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江南四才子指的是哪四个人?

明代的

明朝中叶的江南城市,工商业之发达,经济文化之繁荣,远胜前朝各代和同时代的其他地区。文学艺术也随之产生新趋势,其代表就是被人们称为江南四大才子的祝允明(号枝山)、唐寅(号伯虎)、文徵明(号衡山)、徐渭(字文长),也称吴门四才子(因为他们都是苏州人),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他们的故事,这里只重点讲讲最有名的唐伯虎。

唐寅又被称为南京解元_唐寅又被称为“南京解元”唐寅又被称为南京解元_唐寅又被称为“南京解元”


唐寅又被称为南京解元_唐寅又被称为“南京解元”


唐寅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博览群书,喜爱绘画。稍长即拜名画家周臣为师,又与文徵明同师沈周。16岁时参加童1487年生试,后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名。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乡试,又中名解元。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案,贬谪往浙江为吏。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闽、赣七省。之下,以卖画为生。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传世作品有《骑驴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诗词散文有《六如居士全集》。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桃花坞,内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

唐伯虎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才子”之美称。明代书画家、文学家。诗词曲赋皆精通,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

唐伯虎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等。他的山水画师法周臣、李唐、刘松年,风格秀逸清俊,笔墨细秀,布局疏朗。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多以仕女和历史故事为题材,色彩或艳丽或清雅,线条清细,体态优美。花鸟画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长于水墨写意。传世画作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等。

[编辑本段]

(1470一1523) 明代画家,文学家。唐寅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出世,故名唐寅,又因属虎,故又名唐伯虎。字子畏、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鲁国唐生、南京解元等,自称江南才子(见:江南四大才子)。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族。出身商贩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少时读书发愤,青年时中应天府解元,后赴京会试,因舞弊案受牵连入狱,出狱后又投宁王朱宸濠幕下,但发现朱有谋反之意,即装疯而脱身返回苏州。从此绝意仕途,潜心书画,形迹放纵,性情狂放不羁。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能表达出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伯虎出生于哪里

看到唐寅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一下子想不起来是谁,但如果看到唐成化六年(1470年)唐寅出生于苏州吴县吴趋里。因恰逢次年为庚1514年寅年,故取名“寅”。伯虎你肯定知道是谁,是古代有名的才子,你不知道也难,因为有一部有名的电视剧《唐伯虎点秋香》,那你知道唐寅是哪里人吗?

唐寅,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画家、书法家、诗人。是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明代四大家(吴门四家)。

唐寅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从小聪明好学,诗文书画,无一不精。29岁时,他考中应天府(今南京)乡试名解元,名声大振,自诩为“江南才子”。但在第二年的会试中,因好友科举舞弊案的牵连,被捕入狱,从此功名断绝。出狱后,唐伯虎性情大变,从此绝意仕途,潜心书画,终成一代大家。

唐寅

唐寅十四岁时,能为科举文字,所以其父希望他能走仕途,唐寅听从。是年,与祝允明交约。

出生

建桃花庵

与祝允明相识

1484年

与文徵明相识

成化二十年(1484年),唐寅结识文徵明,并得到其父太仆文林的欣赏。

1485年

结识好友张灵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唐寅以名补苏州府府学附生,并结识好友张灵。两人交情极深,张灵画作受唐寅影响极大,两人并称“吴中四子”。

题诗《壑舟园》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唐寅、祝允明、涂瑞、刘机等人在沈石田所绘的《壑舟园》图上题诗。壑舟园为王鏊之从兄王盘的别业。

1488年

与徐氏完婚

1490年

作《对竹图》

弘治三年(1490年),唐寅作《对竹图》。《对竹图》是唐寅的一件重要的绘画作品,作于唐寅经历会试泄题案回苏州后不久,并且有自画像的性质,为后人观察他此时期的生活状态提供了最为形象的资料。

1494年

家生变故

弘治七年(1494年),父母、妻子先后,唐寅深受打击,无心科举。后得好友祝允明劝解,全力以赴准备科举,同年与徐祯卿相识。

1496年

作《中州览胜序》

弘治九年(1496年),唐寅作《中州览胜序》。《中州览胜序》作于唐寅27岁时,却表现出了浓厚的理彩。《中州览胜序》作为一篇文学作品虽然算不得十分出色,但作为唐寅早年的一篇重要的思想自传,却是意味深长的。

1497年

录科考试名落孙山

弘治十年(1497年),唐寅参加录科考试期间与好友张灵宿妓喝酒,放浪形骸。提学御史方志十分厌恶这种行径,唐寅在录科考试中名落孙山。后苏州知府曹凤爱惜人才,文徵明父亲文林、沈周、吴宽等人为曹寅求情,方志才同意“补遗”让曹寅参加乡试,录于榜末。

1498年

参加应天府乡试,高中解元

弘治十一年(1498年),唐寅参加应天府乡试,以名的成绩高中解元。在南京期间曾赴某侯家宴会,席间创作《六朝金粉赋》。同年,唐寅向学士程敏政乞文践行,程敏政念其才学甚高,赠文。

1499年

会试被卷入科场案,身败名裂

弘治十二年(1499年),唐寅参加会试,与徐经一同赴考。后户科给事华昶称程敏政事先泄题给徐经、唐寅,要求暂缓放榜。唐寅坚辞不就,徐经被派发浙江充吏役。从此,唐寅绝意仕途。

休妻

弘治十三年(1500年),唐寅被黜为浙藩小吏,他深以为耻,坚决不去就职。唐寅归家后夫妻失和,遂休妻。

1501年-1502年

云游赣、湘、闽、浙诸省

1505年-1507年

弘治十八年(1505年),唐寅谋求建桃花庵别业,作《王氏泽福祠堂记》。同年,唐寅作《答文徵明书》,由书中意思可知二人关系失和。

1513年

与文徵明释嫌

正德八年(1513年),唐寅写信给文徵明,两人冰释前嫌。唐寅为时任吴县知县何炌绘图画。

发现宁王谋反,装疯返回苏州

正德九年(1514年)秋,唐寅应宁王朱宸濠之聘。正德十年(1515年),唐寅发现宁王图谋作乱,于是饮酒、装疯,逼得宁王放他回苏州,逃过一劫。同年唐寅绘《梅枝图》,此后他更加无心仕途,寄心山水书画。

1524年

嘉靖二年(1524年),唐寅,葬在桃花坞北,身后仅遗一女。

记得以前有人称呼唐伯虎为唐解元,是什么意思啊

唐伯虎 名寅 字伯虎 后字子畏 号六如居士 明代成化六年(1470年)出生于苏州的一个小商人家庭 弘治十一年(1498年) 唐伯虎举乡试 所以被人称作“唐解元”

因为唐伯虎是解元出身。

弘治十四年-弘治十五年(1501年-1502年),唐寅云游赣、湘、闽、浙诸省,所经之地均有诗为记。

唐寅是哪个朝代的

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文学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鲁国唐生、南京解元、江南才子等,吴县(今属江苏省)人。少时与张灵(狂生)相善,学画于周臣,后发奋读书,年29岁中乡试名解元,次年赴京会考,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后游名山大川,致绘事,卖画为生,赋性爽朗,生活行为放浪不羁,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刻有“江南才子”印。擅画山水,多取法南宋李唐、刘松年,兼采元人法,一变斧劈皴为细长清劲线条的皴法。并工人物、花鸟,笔墨秀润峭利,景物清隽生动,工笔、写意俱佳。与沈周、文征明、仇英

1500年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曾中解元,画家

你小心了,连续匿名提问只不过有见不得人的目明朝的,别再这样了。

明代

明代

明朝一位书画家,与唐伯虎等并称为“吴中四才子”。

你说的是文徵明吧,他时吴中四才子中的一个书画家啊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1483年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徵明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及父亲都是文学家。但文徵明幼时并不聪慧。稍长,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终于“大器晚成”。 文徵明擅长山水,亦工花卉、人物。早年画风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渐趋醇正。粗笔有沈周温厚淳朴之风,又有细腻工整之趣;细笔取法于王蒙,取其苍润浑厚的构调,又有高雅的风采。长于用细笔创造出幽雅间静的意境,也能用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画人物和水墨花卉,技法熟练,风格秀丽。画水仙多用冰白知法,花叶离披,备天然之妙。他的绘画作有《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洞庭西山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钟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仿王蒙山水》等。其著作有《莆田集》。传世佳画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湘君夫人图》、《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等。

明代成化、正德年间徐祯卿等四位诗人并称“吴中四才子”。《明史·卷286):“徐祯卿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徐、祝、唐文活跃在前七子摹拟、复古之风大盛之时,能够不依傍门户,卓然自立,为诗以抒写性情为义,在当时来说,确属难能可贵。徐祯卿虽在前七子之列,但其诗多佳作,诗论也有许多独到之处,论者以为非李梦阳、何景明可比。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不独能诗,且擅于书法、绘画,以多才多艺见称。

吴中四才子,即江南四大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

一般认为是指唐寅(唐伯虎)、祝允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弘治元年(1488年),唐寅与徐廷瑞的次女徐氏成婚。卿。

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好像没有吴中四才子

江南贡院的贡院名士

吴中四才子,即江南四大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一般认为是指唐寅(唐伯虎)、祝允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明朝

唐伯虎、郑板桥、文天祥、吴敬梓、袁枚、林则徐、施耐庵、方苞、邓廷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历史名人均为江南贡院的考生或考官。一个状元刘春霖也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