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谁的功劳更大?是谁建立的清朝呢?

努尔哈赤早期依附明朝边关守将李成梁的势力。最早在建州一代起兵,努尔哈赤不仅在军事上展现过人的能力,而且在组织管理部落的发展方面也是颇有建树的。在马背上征战几十年统一女真部落,并在1616年建立自己后金政权。自任统帅。是后来建立的奠基石。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谁建立了清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谁建立了清朝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谁建立了清朝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是后金时期的一位家和军事家。他继承了努尔哈赤大汉的位置,成为后金。并在1636年成功建立大清国。为后来清军入关做好充分准备。

努尔哈赤最早曾经借助明朝边关守将李成梁的势力,开始在建州起兵。李成梁那个时候应该说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明朝边关将领。努尔哈赤借助李成梁的势力逐渐统一了女真族。

随着李成梁,努尔哈赤的野心逐渐膨胀,在李成梁第二年,也就是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了自己的后金政权。并创建了的八旗制度。我觉得从这个时期,努尔哈赤开始公开反对大明的统治。在随后的1618年开始在军事上进攻明朝。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战役就是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率领他的后金部队在萨尔浒一带与明朝大军展开厮杀,最终获得全面胜利。

努尔哈赤在后来的一段时期内,相继攻克沈阳,辽阳等地。至此,努尔哈赤基本上在东北一带站稳脚跟。就上述努尔哈赤所取得的战绩,还没有对明朝的形成真正的威胁。但是努尔哈赤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一块革命根据地。

随着努尔哈赤的,他的儿子皇太极在后金被推举为,继承了努尔哈赤皇太极是努尔哈赤十六个儿子当中的第八个儿子.的汗位。如果说努尔哈赤早期的那些功绩作为量变来说,那么皇太极在上位期间确实发生了许多质的飞跃。

皇太极时期,区别他父亲不同的是,皇太极树立了可行的战略目标,把夺取大明作为纲领提出来。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皇太极加强了自己政权的集权制度,在治理方面采取保护,并能够积极采纳的建议,重用等等政策来削弱明朝的实力。并在1642年松锦大战中取得胜利。至此,明朝关外守军基本全部肃清,同时也标志着清军已经做好了入关前的所有准备,清军入关成为必然。应该说皇太极的这个时期,成为了统一的开始。

努尔哈赤的历史功绩和皇太极大清国建立这两件事是相辅相成的,互为因果关系的。不能努尔哈赤是后金开国大汗,被皇太极尊为清太祖,是清王朝的奠基者,皇太极是清太宗文,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他们俩是属于父子关系。片面的,孤立的,单一的看待两个人的历史功绩。我们把努尔哈赤比作奠基石,那么皇太极就是继往开来的后来者居上。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你要是说谁建立的大清国,那当然非皇太极莫属。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是同一个人吗?他们都姓爱新觉罗吗?皇太极的"皇"字不是他的姓吧?

他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后来在四大贝勒中排行第四

不是一个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父亲

他俩都姓爱新觉罗,一个叫努尔哈赤,一个叫皇太极,

清朝12个是从皇太极开始算的,不过我个人决得似乎自皇太极以后都是2字的名字了

不是一个人,是父子关系。努尔哈赤是父亲,皇太极是儿子。都是爱新觉罗姓氏。

他们是父子关系;皇太极是名字 ,他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后来在四大贝勒中排行第四,即后来的清太宗;父亲姓爱新觉罗,儿子自然姓爱新觉罗,他们的后代子孙都一定姓爱新觉罗

他们都姓爱新觉罗 是父子关系,皇太极是名字

清太祖努尔哈赤(1559-1626.8)(1616-1626在位)

清太宗皇太极(1593.10.25-1644.8)(1626-1644在位)

当然不是,努尔哈赤是皇太极他老爸,都姓爱新觉罗

当然不是一人咯,努尔哈赤是皇太极的爸爸

都姓爱新觉罗

严格来讲,努尔哈赤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是后金大汗;皇太极是。他们是父子,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个儿子,清朝都姓爱新觉罗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四子,当然都姓爱新觉罗了。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几个皇子?

他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努尔哈赤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公元1636年,皇太极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又称天聪汗,同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 。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出生于公元1592年。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34岁的皇太极继承了汗位。皇太极继位后,继续维护与蒙古之间的关系,并开始重用汉将,一步步削弱明朝势力。

努尔哈赤 建立后金,后来改成大清。努尔哈赤被尊奉为清太祖。

十年之后,44岁的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开始为入关做准备。只可惜还没等到入关,皇太极就突然离世了。他时很突然,并未留下任何遗诏,因此继承人选存疑。在多尔衮的帮助下,年仅6岁的皇九子福临,顺利继承了皇位。皇太极一共在位17年,有11个儿子。

皇太极功绩

、革除努尔哈赤弊政,善待汉民

皇太极继位后,对汉族民众,提出了“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方针,他制定的新汉民政策是:汉丁壮丁,分屯别居,汉族降人,编为民户,善待逃人,放宽惩治。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地遏制了汉民逃跑和武装反抗,得到了汉民的高度认同。

第二、改女真为满洲,建国大清

皇太极在位期间最重要的两件大事一是改女真为满洲,二是改大金为大清。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极发布改族名为满洲。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算吗?

公元1626年农历九月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一日,皇太极被拥举为后金汗。公元1636年农历五月,在巩固了内部统治,并基本上消除了来自朝鲜和内蒙的威胁后,皇太极称帝,定国号“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运气跟时机离不开的,努尔哈赤打了一辈子的江山,当他快要实现了入关的时候,已经老了,体力不济了,所以6岁的顺治,等于是前人种树后人吃枣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其庙号为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

希望能够帮到您!

用中原的概念的话努尔哈赤生前没有做过,他建立了后金,但是并没有称帝而是称大汗,他的位是到清朝建立以后追封的。而皇太极肯定是,正是他于1636年把女真改为满族,把后金改为大清,并在沈阳登基称帝,也就是大清国的开国。

努尔哈赤不算,他统一了女真。皇太极算,他建立了金国。不一定对。

努尔哈赤是大汗,皇太极是清朝开国

皇太极努尔哈赤关系是父子。

公元1616年,已经统一女真各部的努尔哈赤登基称汗,建国号“大金”,改元“天命”,因为与历史上的金朝国号相同,所以史称“后金”。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成为后金第二位大汗,次年改元“天聪”,并在1636年正式称帝。这十年里面,皇太极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除掉了处处掣肘自己的阿敏和莽古尔泰这两只大老虎。

多尔衮和皇太极是什么关系?

至于顺治是否是孝庄与多尔衮的孩子,这个问题要分成两个问题来看,其一,顺治生母确为孝庄博尔济吉特。其二,其生身父亲却并非多尔衮,而是皇太极。楼主千万别把野史和正史搞混淆了。

多尔衮与皇太极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他两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 皇太极为努尔哈赤第八子,多尔衮为十四! 皇太极后来当了皇上,两人又变成君臣关系。

皇太极出生于1592年11努尔哈赤对顺治忠心耿耿,所以顺治在努尔哈赤得帮助下不停明朝降臣的劝进,毅然决然的护顺治斤紫禁城。月28日(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申时,努尔哈赤第八子,母为叶赫纳拉氏。

爱新觉罗·多尔衮(公元1612-1650年),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其母阿巴亥(乌拉纳喇氏)。

同父异母的兄弟和君臣的关系。

多尔衮和皇太极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是皇八子,多尔衮是皇十四子,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十四弟。皇太极登基以后他们就是君臣的关系了。

没有证据证明顺治是多尔衮的孩子。

兄弟关系。皇太极是努尔哈赤8子,多尔衮为十四子。

清太宗皇太极 (1592-1643) 后金第二代君主,大清创建者。满族,爱新觉罗氏。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在八大贝勒中排名第四,又被称为四贝勒。皇太极12岁丧母,20岁带兵打仗,35岁登极,52岁,是清朝继太祖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家、军事家。

努尔哈赤是否为清朝开国?他是否被追封为?

努尔哈赤不是清朝开国。他是后金政权的建立者,清朝的奠基人和实际。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追尊努尔哈赤为清太祖。

努尔哈赤在位时期是称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但是说清朝的话一般还是要把努尔哈赤加上的。就像我们一直说忽必烈是元朝开国,但是说元朝是还是习惯加上成吉思汗1626年,努尔哈赤驾崩,皇太极继父登汗位。铁木真。

不是,也不能毕竟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为之后的入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使得6岁的顺治能顺利入关,入主中原,实现了皇太极的梦想。

那当然,追封了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没入关,为什么6岁的顺治实现了入关?

说到清朝初期的家,我们不得不提到两位:一位是皇太极;另一位就是多尔衮。这两位之间的关系算不上很好,并且,从清朝到现在,总有人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那么,到底他们两位谁更厉害呢?... ...

顺治入关是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之上做到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已经做了很多努力,可以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最艰难的工作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做了,他们打的很艰苦。都很早了。

他们不是一个人,努尔哈赤是爸爸,皇太极是儿子,他们都行爱新觉罗。

因为在甚至之前有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已经铺好了,路只不过都没有那个福气,坚持到入关那个年纪,而6岁的甚至本身也是有实力的,他并没有辜负父辈们的希望,在6岁的时候就实现了入关

因为时机已经成熟就可以入关了,而且当时的皇太极只是等不到了就了,并不是没有能力,所才会是顺治。

我觉得是顺治成熟的早,然后凭着自己的能力实现了入关,我觉得也会有多方原因,但是他本身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我觉得可能是能力问题吧,顺治帝从小就表现了出他过人的天赋,还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所以才会导致他后来的成功,这也真的是非常现实的一个原因。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吗?

皇太极-福临-玄烨-胤禛-弘历。。。。。。

即清太宗。后金汗,清朝(1626~1643年在位)。军事家,家。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明万历二十年十月廿五(1592年11月28日)生。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四十年,从父出征海西女真乌拉部,克六城。四十三年,授正白旗主旗贝勒。后金天命元年(1616)正月,封和硕贝勒,与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合称“四大贝勒”,共理军机,统兵出征。三年,随父攻明,献计袭取抚顺(今属辽宁)。次年,在萨尔浒之战中,与诸贝勒率兵大破明军西路杜松部、北路马林部,与代善破东路刘綎部。不久随父攻取明开原、铁岭,灭叶赫部。六年,参加沈辽之战,攻占沈阳后,在浑河南岸以百骑破明援军数千。攻辽阳,率军先入明阵。七年,参加广宁(今北镇)之战,克义州(今义县)。十年,与兄阿巴泰率精骑5000驰援科尔沁,迫使察哈尔蒙古首领汗远遁。十一年,从父参加宁远之战失利,退兵沈阳。是年九月,在努尔哈赤卒后,于沈阳继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后金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定先征服朝鲜(今朝鲜、韩国)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天聪元年(1627),命贝勒阿敏、济尔哈朗进兵朝鲜,迫国王李倧遣使请盟。与明辽东巡抚袁崇焕通使议和,待机而动,五月,亲率八旗军5万余发起宁锦之战,兵败还师。次年,以使臣屡为察哈尔蒙古多罗特部所杀,率精骑奔袭,获敖木伦(今辽宁大凌河上游)之捷,俘众万余。复率满蒙联军西征察哈尔,追逐至兴安岭。三年,率满蒙联军10万绕道蒙古,自龙井关(今河北遵化东北)、大安口(今遵化西北)逾边墙,突袭明京师(今),互有胜负。巧施反间计,致明廷逮杀督师袁崇焕。陷京畿州县多处。东归连下遵化(今属河北)、永平(今卢龙)、滦州(今滦县)、迁安四城,留兵据守。颁发八旗临阵赏罚令。五年,命人铸红衣大炮,名“天佑助威大将军”(为后金造炮之始)。令以归附汉族军民组建一旗汉军,由额驸佟养性军民事。遣将率满、蒙、汉军数万攻明大凌河城(今辽宁凌海),挖壕筑墙,长期围困,在城周围50里内挖壕四道,按八旗左右翼方位扎营盘45处,切断守城明军与外界联系。百余天中,督军交战数十次,各有伤亡,又亲率主力击败明援军4万,迫明总兵祖大寿于粮尽援绝献城投降,旋纵其归锦州。次年,阅汉兵,定仪仗制。率满、蒙军再征察哈尔部,迫汗弃归化城(今呼和浩特)逃遁青海,基本控制宣(今河北宣化)、大(今山西大同)以北地区。不久,废除与三大贝勒并坐的旧制,自掌正黄、镶黄、正蓝三旗。七年,谕各牛录额真以恤贫训农习射。亲自出迎渡海来降的明将孔有德、耿仲明等,隆礼厚待,授都元帅、总兵官。遣兵取旅顺。次年,率军9万绕道蒙古,从长城北部诸口入关,袭掠宣、大一带,收察哈尔部余众。是冬,遣兵征黑龙江虎尔哈及东海女真瓦尔喀部,巩固和扩大对东北地区的统治。九年,命贝勒多尔衮、岳托等领兵万余赴黄河以西收降汗之子额哲,得元朝传国玉玺“制诰之宝”,统一漠南蒙古,建立蒙古八旗制。是年十月,废除诸申(女真)旧号,定族名为满洲。十年四月,即位,建国号大清,改元崇德。遣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率兵由喜峰口入长城,攻掠京畿地区,连破12城,俘人畜18万余。十二月,以朝鲜拒绝臣服,亲领大军攻之,逼李倧乞降称臣、与明断盟,乃还师。崇德二年(1637),令贝子硕托、恭顺王孔有德等率舟师袭取明军所占皮岛(今朝鲜椴岛)。重申不可废骑射之制。七月,编汉军为两旗,以总兵石廷柱、马光远为都统。次年,亲征喀尔喀蒙古,迫查萨克图汗远遁。九月,以多尔衮、岳托分统左右两翼八旗军入长城,由至山西界,复至山东,次年三月退兵,转战数千里,克府、州、县城数十座,俘人畜号46万余。是年,分汉军两旗为四旗。五年,改变入关掳掠、消耗明朝实力的方略,采取长围久困和野战打援之策,与明军展开松锦之战。命济尔哈朗与多尔衮轮流担任前方主帅,率兵往义州筑城屯田,逐步进围锦州。六年,闻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八总兵计13万步骑援锦州,亲统大军,抵达松山戚家堡,命师横截松山至锦州大路,断明军饷道,设伏以待,大败明军。七年二月,破松山,俘降洪承畴。三月,迫明总兵祖大寿献锦州,复降清。塔山、杏山相继而下,历时两年余的松锦之战告捷。六月,将汉军四旗改编为八旗。命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率军10万余入关攻明,深入山东腹地,克降府、州、县城88座,俘掠人口30余万、牲畜30余万。八年,遣阿尔津等征黑龙江虎尔哈部,叶臣等更戍锦州。八月初九(1643年9月21日)病卒,年52岁。皇太极一生博览群史,允文允武,长于计谋,优礼汉官,建立八旗蒙、汉诸军,运用新兵器,灵活用兵,不断改变战法,所向多捷,为清朝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础。(见皇太极的军事思想)

不是努尔哈赤是皇太极的父亲。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 -1626年9月30日),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满语和汉语。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关东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喀尔喀,七月中旬,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不久,葬于清福陵。

皇太极努尔哈赤关系是父子。

公元1616年,已经统一女真各部的努尔哈赤登基称汗,建国号“大金”,改元“天命”,因为与历史上的金朝国号相同,所以史称“后金”。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成为后金第二位大汗,次年改元“天聪”,并在1636年正式称帝。这十年里面,皇太极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除掉了处处掣肘自己的阿敏和莽古尔泰这两只大老虎。

皇太极

清太宗文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申时-1643年9月21日亥时),满族。

皇太极不是努尔哈赤,是他的儿子。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儿子,是清开国顺治的父亲,皇太极为清建国打下了坚实的铺垫。

清太祖努尔哈赤清王朝的奠基者。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努尔哈赤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公元1636年,皇太极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天聪汗,同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为下阶段清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是,皇太极是努尔哈赤十六个儿子当中的第八个儿子,

但不是亲生的,据考证好像是王妃和一个大丞所生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