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说课稿_画杨桃说课稿第二课时
《画杨桃》说课稿
24 “东方之珠”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画杨桃》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画杨桃说课稿_画杨桃说课稿第二课时
画杨桃说课稿_画杨桃说课稿第二课时
在解决重点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利用自由读,分角色读的形式,读出人物个性特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重点是朗读老师神态变化和学生的对话。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画杨桃》说课稿1
一、说教材与学情
教材分析:《画杨桃》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观察一件事物要从多角度去观察,要实事求是,要尊重他人。具体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这也是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分析课文,体会父亲和老师的话的含义是授课的重点,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帮助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另外,以对话描写为主,因此适合进行朗读练习。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应训练他们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另外,在画杨桃这件事中,爸爸和老师教会了“我”怎样面对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事情。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学会尊重他人,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当然,也要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看问题或做事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重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三、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书声琅琅”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要回归语文的本色,就需要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醒童真童心。
四、说教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教得生动,学得轻松,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五、说教学流程
以上述理念为基础,针对本课教学内容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我打算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先在学习字词了解课文梗概后形成了一个阅读话题——如何理解“实事求是”?并整合“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大板块”建立感悟与体验,在充分的阅读之后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做事。
六、课外延伸,提升认识
通过作者的,和作者说的一段短小精悍的话,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实事求是对作者的一生受用。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知道今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今天我这节课的设计力图使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体现语文课应有的激荡的情感味和率真的儿童味。语文课呼唤本色的回归。倘若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地充满了语文味,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个性得以发展,人文素养也会因此而提高!
以上是我对这一节课的预设,但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还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善和提高。谢谢大家!
《画杨桃》说课稿2
教材说明:
《画杨桃》是人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一、说教材。
作者部分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第二部分具体细致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看杨桃时的不同情景。“我”看杨桃时,按照父亲的教诲在自己的角度认认真真地看杨桃,并实事求是地画成了像五角星的形状,自己觉得很满意;老师看杨桃,是老师听到同学们想当然地嘲笑我画的杨桃时,亲自到我的座位上审视杨桃;同学们看杨桃,是老师请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杨桃,发现这个角度看杨桃,确实就像个五角星。
老师借机教育同学们看事物要有自己的角度,并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同时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因为即使对待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二、说教具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实物、多媒体,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教得生动,学得轻松,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三、说学法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这节课我学生按“看看—找找—读读—说说”的步骤进行探究。即学生用心看,想象着说,认真读,仔细找。
对于难点,我想先采用小组讨论、逐句分析的方法找出每句中的,再反复朗读,联系实际来加以突破。
在分析重点段落时,让学生自读、自悟,再配以自由读、分角色读等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实物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感悟一下课文。在理解老师说的这段话的意思时,可以自由的讨论研究,再加上刚才现场观察的感悟概括而出。
本次的上传教案得到了许多教师的关注,大家从不同的角度予以了指导,并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经过认真思索,采纳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将教学环节进行了适当的调解,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画杨桃》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课文主要讲的是画杨桃时,“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故事取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平常的小事蕴含深刻的哲理。
二、说教学目标
2.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出从中受到的启示。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
难点:学生从文本的阅读中受到教育和启示。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读悟结合、朗读体会。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很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也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走近老师和同学,体会变化
A、学生读课文2—17自然段,提出学习指南:默读2-17自然段,想一想,老师和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态度分别是怎样的?画出相关语句,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这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和同学进行探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课堂。
B、汇报环节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体会“同学们”的变化。
(1)我重点通过对比朗读,老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学生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课件)要求学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读对话时的语气,并说说原因。预计学生会这样说:(课件)
(2)同学们为什么会不思索、异口同声地说?因为“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画的不像”,同学们嘲笑我。
后来为什么又结结巴巴、支支吾吾的说?因为,他们坐在我的位置上,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同学们已经知错,也知道不能想当然的嘲笑别人。
让学生在对比朗读和补白想象的过程中体会同学们由嘲笑到知道自己错了,感到难为情的情感变化。突破了教学重点。
汇报的另一部分,体会老师的变化。
在交流反馈的基础上,学生重点解读。
(1)通过提问的形式感悟“严肃”和“半晌”(课件)。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老师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让学生感知,老师注意观察,从我的位置上审视杨桃,所以他的态度和同学们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时老师听到同学们不分缘由的嘲笑声当然有些生气。
(2)学生继续汇报老师的态度变化,自然牵出“和颜悦色”,牵出老师说的话。这段话是全文的难点,我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老师的和颜悦色。在此基础上,理解老师的话,你同意老师的说法吗?把你的看法说一说。
在学生重复说出自己的看法之后,我通过总结语提升学生的认知高度——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下结论,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本环节通过解读,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情感是随着同学们的变化而变化的,通过对重点段的朗读让学生明白重要语句的教育意义,突破教学难点。
(三)拓展想象,内化文章主旨
课文学完了,你想对文中的我,曾经嘲笑过我的同学们,循循善诱的老师说些什么?
这种说话练习能激发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课文的教育意义有更深的感受。
整节课我着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阅读的全程中去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画杨桃》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画杨桃》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
2、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理念,在教学中我拟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3、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朗读体会法:以读为本,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书形式之中,以具体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画画态度,感悟父亲对“我”的教诲。
2、角色体验法:感情需要感情去触摸,感情需要用感情去交融,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来助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入深度的学习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中的老师,当作文中的“我”。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如果你是老师,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你的心里会有些什么想法?想象说话:为什么同学们对我的态度会有这样的变化呢?由此进行角色感受,角色体验,进而理解课文,获得情感。
3、材料补充法:文本只是为课堂学习提供了一个载体,我准备以文本为契机,由文本拓展适当的课外材料,补充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加深体验。
说学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议议,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说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我打算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研读不同人物对待画杨桃这件事的不同态度,体会文章的主旨。下面我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安排。本课时共分四大板块:板块——复习回顾,导入新课,第二板块——体会文中的“我”,初步感悟文章的主旨,第三板块——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深入体会文章的主旨,第四板块——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再次提升文章的主旨,第五板块——链接课外,想象拓展,内化文章的主旨。
板块——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然后我再提问:在这件事当中,作者都提到了哪些人呢?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杨桃》,我到底是怎样画杨桃的呢?
第二板块——体会文中的“我”,初步感悟文章的主旨
1、我到底是怎样画杨桃的?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再次默读你找出的段落,用划出你是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我画杨桃时的表现。交流。
3、认真地读读这些句子,并用下面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预设学生的回答是: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4、开展小组讨论:“我”知道杨桃的样子吗?知道,那为什么还要把它画成五角星呢?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大都会明白“我”是受了父亲的影响。与此同时,课件出示父亲的话:“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5、这个句子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句之一,我是这样的:首先,质疑: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说说你没有不理解的地方。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填空练习,来帮助理解:你画一样东西,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想当然。
6、再读父亲的话,再朗读中进一步体会“想当然”的含义。
第三板块——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7-10自然段和13-16自然段两段对话。同学们,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这两段话,多读几次,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
五角星。”
(估计学生能发现: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
(2)你能把这些标点符号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在学生充分自主朗读的基础上,指名读,我随机评议:你为什么把上一组句子读得这么响,这么干脆,而把下面一组读得那么轻,那么吞吞吐吐的样子呢?学生可能会会说:次看到有人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真是太好笑了,可是到文中“我”的位置上看了之后,没想到真象五角星,所以很不好意思,很难为情等。
(3)在学生体验同学们心情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同桌合作的方式,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说这两组对话时的不同语气,给句子补充提示语:预计会说: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地说。(不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地说。(异口同声)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他________地说。(结结巴巴)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___________地说。(他迟迟疑疑、支支吾吾)
在学生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我适时点拨:同样的文字加上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2、进入角色,想象说话。同学们,你们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当你坐到我的座位上时,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预计学生会说:这一看,我发现从“他”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这一看,我知道了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我知道嘲笑“他”是错的。
有了这些体会,我相信你会读得更好。齐读上面的两组句子。
第四板块——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再次提升文章的主旨
1、老师小结过渡:“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请大家找一找,读一读,划一划描写老师的语句。在学生充分自独的基础上,反馈,分别是第11自然段和18自然段。
2、我让学生自由读第11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在交流反馈的基础上,重点解读“严肃”、“半晌”。我是这样的:请大家想象一下,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如果你是老师,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你的心里会有些什么想法?预计学生能想象得出,听到同学们的朝笑声,老师肯定很生气,他还可能会想:我得像个办法来教育他们等。
你们都想到老师的心里去了,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用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
3、课件同时出示第11自然段和18自然段,让学生放声朗读,并启发: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老师的态度发生变化了。我追问:是哪个词语告诉你的呢?反馈,理解词语“和颜悦色”。再让学生“和颜悦色”地读读老师的话,感受老师话中的含义。这句话没有深奥难懂的词汇,因此,我主要采用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的读,读出老师的“和颜悦色”,读出老师的语重心长。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4、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总结——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第五板块——链接课外,想象拓展,内化文章的主旨
1、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课件出示岑桑的。
岑桑,生于1926年,笔名岑桑、端木桥,广东顺德人,我国当代作家。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学系。1950年参加工作,1985年当选作家协会广东分会。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为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
3、现在,让我们看着关于岑桑的这段资料,回想他小时候在图画课上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情,回想那节课上老师对我的教诲: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呢?你还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些什么呢?或者你又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课件出示: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
四、说板书设计
画杨桃
父亲的叮嘱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教诲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画杨桃》说课稿
三、学习目标《画杨桃》说课稿
针对学习目标三:通过抓住作者画画时的态度、父亲和老师的话这些重点语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角色朗读和角色体验等多种方式突破重难点。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能体会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画杨桃》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六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下面是我整理的《画杨桃》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的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新课标要求:
根据课标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为切实突破教学难重点,我在教学中采用讨论,实物观察,举例说明,电话辅助等教法。指导学生利用抓语理解内容的学习方法,实物观察,合作讨论的学方法来主动解决学习难重点。教具的选择有杨桃一只、插图、重点段落投影片,投影机。
在讲授中首先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模仿课文中所描述的对杨桃写生,看看在不同角度观察的同学是否观察到的杨桃样子不一样。然后换角度观察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激发阅读与思考的'积极性。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主体性,让他们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去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分组讨论来解决问题,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
板书设计形式的设计主要是来突出反映课文的重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课后布置是根据所学来描述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说明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
;
语文四年级优质课《画杨桃》说课稿
17 孔子拜师作为一名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四年级优质课《画杨桃》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因为是第二课时,所以我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课题.先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接着学生回顾两个问题。一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是什么?(课件)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的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做事情或看问题,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应训练他们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另外,在画杨桃这件事中,爸爸和老师教会了“我”怎样面对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事情。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学会尊重他人,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还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看问题或做事都要实事求是,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设定如下:
1、在预习的基础上认识“嘱、审、肃、晌、悦,诲”6个生字,正确规范的书写“叮、排、靠”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四、学习重点、难点
依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五、评价设计
为了更好地落实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与之匹配的评价设计:
针对学习目标一:采用自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的读,通过倾听,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使百分之九五以上的.孩子能准确认读生字,读通句子。
针对学习目标二:通过自读感悟、教师、角色体验等多个环节,多个层次的教学。让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孩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老师说的那段话。
六、教法、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合适的教法,能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课我采用“一法为主、多法相辅”的策略,以“读悟结合法”为主,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朗读体会法”和“角色体验法”为辅,优化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七、学习过程
这篇课文我打算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读通课文,理清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研读不同人物对待画杨桃这件事的不同态度,体会文章的主旨。下面我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安排。
以“看”为线索,设计了三个环节:
(1)读中理解,引出“看”;
(2)揣摩道理,品味“看”;
(3)链接课外,内化“看”。
(一)读中理解,引出“看”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自然段,然后找出父亲对作者说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这个句子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句之一,我是这样的:首先,同学们读读这句话,说说你没有不理解的地方。(预计学生对于“想当然”这个口语化的词语,会不太理解。)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填空练习,来帮助理解:你画一样东西,是圆的就___,是方的就______,不要把圆的画成_______,也不要把方的画成_______,否则就是想当然。
然后再读父亲的话,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想当然”的含义。
在本环节的教学当中,以此为切入口,在全课教学中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同时,学生朗读感悟父亲的话,理解“想当然”一词的意思,从而理解父亲的话中所蕴涵的道理,也是突出重点的重要一步。
(二)揣摩道理,品味“看”。
分四个层次:
(1)以问促读,读思结合。
(2)角色体验,深入理解。
(3)角色朗读,细读品悟。
(4)问题探究,明白道理。
(1)以问促读,读思结合。
《画杨桃》说课稿
(2)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画杨桃》说课稿
《画杨桃》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六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下面是我整理的《画杨桃》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的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新课标要求:
根据课标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为切实突破教学难重点,我在教学中采用讨论,实物观察,举例说明,电话辅助等教法。指导学生利用抓语理解内容的学习方法,实物观察,合作讨论的学方法来主动解决学习难重点。教具的选择有杨桃一只、插图、重点段落投影片,投影机。
在讲授中首先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模仿课文中所描述的对杨桃写生,看看在不同角度观察的同学是否观察到的杨桃样子不一样。然后换角度观察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激发阅读与思考的'积极性。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主体性,让他们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去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分组讨论来解决问题,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
板书设计形式的设计主要是来突出反映课文的重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课后布置是根据所学来描述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说明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
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说课稿加评课稿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议议、悟悟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尊重学生个性异。你这个太笼统了,是哪一课的。说课稿大都都是有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环节。由于各个地区使用的教材不一样,所以可能不能给你想要的。
《荷花》说课稿说教材《荷花》是苏教版小学《想别人没想到的》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画杨桃》说课稿、评课稿、教学设计 人教版 未知 2008-07-20 55 · 《
2008年上半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的课文篇目和教案
△8 信箱组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2 金色的草地
3 爬天都峰
4 槐乡的孩子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5 灰雀
6 小摄影师
7 奇怪的大石头
8 我不能失信
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
9 古诗两首
10 风筝
11 秋天的雨
12 听听,秋的声音
第四组
13 花钟
14 蜜蜂
15 玩出了名堂
16 找骆驼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18 开天地
19 赵州桥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1 古诗两首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23 美丽的小兴安岭
语文园地六
第七组
25 矛和盾的
26 科利亚的木匣
27 陶罐和铁罐
28 狮子和鹿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29 掌声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
31 给予树
32 好汉查理
语文园地七
选读课文
△1 不懂就要问
△2 做风车的故事
△3 五花山
△4 六个矮儿子
△5 神笔马良
△6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7 喜爱音乐的白鲸
生字17 可贵的沉默表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词语表
三年级下册
组
1 燕子
2 古诗两首
3 荷花
4 珍珠泉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5 翠鸟
6 燕子专列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8 路旁的橡树
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
9 寓言两则
10 惊弓之鸟
11 画杨桃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第四组
13 和时间赛跑
15 争吵
16 绝招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18 她是我的朋友
19 七颗钻石
20 妈账单
21 太阳
22 月球之谜
23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4 果园机器人
语文园地六
第七组
25 太阳是大家的
26 一面
27 卖木雕的少年
28 救援队,真棒!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29 古诗两首
30 西门豹
31 女娲补天
32 夸父追日
选读课文
1 山城的雾
2 我爱故乡的杨梅
3 小狮子爱尔莎
4 在金色的海滩上
5 七色花
7 手术台就是阵地
8 除三害
生字表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词语表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
语文园地五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一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都是在用具体的事情来说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根据这样的教材理解,我制定了我的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召集、骆驼、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词语;正确理解“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而我的教学重点则是:通过师父(画师)的话,来体会小徒弟画的巧妙之处。
二、教学方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三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故事导入、口头复述、图文对照、朗读训练等方法。
三、教学流程
(一)、情趣导入,引出课题。
这里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故事《司马光砸缸》作为这节课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对以前的知识有进一步回顾。并且因此引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感知课文,简单讲述。
1、让学生默读课文,再熟悉故事,并加深对生词的印象。
[这样的环节设计,是要让学生养成快速默读的习惯,并能准确把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朗读生词,并运用词语简单地讲述故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后进生,因为生词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认真就不难,所以我选择几位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也有一次表现的机会;而简单讲述故事,则是考虑到成绩比较拔尖的同学,能够锻炼口才,学会复述课文。]
(三)、抓住重点,深入探究。
1、抓住三个徒弟画画结果的句子。
(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2、学生针对上面两句话,自由提问。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要自己去发现问题。]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①了解大徒弟和二徒弟分别怎么画?
②知道小徒弟是怎么画的?
[这是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去寻找。]
4、重点知道画师的话。
(四)、结合生活,拓展延伸。
1、讲述在生活中,我们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吗?有想别人没想到的吗?
2、师: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师讲述《踏花归去马蹄香》故事,请学生选择。
(五)、总结道理:
师: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四、说教学反思
1、个性化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学习
我所教学的《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画师收了三个徒弟,他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多,三个徒弟画了不同的画,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师傅的称赞。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学生将精读课文中所学习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了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个性化学习要重视学生体验
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必须加强体验性学习。然而,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不同,体验和感悟也就不一样,学生的理解就显示出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如何交流和展示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如何深化对教材的理解与认识?在本节教学中我采用了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形式。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稿2
一、背景分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是第三单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的一篇课文。课文是一个小故事,讲画师提出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上比赛谁画的骆驼多时,三位徒弟绞尽脑汁,各出奇招。小徒弟的构思最为巧妙,他妙就妙在仅用一头半骆驼和连绵不断的山峰,就营造出了驼队行走于山间的情境,让观者对骆驼的数量展开了遐想,令人拍案叫绝。课文虽是一个小故事,却让人读后有所收获:唯有出奇才能制胜。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想别人没想到的》。这四篇选文虽然形式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用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在前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能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通过抓住文中的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了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在本课的学习中,就是要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学习略读课文。本课中,画师说的那段话是全文的核心,也是全文的'重难点。学生读懂了它,就明白了为什么小徒弟的画最出色。随后,让学生再结合实际谈谈“想别人没想到的”事例,从而切身感受“创新”这一科学的思想方法。
基于以上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默读课文、完成表格的方式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提取的方法,并借助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对比三位徒弟的创意,读懂画师的话,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结合生活实际举例或思考,增强“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二、教法、学法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可利用。“自学报告单”来放手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先学后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思想。交流与汇报中要注意“语言发展”与“思维提升”并重,淡化内容分析,强化语言积累,巧妙渗透提取语的方法,为高年级学会筛选信息做好铺垫。
三、教学构想
基于以上理解,整个课堂主要分以下三个教学板块:
(一)自主学习
2、读了这段文字材料,你又有什么体会?(学生谈)看来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让我们再好好地来读读课文中老师、父亲的那段话。1、出示人物:曹冲、司马光、爱迪生引入本课的学习。回顾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爱迪生救妈故事,感受人物的共同点:聪明。而这份聪明源于他们在危急时刻,在困难面前,敢于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样往往能打破事情的僵局,让事态有了新的转机。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完成自学报告单。
(1)给带线字加拼音。
召集露出禁不住弯弯曲曲恍然大悟
(2)摘录词语,完成表格内容,并请根据表格用简练的话语说说讲了一件
什么事?
怎样画出骆驼的“多”画师评价
大徒弟
二徒弟
小徒弟
(3)思考:看了三位徒弟的画,你有话对他们说吗?如果有机会,你会对他们说什么?
(二)交流点拨
此份报告单从不同的层面了解学情,帮助学生在夯实语文基本功的同时快速把握课文要点,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1、题是字词练习,主要关注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字音。如:召(zhào)、曲(qū),与“直”相对。这一环节教师既要揭示正确,更要学生在夯实语文基本功的同时渗透一种严谨科学的求知态度。
2、第二题是帮助学生抓重点词快速提炼课文主干,并形成课文主要内容,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交流时,关于大徒弟,提醒学生关注:细笔、密密麻麻、画满、很小很小;关于二徒弟,提醒学生关注:许许多多、骆驼头;关于小徒弟,提醒学生关注:弯弯曲曲、连绵不断、露出脑袋、半截脖子。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词语的选择与填空,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填空的过程中学会抓,初步学会提取关键信息。
建议教师在实际作过程中遵循“扶一放”的教学原则,即先以“大徒弟”为讲评对象,明白选择怎样的词语更合适,然后再放手让学生经历“自我修改—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的学习过程,共同完成表格内容。
交流完表格之后,请学生试着根据表格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强化学生运用语言的意识,并且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相机渗透“抓住关键信息”是讲述主要内容的一种好方法。对于一些语言发展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按照“起因一经过一结果”的顺序进行讲述,帮助他们更好地从全文的角度把握主要内容。
3、第三题是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貌似简单,实则是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并且能把想法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
“小骆驼一骆驼头一群山中若隐若现的骆驼”,三位徒弟都在精心构思,也都在竭尽全力去完成画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尤其要学生抓住“细笔、密密麻麻、画满、很小很小”等词语,设身处地地思考大徒弟和二徒弟也是动了一番脑筋才下笔的,但却输在“大众思维”上。小徒弟真正过人之处在于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
这一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让他们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然后再请学生结合插图和画师的话思考,感受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独特思维,凸显小徒弟的绝妙之处。
(三)拓展提升
1、请学生自由交流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可以结合开课前提到的几个人物,加深体验和认识:遇到难题,他们都能沉着应对,积极思考,他们都有创新的思维,能想到别人所没有想到的……
2、让学生回想:自己有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吗?全班交流。这一环节是充分尊重编者的意图,将课文中“小泡泡”的内容进行分享与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述,使学生在说话练习中尝试运用学过的语言,学以致用。
3、拓展《蛙声十里出山泉》《踏花归来马蹄香》的故事,请学生参与其中,打破常规思维,迸发出奇思妙想的火花。建议教师请学生讲述这些故事,将语言发展与思维训练同步进行。
《画杨桃》说课稿
语文园地八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画杨桃》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画杨桃》说课稿1
一、说教材与学情
教材分析:《画杨桃》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观察一件事物要从多角度去观察,要实事求是,要尊重他人。具体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这也是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分析课文,体会父亲和老师的话的含义是授课的重点,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帮助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另外,以对话描写为主,因此适合进行朗读练习。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应训练他们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另外,在画杨桃这件事中,爸爸和老师教会了“我”怎样面对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事情。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学会尊重他人,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当然,也要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看问题或做事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重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6 妙不可言的位置学重难点: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三、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书声琅琅”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要回归语文的本色,就需要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醒童真童心。
四、说教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教得生动,学得轻松,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五、说教学流程
以上述理念为基础,针对本课教学内容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我打算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先在学习字词了解课文梗概后形成了一个阅读话题——如何理解“实事求是”?并整合“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大板块”建立感悟与体验,在充分的阅读之后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做事。
六、课外延伸,提升认识
通过作者的,和作者说的一段短小精悍的话,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实事求是对作者的一生受用。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知道今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今天我这节课的设计力图使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体现语文课应有的激荡的情感味和率真的儿童味。语文课呼唤本色的回归。倘若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地充满了语文味,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个性得以发展,人文素养也会因此而提高!
以上是我对这一节课的预设,但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还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善和提高。谢谢大家!
《画杨桃》说课稿2
教材说明:
《画杨桃》是人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一、说教材。
作者部分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第二部分具体细致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以杨桃为主线,写“我”、老师和同学看杨桃时的不同情景。“我”看杨桃时,按照父亲的教诲在自己的角度认认真真地看杨桃,并实事求是地画成了像五角星的形状,自己觉得很满意;老师看杨桃,是老师听到同学们想当然地嘲笑我画的杨桃时,亲自到我的座位上审视杨桃;同学们看杨桃,是老师请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杨桃,发现这个角度看杨桃,确实就像个五角星。
老师借机教育同学们看事物要有自己的角度,并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同时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因为即使对待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二、说教具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实物、多媒体,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教得生动,学得轻松,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三、说学法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这节课我学生按“看看—找找—读读—说说”的步骤进行探究。即学生用心看,想象着说,认真读,仔细找。
对于难点,我想先采用小组讨论、逐句分析的方法找出每句中的,再反复朗读,联系实际来加以突破。
在分析重点段落时,让学生自读、自悟,再配以自由读、分角色读等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实物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感悟一下课文。在理解老师说的这段话的意思时,可以自由的讨论研究,再加上刚才现场观察的感悟概括而出。
本次的上传教案得到了许多教师的关注,大家从不同的角度予以了指导,并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经过认真思索,采纳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将教学环节进行了适当的调解,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画杨桃》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课文主要讲的是画杨桃时,“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故事取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平常的小事蕴含深刻的哲理。
二、说教学目标
2.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出从中受到的启示。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
难点:学生从文本的阅读中受到教育和启示。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读悟结合、朗读体会。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很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也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走近老师和同学,体会变化
A、学生读课文2—17自然段,提出学习指南:默读2-17自然段,想一想,老师和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态度分别是怎样的?画出相关语句,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这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和同学进行探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课堂。
B、汇报环节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体会“同学们”的变化。
(1)我重点通过对比朗读,老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学生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课件)要求学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读对话时的语气,并说说原因。预计学生会这样说:(课件)
(2)同学们为什么会不思索、异口同声地说?因为“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画的不像”,同学们嘲笑我。
后来为什么又结结巴巴、支支吾吾的说?因为,他们坐在我的位置上,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同学们已经知错,也知道不能想当然的嘲笑别人。
让学生在对比朗读和补白想象的过程中体会同学们由嘲笑到知道自己错了,感到难为情的情感变化。突破了教学重点。
汇报的另一部分,体会老师的变化。
在交流反馈的基础上,学生重点解读。
(1)通过提问的形式感悟“严肃”和“半晌”(课件)。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老师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让学生感知,老师注意观察,从我的位置上审视杨桃,所以他的态度和同学们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时老师听到同学们不分缘由的嘲笑声当然有些生气。
(2)学生继续汇报老师的态度变化,自然牵出“和颜悦色”,牵出老师说的话。这段话是全文的难点,我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老师的和颜悦色。在此基础上,理解老师的话,你同意老师的说法吗?把你的看法说一说。
在学生重复说出自己的看法之后,我通过总结语提升学生的认知高度——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下结论,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本环节通过解读,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情感是随着同学们的变化而变化的,通过对重点段的朗读让学生明白重要语句的教育意义,突破教学难点。
(三)拓展想象,内化文章主旨
课文学完了,你想对文中的我,曾经嘲笑过我的同学们,循循善诱的老师说些什么?
这种说话练习能激发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课文的教育意义有更深的感受。
整节课我着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阅读的全程中去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画杨桃》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画杨桃》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
2、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理念,在教学中我拟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3、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朗读体会法:以读为本,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书形式之中,以具体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画画态度,感悟父亲对“我”的教诲。
2、角色体验法:感情需要感情去触摸,感情需要用感情去交融,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来助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入深度的学习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中的老师,当作文中的“我”。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如果你是老师,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你的心里会有些什么想法?想象说话:为什么同学们对我的态度会有这样的变化呢?由此进行角色感受,角色体验,进而理解课文,获得情感。
3、材料补充法:文本只是为课堂学习提供了一个载体,我准备以文本为契机,由文本拓展适当的课外材料,补充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加深体验。
说学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议议,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说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我打算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研读不同人物对待画杨桃这件事的不同态度,体会文章的主旨。下面我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安排。本课时共分四大板块:板块——复习回顾,导入新课,第二板块——体会文中的“我”,初步感悟文章的主旨,第三板块——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深入体会文章的主旨,第四板块——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再次提升文章的主旨,第五板块——链接课外,想象拓展,内化文章的主旨。
板块——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然后我再提问:在这件事当中,作者都提到了哪些人呢?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杨桃》,我到底是怎样画杨桃的呢?
第二板块——体会文中的“我”,初步感悟文章的主旨
1、我到底是怎样画杨桃的?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再次默读你找出的段落,用划出你是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我画杨桃时的表现。交流。
3、认真地读读这些句子,并用下面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预设学生的回答是: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4、开展小组讨论:“我”知道杨桃的样子吗?知道,那为什么还要把它画成五角星呢?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大都会明白“我”是受了父亲的影响。与此同时,课件出示父亲的话:“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5、这个句子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句之一,我是这样的:首先,质疑: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说说你没有不理解的地方。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填空练习,来帮助理解:你画一样东西,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想当然。
6、再读父亲的话,再朗读中进一步体会“想当然”的含义。
第三板块——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7-10自然段和13-16自然段两段对话。同学们,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这两段话,多读几次,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
五角星。”
(估计学生能发现: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
(2)你能把这些标点符号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在学生充分自主朗读的基础上,指名读,我随机评议:你为什么把上一组句子读得这么响,这么干脆,而把下面一组读得那么轻,那么吞吞吐吐的样子呢?学生可能会会说:次看到有人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真是太好笑了,可是到文中“我”的位置上看了之后,没想到真象五角星,所以很不好意思,很难为情等。
(3)在学生体验同学们心情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同桌合作的方式,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说这两组对话时的不同语气,给句子补充提示语:预计会说: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地说。(不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地说。(异口同声)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他________地说。(结结巴巴)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___________地说。(他迟迟疑疑、支支吾吾)
在学生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我适时点拨:同样的文字加上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2、进入角色,想象说话。同学们,你们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当你坐到我的座位上时,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预计学生会说:这一看,我发现从“他”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这一看,我知道了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我知道嘲笑“他”是错的。
有了这些体会,我相信你会读得更好。齐读上面的两组句子。
第四板块——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再次提升文章的主旨
1、老师小结过渡:“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请大家找一找,读一读,划一划描写老师的语句。在学生充分自独的基础上,反馈,分别是第11自然段和18自然段。
2、我让学生自由读第11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在交流反馈的基础上,重点解读“严肃”、“半晌”。我是这样的:请大家想象一下,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如果你是老师,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你的心里会有些什么想法?预计学生能想象得出,听到同学们的朝笑声,老师肯定很生气,他还可能会想:我得像个办法来教育他们等。
你们都想到老师的心里去了,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用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
3、课件同时出示第11自然段和18自然段,让学生放声朗读,并启发: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老师的态度发生变化了。我追问:是哪个词语告诉你的呢?反馈,理解词语“和颜悦色”。再让学生“和颜悦色”地读读老师的话,感受老师话中的含义。这句话没有深奥难懂的词汇,因此,我主要采用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的读,读出老师的“和颜悦色”,读出老师的语重心长。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4、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总结——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第五板块——链接课外,想象拓展,内化文章的主旨
1、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课件出示岑桑的。
岑桑,生于1926年,笔名岑桑、端木桥,广东顺德人,我国当代作家。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学系。1950年参加工作,1985年当选作家协会广东分会。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为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
3、现在,让我们看着关于岑桑的这段资料,回想他小时候在图画课上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情,回想那节课上老师对我的教诲: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呢?你还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些什么呢?或者你又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课件出示: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
四、说板书设计
画杨桃
父亲的叮嘱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教诲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语文四年级优质课《画杨桃》说课稿
14 检阅作为一名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四年级优质课《画杨桃》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园地三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的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做事情或看问题,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应训练他们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另外,在画杨桃这件事中,爸爸和老师教会了“我”怎样面对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事情。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学会尊重他人,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还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看问题或做事都要实事求是,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设定如下:
1、在预习的基础上认识“嘱、审、肃、晌、悦,诲”6个生字,正确规范的书写“叮、排、靠”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四、学习重点、难点
依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五、评价设计
为了更好地落实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与之匹配的评价设计:
针对学习目标一:采用自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的读,通过倾听,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使百分之九五以上的.孩子能准确认读生字,读通句子。
针对学习目标二:通过自读感悟、教师、角色体验等多个环节,多个层次的教学。让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孩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老师说的那段话。
六、教法、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合适的教法,能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课我采用“一法为主、多法相辅”的策略,以“读悟结合法”为主,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朗读体会法”和“角色体验法”为辅,优化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七、学习过程
这篇课文我打算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读通课文,理清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研读不同人物对待画杨桃这件事的不同态度,体会文章的主旨。下面我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安排。
以“看”为线索,设计了三个环节:
(1)读中理解,引出“看”;
(2)揣摩道理,品味“看”;
(3)链接课外,内化“看”。
(一)读中理解,引出“看”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自然段,然后找出父亲对作者说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这个句子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句之一,我是这样的:首先,同学们读读这句话,说说你没有不理解的地方。(预计学生对于“想当然”这个口语化的词语,会不太理解。)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填空练习,来帮助理解:你画一样东西,是圆的就___,是方的就______,不要把圆的画成_______,也不要把方的画成_______,否则就是想当然。
然后再读父亲的话,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想当然”的含义。
在本环节的教学当中,以此为切入口,在全课教学中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同时,学生朗读感悟父亲的话,理解“想当然”一词的意思,从而理解父亲的话中所蕴涵的道理,也是突出重点的重要一步。
(二)揣摩道理,品味“看”。
分四个层次:
(1)以问促读,读思结合。
(2)角色体验,深入理解。
(3)角色朗读,细读品悟。
(4)问题探究,明白道理。
(1)以问促读,读思结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