕吏》) 古:衣服。今:裙子。

21.天明登前途。(出处同上) 古:前面的路。

今:将来的光景。 22.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古:这样。今:量词。

23.会宾客大宴。(林嗣环《口技》) 古:适逢,正赶上。

今:会见。 2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出处同上) 古:在这时。

今:因此。 2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魏学 《核舟记》) 古:特别手巧。今:新奇而巧妙。

26.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彭端淑《为学》) 古:雇船。

今:买船。 27.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出处同上) 古:及,到。今:过了。

28.邑人奇这,稍稍宾客其父。(王安石《伤仲永》) 古:渐渐。

今:稍微。 29.孟尝君特鸡狗盗之雄耳。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古:只不过。今:特殊,超出一般。

30.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 古:山岗高地。

今:把持和独占。[注:陇同垄] 31.然而不能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孟子〉二章》) 古:这样却。今:转折连词。

32.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处同上) 古:这样以后。

今:副词,表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33.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 古:浅陋。今:粗俗,低下。

3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出处同上) (1)牺牲。

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而献出生命。

(2)加。古:虚夸,以少报多。

今:增加。 3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出处同上) 古:案件。今:。

36.然后叹借者用心专,而少年之岁月为可惜也。(袁枚《黄生借书说》) 古:值得珍惜。

今:值得惋惜。 37.先帝不以臣卑鄙。

(诸葛亮《出师表》) 古:地位低微,见识浅陋。今:言行恶劣,不道德。

38.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处同上) 古:眼泪。

今:鼻涕(古用“泗”) 39.未尝不叹惜痛恨于桓灵也。(出处同上) 古:遗憾。

今:仇恨,怨恨。 40.若毒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1)若。

古:你。今:像。

(2)毒。古:怨恨。

今:毒害,有毒的物质或事物。 41.则久已病矣。

(出处同上) 古:困苦不堪。今:疾病。

42.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古:可惜,可叹。

今。

5. 八下语文人教文言文翻译,古今异议,通字,词类活用整理,

1、通字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四肢)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与之论辨(“辨”通“辩”)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板印书籍(“板”通“版”,雕版)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通“以”,以后)

文理有疏密(“文”通“纹”,纹理)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止”通“止”,只,仅)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有)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才美不外现(见通现,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

2、古今异义

走送之(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以是人多以书余(是:古义这,此;今义判断动词)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古义为奔向;今义趋向)

以是人多以书余(:古义为借;今义与“真”相对)

不敢出一言以复(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一次)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古义为只;今义为转折连词)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闻:古义指听;今义是用鼻子嗅)

虽人有百手(虽:古义为即使,设连词;今义为虽然,转折连词)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古义指腿;今义指臀部。走:古义指跑;今义指行走)

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冒:古义指蒙、盖;今义指冒出)

稍熔(:古义指文中所提到的松脂、腊等物;今义指病的品)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衣服的一种)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义为尚、还;今义为曾经)

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为挨着;今义为比较)

高可二黍许(许:古义为左右;今义为答应或表猜测)

尝贻余核舟一(尝:古义为曾经;今义为尝试)

无丝竹之乱耳(丝竹:古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文中指演奏的声音,今义指丝绸和竹子)

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指身体;今义指形状、样子)

一食或尽一石(或:古义为有时,有的人;今义为或者)

3、词类活用

手自笔录(手、笔:名词作状语,动手、用笔)

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袍、衣:名词作动词,穿着蕴袍敝衣)

是可谓善学者矣(善: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活用为动词,挂在腰间。)

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

会宾客大宴(宴: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状语,喂奶)

妇手拍儿声(手:名词用作状语,用手)

遥闻深巷中犬吠(遥:形容词作状语,远远地)

用讫再火令熔(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做动词,出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形容词做动词,成为灵验的水)

苔痕上阶绿(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到,蔓上)

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用作动词,使……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劳累)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形容词做动词,辱没)

一食或尽一石(尽:形容词做动词,吃尽)

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用做动词,鞭打)

食之不能尽其材(尽,使动用法,使……尽)

记录近义词是什么呢

记录近义词:

纪录,记实,记载

来自百度汉语|报错

记录_百度汉语

[拼音] [jì lù]

[释义] 1.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 2.记录下来的材料 3.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记载下来的成绩 4.记录的人

记录近义词:纪录 记实 记载

记载 记实 纪录 笔记 笔录

纪录,载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