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舰打捞全过程_定远舰沉没了吗
定远馆的日本时期
甲午结束后,小野隆助(太宰府天满宫神职员兼众议院议员)写信给大本营要求将定远号打捞上来,于明治29年(1896年)3月6日得到了许可.小野隆助大概花了一年将其打捞,在自己的宅邸将定远的部件、材料建成了纪念馆。明治35年(1902年)、定远馆成为了菅公会(菅原道真的显彰会)会长黑田侯爵的宿舍。明治36年(1903年)、东伏见宫依仁亲王赐予书有“定远馆”的牌匾。相当一段时间,定远馆成为了民营公司的财产,自太宰府天满宫收购之后,就作为职员住宅使用了。
定远舰打捞全过程_定远舰沉没了吗
定远舰打捞全过程_定远舰沉没了吗
打捞定远号放展馆,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
甲午后日本一跃成为太平洋海上霸主,随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物资匮乏的日本一夜暴富,将定远号打捞出来放展馆是为了炫耀,是为了宣扬精神。
打捞定远号放进了展馆当中,其实也是他们对这段历史的纪念,让他们子孙都要记住,他们曾经战胜过我们的大清,而我们好多的却忘记了这一段历史了。。
应该是想炫耀吧,觉得过去自己很强大,通过这种方式来让自己内心得到满足。
真心希望早点可以回到我们来。
众所周知,日本这个的传统文化使得他们非常的自私和狭隘,他们为了渲染自己的军力,所以才会不有余力的展览。
从甲午海战定远舰的打捞说说水下考古
1894年9月17日,清朝与日本的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展开了一次全方位的较量,在这次战役中,日本舰队大获全胜,占据了黄海制海权,而清朝的北洋水师被重创,共损失了5艘战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威”,民族英雄邓世昌也牺牲于此。
近些年来,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甲午博物院等单位集结了30名考古学家及相关技术人员在威海一带展开了水下考古,成功在黄海海战126年纪念日这天将一块属于定远舰(当时被击沉的五舰之一)的铁甲起吊出水,从而有幸让世人一睹真容。
在这个具有重大 历史 意义的发现背后,其实是我国水下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
说起考古,大众为熟悉的当属对于陆地上古代墓葬的发掘,俗称挖坟。
其实,这个理解简直是对考古的误会之一。除了墓葬,田野考古的研究对象还包括古代道路、桥梁、运河、城市、矿场等众多遗址。
另外,考古未必都在陆地上进行。 水下考古是考古学向水域的延伸,研究的是古代造船术、航海术以及沉没于江河湖海的古代遗迹和遗物,比如城市、港口、船只等 。
在技术层面,水下考古也跟大家所想象的那种考古有很大不同。除了利用传统的考古手段,水下考古也需要海洋勘探、潜水工程、遥感物理等多学科的技术支持。
与传统的考古学相比,水下考古起源要晚很多。原因很简单,在不能长时间于水下呼吸的年代,想要发展水下考古学科无异于天方夜谭。
19世纪30年代,潜水面罩面世,人类向水底世界迈近了一大步。
1848年8月24日,伯尔尼人莫尔洛潜入莫尔各斯的冉弗希湖底,寻找瑞士湖上居民的遗址并获得成功,他也被誉为水下考古之父。
1943年法国发明了水中呼吸器——水肺,考古学者终于可以在10米以下的水域呼吸。
1960年,美国考古学家乔治·巴斯在土耳其格里多亚角海域对7世纪拜占庭时期的沉船进行调查和挖掘,首次将陆地考古学的方法应用于水下,其后他出版了《水下考古学》一书,这也成为了水下考古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
20世纪60年代中期,都铎王朝时期的英国战舰“玛丽·露丝”号在海底呆了400多年后,被考古学家·麦祺带队打捞出来……就这样,水下考古学科渐渐发展起来,给人们一次次带来意外惊喜。
我国 历史 悠久,海岸线漫长,在沿海海域,有着数量庞大的沉船遗址和无数的海底宝藏,但我们的水下考古学科建立却是非常滞后的,落后注定免不了挨打。
有一个英国人米歇尔·哈恰,出生于1940年,从小在孤儿大,在成长的孤苦岁月中,他阅读了很多寻宝类的书籍,立志成为一个手持藏宝图、四处巡防然后一夜暴富的探险家。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去做的。
在米歇尔的团队中,有考古专业的专家、有熟悉东方海域的向导、有水性极好的潜水员,还配备了当时的声波和磁感仪,单日的探测成本就高达1万美金。
一次,他们确定了一艘因触礁而沉没的清代商船,随即顺利打捞上来超过100万件保存完好的瓷器。但这伙强盗不但把没有商业价值的古人尸骸四处乱扔,还损毁了文物。 为了提高文物的售价,深知“物以稀为贵”的米歇尔甚至不惜立刻打碎其中65万件。 剩下的35万余件被送去拍卖,仅苏富比拍出的一件元青花就获得了2.3亿。
在巨大的经济利益下,各类打捞队、“探险队”频繁出现在南海,进行盗宝。他们所造成的损失不亚于当年斯坦因、伯希和等人对敦煌莫高窟的劫掠。
1985年,米歇尔和他的船队在印度尼西亚宾坦岛外约12海里的斯特林威夫司令礁发现一艘被称为“帆船”的古代沉船,并且打捞出几万件清朝康熙年间的青花瓷和金锭等珍宝。1986年,这些宝藏现身于阿姆斯特丹的拍卖会,让米歇尔赚得盆满钵满,同时震惊了世界收藏界。
由于长时期的对外无交流,在这些文化强盗劫掠海底宝藏时,的考古学界几乎一无所知。后来,随着信息的畅通,后知后觉的考古界才发现有人偷偷盗走了国宝,侵犯了,于是在同年9月,决定发展水下考古事业, 在 历史 博物馆设立了当时的水下考古专业机构——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 。
1987-1990年,通过与外国水下考古研究机构合作以及派人出国学习的方式,我国终于培训了一批水下考古专业人员,而且开始逐步配备各种高 科技 仪器。其中包括水下系统,如声纳设备、高灵敏度测量仪,声学测距仪和照明设备等;另外还有水下摄影器材、潜水通讯设备、打捞设备等等。
水下遗物往往被泥沙所掩埋,可是又没法像在陆地上那样用铲子挖开,因此需要不同功率的清淤机器,比如淤泥泵除机,能很快地清除沉船堆积的泥沙。
水下的文物如何上岸也是个问题,我国引进了大功率的提升机,能使壶类遗物利用浮力自动浮出水面;
重要的设备,就是潜水员的生命保障设备 。做水下考古的人有句玩笑话,说我们很难把潜水员快速培养成考古学家,那就只能把考古学家培养成潜水员。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许多在幽暗的海底进行发掘的,正是被训练过的考古工作者。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有了自己的高水平水下考古班子,有了水下文化遗憾保护中心,我们自己的专业队伍在的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先后进行了多项调查、发掘工作。
从19年的宋元海战水下考古,到1993年的辽宁绥中水下考古,到举世瞩目的“南海一号”项目,再到近的打捞定远舰,的水下考古能力已经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数不胜数的水下宝藏重现人间,从另一个维度再现了令人自豪的 历史 和文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