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什么
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养老保险体制构架按照人口类型可分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三大部分。最初的养老保险制度即是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中分离出来的,其后,在制度变革过程中又经历了合并和分离的过程。目前,世界上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投保资助型(也叫传统型)养老保险、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也称以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扩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保障范围。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先保后征。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逐步推进城乡养老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工资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进一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为全的老年人提供稳定、安乐的老年生活保障。公积金模式)和统筹型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什么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什么
不同的人员缴纳养老保险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以下是几种缴纳方法:
社保养老保险制是哪年执行的?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传统制度阶段;80年代中期以后的统筹试点及实施阶段;1995年3月以后的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阶段。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三个阶段中,真正具有改革意义的是1995年3月《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发布后付诸实施的三项原则规定,其中心内容是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转变。从1997年开始,我国加快了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步伐。这一阶段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最快、成效最为明显的时期。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进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统一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后,各地认真组织落实,基本上实现了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比例、个人账户规模和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统一和规范,实现了新老制度的衔接和平衡过渡。1998年,决定将、电力、邮电、石油等11个行业养老保险统筹移交地方,实行属地化管理,理顺了保险管理体制,增强了省级统筹功能,对确保养老金发放起到积极作用。(2)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2003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55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70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164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860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518万人和252万人。全国企业参保人数为13882万人,比上年增加603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0325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557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395万人和208万人。基本上做到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根据、的要求,各级保险经办机构始终把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作为中心工作,狠抓落实。通过各渠道筹措落实资金、夯实工作基础、建立月报和重点督查制度,基本上做到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3)企业退休人员化管理服务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了进一步减轻企业的负担,各级保险经办机构不失时机地启动了企业退休人员化管理服务工作。劳动和保障部在全国确定了100个城市进行试点,分片召开了化管理服务工作座谈会,并派出工作组进行督导,经过努力,化管理服务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02年,全国有1434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实行化管理服务,化管理率达到40%以上。到2003年末,企业退休人员实行化管理人数达到29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99万人,化管理率达到84.5%。(5)建立了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不断提高。几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养老金调整机制,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企业离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水平已从1997年的415元提高到2002年的625元,增长了50%。在历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时,都注意了向退休早、养老金水平较低的部分人员倾斜,较好地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6)完善城镇保障体系试点进展顺利。2000年,制定了《关于完善城镇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并于2001年7月在辽宁省进行试点。试点主要内容是调整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在职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为应对老龄化积累部分基金。2001年7月至今,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7)基本养老保险金征缴工作成效显著。2003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征缴收入3044亿元,同比增长19.3%;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530亿元,其中财政补贴474.3亿元。2003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122亿元,同比增长9.8%。期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207亿元。养老保险于1997年开始正式实行。
拓展资料:我国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后分别于1958年和1978年作过两次修改。
1997年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我国建立了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制定了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先后经历初步建立(1950-1966)、“”中的破坏以及“”后的恢复(1966-1986)、改革与完善(1986年至今)三个阶段。“”结束后,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恢复。此阶段的制度特点为:单位成为养老保险金筹集发放的主角,企业完全承担了原来劳动部和工会的职责,制度中的监督与制衡关系不复存在;依然实行现收现付制的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覆盖面狭窄。改革开放后,出现了多种经济形式,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仍主要集中于国营企业;企业完全负担养老保险,且新老企业负担不均;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无法适应工资制度改革的要求。经济改革使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企业工资制度也发生变化,以标准工资为基础的养老金计发难以为继;基本养老金没有调整机制,如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等;退休条件以及待遇水平与工龄挂钩的做法欠科学。
一、养老保险怎么交
2、公司职员、私企员工:自己缴纳工资收入的8%,单位补缴16%;自己缴纳部分从工资中扣除。
二、养老保险的领取
养老金的领取需扩展阅读:要按照“户籍地优先、从长、从后计算”的原则。主要有下面几个情况:
2、户籍地和参保地不一致的,在参保人缴费满10年的地方领取养老金。
如果参保人有多个缴费满10年的地方,则到一个满10年的地方领取养老金。如果参保人在所有地方缴费都不到10年,那就需要把养老关系转回户籍地,并领取养老金了。
法律依据:
《中华保险法》
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什么怎么规定的
基本养老保险亦称基本养老保险,它是按统一政策规定强制实施的为保障广大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1990年代之前,企业职工实行的是单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的养老保险由三个部分(或层次)组成。部分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部分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第三部分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在我国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基本养老金也称退休金、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有关文件规定,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1997年,《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明确:基本养老保险只能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在政策指导下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同时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目前,按照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确定为58.5%。由此可以看出,今后基本养老金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广大退休人员的晚年基本生活。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它居于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层次,由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由门管理,单位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应选择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机构经办。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资金筹集方式有现收现付制、部分积累制和完全积累制三种。企业补充养(一)增加参保人数,扩大养老保险覆盖率老保险费可由企业完全承担,或由企业和员工双方共同承担,承担比例由劳资双方协议确定。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职工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经办机构的一种补充保险形式。由保险机构经办的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保险主管部门制定具体办法,职工个人根据自己的工资收入情况,按规定缴纳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记入当地保险机构在有关银行开设的养法律主观:老保险个人账户,并应按不低于或高于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以提倡和鼓励职工个人参加储蓄性养老保险,所得利息记入个人账户,本息一并归职工个人所有。我国基本养老金制度
1、机关、事业单位:自己缴纳工资收入的12%,单位补缴12%;自己缴纳部分从工资中扣除。其实基本 养因此,该制度既吸收了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优点,又借鉴了个人帐户模式的长处;既体现了传统意义上的保险的互济、分散风险、保障性强的特点,又强调了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和激励机制。老金 是多少呢,它有几个部分组成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构成,即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其中过渡性养老金,由于我国的 养老保3、无:按照当地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金额进行缴费,连续缴纳15年就行。个人缴纳的基数有100元、200元直至上千元各种不同的档次,交得越多,退休的时候领得越多。险 制度是从90年代才开始逐步建立,因此过渡性养老金作为一种过渡性安排,不是每个人都享有的。只有在《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实施前参加工作, 《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实施后 退休 ,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才享有过渡性养老金,即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二、基本养老金计算方法 (1) 基础养老金=(省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 工资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全部缴费年限 ×1% (2) 过渡性养老金=(省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建立帐户前缴费年限×过渡系数1.4% +符合政策增发额 (3) 个人帐户养老金=个人帐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4) 定额补贴=[调剂金(25元)+统筹项目内补贴]×减发比例 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年利息按月积数法计息,计算公式如下: 年利息=个人账户年初储存额×本年度记账利率-本年度支付月积数×本年度记账利率×1/12 本年度支付月积数=∑[n月支付额×(12-n+1)] (n为本年度各支付月份顺序号,且1≤n≤12) 三、基本养老金有多少钱? 养老金的多少,与购买的时间长短和金额大小有关。缴费的基数大,缴费的时间长,退休时养老金会多,反之就少。由于每个人每个时段的缴费数量不一,因此养老金的计算按“分段计算、综合结算”原则处理。 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有哪几种
第二条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和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基本养老保险,是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强制建立和实施的一种保险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在劳动者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或因其他原因而退出劳动岗位后,保险经办机构依法向其支付养老金等待遇,从而保障其基本生活。基本养老保险与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共同构成现代保险制度,并且是保险制度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
“十三法律客观:五”期间,建成世界上规模的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
基本养老保险亦称基本养老保险,它是按统一政策规定强制实施的为保障广大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90年代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一种新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个制度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上采用传统型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筹集模式,即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互济;在基本养老金的计发上采用结构式的计发办法,强调个人帐户养老金的激励因素和劳动贡献别。之前,企业职工实行的是单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制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基本养老保险可以分为两类:类:职工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是指上班族交的养老保险,通常由企业、单位进行代扣,然后由财务部门统一上交给社保部门。个人的缴纳比例是8%,单位的缴纳比例为13%。第二类: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自由职业者或者无业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缴纳的金额按档次进行,缴纳人可自由选择档次缴费。因为个人缴纳保险没有单位缴费,因此个人缴纳养老保险是比较亏的。(三)效率原则。养老保险的效率原则是指以最经济的方法将有限的养老保险基金分配到最需要(一)原则。 1、立法。 2、财政责扩展阅读:任。 3、在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构中的。由于的国情和半个多世纪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化格局,农民的养老保险始终处于的边缘。基于宪法人权和保障权的规定与精神,必须在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和运营中起主导作用。的群体,同时又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们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什么养老保险体系
(二)公平原则。 我们现行的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保障制度存在着的不公平性,而这种不公平性又具有明显的制度和政策因素,集中表现为覆盖面不高和相当的身份色彩。从覆盖面来看,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此外,97%的农村人口没有养老保障。城乡的养老保险发展极不平衡,农村养老保险发展滞后,覆盖面窄、保障面低。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化深入发展,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事关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的稳定、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制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建设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缴费率设置很不合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993年开始全部实行合同制,缴纳养老保险,逐步推广到其他各个企业,并且逐步扩大缴费覆盖面,陆续出台个体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由于是实行先试点,再推广的政策,各个地区实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有先有后。。部分企业为了减轻财务负担,通过各种手段逃避养老保险的缴纳。这就给我国的养老保险管理带来了混乱,既不利于员工的养老保险,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给的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设置合理的养老保险缴费率,让企业能够主动承担员工的养老保险义务;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增加对养老保险的征缴力度,改善对养老保险的管理,保证所有的企业都按照相关规定为员工定期足额缴纳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的制度结构
19年,《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从此1、参保人的参保地和户籍地一致,可以在参保地领取养老金。(二)调整养老保险缴费率,增加征缴力度,我国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在这种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基本养老保险可称为层次,也是层次。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