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我国景区开发需要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远景设计院现就三类规划内容和要求分别加以论述。

风景名胜区设计平面图 风景名胜区设计平面图手绘风景名胜区设计平面图 风景名胜区设计平面图手绘


风景名胜区设计平面图 风景名胜区设计平面图手绘


风景名胜区设计平面图 风景名胜区设计平面图手绘


一、旅游景区总体规划

任何一个景区开发建设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编制以景区所在地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对景区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帮助景区实现、经济、环境多重效益。

(一)规划时限

景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景区的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景区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也应做出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二)任务和作用

总体规划的对象是一个具体的景区。其基本任务是综合研究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地性质、环境容量及接待规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区内各项建设用地和交通组织;合理配置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附属设施和管理设施;提出开发实施战略,处理好发展与建设的关系,指导旅游的合理发展。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对更好地推动和实现旅游的开发和发展目标,确保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实现利用价值,确保设计的旅游产品与实际旅游市场需求的统一性,确保旅游地与所在区域间有关的各项事业在、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资料收集的内容

收集的内容包括地形图、专业图以及气象、水文、地质、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人口、行政区划、经济、企事业单位、交通运输、旅游设施、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和环境等方面的资料。

(四)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综合评价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和基础条件。

(2)全面分析市场需求,科学测定市场规模,合理确定旅游业发展目标。

(3)确定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依据和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是旅游规划的主题,是体现一定规划时段内总目标的一种设想。

(4)明确景区区域、旅游产品重点开发的时间序列、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根据需要划定缓冲区的范围,包括旅游服务设施、附属设施、基础设施和管理设施的总体布局。

(5)综合平衡旅游产业要素、结构的功能组合,统筹安排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的关系,包括住宿设施、旅行社的结构、功能和布局的确定。

(6)确定环境保护的原则,提出科学保护利用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措施,包括各级保护区及影响保护地带的界线、面积的确定。

(7)根据旅游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和市场开发力度,确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8)提出实施规划的步骤、措施和方法,研究确定行业发展的目标战略。

(五)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

(1)文本、说明书。

(2)规划主要图件(图纸比例为1/10000-1/5000):图纸主要包括景区现状图、景区总体规划图、景区(点)及旅游资源分布图、道路交通网络规划图、保护区级别规划图、分期建设规划图、各类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图、旅游设施规划布局图。

二、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较大型的景区可以增编景区控制性规划,小型景区可以跳过景区总体规划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一个管理型的规划,其目的在于详细规定景区开发建设用地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并为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提供指导依据。

(一)规划时限

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为景区近、中期开发建设做出安排,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10年。

(二)作用和任务

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为景区的规划和建设管理提供控制依据,它首先代表一种规划理念,表明景区的规划管理由形态走上法制化过程,表明景区的规划和开发建设是一个向着预定的规划目标不断渐进的决策程序;其次,与其下一层的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相比,后者更注重形体和视觉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则更加强调管理和,所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代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是规划管理和建设开发控制的一大进步。

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以景区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景区开发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强化规划控制功能,并指导景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

(三)资料搜集的内容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除了搜集总体规划应搜集的资料外,还应包括以下基础资料:

(1)旅游总体规划对本地块控制性规划的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

(2)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分类应分至小类。

(3)景区内人口分布现状。

(4)拟规划区块内建筑的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

(5)景区内公共建筑、公共设施的分布。

(6)景区内工程管线网分布现状。

(7)景区内土地经济分析的资料,包括土地等级类型、土地级效益、有偿使用现状、地价变化、开发方式等。

(8)景区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地方建筑特色、风土人情等。

(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规划的控制指标体系内容上,可分为:

1.控制性指标

(1)用地控制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土地与建筑使用相容性。

(2)环境容量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人口容量。

(3)建筑形态控制指标:建筑高度,建筑问距,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沿路建筑高度、相邻地段建筑规定。

(4)交通控制内容:外来车辆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内部车辆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

2.性指标

对旅游区内重点地块的建筑形式、色彩、体量、风格提出设计要求。

配套设施体制:旅游区生活服务设施布置,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及其管理要求。

(五)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1)文本、说明书。

(2)规划主要图件(图纸比例为1/2000-l/l000):用地现状图、用地规划图、地块指标控制图、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工程管网规划图、地块划分图。

三、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以景区总体规划或景区控制性规划为依据,对景区建设内容进行安排和布置。与景区总体规划或者控制性规划相比,修建性详细规划更加注重景区形体设计、空间布局。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将为接下来的景区建设提供直接指导和具体方案。

(一)规划时限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为景区开发建设做出安排,规划的期限一般为3-5年。

(二)任务和作用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上一个层次规划为依据,将景区建设的各项物质要素在当前拟建设开发的地区进行空间布置。

(三)搜集资料的内

容除收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资料外,还应增加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有关本规划地块的要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和各类建设工程造价等资料。

(1)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建筑设施和绿地的空间布局、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等。

(四)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1)文本、说明书。

(2)规划主要图件(图纸比例为1/2000-1/500):区位图、规划地块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道路交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综合管网等设施规划图、绿化景观旅游设施规划图、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效果图或模型。

1.突出景点特点要素,如黄山奇特、泰山雄伟、华山险要。

2.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景区内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必然建设人文建筑,便要求从色调、风格等方面力求与景区风格一致,使建筑能融入风景之中,从而使游客感到风景和谐统一的境界,如白鹿洞书院。

3.维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中,生态是基础。旅游业的开发也要做到维护生态平衡,由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西湖经过开发,生态环境更加优越。

一个是景区形象设计,另一个是功能分区设计,还有一个是空间布局设计。旅游景区形象是人们对旅游景区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主要从理念、行为、视觉三个方面进行规划设计,这三个点做好了,会为游客创造一种特殊的体验。巅 峰智业的资深专家为各类旅游规划策划客户提供经济分析和战略规划服务。

景区规划设计在旅游规划中称为旅游目的地规划设计,旅游系统中的游览对象的组合和所在构成了“目的地”,旅游景点的规划和设计是指满足游客需求的食品、住房、旅游和娱乐的包装。通常可分为景区形象、功能分区、空间布局三个方面。

8月7日,郴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了一则《关于苏仙岭索道改造及游务点项目总平面及建筑设计方案(调整)的公示》,规划如下。

本项目基地位于苏仙岭景区内,地处苏仙区城区(郴州沿江商住区区北),自然山水风光久负盛名。放眼眺望、郴州城区、武广客运专线郴州段全部尽收眼底。

本项目包括苏仙岭景区索道上站房、下站房、景区游务点以及索道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四部分。总规划占地面积207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02平方米。

总平面图:

苏仙岭风景区自古有“天下第十八福地”的美誉。是湖南省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因美丽神奇的苏仙传说而驰名,苏仙岭从山麓到山顶有桃花居、白鹿洞、三绝碑、景星观、八字铭、沉香石、苏仙观等观赏游览处。

(效果图)

苏仙岭也是郴州市民日常登山健身、周末休闲放松的常去地方。

此外还有众多远道而来的旅客,有着这等生态景区优势的加持,也让苏仙岭片区的楼盘成为购房人争相购买之地。

苏仙岭板块内在售房源紧张,除去 二手房 ,新盘尚未的 智通江天 ,其余楼盘均已售完。

苏仙岭板块是郴州适宜居住的区域之一,不论是养老还是上学,在这都能满足。而苏仙岭索道的重新规划改造,也将会推动该地旅游业的发展,以局部去带动整体。

郴州是一个旅游业发达的城市,随着郴州城市建设的愈发美丽,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座“林中之城”。

南京明孝陵景区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它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规模的帝王陵寝之一,曾入选“十大世界遗产景区”。1961年,明孝陵被中华公布为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重点风景名胜区;2003年7月,明孝陵及明功臣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12月,被列为首批5A级旅游景区。【摘要】

明孝陵【提问】

中文名称

宝鸡城市规划 1:总体规划历程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经历了三个阶段,个阶段是1956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初步确定宝鸡为“以机械工业为主的交通枢纽城市”。第二个阶段是1981~2000年城市总体规划,在当时的规划指导思想下,确定宝鸡的城市性质是:“以机、电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是通往祖国、西北的交通枢纽”;至2000年城市人口规模由1980年的40.8万发展至85万。第三个阶段是2000~2020城市总体规划,这一阶段建设重点西移,批准宝鸡为对外开放和二类陆路口岸城市,同时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上枢纽城市,相对与1981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从城市性质、城市人口及用地规模都具有较大的变化,城市规模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发展、城市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2:城市规划范围及发展目标 规划区范围为金台、渭滨、陈仓三个行政区划,东到李家村、西至庙沟大梁,南到玉皇山、北至王家崖水库,总面积906.1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区由三个行政区的川道地区组成,东到李家村、西至引渭渠首,南到益门堡、北至王家崖水库和温家寨,总面积168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127平方公里)。规划期限近期确定为2000年~2005年,中期为2006年~2010年,远期为2011年~2020年。远期城市发展目标确定将宝鸡市建设成为陕西西部和陕、甘、宁、川四省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达到科教先进、工业发达、交通便捷、商贸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城市。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93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2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995元。 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宝鸡市城镇发展战略是以陇海、西宝高速。西宝北线、南线和渭河沿线的城镇带为发展主轴,宝中、宝平公路和千河两岸,宝成、宝凤公路和嘉陵江两岸的城镇带为两个次轴,规划期内,宝鸡市区发展为大城市,凤翔、岐山发展为中等城市,陇县、凤县、眉县、扶风等县发展为小城市,形成以宝鸡市区为中心,岐山蔡家坡为城市副中心,凤翔、岐山、陇县、凤县、扶风、眉县等县城为骨干,95个建制镇为依托,形成市域乡镇时空有序、协调发展的“点、轴(带)”发展的城镇体系。2010年全市域规划总人口数403万人,城市总人口为181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45%;2020年全市域总人口数4人,城市总人口为238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5%。 4:城市性质和规模宝鸡城市的性质为: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联接中原、、西北的交通枢纽;工贸发达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到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82万人,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120万人,建成区面积130平方公里。 5: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城市及卫星城镇: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在市域空间上规划设置一个中心城市、两个卫星城市和四个卫星城镇。中心城市—宝鸡市区,由金台区(含石羊庙)、渭滨区(含八鱼乡)和陈仓区(含千河镇、虢镇镇、清溪乡)三区组成,面积168平方公里,是市域的、经济、文化中心。两个卫星城市—岐山县、凤翔县,岐山县是市域城镇体系的副中心;凤翔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与中心城市共同组成宝鸡市旅游服务中心。四个卫星镇──长青镇、阳平镇、贾村镇和县功镇。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宝鸡市南、北、西三面环山,南有苍翠的秦岭,北有粗犷雄浑的黄土高塬,黄河支流渭河横贯东西,构成了城约33公里、宽约5公里的东西向带状地形。本次规划在上一轮总体规划分区结构的基础上,规划了一个中心,四个外围组团,形成以南山北塬为依托,渭河水系为开敞空间,中心为主体,区间绿地为间隔的“山、塬、水、林、城”融为一体的“带状布局、组团结构”。中心范围包括原市中心区、上马营、石坝河、八里桥地区,面积28.89平方公里,是全市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四个外围组团分别为神农组团、福谭组团、陈仓组团、西虢组团。其中神农组团由清姜区和风景名胜区天台山组成,总面积139.13平方公里;福谭组团由福临堡和谭家村地区组成,面积14.34平方公里,是城市的综合工业区;陈仓组团由十里铺、卧龙寺、石羊庙乡、下马营镇和八鱼镇的川道地区组成,面积63.83平方公里,是以钛材加工和轻纺工业为主的综合工业区;西虢组团由虢镇、千河镇和清溪乡的川道地区组成,面积55.11平方公里。城市中心位于中心,以原中心区、上马营、石坝河为主体,构成城市中心区;两个副中心分别位于陈仓组团和西虢组团,是城市次一级中心,除服务本组团外,还承担和分解部分市级中心职能。 6:城市设计宝鸡城市设计的总体结构是以秦岭、北塬为背景,渭河及其支流水系为开敞空间,渭河及东西干道为景观轴,南北干道为景观带,各(组团)中心为景观区,环城生态圈和区间绿地为绿色空间,古建、遗址为人文景点,辅以“城市门户”、天际线和轮廓线、建筑风格和色彩、高度控制区、视线通廓、景观结点、标志和夜景区等要素,构成反映该市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体系。其中东西向景观轴(带)为渭河、经二路--宝虢路、火炬路--宝钛路三个景观轴;南北向为千河、金陵河、清姜河及清姜路--宝平路、福谭路、斗中路、十马路为7个景观带;景观区包括炎帝陵、秦岭、北塬和各(组团)等7 个重点景区;环城生态圈是指渭河及其支流水系,秦岭、北塬以及由其组成的自然生态区域;城市“门户”是指进入城市的标志地区,包括李家村、高家村、益门堡、温家寨东北4大“门户”; 高层建筑区主要位于中心的经二路地段、马营路中段和两个副中心的中心地段。 7:城市综合交通宝鸡市的对外交通,在方面规划新建南环、下马营编组站和家村站,扩建宝鸡东站、卧龙寺站、虢镇车站,修建宝成、宝天和宝中复线,全面提高运输能力;公路方面城市对外交通以外环加联络线的结构形式,北环线沿引渭渠南岸而过,南环线沿秦岭北麓和南环线并行而过,310国道从虢镇东过河;外环线和联络线以对外交通为主,兼顾城市内部区域交通。西宝一级公路市区段远期改为城市内部快速路,310国道迁至城市南边。城市对外公路交通形成平行的四个环。近、中期以西宝一级公路和金陵东路、宝十路、斗中路为对外交通骨架,拓宽西宝南、北、中线和川陕公路,新建金陵东路和石益路,完善过境交通网络。远期改造凤翔田家庄军用机场为“军民两用”,开展民航业务。宝鸡市区规划路网由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组成。城市干道网由东西向一条快速路和主次干道加外环路组成骨架,通过南北向三条主要干道联系,构成城市的大外环和东西四个主串环的“串环式”干线道路网。到2010年该市道路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实施北环路及现有路网的联系工程,打通斗中路到福临堡的滨河大道,拓宽宝虢路、大庆路和姜谭路,建设斗中路高架及其立交,建设福谭路和石嘴头至宝桥的南环路,建设石凤路、植物园路等。到2020年规划城市广场38.6公顷,其中市级广场3个,区级广场2个。公共停车场14.76公顷,停车位8370泊位。 8:城市园林与生态建设 结合宝鸡市的自然条件和结构特征,宝鸡市绿化用地的结构布局是以南山、北塬为依托,渭河水系为开敞空间,环城设置防护林带,将公园、游园、苗圃等集中绿地穿插于城市腹地,形成“山、塬、水、林、城”融为一体,“城市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城市环境;以“一圈”(环城生态林带)、“二面”(北塬坡和秦岭北麓)、“三线”)沿线、渭河两岸、引渭渠两侧)、“四区”(天台山风景名胜区、引渭渠首风景区、 风景名胜区、王家崖水库游览区)、“五团”(五组团外围绿带)为骨架,公园、苗圃等集中绿地相互渗透,形成“点、线、面”交织有序的生态绿地系统。新建九个公园和十三个游园街头绿地,公园分别为石鼓山公园、儿童公园、陈仓公园、西虢公园、引渭渠首公园、凤凰山公园、下马营垂钓乐园、千河公园、西河滩公园,公园总面积达到453.4公顷,街头绿地总面积达到131.32公顷。到2020年人均城市公共绿地达到8.67平方米/人,人均城市绿地达到10.0平方米/人。宝鸡生态城市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突出宝鸡市“山、塬、水、林、城”融为一体的城市特色。在规划建设区外围,结合北坡面和秦岭北麓浅山区营造一圈300~500米宽的生态林带,并开发建设北坡森林公园。开发天台山风景名胜区、引渭渠首城郊风景区、风景名胜区、王家崖水上游览区。渭河水系的开发利用,规划在渭河及其三个支流(清姜河、金陵河、千河)处的适当位置设橡皮坝蓄水,形成水面;在渭河中设多处漫水桥,为居民提供亲水环境或居民步行、骑车过河。沿、渭河、引渭渠两岸绿化和南北水系两侧设置防护林,中期32公顷,远期45公顷,同时搞好居住区和单位绿化,提高绿化水平,远期规划绿地总面积27.37平方公里,城市绿地率达到31.94%,绿化覆盖率39.93%。2005年,宝鸡市被认定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2002年,陕西省要求宝鸡率先建成大城市,成为“一线两带”建设的西部龙头,生态园林大城市建设全面启动,陈仓区顺利完成了撤县设区,以高新新区和行政中心商务中心东移为标志的市区东扩南移步伐加快,先后建成了陈仓大道、高新大道、新世纪大桥、福谭大桥、卧龙寺大桥、斗中路渭河隧道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的载体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四横十纵”的城市立体交通骨架已经形成。 2001年9月,渭河市区段防洪暨生态治理工程开工建设。先后规划并实施了渭河市区段防洪暨生态治理、市区北坡和秦岭北麓绿化三大城市生态工程。建成共占地120万平方米的两个开放式公园,北坡建成绿树成荫的190万平方米的金台森林公园。特别是渭河拦河闸下闸蓄水后,形成了140万平方米的生态水面,“两条林带、一片水面,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的生态园林城市景观初步形成。目前,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到39.3%,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2008年宝鸡规划编制2008-2020年宝鸡市城市规划修编, 宝鸡规划区范围为宝鸡市辖区,面积为357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为西、北至硖石乡-扶风一级公路、东至伐鱼河和机场高速公路、南至徐兰客运专线和自然山体边缘的区域面积为36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为“一带一轴五组团。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13万人;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为规模130万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近期(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18平方公里;2、远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43平方公里。

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总面积2000亩,水上面积700亩,游览区面积100公顷。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吴绮(1619—1694),扬州人,字园茨,号听翁。生于明末,为清初词人。由书中记载可见瘦西湖在清初便已得名,大概意思是因为其水道弯曲狭长,并地处扬州城的西北,故称为“瘦西湖”。

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诗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带的景致与繁华,在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锅子”,并通过与杭州西湖的对比,认为瘦西湖之名确实形象而贴切。

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瘦西湖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等。

1988年瘦西湖被列为“具有重要 历史 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重点名胜区”。2010年被授予AAAAA级 旅游 景区 。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扬州市东关 历史 文化 旅游 区: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有代表性的一条 历史 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原街道路面为长条板石铺设。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冲,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陆陈行、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

东关街上的“老字号”商家就有开业于1817年的四美酱园、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店、1862年的潘广和五金店、1901年的夏广盛豆腐店、1909年的陈同兴鞋子店、12年的乾大昌纸店、1923年的震泰昌香粉店、1936年的张洪兴当铺、1938年的庆丰茶食店、1940年的四流春茶社1941年的协丰南货店、1945年的凌大兴茶食店、1946年的富记当铺,此外还有周广兴帽子店、恒茂油麻店、顺泰南货店、恒泰祥颜色店,记面粉店等。东关街是扬州手工业的集中地,前店后坊的连家店遍及全街,如樊顺兴伞店、曹顺兴箩匾老铺、孙铸臣漆器作坊、源泰祥糖坊、孙记玉器作坊、董厚和袜厂等。

和东关街紧紧相连的是东圈门古街区。两条街现已结合起来共同规划、整治、开发,更能凸现扬州文化名城的非凡品位。这里除有老字号店铺外,还集中了众多古迹文物有个园、逸圃、汪氏小苑,还有扬州较早创办的广陵书院、安定书院、仪董学堂,和明代的武当行宫、明代的准提寺、马监巷内有建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的寺,在东关街西头有香火很旺的财神庙和广储门街口的砖砌圈门,拱门上还镶嵌有“盛世岩关”四个大字。

东关 历史 文化陈列馆位于东关城楼内,2013年2月建成开放。从城楼南翼入口走进展馆,首先看到的是砖砌门楼,门楼上额为“盛世岩关”,背景为东关街道。展馆分千年东关街、城门遗址与水系、衙署与会馆、寺观与祠堂、名人故居、老字号与工艺、书院与学校、传奇故事等部分。“衙署与会馆”介绍了两淮盐运司与东关街繁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重点介绍了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兼管两淮盐政的史实。“寺观与祠堂”底色为寺庙常见的暗红色,里面有东关街区内不同宗教的雕塑,体现了扬州明清建筑的特色。老字号商铺则展示了东关街上的四美酱园、谢馥春等史料。“书院与学校”用雕像展示的是“仪董学堂”教学的场景;“名人故居”展厅,用幻影成像的手法,再现了曾国藩作客壶园看戏的场景,戏台两边是是何莲舫为补祝曾国藩六十大寿的楹联:“后舞前歌,此邦三至;出将入相,当代一人”。由200多个表情各异的彩俑组成的“田秀英出阁”的送亲队伍,蔚为壮观,其阵容之大、技艺之精湛,十分罕见。展馆在东关街区的平面图上,用“西洋镜”的手法,观众可以从圆孔里看到各景点的风光片。此外还有居住在东关街上“联圣”方地山挥毫作楹联的塑像。

扬州市大明寺:大明寺位于扬州瘦西湖西北角的蜀冈中峰上,因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公元457-464年)而得名,现在看到的寺是清同治年间建的。唐代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即在大明寺传经授戒,该寺因此出名。

整个大明寺分三个部分,中部是主体寺庙建筑,东部是栖灵塔,西部是园林式的后花园——西园。按中部-东部-西部的顺序即可游览全大明寺。

景区中部的主体寺庙建筑沿南北走向分三路。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是牌楼、同时扮演着天王殿角色的山门、大雄宝殿。西路上主要看欧阳修,南边是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建的平山堂,后来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为纪念欧阳修在平山堂后建造了谷林堂,北边是欧阳祠。东路南边是方丈室平远楼,北边是鉴真纪念堂,鉴真纪念堂东还有藏经楼。

其中鉴真纪念堂是大明寺重要的建筑。鉴真曾六次东渡,为日本带去了的与文化,在日本奈良主持建造唐招提寺并圆寂于此寺,鉴真纪念堂于20世纪6、70年代建造时即模仿唐招提寺的样子。纪念堂前碑亭里立着刻有“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汉白玉碑。院子的正当中有一个石灯笼,为日本唐招提寺长老所送,与唐招提寺中的另一个石灯笼是一对。纪念堂内供奉着楠木做的鉴真坐像,仿唐招提寺里鉴真像,是他圆寂时的模样。纪念堂对面原来的晴空阁现为鉴真史料馆,可以从图文介绍中了解到鉴真的事迹。

景区东部的栖灵塔,原是隋朝杨坚为庆贺生日而建,现在看到的塔是按照隋朝的塔复原重建的。塔高9层,里面供奉着舍利子和一尊楠木佛塔。爬到塔顶则可俯瞰整个大明寺,远眺瘦西湖与扬州城景色。栖灵塔的东、西两侧分别为钟楼和鼓楼,塔北的卧佛殿能看到来自的玉佛。

景区西部的后花园西园,因与乾隆下江南有关,又叫御园,园中和所有江南园林一样,山、亭台楼阁林立,正中一片湖水是放生池。湖东有乾隆御碑亭,立着三块乾隆御碑。湖中有天下第五泉,这个“第五”是唐代《煎茶水记》的作者张又新评的。乾隆御碑往南走一点,即能看到“第五泉”石碑和一口古井。

扬州市茱萸湾风景名胜区:茱萸湾公园位于扬州城区东北郊湾头镇。湾头镇因盛长茱萸树,故古时曾名茱萸村、茱萸湾;又因古运河至此转弯,故又名湾口、湾头。

不论在四时哪个季节,或携友或举家作客茱萸湾公园,您都会亲自感受到“生命的常青树——植物”带给您的天赐美景:春季桃花笑靥、夏季芙蕖朵朵、秋季金桂飘香、冬季腊梅傲雪。四时季相的相序变化,似一幅幅合着天时良辰绽开的水墨画景,如此美妙和谐地定格在茱萸湾这块充满绿意的土地上。

茱萸湾公园千顷绿地由诸多绿色植物自身作围合元素,构成了一幅幅巧夺天工令人心醉的植物美景。诸如“荷风曲桥”、“梅山春深”、“芍婵娟”、“寒梅傲雪”、“茱萸古韵”等。这些典型植物美景独特的体量不同于传统的私家花园占地较小的局限性,其意境的开放性已经能够接待合乎现代 旅游 理念的大型团队游览观赏。这些典型植物美景构成的水墨画般的整体效果,虽由植物自身围合的局部空间相加构成,却又大于整体的空间效果,使您在游览茱萸湾公园“植物王国”时真正能够亲自体验到那种绿杨城郭的如梦意境。

扬州京华城休闲 旅游 区:扬州京华城休闲 旅游 区是一座生态、亲水型,集 旅游 、商务、商业、休闲、住宿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全新概念的现代休闲 旅游 业点(城)。

景区主体建筑京华城Living Mall全生活广场总建筑面积19万M2,其外形以扬州市的市花琼花为创意,室内流线型的设计让游客有置身豪华游轮之感。它以靓丽的外观、“ 娱乐 带动零售”的经营理念、“12+1”功能、以及高品质、化 “24小时无时”的服务于一体,让游客随处可以感受到京华城的温馨、便捷、舒适,是一座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新型休闲度区。自2007年4月15日对外开放以来,每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是长三角地区自驾游的之地,被誉为“世界最漂亮、功能最全、未来面积的Living Mall全生活广场”、“全省的大客厅”。

扬州市何园:何园,又名寄啸山庄,位于扬州古运河风光带东南段以北的徐凝门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 旅游 景区。 园主何芷舟刀,其家族为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帝师孙家鼐进退与共的姻亲三大家族,他从湖北汉黄德道台任上壮年致仕,归隐扬州,于光绪九年巨资良材建造大型私家住宅园林。 该园建筑布局由园居、东西花园、片石山房组成环环相扣、内外有别、中西合璧、居游两便的人居环境,私家园林的建筑审美和居游功能在此达到高度和谐与极至完美。

这里还有冠盖造园艺术的四个“天下”,其色建筑之冠――享有“天下廊”美誉的1500米复道回廊,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在园林中,被业内专家称为立交桥的雏形;片石山房“天下山”,是画坛巨匠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

何园还是国内的影视取景的天然基地,《红楼梦》、《还珠格格》续集、《苍天有泪》等近百部影视剧在此取景。 走进何园,宛如走进一幅自然 历史 人文的旖旎画卷:天人合一中西合璧的中 国近代造园艺术的孤本特例在此集珍汇粹;一位集官僚、盐商、隐者、教育家多重身份的传奇人物曲折隐秘的心阶历程在此淋漓披露;一个由封建走向开明的世家大族兴衰荣辱的生存活剧在此栩栩上演,一部风云变幻的近代史丰富多彩的外传故事在此生动展现。

扬州市个园: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的古典园林,其中 历史 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1988年个园被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

个字园门,门外两边修竹劲挺,竹丛中,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同时还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提醒游园的人们,春景虽好,短暂易逝,需要用心品赏加倍珍惜,才能获得大自然的妙理真趣。春山宜游,原不在流程长短,而在游有所得,游有所乐。

夏景位于园之西北,东与抱山楼相接。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山上古柏,山下有池塘,北阴处有一涓细流直落池塘,池中游鱼嬉戏穿梭于睡莲之间。池塘右侧有一曲桥直达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颇具寒意,即使炎热的夏天,人们步入洞中,顿觉清爽。夏山宜看,远近高低都是景,让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

经过抱山楼的“一”字长廊,园之东部便是气势雄伟的秋景,相传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之手笔。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面积也较大。整个山体分中、西、南三座,有“江南园林之最”的美誉。整座山体峻峭凌云,显得壮丽雄伟。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顶拂云亭,满园佳境尽收眼底。秋山宜登,游走腾挪于尺幅之间,如历千山万壑,尽得攀登险趣。

造园者将冬景安排在南墙之下,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远远望去似积雪未消,地面用白石铺成。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每块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冬山宜居,不过,的当然是仨俩知己,聚在这座面山而筑的透风漏月厅里,围炉赏雪、夜话。

扬州博物馆:扬州博物馆,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文昌西路,由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组成(简称“扬州双博馆”),是AAAA级 旅游 景区。

扬州双博馆占地总面积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00平方米,展区面积10000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5000平方米,办公区3000平方米,公共服务区7000平方米。馆内设有广陵潮—扬州城市故事厅、扬州八怪书画厅、馆藏明清书画厅、国宝厅、扬州古代雕刻厅、雕版印刷展厅、扬州雕版印刷展厅和一个临展厅计八个展厅。

扬州双博馆定位为扬州地区的文物收藏中心、文博学术研究中心、市民文化休闲中心、青少年文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放后的扬州双博馆已经成为扬州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展示扬州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最重要的窗口之一。

扬州宋夹城:宋代扬州城池依据需要,建有三城,即宋保祐城、宋夹城、宋大城。夹城在保祐城和大城之间,至今已有近800多年 历史 。虽经历战乱等 历史 因素影响,但宋夹城城池地貌特征依稀可见,城垣、城濠及道路形制保存良好。

2009年,作为当年度文化博览城建设重点项目之一,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在原址复建。项目用地被宋夹城护城河环绕,总占地近1000亩,项目内容包括恢复西面、北面和东面城墙城门,十字街,环城道,宋文化遗址陈列馆、遗址展示解读等。西入口为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主入口,3座城门中,西瓮城门和东瓮城门建有城楼,北城门进深50-60米、开间80米、高15米。

宋夹城城门以宋代形制为参考,以双瓮城形式展现,其本身可作为景点出现,同时也是制高点,游人可登临感受古城情怀。城楼的建构均采用可逆钢架,内部空间可利用。

随后两年,对宋夹城护城河南段两岸集中整治,修建了南城门,复建了四个景点:邗上农桑、杏花村舍、平岗艳雪、临水红霞。

扬州马可波罗花世界:“马可波罗花世界”乐园坐落于世界探险家马可波罗停驻过三年的名城扬州,乐园以马可波罗魔幻东游奇旅为主线,由奥斯卡两届金像奖提名动漫团队爱尔兰Cartoon Saloon、《小王子》电影团队法国Amiko、荷兰国宝级花艺Niek Roozen和德国儿童游乐教育专家精心设计、联袂打造。

马可波罗花世界以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传奇旅程为灵感,以“花卉+文化”为主题,再现马可·波罗的旅行路线,构建梦幻般的花之国度。

景区主要景点有威尼斯主题花园、地中海主题花园、海底世界花园、波斯主题花园、精灵花园、东方主题乐园和东方繁花仙境。每个景点都用花卉、植物构筑了独特的主题。

扬州高邮市盂城驿景区:盂城驿开设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位于高邮南门外,是明代遗留下来的一处驿传建筑。盂城驿是目前全国规模、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盂城,高邮的别称,盂城驿故而得名。

盂城驿原规模宏大,有正厅五间、后厅五间、送礼房五间、库房三间、厨房十间、马神庙一间、马房十二间、前鼓楼三间、照壁牌楼一座。驿北为驿丞宅,驿旁秦邮公馆,堤上有迎宾房的皇华厅,东南有马饮塘……

明代驿站功能有二:一是供过往使臣投宿,相当于现代的招呼待所或宾馆。凡持有“驿关”的-,可按官阶高低及仆从多寡免费享受驿站提供的住宿、膳食、舟车、夫马;二是邮送过境公文。明制:在主要邮路上一般是每隔10里设一邮铺,次要邮路则是20-30里不等。盂城驿是我国古代南北大动脉——京杭大运河上的一处重要驿站。

扬州市汉陵苑:扬州汉陵苑,又名汉广陵王墓博物馆,是瘦西湖蜀冈风景名胜区内的重要 旅游 景点之一,是一座融文物与园林为一体,反映扬州汉文化的展示中心,为AAAA级景区。

汉陵苑的仿古建筑气势恢宏,素有“小中山陵”之称,拾阶而上,高大的展厅,给人以博大精深之感。苑内主要展示了西汉代广陵王刘胥及王后的木椁墓。两座墓同属于帝王级的“黄肠题凑”式木椁墓,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是全国罕见的大型汉代墓葬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 历史 。该墓共用“题凑”八百多根。由于木头皆向内,“头”者,“题”也;“凑”者,聚也,即头部集中内向为“题凑”,由于黄柏木皆取内芯,故名“黄肠”,这就是“黄肠题凑”,是西汉帝王诸候享用的特殊的墓葬制。“黄肠题凑”的椁内是一个个装摆随葬品的耳室,一个个相连又相隔,每室皆有门,步入其中,如进迷宫。该墓虽被人大规模的盗掘,但仍出土大批文物,如银器、铜器、铁器、玉器、漆器、陶器、木俑、等约有千件之多。其中的铜玉器、兵器带钩盾,皆为罕见之物。另外还展出了“兴盛的汉代扬州”陈列和“扬州美女——刘细君”的故事介绍,以及新开发的汉代 娱乐 活动。

扬州市运河三湾风景区

扬州市运河三湾风景区: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现为世界文化遗产、水利风景区。位于扬州古运河三湾段,以运河三湾及周边湿地风光为依托,因地制宜的配置人文景观及休闲设施而形成的大型生态人文景区。总占地面积3800亩,其中核心区占地面积约1520亩。景区规划建设以扬州的高旻寺和文峰寺为端点、以古运河为轴线、以运河三湾风景区为核心,充分彰显水工技艺和运河文化,打造与瘦西湖相呼应的城市南部风景名胜区、 体育 休闲区和 旅游 度区。2018年12月20日被评定为AAAA级景区。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挖下邗沟的锹土,隋炀帝杨广在邗沟的基础上开挖南北大运河。如今的大运河,在2014年6月22日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扬州境内的运河与2000多年前的邗沟,1400多年前的南北运河大部分吻合,扬州市区的运河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三湾蜿蜒狭长的水道是历代文人墨客、富商高僧进入扬州的主要水路。明万历25年(公元1597年),扬州知府郭光为解决漕运交通的问题,把原有的100多米长河道,改弯后变成了1.7公里,形成运河三湾。

扬州市邵伯古镇:全国千座 历史 文化名镇之一,至今已有1600多年 历史 。2008年邵伯列入第四批 历史 文化名镇名录。2014年邵伯明清运河古道、邵伯码头群、邵伯古堤、邵伯老船闸、淮扬运河主线(邵伯段)等列入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名录,邵伯古镇是大运河沿线遗产点最多的古镇。

邵伯老街建于清康熙年间,古街道路面由近万青条石铺成,绵延三里多,这条石街原是泥土路面,雨天行走甚是不便,后经过民间集资,铺设这条雨不积水、晴不扬尘、平整光滑的石路面。1958年的时期,巷道条石移作他用,但这条大街的条石路面幸运的保存下来。到邵伯老街,您不妨走一走这老街古道,与唐代古石头、宋代古井或明代古宅亦或是清代老店铺来一次邂逅。

古甘棠树植于公元385年,当地居民为纪念谢安解东涝西旱所植。几百年来,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相传这珠甘棠树有三奇:一奇无风自动,二奇华而不实,三奇先开后合。品种极其名贵罕见。

扬州仪征市捺山地质公园

扬州仪征市捺山地质公园:位于月塘镇的捺山海拔为146米,是苏中地区第二高峰,迎面断崖如壁,一根一根长方形的立体石柱,井然地矗立着,甚是壮观。目前外露处主要在山的坡、东北坡的山腰处,呈不规则环带状分布。

捺山地质公园的特色是玄武石柱林和木骨化石,围绕这个特色打造了一个融观光、赏奇、探胜、休闲、拓展运动为一体的地质公园,一期二期预计3年内全部建成后,捺山地质公园将成为的玄武岩地质公园,世界的矿坑花园。公园的大部分项目打造都别具匠心,比如:大石柱、天籁谷、白龙潭、雨花石溪、黑沙谷,它们的功能定位各有不同。天籁谷将打造成一个大舞台,未来可以进行演艺活动,空旷的坑洞本来就带有自然的音响效果。雨花溪石则是建立一个索桥,在桥下面摆放很多雨花石,届时,游客可以从桥上走下来采集雨花石。黑沙谷分为三部分,东侧是砂矿,西侧是石矿,中间是一条隧道。

此外,后期还将打造地心之旅、虫洞探秘和时间简史等“重磅级”的景点,带游客穿越时间隧道,进行一场更加震撼的地质探秘之旅。由于工程时间比较紧,目前具备开放条件的只有五个,分别是:大石柱、白龙潭、天籁谷、雨花石溪以及飞来石。

扬州高邮市抗日一役文化园:抗日一役文化园位于熙和巷70号,由抗日一役纪念馆、高邮革命斗争史馆、高邮烈士纪念馆等三个纪念馆,以及广场、胜利广场、英雄广场等三个广场组成,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其中抗日一役纪念馆以照片、实物、油画、场景、微电影等形式,展示了高邮战役全过程。

抗日一役文化园,在原公园、烈士陵园的基础上进行景观提升改造,以抗日一役纪念馆为核心,打造了抗日一役文化园,并于2014年12月正式重新对游客开放。截至目前,抗日一役文化园共接待国内外游客约200余万人次,成为扬州地区乃至省内外一处独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及红色 旅游 景点。

抗日一役纪念馆(高邮战役纪念馆):纪念馆分为6个部分,部分:战前形势;第二部分:运筹帷幄;第三部分:战役过程;第四部分:受降仪式;第五部分:制胜法宝;第六部分:战役意义。其中,照片和76张、板块17张、场景4个、战士群雕1组、沙盘模型1个、视频2个。纪念馆陈展面积近500平方米,以照片、实物、油画、场景、微电影等形式,展示了高邮战役全过程。

根据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我国景区开发需要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现就三类规划内容和要求分别加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