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甲鱼要什么技术好养(甲鱼的养殖方法与技术视频)
本文目录一览:
甲鱼的养殖技术,附养殖条件
养好甲鱼需做到三点:选好品种、把好水质关、做好防病工作
养殖甲鱼要什么技术好养(甲鱼的养殖方法与技术视频)
养殖甲鱼要什么技术好养(甲鱼的养殖方法与技术视频)
1、选好品种。根据大众的喜欢和市场的需要来选择,目前甲鱼品种五花八门,但整体来讲,甲鱼个体重500—1000克,体型较瘦身,颜色以黄绿色为主,背部有黑相间的花纹斑,腹部底呈浅黄白色,且无花点。这类品种虽比背部无花纹(俗称“光板”),腹部有星点花纹的甲鱼生长慢,但其肉质和食味都比后者优,因而价值和价格都较好。
2、把好水质关。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甲鱼的养殖效果,池水过肥甚至有臭味,不但对甲鱼生长不利,而且影响到其肉质味道。一般情况下,每隔一星期左右往池里注一次清净的河水,总量约占原池的四分之一。定时清洗食台残物。另外,池中种植约占全池一半的水葫芦。这样一方面可以净化水质,另一方面为甲鱼提供隐蔽清静处,尽量满足其自然的生活习性。
3、做好防病工作。排灌方便,防逃设施较好的池塘,每平方米放养大小(50—100克)规格基本一致的甲鱼苗2—3只。平时每隔15天左右每立方米水用30—50克比例的生石灰全池泼洒一次。无十分特殊情况,禁止下池塘踩、捕甲鱼。同时,用竹排搭几个晒台,供甲鱼晒背。
这样饲养甲鱼虽然周期较长,从种苗到500克的商品甲鱼约需3,包括两个冬眠期,但其经济效益较好。每公斤饲料成本和种苗费不超过60元,余者就属于收入。该办法适于家庭小水体养殖,对现阶段的种植业来说,是较好的一个项目,值得提倡。
1、品种选择:选择板平而体大肥厚,背部呈褐色或暗绿色,腹部为乳白色或浅红色的养殖。2、养殖池:根据养殖池的大小来控制养殖密度。3、水温:温度一般控制在20-30℃是较为合适的。4、水质:水质透明度应控制在30厘米左右。5、水深:宜保持水深0.3-0.4米,的水位也不宜超过1米。6、喂食:甲鱼喜欢吃动物性饲料,投料量以1时内吃完为好。7、病害防治:甲鱼在入池前以及养殖池都需要定期消毒。
一、甲鱼养殖方法
1、品种选择
选择甲鱼苗,可以选择板平而体大肥厚的,背部呈现褐色或暗绿色,腹部为乳白色或浅红色,这样的甲鱼繁殖能力强,比较好饲养。无论哪种鳖苗进池时一定要分级暂养15天左右,待适应环境后再投入养殖池。
2、养殖池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用养殖池来大量养殖甲鱼,具体要根据养殖池的大小来控制甲鱼的密度,不要过于密集。如果是自繁、自育、自养的养鳖场就要考虑新鳖池、稚鳖池、幼鳖池、3龄鳖池、成鳖池5种鳖池的配套建设。
3、水温
甲鱼对水温比较敏感,若水温过低,将极大的影响甲鱼的食欲,其活性也会降低。一般来说,温度控制在20-30℃是较为合适的。在甲鱼冬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调控温度,不可太低。
4、水质
甲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它们喜欢干净,水质透明度应控制在30厘米左右。换水是直接改善水质的主要方式,因此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定期换水。同时注意检查防护设施,防止甲鱼逃跑,也防止一些天敌的入侵。
5、水深
甲鱼幼期宜保持水深0.3-0.4米,如果嫌少的话,可以适当的加一些,的水位也不宜超过1米。
6、喂食
适合甲鱼的投喂方式一般是水下投喂,饵料离水面2-3厘米即可。投料量以1时内吃完为好,不要喂太多,不然会给甲鱼的消化系统造成比较大的负担。甲鱼属杂食性动物,喜欢吃动物性的饲料,也可以吃一些蔬菜水果等植物性的饲料。喂养时要注意荤素的搭配,合理的搭配可以增加甲鱼的生长速度。
7、病害防治
甲鱼在入池前,需要经过一定的消毒处理,譬如用食盐水进行浸泡等。在养殖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防治疾病,比较常见的病害有霉菌病、白点病等。同时,养殖池也需要定期的消毒。
二、甲鱼养殖技术要点
1、调节养殖水体
养殖甲鱼水体的各项指标为:溶解氧保持在5以上,pH值稳定在7.5-8之间,碱度、硬度稳定在每升3.0-3.2毫克,氨氮含量低于0.02毫克/升,亚盐浓度低于0.1毫克/升,池水透明度在20-30厘米之间。
2、及时排污、科学排水
根据水色定期排出底层有机物。坚持每天排污2-3次,为节省养殖池温水每次以排完残饵和粪便,即无黑色污水流出时为限度。
3、合理分池、及时清池
在养殖甲鱼时,同池投放的甲鱼苗应尽量做到规格一致,这样可避免大小撕咬,生长异悬殊。做到合理分池,大小甲鱼分级饲养,不利于管理,也便于掌握投喂方案的实施情况以及后续的跟进。此外,及时清池也必不可少。
洗池时将甲鱼转入备用池,对原池用冷水充分冲洗沙层污物,以沙层基本无黑色污水流出、沙层颜色黑色转为微为宜。
4、建立生产档案
在养殖时,对投饵情况、疾病发生情况、甲鱼的规格和数量等记录建档,便于技术人员参考,从而作为制定下一阶段的生产方案以及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的依据。
5、控制好饲料品质
选择的甲鱼饲料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并要注意妥善保存。饲料要现配现用,每次投喂前要检查饲料是否有霉变、变质的现象。除了坚持“四定(定时、定量、定点、定质)”的原则外,投喂量还需要根据甲鱼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
1、建造养殖场地:养鳖场可建在阳光充足、安静、水源干净且周围有饲料源的地方。2、建造养鳖池:分别建造亲鳖池、稚鳖池、幼鳖池与成鳖池,并建好防逃墙,进水与出水口也应做好防逃处理。3、食物:甲鱼爱吃动物性饵料,幼鳖会以水蚯蚓等物为食,成鳖除了会吃蛤蜊类等软体动物外,也吃蔬菜等植物性饲料,喂食后应把剩余饵料清理干净。4、日常管理:定期巡塘,观察甲鱼摄食、生长、设施、水质等情况,发现异常后应及时处理。
一、甲鱼的养殖技术
1、建造养殖场地
(1)需要在阳光充足、安静的地方建造养殖场,养鳖池的土质一般应为粘土或者壤土,利于保水,同时应保证水源水质的洁净,未受到工业、农田农污水的污染,一般以用河、湖、水库的水为宜,如果用井水的话,则要通过晒水池来提高水温。
(2)养殖场应靠近饲料源,比如在附近有肉类、鱼类的加工厂,同时还需要根据甲鱼的不同,分别建造亲鳖池、稚鳖池、幼鳖池、成鳖池。
2、建造养鳖池
(1)亲鳖池一般需要建造在很僻静的地方,面积一般在1亩左右,水深一般在1.3m左右,而且在向阳边的池埂上应建造产卵场,并铺沙土,在产卵场可以弄一些树,或者高秆作物,以此来遮荫。
(2)稚鳖池则可以修建在室内,因为稚鳖需要保温,稚鳖池以用水泥池为宜,面积一般为25-30平方米,水深一般0.5m,底部有5-10cm厚的粉沙。
(3)幼鳖池的面积一般在50平方米左右,水深一般为0.8m,底部有粉沙。
(4)成鳖池的面积一般为1-2亩,水深一般在1.5-2m左右,如果是比较大的成鳖池,一般可以在池修1个小岛,供甲鱼晒背、活动。
(5)需注意,因为甲鱼为爬行动物,因此在养鳖池需要建造防逃墙,同时对于进水口与出水口也要做好防逃处理。
3、食物
(1)甲鱼是一种水生杂食动物,喜欢吃动物性饵料,幼鳖一般会以水生昆虫、水蚯蚓、小虾、蝌蚪等物为食,而成鳖则会吃田螺类、蛤蜊类等软体动物,也会吃鱼、虾以及动物尸体,有时也吃水果、蔬菜、杂粮等植物性饲料。
(2)在为甲鱼制作饵料的时候,鲜料的添加量一般为10-40%,投料量则以甲鱼能在1-1.5小时吃完为宜,如果是在高温季节投料,一般以在日出前投完、日落时开始投喂为宜。需注意,用鲜料的的时候,需要对它作消毒清洗处理,并做到现配现用,避免变质,而且还需要及时把剩余饵料清理干净。
(3)在安装饵料台的时候,一般可以将其放在养殖池四周的池边上,并与水面成30-45°的角,利于甲鱼找到食物与躲避干扰。需注意,在每次投饵前,应用消毒液(性小)与消过毒的刷子,把饵料台及其四周清理干净,消毒次数为每3天消毒1次。
4、日常管理
(1)如果条件好的话,一般建议采用微流水养殖的方法。
(2)定期巡塘,检查甲鱼摄食、生长、水质、设施等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对症处理。
(3)及时把甲鱼捞出,对于病甲鱼也应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病情蔓延。
5、防治疾病
(1)如果对甲鱼实行控温高密度养殖,便容易使甲鱼氨气中毒,发病后,甲鱼会出现底板呈点状充血、身体萎瘪、瘦弱等情况,若病情,它的脖子、四肢以及全部底板会发生水泡,裙边则呈锯齿状断裂,因为该病与红底病相似,因此需要仔细辨别,两者的区别在于,发生红底板病后,甲鱼的板底为斑块状淤血,无水泡且裙边完好。
(2)对于病甲鱼,需要把池水全部放掉(在放水时不要搅动池水),待水放完之后,再用清水把池底的沙和池壁冲洗干净,放水深至10cm后,用10g/立方米浸泡30分钟并放掉水,接着将水加至水深50-60cm,再全池泼撒土霉素10g/立方米,同时泼撒依诺星0.5g/立方米。
(3)可以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60万单位青霉+2g红霉素+2g维生素C+2gVK进行治疗,通常内服3-5天,甲鱼就能好起来。
(4)需注意,在换水后,不宜泼撒漂、强氯精等性很大的含氯制剂,同时在换水后,应缓慢升温。
二、甲鱼养殖条件
1、保证环境的安静
(1)因为甲鱼喜静怕惊,而且性格胆小,对于周围环境中的声响与物体的移动敏感,一旦发现不对劲就会躲起来。
(2)因此在养殖甲鱼的时候,应该保证环境的安静,避免甲鱼受到惊吓,如果它经常受到惊吓,一般不利于生长繁殖。
2、保证环境的干净
(1)因为甲鱼喜洁怕,如果养殖环境太的话,便有可能对甲鱼的生长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养殖效果。
(2)因此对于养殖水体应定期换水排污,每次换水量以不超过1/3为宜,同时还要定期用制剂0.5-1ppm、漂2-pm、强氯精1-2ppm、生石灰15-40ppm全池泼洒进行消毒,而在施2-3天后,可以全池泼洒约5ppm的光合菌制剂,有调水作用,每月可以进行1-2次。
甲鱼养殖方法与技术要点
养好甲鱼需做到三点:选好品种、把好水质关、做好防病工作
1、选好品种。根据大众的喜欢和市场的需要来选择,目前甲鱼品种五花八门,但整体来讲,甲鱼个体重500—1000克,体型较瘦身,颜色以黄绿色为主,背部有黑相间的花纹斑,腹部底呈浅黄白色,且无花点。这类品种虽比背部无花纹(俗称“光板”),腹部有星点花纹的甲鱼生长慢,但其肉质和食味都比后者优,因而价值和价格都较好。
2、把好水质关。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甲鱼的养殖效果,池水过肥甚至有臭味,不但对甲鱼生长不利,而且影响到其肉质味道。一般情况下,每隔一星期左右往池里注一次清净的河水,总量约占原池的四分之一。定时清洗食台残物。另外,池中种植约占全池一半的水葫芦。这样一方面可以净化水质,另一方面为甲鱼提供隐蔽清静处,尽量满足其自然的生活习性。
3、做好防病工作。排灌方便,防逃设施较好的池塘,每平方米放养大小(50—100克)规格基本一致的甲鱼苗2—3只。平时每隔15天左右每立方米水用30—50克比例的生石灰全池泼洒一次。无十分特殊情况,禁止下池塘踩、捕甲鱼。同时,用竹排搭几个晒台,供甲鱼晒背。
这样饲养甲鱼虽然周期较长,从种苗到500克的商品甲鱼约需3,包括两个冬眠期,但其经济效益较好。每公斤饲料成本和种苗费不超过60元,余者就属于收入。该办法适于家庭小水体养殖,对现阶段的种植业来说,是较好的一个项目,值得提倡。
1、品种选择:选择板平而体大肥厚,背部呈褐色或暗绿色,腹部为乳白色或浅红色的养殖。2、养殖池:根据养殖池的大小来控制养殖密度。3、水温:温度一般控制在20-30℃是较为合适的。4、水质:水质透明度应控制在30厘米左右。5、水深:宜保持水深0.3-0.4米,的水位也不宜超过1米。6、喂食:甲鱼喜欢吃动物性饲料,投料量以1时内吃完为好。7、病害防治:甲鱼在入池前以及养殖池都需要定期消毒。
一、甲鱼养殖方法
1、品种选择
选择甲鱼苗,可以选择板平而体大肥厚的,背部呈现褐色或暗绿色,腹部为乳白色或浅红色,这样的甲鱼繁殖能力强,比较好饲养。无论哪种鳖苗进池时一定要分级暂养15天左右,待适应环境后再投入养殖池。
2、养殖池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用养殖池来大量养殖甲鱼,具体要根据养殖池的大小来控制甲鱼的密度,不要过于密集。如果是自繁、自育、自养的养鳖场就要考虑新鳖池、稚鳖池、幼鳖池、3龄鳖池、成鳖池5种鳖池的配套建设。
3、水温
甲鱼对水温比较敏感,若水温过低,将极大的影响甲鱼的食欲,其活性也会降低。一般来说,温度控制在20-30℃是较为合适的。在甲鱼冬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调控温度,不可太低。
4、水质
甲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它们喜欢干净,水质透明度应控制在30厘米左右。换水是直接改善水质的主要方式,因此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定期换水。同时注意检查防护设施,防止甲鱼逃跑,也防止一些天敌的入侵。
5、水深
甲鱼幼期宜保持水深0.3-0.4米,如果嫌少的话,可以适当的加一些,的水位也不宜超过1米。
6、喂食
适合甲鱼的投喂方式一般是水下投喂,饵料离水面2-3厘米即可。投料量以1时内吃完为好,不要喂太多,不然会给甲鱼的消化系统造成比较大的负担。甲鱼属杂食性动物,喜欢吃动物性的饲料,也可以吃一些蔬菜水果等植物性的饲料。喂养时要注意荤素的搭配,合理的搭配可以增加甲鱼的生长速度。
7、病害防治
甲鱼在入池前,需要经过一定的消毒处理,譬如用食盐水进行浸泡等。在养殖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防治疾病,比较常见的病害有霉菌病、白点病等。同时,养殖池也需要定期的消毒。
二、甲鱼养殖技术要点
1、调节养殖水体
养殖甲鱼水体的各项指标为:溶解氧保持在5以上,pH值稳定在7.5-8之间,碱度、硬度稳定在每升3.0-3.2毫克,氨氮含量低于0.02毫克/升,亚盐浓度低于0.1毫克/升,池水透明度在20-30厘米之间。
2、及时排污、科学排水
根据水色定期排出底层有机物。坚持每天排污2-3次,为节省养殖池温水每次以排完残饵和粪便,即无黑色污水流出时为限度。
3、合理分池、及时清池
在养殖甲鱼时,同池投放的甲鱼苗应尽量做到规格一致,这样可避免大小撕咬,生长异悬殊。做到合理分池,大小甲鱼分级饲养,不利于管理,也便于掌握投喂方案的实施情况以及后续的跟进。此外,及时清池也必不可少。
洗池时将甲鱼转入备用池,对原池用冷水充分冲洗沙层污物,以沙层基本无黑色污水流出、沙层颜色黑色转为微为宜。
4、建立生产档案
在养殖时,对投饵情况、疾病发生情况、甲鱼的规格和数量等记录建档,便于技术人员参考,从而作为制定下一阶段的生产方案以及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的依据。
5、控制好饲料品质
选择的甲鱼饲料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并要注意妥善保存。饲料要现配现用,每次投喂前要检查饲料是否有霉变、变质的现象。除了坚持“四定(定时、定量、定点、定质)”的原则外,投喂量还需要根据甲鱼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
甲鱼苗养殖技巧有哪些?
养好甲鱼需做到三点:选好品种、把好水质关、做好防病工作
1、选好品种。根据大众的喜欢和市场的需要来选择,目前甲鱼品种五花八门,但整体来讲,甲鱼个体重500—1000克,体型较瘦身,颜色以黄绿色为主,背部有黑相间的花纹斑,腹部底呈浅黄白色,且无花点。这类品种虽比背部无花纹(俗称“光板”),腹部有星点花纹的甲鱼生长慢,但其肉质和食味都比后者优,因而价值和价格都较好。
2、把好水质关。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甲鱼的养殖效果,池水过肥甚至有臭味,不但对甲鱼生长不利,而且影响到其肉质味道。一般情况下,每隔一星期左右往池里注一次清净的河水,总量约占原池的四分之一。定时清洗食台残物。另外,池中种植约占全池一半的水葫芦。这样一方面可以净化水质,另一方面为甲鱼提供隐蔽清静处,尽量满足其自然的生活习性。
3、做好防病工作。排灌方便,防逃设施较好的池塘,每平方米放养大小(50—100克)规格基本一致的甲鱼苗2—3只。平时每隔15天左右每立方米水用30—50克比例的生石灰全池泼洒一次。无十分特殊情况,禁止下池塘踩、捕甲鱼。同时,用竹排搭几个晒台,供甲鱼晒背。
这样饲养甲鱼虽然周期较长,从种苗到500克的商品甲鱼约需3,包括两个冬眠期,但其经济效益较好。每公斤饲料成本和种苗费不超过60元,余者就属于收入。该办法适于家庭小水体养殖,对现阶段的种植业来说,是较好的一个项目,值得提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