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导线坐标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

和符合导线计算一样,只不过理论闭合不一样,闭合导线闭合为0,也就是先计算角度闭合,平后计算坐标增量,然后计算坐标增量改正数,很简单

导线测量左角计算公式 导线测量左角和右角计算导线测量左角计算公式 导线测量左角和右角计算


导线测量左角计算公式 导线测量左角和右角计算


导线测量左角计算公式 导线测量左角和右角计算


书上都有介绍

公式如下:1、所有角值与理论闭合值取相反号,闭合平分没个测站

2、方位角计算:起点方位角+左夹角-180

3、增量计算:COS方位角距离=X增量、SIN方位角距离=Y增量

4、增量改正数:(闭合/距离全长)距离

导线测量怎么计算

病情分析:闭合导线:

名称 表示 原理

(导线长) D 实测边长总合

(角度总和) ∑β 实测左角相加的总和

(角度闭合) Fβ 实测左角相加的总和的秒位数

(坐标闭和) Fx △x计算出的坐标增量之合

Fy △y计算出的坐标增量之合

(距离闭合) F Fx平方加Fy平方开根号

(导线精度) K F/D(1÷F×D)

附合导线:

名称 表示 原理

(导线长) D 实测边长总合

(角度总和) ∑β 实测左角相加的总和

(角度闭合) Fβ 实测推算出的终点方位角减理论的终点方位角

(坐标闭和) Fx △x总合减(终点x坐标减起始x坐标)

Fy △y总合减(终点y坐标减起始y坐标)

(距离闭合) F Fx平方+Fy平方开根号

(导线精度) K F/D(1÷F×D)

坐标增量计算:

△x12=D12×cosa12

△y12=D12×sina12

D :实测两点间的距离。

a :实测两点间的方位角。

近似平方法:①将角度闭合除以测站数:Fβ÷N(N表示测站数)=∩(角度均值),然后将角度均值加到实测右角中。

②将Fx平方加Fy平方开根号,得出距离闭合,用距离闭合除以观测边长数得出距离均值,然后将距离均值加到每一条实测边长中。

③从起测点开始,再通过公式△x12=D12×cosa12 、△y12=D12×sina12求出坐标增量。用上一测站的坐标加上坐标增量就得出平后的坐标

导线测量的计算公式

在用经纬仪测量导线时,都是按三角形网锁定误的。

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进行导线测量时,确定N个点,测量时将每个点用三角形的方法连起来,然后开始计算。

测量结果肯定与理论的有误,三角形内角和有大于180度也有小于180度的,这个时候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首先判断误是否有点离谱,如果是,就得重新测量。如果是仪器误或者视线误等不可避免的误,就得坐下来进行误分析,然后进行平。

简单的平是:将误量A除以180,得到每度误D。在进行误分配时,遵循一个大角分配少,小角分配大的原则。即将每个测量角除以180,后看占180多少比例。

例如:角A=60,角B=80,角C=40,正误E=20秒。分配原则:A角占30%,余数是70%,取70,B角占44.44%,余数是55.56%,,取55.56,C角占25.56%,余数是74.44%,取74.44.

角度分配:A=E/(70+55.56+74.44)×70=7秒,B=5.6秒,C=7.4秒。

所以平后:A=60度+7秒,B=80度+5.6秒,C=40度+7.4秒。

导线测量坐标正算公式是什么

坐标正算:X=x+Scosa,Y=y+Ssina(a,为坐标方位角,S为两点的距离,斜距)

坐标反算:S=√X^2+Y^2 a=arctan|Y2-Y1/X2-X1| ,计算出的方位角a是个锐角,然后根据Y2-Y1与X2-X1的正负号确定a的所在象限,再由方位角与象限角的关系确定a的值。

扩展资料:

定义

测量学是研究对地球整体及其表面和外层空间中的各种自然和人造物体上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和利用的科学和技术。

它的主要任务有三个方面:

一是研究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为地球科学提供必要的数据和资料

二是将地球表面的地物地貌测绘成图

三是将图纸上的设计成果测设至现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坐标正算

导线测量内业工作中坐标方位角的左右角怎么区分?怎么求?

按照导线前进的方向,在前进方向左边的是左角,右边的是右角;

坐标方位角根据坐标反算求得即根据直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水平距离和坐标方位角。

已知一条直线的起点和终点坐标分别为A点坐标(XA, YA),B点坐标(XB, YB),A点到B点距离L,A点到B点方位角aAB,通过坐标反算来计算直线AB的水平距离Sab和坐标方位角α ab。

坐标正算公式: XB=XA+LcosaAB

YB=YA+Lsina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