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3月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此次《办法》不仅从技艺精湛程度、代表性和影响力、传承活动开展、品质修养等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条件作出了细化规定,还明确了一般每五年开展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随便用吗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西能卖吗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随便用吗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西能卖吗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随便用吗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西能卖吗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随便用吗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西能卖吗


对原有竞评机制,增加材料复核、根据需要安排现场答辩、公众异议等评审程序和环节,完善了传承人资格的退出机制。

据《办法》显示,此次对非遗传承人的申请条件进行相关调整,且较之于以往《暂行办法》的三条标准,《办法》明确了四条标准:

一、长期从事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熟练掌握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知识和核心技艺;

二、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

三、在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四、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德艺双馨。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首次提出,非遗传承人在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时要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要遵守公德,坚持正确历史观、观、民族观、文化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不得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在非遗传承人退出机制上,《办法》则作出更为具体的规定。

五种情况可以取消传承人资格:

一、丧失中华国籍;

二、采取弄虚作不正当手段取得资格;

三、无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两次评估不合格;

四、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公德,造成重大不良影响;

五、自愿放弃或者其他应当取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的情形。

据了解,此前非遗传承人的认定没有明确认定时限,而《办法》中指出,文化和旅游部一般每五年开展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另外,文化行政部门对评审委员会提出的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向公示。

公示期从15天延长至20天。

数据显示,目前文化和旅游部已认定了五批共3068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财政给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2万元的传习补助,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

且《办法》显示,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等活动,其中包括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指导、支持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整理、建档、研究、出版、展览展示展演等活动;支持其参加学习、培训;支持其参与公益性活动;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等活动的其他措施。

对无经济收入来源、生活确有困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所在地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创造条件提供资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编辑:呗呗

:来自网络

来源:网

审核:掌上君

掌上非遗

个人感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认人,可以获得给予的补贴,而在产业发展上,可以获得的支持和帮助。

至于能不能做代言,需要看具体需要,现在经常看到的是公益广告上面有。

个人面店能写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要申请了之后才能够照顾自己的门面,上面挂相关的字。也就是说,通过相关的申请和评审。

当然不能写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那种跟文化相关的东西。

可以,这可是创新了。但你要有内涵。要有文化的内涵。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补助资金。

1、相关法律法规

为规范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预算法》《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该《办法》于2012年5月4日由、以财教〔2012〕45号印发。《办法》分总则,专项资金的分类和开支范围,专项资金的申报、审批和拨付,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附则5章20条,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6年7月13日印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71号)予以废止。

2、具体方法

要坚持文物工作方针,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保护与地方积极发展和改善群众生活的关系。将保护与建设、职能、资金保障、监督、公众参与联系起来,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下来,为保护工作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和重要基础保障。要通过编制规划大纲,掌握遗址的现状,了解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确定工作内容和工作深度,为规划编制提供扎实的基础材料;要加强评估工作,客观分析开展工作所具备的条件,科学合理地编制保护展示规划,避免盲目性,增强可作性,从而保证主管部门工作决策的正确性。要不断丰富保护展示的方式、手段,积极探索适合遗址性质的具有特点的保护、展示方法。

3、意义

文化遗产是全民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一种积淀,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对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一种认同,对于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样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