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期中检测_六年级数学期中检测卷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检测卷
一、请你填一填。
六年级数学期中检测_六年级数学期中检测卷
六年级数学期中检测_六年级数学期中检测卷
六年级数学期中检测_六年级数学期中检测卷
1、15个4/
5的和是( )。
2、3吨水泥用去1/
4,用去( )吨;4吨水泥,用去1/
4 吨,还剩( )。
3、小质数的倒数是( ),0.25的倒数是( )。
4、把4米长的绳子剪成1/
3米的小段,可以剪成( )段,每段占全长的( )。
5、( )的2/
7是50;( )千克的3/
8 是54 千克。
6、一个数的3/
10是12,这个数的3/
8是( )。
7、80千克增加它的1/
4 后是( )千克,( )米增加它的1/
6 后是420米。
8、比20米多1/
5是( )米,120千克比( )少1/
7 。
9、7/
9 :7/
10可以化简成( ),比值是( )。
10、38 千克=( )克 ,25分=( )时。
二、请你来判断。
1、两个数相除,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 )
2、1米的1/
2与3米的1/
6同样长。 ( )
3、一本书,看了4/
7,还剩21页,是把看了的页数看作整体“1”。( )
4、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4,甲数和乙数的比是7:5。 ( )
5、有两根1米长的铁丝,根用去1/
4,第二根用去1/
4米,剩下的一样长。 ( )
三、请你来选择。
1、一种洗衣机先涨价20%,又降价20%,现价和原价相比( )。
A. 便宜了 B. 贵了 C. 价格不变
2、一辆汽车平均每分行1720 千米,半小时行多少千米?列式是( )
A. 1720 ×12 B. 1720 ×112 C. 1720 ×30
3、在下面的算式中计算结果的是( )
A. 38 ÷4 B. 38 ×4 C. 4÷38
4、( )的倒数一定大于1。
A. 分数 B. 任何数 C. 真分数
5、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比为2:2:5,这个三角形中的角是( )。
A. 直角 B. 锐角 C. 钝角
6、一杯糖水,糖与水的比是1:16,喝掉一半后,糖与水的比是( )
A. 1:8 B. 1:16 C. 1:32 D. 无法判断
四、解决问题。
1、明明折了60只千纸鹤,是芳芳做的4/
5。
(1)芳芳做了多少只千纸鹤?
(2)丽丽做的千纸鹤是芳芳的11/
15 ,丽丽做了多少只千纸鹤?
2、学校买来300盆花美化环境,其中150盆布置校园花坛,其余的按3∶2 分给五、六年级。五、六年级各分到多少盆?
3、一个打字员打一篇稿件。天打了30页,第二天比天多打20页,两天共打了这篇稿件的4/
7。这篇稿件有多少页?
4、王师傅和徒弟一起干活,王师傅比徒弟多做了40个零件,己知两个人做的零件个数比是10:9,师徒二人分别做了多少个零件?
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数学试卷覆盖面广,难度适中,题目类型多样,各种知识的比例合理,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下面是我整理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希望大家认真学习!
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1 一、相关统计数据
1、整体水平情况表
2、平均分情况分析
本次检测试卷由高淳县研训中心研训员命题,试卷的难度适中。全校平均分达8656分,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其中分为六(6)班的16分,分为8076分,平均分相104分;这一距较大,但对于一个拥有523人的年级学科组来说,还是可以理解的。本次检测有6个班级的均分高于全校均分,仅2个班低于全校平均。
3、率(90分以上)情况分析
本次检测中全校率达5793%,总体情况比较理想。其中率较高的班级有六(6)、六(5)、六(3),率较低的班级有六(2)、六(4)、六(甲)。率比率高了约23%,相17人。实事求是的说,率的距过大是导致本次检测均分距较大的主要原因。这也再次提醒了我们在关注补的同时,需要重视提优教学。此次检测的率较高,与学校开设的数学思维课程也有着莫大的关系。
4、合格率(60分以上)情况分析
本次检测中全校合格率达到9426%,共有30名学生不合格。其中合格率较高的班级有六(6)、六(3)、六(乙)3个班,合格率较低的有六(2)、六(4)班。合格率和合格率相12%,即相约7人。这一距相对较大,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补。
5、低分率(40分以下)情况分析
本次检测中全校共有6名学生低分,低分率为115%,有两个班级出现了低分学生。实事求是的说,低分学生的出现有时是教师无法左右的。作为六年级数学教师,必须正视低分学生,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关注与关爱,帮助他们提高,努力减少低分学生人数。
二、失分情况分析
在本次检测中,生均失分为1346分。
一、填空部分的失分主要集中于"关于分数意义"的理解(如:把一要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几分之几米,3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二、判断部分的失分主要集中于"关于单位1"的理解(如:男生人数的3/5等于女生人数,是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这种表述方式与日常表述不太一样所致。日常表述: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3/5。
三、选择部分的失分主要集中于"正方体展开图的选择",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展开图较容易判断,但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展开图缺乏判断方法的支撑。许多学生虽然做对,却都是使用剪纸后折叠的原始方法完成解答。这部分内容需要教师加强判断方法的教学。
四、计算部分的失分主要集中于两大题:一是口算题中的"0125÷8",主要是因为学生还不会将小数转化成分数来完成解答;二是解方程(8分),这更多是因为教材编排方面的原因,六上教材将《方程》单元安排为单元,这里教学的是整数乘除法方程。而后教学了分数乘法、除法的相内容。在期中检测中紧接着在方程中将分数的知识安排进来,由于学生是次接触到"分数类方程",故失分较为。一方面反应出学生的知识正迁移能力尚不够,另一方面也反应出教材编排上的欠缺(如果将方程单元安排到分数单元后教学会更好);同时,也反应出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与拓展使用仍然不够。
五、作题与应用题部分的失分较为分散,系统性失分较少。在应用题部分失分略多一点的是第2、5、6三题。第2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审题时对关键的条件关注不够,仅完成了"一节通风管需要多少铁皮",而忽略了3节这个条件。
第5题是一道"单位1已知的分数乘加应用题",失分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理解不到位所致,题中个分数为"对应分率"而题中第二个分数为"具体数量",部分学生对两者的区分不清直接导致了算法上的错误。
第6题是一道"含有多余条件的长方体体积计算题",学生间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异在此题解答中充分暴露出来了。在目前新教材编排中取消了"单独设立应用题单元",日常教学中加强应用题教学的研究需要引起所有教师的关注。目前正慢慢形成的不良倾向是教师不会教应用题了,学生也不会做应用题了。
三、对改进教学的建议
1、进一步钻研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备课级以集体备课活动为载体,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要求,提高自己科用教材的能力。教师在钻研教材、尊重教材的前提下,还应肩负起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重任,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问题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2、始终把数学思想方法放在重要的教学位置
从学生的试题解答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是"看到哪做到哪",缺乏对问题的整体把握,不能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选择、加工、处理,优化意识还比较淡薄,知识与应用"两张皮"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学生还没有掌握数学的模型化方法造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蕴藏于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努力为学生创造应用所学知识的条件和机会的同时,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实践。
3、注重培养学生[ ]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直面的课题。无数事实在证明: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会有产生的学习效果。
从本次检测学生答题情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审题不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计算粗心马虎、书写不工整导致失分的,这些都是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后果,应当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其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的一个基本的素质,它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4、平时教学要坚持做到堂堂清、节节清。
堂堂清即要做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任务要保质保量地完成,特别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既要有协作式学习,也要有思考与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要保证每一节课学生的练习时间,练习设计要精、要活、要有层次,要更多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教学反馈要真实、落到实处。节节清指每小结学习之后,要加强学习过程的形成性检测,及时了解每一节、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2 根据上级要求,我校于11月13日认真组织了期中质量检测,整理自己学生的试卷,汇总数据,作如下分析:
一、整体情况:
本次测试参考37人,参考率,平均分66.1分,率34.2%,及格率64.8%。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分98分,分4分,90分以上9人,不及格13人。
二、答题情况:
题、填空,满分20分,得分在13分左右,失分较高的是第2题,“根据这幅图,可以写成的算式是()”,此题关键是找出图中的两个分数,即灰域所占整个图形的2/3,黑域占灰域的4/5,很多同学不知所措;第10题,“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圆,半径正好是5cm,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很多同学填的10,认为正方形边长等于直径,而没有找出题中不变的量“一根铁丝”,从而出错。
第二题、选择,满分4分,得分在2.5分左右。第3题“把46:25化成后项是100的比,前项应该()”,考查的是比的基本性质,有些同学没有找好前项的倍数关系;第4题“求半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正确的列式是()”,半圆的周长为圆的周长的一半加上直径,很多同学没有加上直径。
第三题、计算题,满分30分,平均得分在18分左右,失分很多,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这是分数比重重的一道,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太了,有的学生只得了不到10分,很痛心。失分的原因有如下几种情况:1、计算结果没有保留简;2、审题不认真,题目中要求的是求简比,而求的是比值;3、简便算法没有运用;4、计算错误;5、纯智力问题,思路不清晰。
第四作题,共4分,得分在3分左右,这道题难度不大,失分不高。第1题“画一个直径是6cm的圆。”有的学生审题不认真,看的是半径。第2题“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各场所的位置”,个别学生忘标角度或角度写反。
第五题、提出学习问题,共4分,此题难度不大,只要涉及“分数”“比”两个问题即可,大部分学生答的不错,得分3分左右;
第六题、用数学。满分30分,涵盖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比的应用等多个知识点,得分在16分左右。第2题“王叔叔的小汽车行驶5/2千米用了5/24汽油,平均每千米需要用汽油多少升?”此题很多学生知道用除法,但拿不准用谁做除数,从而出错;第4题“用来消毒的非碘酒是把碘和酒按1:50的比混合配置而成的,现在有1530克碘酒,需要碘和酒各多少千克?”大部分学生审题不认真,计算结果保留到克,没有化为千克;第6题“一列特快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0km,它的速度比的速度慢23/63,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题中要求是用方程解答,很多学生方程列错,或是丢掉小括号,或是没有理解慢的意思。
第七题、解决生活问题,共8分,得分在3分左右。此题与课本例题几乎一样,就是数据不同,大部分学生问圆的周长都能计算得出,但在结果保留置整米数时出现错误,取的是整厘米数,直接影响到第二问出错,很可惜。
三、考后反思:
本次测试我和小谷老师为了严肃考场纪律,让学生静下心来,采用一半在教室一半在楼道,全部单人单桌,从阅卷情况来看,很不理想。
1、自已在教的过程中虽然很用力,但对学生基础夯得不牢,对中下游学生关注较少。尤其是计算能力,包括求比值、化简比、解方程、简便运算等;
2、学生学的`过程中,尽管做的题不少,但很多学生都是在随声附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3、后进学生太多,且基础太,直接影响到及格率太低,到六年级再去追基础已不现实,唯有的就是继续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他有信心继续努力,有信心继续坚持。
四、今后改进设想:
1、进一步夯实、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包括口算、解方程、脱式计算等多方面;
2、审题细心程度与良好的检查习惯,通过多次的强调与测试训练,学生们具有了一定的检查习惯,但因审题不认真而失分的现象还有很多;
3、以教材为主,对题型进行变换,拓宽学生的思维;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考能力,为他们树立信心。
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3 一、审题不细
审题是正确理解问题的基础,是做题中的关键环节。有些同学在审题时不仔细,经常出现“单位不统一”、“答非所问”、“篡改题意”等多种问题。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198+1998+19998+…+199…98(后一个加数中有2000个9)的和的各位数字相加,和是A。A=____.”
有些同学没有仔细审题,一看到“和是A”三个字,就错误地认为本题求的是整个算式的和。而实际题目中是要将这个和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再求出和。相信这个题很多同学都会做,而恰是因为审题的问题,粗心大意的同学就失去了得分机会,这是非常可惜的。
因此,要想把题目做正确,首要问题就是要认真审题,这是做好题目的步,步的方向错了,以后的努力就白费了。
认真审题应成为你的好习惯,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首先,你要有这方面的意识,其次,就是在读题时,注意到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有些题往往是一字之,谬之千里。
二、错误理解题意
可以这样说,审题是对题目进行初步的感知。而理解题意这一环节,决定你考虑问题的角度,确定你考虑问题的方法。因此,这是做题中的重要环节。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由1,3,5,7,9,11,13,15,17,19十个数组成甲组数;由2,4,6,8,10,12,14,16,18,20十个数组成乙组数。分别由甲组数与乙组数中各取一个数相加,共可得到不同的和的个数是多少?”
有些同学看到问题后,错误地以为甲组数中的每一个数,都与乙组中的10个不同的数相加,组成一个不同的和,这样求出的结果为10×10=100种。而这样求出的100个和中,有不少重复的情况,如:1+6=3+4=5+2.题目中问的是不同的和,这些同学在理解题意时,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致使出现了错误。
而正确理解题意后 学习规律,注意到了重复情况,就可马上意识到,这道题不应从过程考虑,而是从结果直接出发,寻找规律,如,小的和为1+2=3,的和为19+20=39.由3至39所有的奇数都可得到,因此,可轻松得解(39-3)÷2+1=19个。
因此,要想解决好问题,正确理解题意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大家仔细思考问题。
另外,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好的方法:就是要重视改错的环节。平时在做题过程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错误,改正错误前,你要先查一下出错原因,并将一些在你身上经常出现的类似错误加以归纳,在以后尽量避免。
三、思维不够严谨
很多奥数题对同学们的要求是相当高的。既要有思维的灵活性,又要有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例如,在今年某中学举办的“走进某某校的活动中”,所出的三个奥数方面的题型,其中有两个题有多个,这就是对思维的广度的考察。有些同学在做题时,没有仔细考虑问题,只答出一个就认为完事大吉了。孰不知,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再如,有这样一道题:“圆周上有任意8个点,以这8个点为端点可以连成不相交也没有公共端点的4条线段,所有不同的连结方法有多少种?”
要做好这道题,需要想到不同的多种连接方式,而每一种方式中,又有多种不同的连法,本题共有14种不同的,同学们可以试一试,看看自己是否能找全。本题所考察的便是同学们发散思维的能力。
这类题所占比重还是相当大的,因此,粗心大意坏大事,粗心大意的毛病必须要改。
四、受定势影响
所谓思维定势,通俗地讲,就是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惯了某些方法与技巧,遇到类似的题型,往往容易顺着老路走下去。
例如,有些同学刚刚学完这样一道题“10个人围成一圈,从中选出三个人,其中恰有两人相邻,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本题可以这样考虑:先选两个相邻的人,有10种不同的选法,当这样的两个人选定后,再选另一个与之不相邻的人,有6种选法,后得出总共的10×6=60种不同选法(此题有多种解法)。
然后,我让这些同学做了这样一道题:“10个人围成一圈,从中选出两个不相邻的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很多同学都顺道老路走了下去“先选一个人,有10种不同选法,再选另一个与之不相邻的人,有7种不同选法,后得出的结果为70.这样做的结果,就把实际的一种情况算成了两种(如选出A和B与选出B和A,在本题中为同一种选法)。因此,这道题的正确的结果为35种(当然,此题也可用组合数的方法来解)。受定势的影响,这些同学不自觉地出现了错误。
要打破思维定势,首先,需要我们理解好问题的本质。例如,上面例子中,之所以选三人时不出现重复计算的情况,是因为此时计算的对象是“一对二”关系,而在选两个人时,这种“一对一”的关系中就出现了重复。
其次,是大家在遇到熟悉的问题时,先不要高兴得太早,而是要仔仔细细地查看一下,题目是否有了变化。相信大家有了这样的意识,就会减少很多的错误。
五、计算失误
有些同学错误地以为,计算失误,影响的只是计算题本身。而实际上,有多少奥数题不以计算为基础?可以说,计算是做题之本,很多同学出现的错误都是与计算有关。
要做到计算准确无误,首先需要同学们对常用数值有一个深刻的记忆,如π的10以内的倍数,分母为2、4、8的分数与小数数值的相等关系等。
其次,是在平时养成一个认真细致的好习惯,做到计算准确、迅速。
关于试题的计算,同学们可以适当采用一些技巧。说到这一点,我发现,有些同学只是在做巧算题时,才想到好的计算方法,而在实际的计算中,往往忽视了简便方法的运用。而要想达到计算的准确、迅速,利用简便的方法来计算是一个行之有效有方式。
;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 篇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一本书100页,看了 ,看了多少页?我是这样想的:看了 ,是看了( )的 ,就是把( )看作单位“1”,求看了多少页,就是求( )的( )是多少。
2、两个自然数的倒数和为 ,这两个数分别是( )和( )。
3、 小时 =( )分, 千克 =( )克。
4、小质数的倒数是( ),0.25的倒数是( )。
5、 ×( )= ×( )= -( )=( )×0.3=1
6、把5千克糖平均分成6包,每包糖重( )( ) 千克,每包糖是5千克的( )( ) 。
7、李明坐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4列第1行,可以用(4,1)来表示,你现在坐在教室的位置如果用数对表示是( )。
8、在同一个圆内,半径与直径都有( )条,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直径与半径的长度比是( )。
9、小明家的圆桌面的周长是376.8厘米,这个圆桌面的直径是( )厘米。
10、65 =18:( )=( ):20=( )25 =( )÷40
二、选择题:(5分)
1、( )的倒数一定大于1。
A、分数 B、任何数 C、真分数
2、食堂买来100千克大米,吃了 ,还剩下的'( )千克。
A、99 B、20 C、80
3、“把 公顷土地平均分成2块,每块是多少公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就是求 公顷的 是多少 B、就是把6个 公顷平均分成2份C、就是把6个 公顷平均分成 份
4、一个圆的直径与一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这个圆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5、如图,大半圆的周长( )两个小半圆的周长之和。
A、= B、> C、<
三、计算题:30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
1÷ = ÷2= ×4= 1.25×8=
2.5×4= - × = ÷ = 9÷ =
×3= 12× = × = ÷9=
2、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每题2分)
24× × ×21 17× +17÷ 18×( +6÷ )
÷[ -( - )] ( + + )×48 1 + ×
3、解方程 (每题3分)
235 x-17 = 1 (45 +3.2)x=23
四、图形题
1、求下面各圆或圆环的面积。(12分)① ②
③ ④
2、求右图阴影部分的面积;(4分)
五、解决问题:(24分)
1、润发超市卖出啤酒,八月份卖出的箱数与七月份卖出的箱数比是4﹕5。八月份卖出了180箱,七月份卖出了多少箱?
2、某一品牌电视机每台售价1500元,现在降低 出售,现在每台售价多少元?
3、小强看一本科技书,天看了20页,第二天看了25页,两天正好看了全书的 。这本科技书有多少页?
4、一堆沙运走了总吨数的 ,剩下的比运走的多2.1吨,这堆沙有多少吨?
5、李明收集邮票40枚,王红收集的邮票比李明多 。王红收集邮票多少枚?
6、一个三角形三个顶点A、B、C用数对表示分别是(3,6)、(6,8)、(2,8)。
①请画出将这个三角形向下平移2格后三角形A′B′C′。
②这时三角形三个顶点用数对表示分别是
A′( , )、B′( , )C′( , )。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 篇2
一、填空。
1、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它们都( )。
2、圆的周长是直径的( )倍。
3、比300少20%的数是( )。
4、一个挂钟分针长5厘米,它的尖端走了一圈是( )厘米。
5、六(1)班有29名男同学,21名女同学,女同学占全班人数的( )%。
6、甲数是40,乙数是80,甲数是乙数的( )%。
7、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面积扩大( )倍。。
8、甲数是5,乙数是4,那么甲数比乙数多( )% 。
9、把5克盐溶于95克水中,盐占盐水的( )% 。
10、用同样长铁丝围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则围成的( )面积。
11、六年级(1)班某天的出勤率是98%,班级共50人,这个班当天缺勤( )人。
二、我会选:要三思而后行哦,小心陷阱。我相信,你能行!
1、100比80大( )。
A.20%
B.25%
C.80%
2、笑笑和淘气放学后一块儿回家。走了一段路程后,笑笑对淘气说:我已走了全程的40%,淘气说:我已走了全程的90%。( )先到家。
A.笑笑
B.淘气
C.无法确定
3、一台电冰箱的原价是2100元,现在按七折出售,求现价多少元?列式是( )。
A.2100÷70%
B.2100×70%
C.2100×(1-70%)
4、画一个周长是18.84厘米的圆,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该是( )厘米。
A.3
B.6
C.9
D.12
5、九月份比八月份用水节约了8%,九月份的用水是八月份的( )。
A.108%
B.92%
C.8%
D.无法判断
三、下面请你判是非。
1、同一个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 )
2、在100克水中放入10克盐,盐的重量占盐水重量的10%。 ( )
3、如果甲比乙多20%,则乙比甲一定少20%。 ( )
4、周长相等的两个圆,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
5、一种商品打“八五折”出售,也就是把这种商品优惠了15% 。( )
四、解方程。
50%x+30%x=8
x-20%x= 40
五、实际应用。让我们来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吧。你要细心可别出错哟。多读几遍题再做吧。
1、同乐学校六年级有男生80人,女生60人,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2、同乐学校十月份的用电量是1200度,比九月份节省20%,同乐学校九月份的用电量是多少度?
3、圆的周长为12.56米,那么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及
六年级数学
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36千克比( )千克多 ,比( )千克少 。
(2)( )米的 是12米,5米的 是 米。
(3) A的 与B的 相等,如果A是100,B是( )。
(4)一件工作,8小时完成,每小时完成这件工作的(——),3小时完成这件工作的(——)。
(5)把 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10段,每段是全长的(—),每段长( )米。
(6)一根钢管,用去它的 后,还剩下6米,用去了( )米。
(7)比一比,在○里填上“>”“<”或“=”。
÷4○ ÷ ○ 13÷ ○13
÷1○ ÷ ○ ÷ ÷ ○ ÷4
二、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4分)
1.同样长的两根绳子,根用去它的 ,第二根用去 米,剩下的相比较( )
A、一样长 B、根剩下的长
C、第二根剩下的长 D、无法比较
2.一套西装调价,先上调 ,再下调 ,现在的价格( )
A. 比原价提高了 B. 比原价降低了
C. 与原价相同 D. 无法确定
3.一个大于0的数除以( )所得的商比被除数大。
A. 真分数 B. 分数 C. 1 D. 0
4.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则男生人数相当于女生人数的( )。
A、 B、1 倍 C、
三 、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这时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
2.比的前项乘5,后项除以 。比值不变。( )
3.男生比女生多 ,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7:5. ( )
4. 既可以看作分数,也可以看成一个比。( )
5.任何数都有对应的倒数。 ( ) 四、计算。
1. 直接写出得数。(每题0.5分,共4分)
÷5= 12÷ = × = 2.4× =
13÷ = ÷ = 12× = 2.5× =
2. 能简算的要简算。(每式3分,共12分)
× ÷ ÷ ÷
( - )÷ ÷ + ÷
3. 解方程。(每式3分,共12分)
6x= x=
x÷ = 2x÷ =7
4. 请画图表示( 3分)
五、看图填空。(每小题1分,共4分)
(1)新华书店在学校的南偏( )方向( )米处。
(2)少年宫在学校的北偏东方向( )米处。
(3)科技馆在学校的北偏( )方向( )米处。
(4)邮局在学校的南偏( )方向( )米处
六、解决问题。(每题5分,共35分)
1.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2厘米,高是底的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修一条长800米的公路,周修了 ,第二周修了150米,两周一共修了多少米?
3.六(1)班有45人,六(2)班的人数是六(1)班的 ,六(3)班的人数是六(2)班的 ,六(3)班有多少人?
4.某农场有鸡300只,鸭的只数是鸡的 ,鹅的只数是鸭的 ,鹅有多少只?
5.一个饲养场,养鸭1200只,养的鸡比养的鸭多 ,养的鸡有多少只?
思考:多的部分是( )的 。
6.图书角中文艺书与故事书本数比是3:5,文艺书本数是故事书的几分之几?如果故事书有60本,文艺书有多少本?
7.阳光小学共有学生540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阳光小学男生、女生分别有多少人?
参
题:
(1)、24、 72 (2)、30 (3)、 125 (4)、 、
(5)、 (6)18 (7)、<、>、>、=、<、>
第二题:
1、D 2、B 3、A 4、C
第三题:
1、× 2、√ 、 3、√ 4、√ 5、×
第四题:
(1) 24
(2) 6 13
(3)
(4)
第五题;
(1)东 800(2)东 500(3)西 600(4)西 300
第六题:
1、54平方厘米。
2、750米;
3、46人
4、175只
5、鸭的只数
6、 36;
7、260。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含)
一、填空。(第12、13、14题各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1、20﹕( )=( )÷20=0.75=( )10 =( )%。
2、625 ㎡=( )㎝ 6L60mL=( )mL=( )㎝
3、18的因数有( ),从中选出4个组成一个比例( )。
4、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cm,高是10cm,它的底面周长是( )cm,侧面积是( )cm2,体积是( )cm3。
5、一个半径是5厘米的圆,按4﹕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6、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是24dm2,圆柱的体积是( )dm2,
7、在A×B=C中,当B一定时,A和C成( )关系,当C一定时,A和B成( )关系。
8、一个圆锥的体积是9.9 dm3,和它等底同高的圆柱的体积应是( )dm3。
9、如果2a=5b ,那么a﹕b=( )﹕( )
10、一个比例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43 ,另一个外项是( )。
11、有一个机器零件长5毫米,画在设计图纸上长2厘米,这副图的比例尺是( )
12、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38厘米,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km。
13、在比例尺为1﹕10000的图纸上,量得某学校场长3㎝,宽2㎝,这个场的实际面积是( )㎡。
14、把一段长4m的圆柱形木料锯成两段小圆柱,表面积比原来增加0.3m2,原来这根圆柱形木料的体积是( )m3。
二、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5分)
( )1、圆的直径与周长成正比例。
( )2、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 )3、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一定相等。
( )4、一个三角形沿一条边旋转一周,就会得到一个圆锥体。
( )5、比例尺 表示1∶4000。
三、选择正确的代号填入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5分)
1、圆柱的高扩大2倍,底面半径也扩大2倍,圆柱的体积就扩大( )。
A、2倍 B、4倍 C、8倍
2、一个圆锥体积是9.42平方厘米,底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高是( )厘米。
A、7.5 B、2.25 C、15 D、2.5
3、用一个高为15厘米的圆锥形容器盛满水,将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里,水面的高是( )厘米。 A、15 B、30 C、5X
4、( )中的两种量不成比例。
A、从到广州,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和所需时间。 B、一箱苹果,吃去的个数和剩下的个数。 C、同一时刻、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和影子的长度
5、把一个棱长是4dm的正方体钢坯削成一个的圆柱,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 )。 A、4dm B、2dm C、12.56dm
四、请你算一算。(10分)
1、直接写得数。(4分)
0.62= 9.7+0.03 = 78×9.9+7.8= 2-0.2%=
45 ×0÷0.18= 45 +43 = 1-15 ×4+4×15 = 0.18÷0.2=
2、解比例。(6分)
25﹕x=30﹕36 76 ﹕98 =43 :x 2.50.15 =3.6x
六、作与发现。(25分)
1.如图,量一量,算一算,填一填。
(1)学校到街心广场的实际距离是6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1分)
(2)少年宫在街心广场的( )偏( )( )度方向( )米处。(3分)
(3) 儿童公园在街心广场南偏西30度300米处,请在图中标出它的位置。(3分)
2、在格子图中,将平行四边形
按2﹕1放大;把小房图绕A点
顺时针旋转90°(6分)
3、下面的图象表是一幅地图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
(1)看图填写下表。(3.5分)
图上距离(cm) 1 2 3 4 5 6 7 …
实际距离(m) …
(2)根据上面的图象,你能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比例?为什么?(2+3.5分)
(3)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2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3分)
五、解决问题。(29分)
1、某通讯公司1800积分可兑换30元话费,张叔叔换取了80元话费,他花了多少积分?(比例解)(4分)
2、 做一对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分米的无盖圆柱形水桶。
(1)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5分)
(2)这担水桶能装水多少升?(5分)
3、一个底面积1.5平方分米的玻璃缸里有一块石头,水深18厘米,拿出石块后水面下降到15厘米,这块石头体积是多少?(5分)
4、一个圆锥形麦堆,高1.2米,占地面积16平方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750千克,这堆小麦重多少千克?(5分)
5、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10厘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2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70千米,乙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5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