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销要遵循哪些原则?

财务报销就是把领用款项或收支账目开列清单,报请上级核销。报销和预算的紧密结合,可以实时进行预算控制预警管理,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控制。那么财务报销的原则是什么?

财务报销及时性的规定 费用报销及时性财务报销及时性的规定 费用报销及时性


财务报销及时性的规定 费用报销及时性


财务报销及时性的规定 费用报销及时性


财务报销的原则

1、日常报销应遵循“实事求是、准确无误”的原则,明确原因、费用项目、时间、地点、金额、报销人、审批人。

2、费用项目、报销标准和报销审批程序应符合企业制度的规定。

3、报销人取得相应的报销单,且报销单上经办人、受理证明(审核人)、审批人的签字齐全。报销文件所附原始凭证应当是税务机关认可的合法、完整、有效的凭证。

4、报销单的填写和原始凭证的粘贴应符合会计工作基本规范的要求。

财务报销的的填制要求

1、原则上,费用处理人应在费用发生后5个工作日内到财务部办理报销手续。特殊情况可单独处理。

2、将原始单据剪平,贴在报销单背面左侧,正面朝上(与报销单方向一致)。

3、用蓝色或黑色钢笔、签字笔如实填写报销单内容,如报销时间、报销人、费用汇总表、单据号等。

4、采购业务费用,凭有效的请购单(或采购)和验收入库,报销单背面附仓单和直拔单。

5、非采购行政、办公或其他费用,直接填写报销单。

6、外地培训费用按培训协议报销。

财务报销的流程

1、报销人申请报销,填制费用报销单。2、报销人部门负责人或上级主管确认签字。3、财务主管审核报销单、票据。4、公司审批。5、出纳复核并履行付款。

报销单据的审核

1、费用报销单经办人签字后,由各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

2、财务部应在收到报销文件后一个工作日内,严格、仔细地审核所有报销费用。如果符合报销标准,审核人应在财务审计栏和审计日期上签字,报销人应提交给批准。

3、经审核的报销文件不符合费用标准或有其他疑问,报销人无法提供批准的报告时,审核人应退还报销文件。

有关的规定中,费用报销有没有时间限制,我公司财务说超过三个月就不能报销了。

这是公司内部的费用报销管理规定,从所得税列支角度来讲,当年的票据当年报销就可以,不出现票据跨年度入账的情况就可以。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扩展资料

费用报销滞后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完全克服,但公司内控人员需要从防范公司风险的角度来建立防止预提费用失控滥用的制度。会计主体首先需要确立企业会计政策,明确预提费用的范围、金额限度、反冲办法、错误稽核与改进措施。比如设定单一费用的发生额下限,超过该限额的费用均需要预提。

实际工作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控制措施是建立预提费用台账以及提高费用入账的及时率。另外,还要加大对超期报销的处罚力度,从反面强化及时报销入账。

参考资料来源:

财务报销制度

法律分析:财务报销制度如下:

1、填写支票申领单,填写的内容要完整,审批手续齐全,申领支票时应附相应的合同、协议、审批单、培训和会议通知等;

2、支票使用完毕后应尽快办理报销手续,须在一周内办理完,控制部门支票申领张数,多不能超过2张;

3、支票申领时一定要注明资金使用的性质,基本经费、财政专项经费、基本经费中按照项目管理的经费。

法律依据:《中华会计法》第五条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财务会计报告。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

财务报销时间规定

法律分析:对于财务报销时间没有限制,企业单位可自主决定。

法律依据:《中华会计法第》 第九条 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对报销期限如何规定

对报销是需要做到及时报销入账,需要符合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原则要求。但是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存在跨月或者跨年入账的问题,可以根据对应的费用情况,根据补做相应的账务处理。

财务报销规定

法律主观:

财务报销制度是指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企业内部为了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而制订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主要包括总则、财务会计、原则问题、财务管理、设施管理和其他事项。

法律客观:

《会计法》

第十三条

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的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报销制度和流程

财务报销的制度是为了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和合理控制费用支出。财务报销的流程需先经财务部出纳、财务部负责人、部门主管、,针对费用真实性合理性,及报销单据粘贴的合规性等审批流程再交由财务部出纳。

财务报销是指个人因处理公司事务,或受公司委派负责执行公司某项公务而发生支出业务后,由经办人或申请人按照公司规定,凭业务发生的原始单据向公司财务部提交申请,并领取或银行存款作为支出用途的一项经济活动。

企业通过实行财务报销制度,有利于完善公司的内部管理,有利于规范公司的财务报销行为,同时也有利于对公司的流动资金实施有效性管理。财务报销制度包括暂借款及预付款审批制度、费用报销制度。报销人必须根据真实的业务发生金额、取得相应的合法票据,目吉面有经办人签名:另在报销封面上注明具体业务发生事由,注明附件张数。

财务报销费用的填制要求

1、费用经办人原则上应在费用发生后的5个工作日内到财务部办理报销手续,特殊情况可另行处理。

2、将原始单据剪齐边角,正面朝上(与报销单据同向)粘贴在报销单的反面左边。

3、用蓝色或黑色钢笔、签字笔如实填写报销单的各项内容,如:报销时间、报销人、费用摘要、单据张数等。

4、采购类经营费用,须凭有效的《请购单》(或采购表)和到仓库办理物品验收入库手续,并将进仓单、直拔单附在报销单据的后面。

5、非采购类的行政、办公或其他费用,直接填制报销单据。

6、外出培训费凭《培训协议》办理报销手续。

财务报销时间规定通知

法律分析:财务报销时间管理规定

1、公司的固定资产应当单独核算。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及单位价值XX元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XX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二年以上,也作为固定资产。

法律依据:《中华公司法》

百六十三条 公司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门的规定建立本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

百六十四条 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依法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门的规定制作。

百六十五条 有限公司应当依照公司章程规定的期限将财务会计报告送交各股东。

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在召开股东大会年会的前置备于本公司,供股东查阅;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公告其财务会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