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教案 加法交换律教案逐字稿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怎么写?
教学目标。
加法交换律教案 加法交换律教案逐字稿
加法交换律教案 加法交换律教案逐字稿
1、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会应用解答实际问题。
2、进一步认识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明确0在加法中的特殊性。
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并能运用这一定律进行验算。
加法的意义教学设计意义的建立,加法交换律的概括及对它们的理解、掌握.教学难点学生对加法意义、加法交换律运用。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44+56 37+23 180+20 42+8+1012+0 0+17 386+124 124+235。
2、导入:以前我们学过了加法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掌握加法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加法的意义。
1、加法的意义。
(1)例1一列火车从经过天津开往济南,到天津的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长357千米.到济南的长多少千米?
教师提问:这题怎样解答?(因为已知到天津长是137千米,又知道天津到济南的长是357千米,要求到济南的长,就是把137与357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教师提示:把137与357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加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呢?(板书: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就叫加法)。
教师明确:这就叫加法的意义。(板书:加法的意义。)
(2)练习:小强有125枚邮票,小明有75枚邮票.小强和小明一共有多少枚邮票?说明理由:
已知小强与小明的邮票张数,要求小强与小明共有多少张邮票,就是把两人的邮票数合并起来.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所以这道题要用加法计算。
2、加法等式中各部分名称。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在137+357=494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板书:加数加数和。)
3、有关0的加法。
教师提问:一个自然数和0相加,得到的和与加数比较会怎样呢?有关0的加法可有哪几种情况呢?
小结:任何数和0相加都得原数。
运算的定律和性质数学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四则运算的定律和两个性质。
2.掌握积、商的变化规律。
3.能运用这些定律、性质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定律、性质和规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如何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判断牌、选择牌。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揭示课题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时,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哪些运算性质?(指名回答)
(板书)
加法交换律 减法的性质:
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除法的性质:
结合律
分配律
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些定律和性质及其应用。(板书: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复习)
(二)复习定律
1.提问:这些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用语言怎么叙述?(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字母公式。)
2.判断下面应用运算定律的过程有没有错误,没错举,有错举,并指出错误所在,改正过来。
投影出示:
(1)(43+25)4=434254
(2)(700+1)68=70068+68
(3)153(220+57)=153220+57
(4)45+(54+55)=54+(45+55)
(5)638+378=(63+37)(8+8)
3.小结:我们运用这些定律时要注意正确。
(三)复习两大性质
1.提问:我们还学习了哪些运算性质?你能把它们用字母表示出来吗?说说它们表示的意思。(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除法运算性质:(a+b)c=ac+bc(c0)
强调除法性质中的a,b都要能被c整除,且除数c不能是0。
2.做一做:在等号后面的横线上填数,○里填运算符号。
(1)157-(27+68)=157-27○_________
(2)3214-537-463=3214-(537○463)
(3)(945+63)9=945________○63
(4)156102=156(100○_______)
指名一人做胶片,其他同学做印好的练习片子,然后投影说结果,并说明根据什么性质。
(四)积、商的变化规律
1.提问:我们在学习多位数乘、除法时,还学过积、商的.哪些变化规律?谁还记得?
(1)投影:在乘法里,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________倍;如果一个因数缩小10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________倍;或者,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________。
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具体体现。)
投影说明:
(a10)b=a10b=ab10=(ab)10
(a100)b=a100b=ab100=(ab)100
(a10)(b10)=a10b10
=ab1010=(ab)1=ab
(2)投影回答: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___________扩大(或缩小)___________的倍数,_______________。
问:你能联系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定律来说明其中的道理吗?(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关系,这也是乘法运算定律的具体体现。)
说明:整数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对小数四则运算同样适用。(只有除法的性质略有变化,a,b都要能被c除尽。)
2.练习。
口答:
(1)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原来的积就____________倍。
(2)把除数扩大10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____________倍。
(3)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里填运算符号。
①3.6+0.85+6.4+0.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4.53-1.64-0.36=_____○(______○0.36)
③7.85.3+7.84.7=______○(_____○_____)
④4.20.7+2.80.7=(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总结
我们掌握四则运算的定律和两个性质主要是为了应用,使计算简便,而且要灵活运用。
(六)课堂练习
1.选择题:(投影出示,学生举选择牌。)
(1)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5,得到的 [ ]。
①增加5
②减少5
③不变
(2)对于2548,小明想了以下几种计算方法,分别应用了( )知识。
2548=25(40+8)=2540+258=1000+200=1200
应用了( )知识。
2548=25(68)=6(258)=6200=1200
应用了( )知识。
2548=25(50-2)=2550-252=1-50=1200
应用了( )知识。
2548=(254)(484)=10012=1200
应用了( )知识。
①积的变化规律 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③乘法结合律 ④乘法分配律
⑤乘法交换律
追问:哪种简便?
2.简算,在片子上完成,指名两个同学用胶片做。
① 1.252.5645
=1.252.5(88)5
=(1.258)(2.585)
=10100=1000
② 5.80.7+0.420.07+407
=587+427+407
=(58+42+40)7=1407=20
集体在投影上订正。
(七)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上得很好。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要注意应用我们所学过的定律和性质,使计算简便,提高效率。
大班数学4的加减法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4的加减法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数学4的加减法教案1
活动目标:
1、体验加减法运算的乐趣。
2、学习4的加减法。
3、能熟练地完成4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我是汽车小司机》幼儿做开汽车动作入室。
1、教师语:"今天邹老师要开着小汽车搭小朋友去一个好玩的地方。请跟随我来吧。
2、"瞧瞧,我们来到哪里了?"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画面,幼儿说出:"农场"。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农场。
二、学习4的加法。
1、播放课件,带领幼儿进入马棚,幼儿观看动画,幼儿列出相关算式题:1+3=4,教师幼儿看算式,交换其中两个数,得数不会变,还可以怎么列算式?大;考吧.幼,师网出处3+1=4,教师告诉幼儿,交换前面两个加数的位置,它的得数不变,这种方法叫加法交换律。
2、播放课件,带领幼儿继续往前走,来到奶牛栏,幼儿观看动画,幼儿列出相关算式题:2+2=4,
三、学习4的减法
1、播放课件,带领幼儿来到羊棚,幼儿观看动画,并根据动画写出相应的算式题:4-1=。
2、播放课件,带领幼儿前往鸡舍,幼儿观看动画,并根据动画写出相应的算式题:4-2=2.
3、播放课件,带领幼儿前往猪棚,幼儿观看动画,并根据动画写出相应的算式题:4-3=1.
四、游戏"给动物喂食",复习4以内的加减运算。
1、播放课件,"因为农场里太多动物了,饲养员实在忙不过来,请我们帮他给动物们喂食,你们愿意么?"请幼儿观察画面,并说出有哪些动物需要喂食,它们是吃什么食物的?
2、游戏规则:根据动物要吃的食物,给动物喂食,没种食物身上都有一道算式题,只要把算式题算出来,可以给所需要的动物喂食了。
五、送动物们回家,复习4的加减运算。
播放课件,"天晚了,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帮饲养员把动物们送回家吧。"幼儿观看图画,每个动物的家都有一把锁,动物身上都有一个密码,只要把动物身上的密码解开了,动物们就可以回家了。
六、结束活动:
天快黑了,我们也要结束一天的农场生活了,开着我们的小汽车回家吧!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教师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幼儿在互相启迪、互动互学中促进幼儿不断思考,不断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其“善”学。幼儿的兴趣被引发了,他们都争抢着参加各种游戏,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让幼儿通过实物演示、作、能形象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教师也积极地参与活动中去,师幼配合得很好,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通顺、流畅。“热闹”而不“杂乱”,当时听课的教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赞叹这次活动很成功。
大班数学4的加减法教案2
活动目标:
1、体验加减法运算的乐趣。
2、学习4的加减法。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遵守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我是汽车小司机》幼儿做开汽车动作入室。
1、教师语:"今天邹老师要开着小汽车搭小朋友去一个好玩的地方。请跟随我来吧。
2、"瞧瞧,我们来到哪里了?"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画面,幼儿说出:"农场"。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农场。
二、学习4的加法。
1、播放课件,带领幼儿进入马棚,幼儿观看动画,幼儿列出相关算式题:1+3=4,教师幼儿看算式,交换其中两个数,得数不会变,还可以怎么列算式?,!来源:屈,老,师教。案网"3+1=4,教师告诉幼儿,交换前面两个加数的位置,它的得数不变,这种方法叫加法交换律。
2、播放课件,带领幼儿继续往前走,来到奶牛栏,幼儿观看动画,幼儿列出相关算式题:2+2=4,三、学习4的减法1、播放课件,带领幼儿来到羊棚,幼儿观看动画,并根据动画写出相应的算式题:4—1=。
2、播放课件,带领幼儿前往鸡舍,幼儿观看动画,并根据动画写出相应的算式题:4—2=2。
3、播放课件,带领幼儿前往猪棚,幼儿观看动画,并根据动画写出相应的算式题:4—3=1。
四、游戏"给动物喂食",复习4以内的加减运算。
1、播放课件,"因为农场里太多动物了,饲养员实在忙不过来,请我们帮他给动物们喂食,你们愿意么?"请幼儿观察画面,并说出有哪些动物需要喂食,它们是吃什么食物的'?
2、游戏规则:根据动物要吃的食物,给动物喂食,没种食物身上都有一道算式题,只要把算式题算出来,可以给所需要的动物喂食了。
五、送动物们回家,复习4的加减运算。
播放课件,"天晚了,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帮饲养员把动物们送回家吧。"幼儿观看图画,每个动物的家都有一把锁,动物身上都有一个密码,只要把动物身上的密码解开了,动物们就可以回家了。
六、结束活动:
天快黑了,我们也要结束一天的农场生活了,开着我们的小汽车回家吧!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教师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幼儿在互相启迪、互动互学中促进幼儿不断思考,不断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其“善”学。(文。章出自教。案网)幼儿的兴趣被引发了,他们都争抢着参加各种游戏,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让幼儿通过实物演示、作、能形象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教师也积极地参与活动中去,师幼配合得很好,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通顺、流畅。“热闹”而不“杂乱”,当时听课的教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赞叹这次活动很成功。
大班数学4的加减法教案3
活动设计背景
前面刚学习了2、3的加减法。为了让幼儿更进一步的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特设计了此活动内容让幼儿通过实物演示、作、能形象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幼儿观察中实物的数量,能口头列出算式。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培养幼儿能自编应用题的能力和分析为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4.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4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学会自编4的加减法口头应用题。
活动准备
篮球4个、篮球筐一个、钓鱼竿、卡片、小筐等,幻灯机。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运球(复习4的加减法)
1.幼儿分成两组,四个球用两个筐运,看每个筐装几个球,复习4的组成。
2.师幼齐读:4 4 4
^ ^ ^
3 1 2 2 1 3
二、小小篮球赛
1.师说话引发幼儿兴趣:刚才的运球游戏小朋友们表现的很棒,你们是那么聪明,大家合作的那么好,老师真高兴!现在老师宣布一个让小朋友们更高兴的事,今天我们班要举行一个篮球比赛,希望大家积极参加。
2.幼儿积极报名,老师把幼儿分成四人一组。
3.老师当裁判,哨声响起,幼儿进行投篮比赛,台下的小观众加油助威。
4.算一算每组投了多少球,列出4的加减法算式,教师相应板书。
1+3=4 3+1=4 2+2=4
4-1=3 4-3=1 4-2=2
5.给获胜队发奖章一枚,大家为他们鼓掌。
6.齐读加减法算式。
三、看动画编应用题
教师播放幻灯片,请幼儿看动画编应用题。教师幼儿分析应用题,口头列式解答。
四、游戏:小猫钓鱼
1.师:猫妈妈领着小猫们来到河边钓鱼,它们钓到了几条鱼呢?
2.老师和小朋友们戴着头饰,坐到讲台边用鱼竿钓鱼,算出每条鱼上的算式题。巩固4以内加减法。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教师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幼儿在互相启迪、互动互学中促进幼儿不断思考,不断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其“善”学。幼儿的兴趣被引发了,他们都争抢着参加各种游戏,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让幼儿通过实物演示、作、能形象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教师也积极地参与活动中去,师幼配合得很好,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通顺、流畅。“热闹”而不“杂乱”,当时听课的教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赞叹这次活动很成功。
小学四年级《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加法运算定律》教案【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27——32。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李叔叔骑自行车外出旅游所行的路程引出问题,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算律的含义,再教算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比眼力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加法运算定律)
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大屏幕上写的)
非常好,你是个会观察的孩子。
师:在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定律。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加法运算定律。(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漫长的暑好多人都外出旅游放松心情去了,当然李叔叔也不例外,看他是怎么去的?(出示幻灯片)
生:骑自行车。
师:你们看的真准,再仔细看看,你从图中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学生汇报自己了解的信息。
(3)根据你了解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
(4)学出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列式计算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算?请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汇报。(40+56和56+40,如果没有学生说出56+40这种算法,教师要他们这样列出)
2.两种算法不同,为什么结果是一样的?(因为都表示的是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所以结果是一样的。)
3.既然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在 里填上什么符号?(“=”号)
4.像这样的算式,你们还能举出例子来吗?
(学生举例)
5.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两个加数没有变,只是它俩的位置交换了,和不变。)
6.这样的算式我们能写完吗?你认为你举得例子左右两边一定相等吗?为什么?(因为无论它俩的位置怎样,都是算它们的和是多少,所以左右两边相等。)
7. 揭示规律
(1)同学们,像刚才我们举得那些例子中包含的规律,就是加法的交换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的交换律吗?
(学生总结)
(2)小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交换律。(板书)
8.既然像这样的算式写不完,你们能想个办法用一个算式概括加法的交换律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
9.展示学生的方法。
10.确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并板书。
师:由于字母表示比较简便,所以通常我们用a、b表示任意两个加数,所以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板书)
11.对口令
师:83+17= 生:等于17+83
57+44 a+b 100+60 18+75 35+65 85+768
12.介绍加法交换律在加法验算中的应用。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
1.刚才提到李叔叔要旅行七天,下面是李叔叔前三天经过的路程,我们来了解一下。(出示情境图二)
2.学生观察,说说了解到的信息。
3.出示问题:你知道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吗?请自己先算一算。
4.展示学生的算法。
(88+104)+96 88+(104+96)
哪种算法简单,为什么?
5.我们来理一理这两种算法。
师:算法一,先算前两天骑的路程,再加第三天的路程。
算法二,先算后两天骑的路程,再加天的路程。这种方法简单。
师:算法不一样为什么结果一样?(因为它们都算的是三天的路程和)
6.既然结果一样,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的算式连接起来?(等号)
7.比较下面两组算式
68+152+48 68+(152+48)
(225+175)+67 225+(175+67)
8.让学生照样子写出几组算式,并展示。
9.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想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0.揭示加法结合律。
(1)师:像刚才我们又发现的加法中的这一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结合律吗?
(2)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这叫做加法结合律。(板书)
11.试着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师: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a、b、c分别表示任意三个加数。
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填一填:
(1)两个加数交换(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 )。
(2)三个数相加,先把( ),或者先把(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 )。
(3)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a+b=________。
(4)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a+b)+c= ________。
2.应用学过的定律在下面( )中填上适当的数。
(1)29+17=( )+29
(2)120+( )=35+( )
(3)138+(62+365)=( + )+365
(4)( +358)+ ( )= 198+( +42)
3.连一连,再说一说每组连线的依据是什么?
63+325 64+(19+81)
87+32+68 325+63
(64+19)+81 87+(32+68)
36+78+64 78+(36+64)
4.比一比,那组算得快。
(1)(195+32)+68 (2) 195+(32+68)
(205+59)+241 205+(59+241)
486+78+14 78 +(486+14)
师: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四.合作总结,整理内化。
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请用是什么、为什么和干什么把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对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出色,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和聪明的头脑找到了加法算式中的规律,认识并理解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你看,数学家能总结出来的运算定律我们也能总结出来,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勤动脑、多动手,一定可以把数学学得更棒!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小学四年级《加法运算定律》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 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对加法交换、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教 具: 课 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 算
25+75= 48+70= 133+77= 150+390=
820+180= 725+36= 301+299= 999+10=
【二次备课:在25+75=100中,25是( )数,75是( )数,100是( )。】
2、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计算的有关知识,其实在运算中,还有很多规律,我们把它称作运算规律。今天,我们就要进一步学习一些加法的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今后学习小数和分数有很大的帮助。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加法交换律(例1)
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课余时间喜欢做哪些运动?李叔叔很喜欢骑自行车这项运动,他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旅行。(展示)你们看,这是他向我们介绍某一天骑车路程的相关数据。我们一起帮他算一算。(展示例1主题图、出示例1内容)
2、读题,出示线段图,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
【二次备课:如果学生分析的没有困难,就不需要画线段图帮助分析。看情况在定。】
3、列式解答。指名学生口答。
方法一:40+56=96(千米)
方法二:56+40=96(千米)
4、提问: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加法是一种什么运算?(加法就是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5、学生观察,比较两种算法的结果 。
上面这两种算法都是求李叔叔一天骑了多少千米,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等 号) 板书:40+56(=)56+40 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交换40和56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6、学生归纳规律。
出示: 36+84 84+36· 158+68 68+158
上面的每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同桌讨论,老师巡视参与)集体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总结板书。 (板书: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a+b=b+a)
7、练习(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65+145=_+_ 09+31=_+_ b+_=_+_ a+_=10+_
(二)学习加法结合律(例2)
1、出示例题,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2、学生尝试解答。
3、质疑解答:
(1)可以看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是怎么列式的?
板书:(88+104)+96· 88+(104+96)
4、观察: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计算结果相同。 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
5、比较发现:
(69+172)+28□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6 、观察:
(1) 每组有几个算式?(2个)
(2)每个算式有几个数相加?(3)
(3)每组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计算顺序不同)
(4)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每个等式中,每组算式有3个加数,每个等式中加数都一样)
(5)每组两个算式变,什么没有变?(和没有变)
7、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出示内容,请学生思考后填空。 ( )相加,先把(· )相加,或者先把( )相加,( )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学生齐读,理解后记忆)
8、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老师板书:(a+b)+c=a+(b+c)
9、练习(用加法结合律填上合适的数)
(43+145)+55=_+(_+_)· 215+(85+30)=(_+_)+_
(134+112)+88=_+(_+_)
三、巩固练习(下面等式运用了什么定律?)
82+0=0+82· (· ) 47+(30+8)=(47+30)+8 (· )
(84+68)+32=84+(68+32)(· ) 75+(48+25)=(75+25)+48 (· )
小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区别是:交换律改变的是数的位置;结合律改变的是
运算顺序。结合律的重要标志是小括号的应用。
四、总结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二次备课:在教学中,将40+96=96+40 (88+104)+96=88+(104+96)板书在黑板上,学生根据算式在用不同形式表示会容易一些。】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新知识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都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学了本节的新知识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原来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在教学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学生的认识规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呈现的具体情境,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通过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让学生对两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中,两个运算定律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定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叙述所发现的规律。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统一用字母来表示。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反思的过程,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自己的理解。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
1、在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应该再放开一些,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律。
2、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应该让学生多举些例子,让学生去评价举的例子好不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合是把可以得出整百整十的数放在一起,而不是随意的乱编。
小学四年级《加法运算定律》教案【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看主体图: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所获得的信息,然后全班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从左往右展示线段图,出现问题
上午行多少千米? 下午行多少千米? 一共多少千米?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__(生:等于65+25)
78+64=__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
300+600=_______+________ ________+65=________+35
2.加法结合律.
看主体图: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完成后交流各天行程.
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三、练习巩固
1.指出下面哪几道题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4+5=5+4(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2)用“凑十法”7+9=6+(1+9)(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2.连一连.
83+315 64+(73+37)
87+42+58 315+83
(64+73)+37 87+(42+58)
56+78+44 78+(56+44)
想一想:一组连线的依据是什么?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
五、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五第1题、第3题.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如下:
1、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会应用解答实际问题。
2、进一步认识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明确0在加法中的特殊性。
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并能运用这一定律进行验算。
4、加法的意义教学设计意义的建立,加法交换律的概括及对它们的理解、掌握.教学难点学生对加法意义、加法交换律运用。
5、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加法的意义,加法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有关0的加法的特殊性.除此之外,关于加法的运算还有一些基本性质,它对我们以后的计算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加法运算律怎样先学后教教案设计导入较好
一、教学:
本节课学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二、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律并能熟记加法运算律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并记住加法运算律的规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律和结合律,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推理的能力窗体顶端
2、使学生初步形成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与习惯,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教学过程
1、创设课堂气氛,引入新课
2、播放故事影片《朝三暮四》,燃后提出问题对学生,“看完这个小故事,小朋友有什么话想告诉这些小猴子吗?”
3、结论:3+4和4+3其实是一样的,“朝三暮四”=“朝四暮三”说明养猴人每天分给猴子的栗子总数一直是不变的。
4、探究加法运算律和加法交换律
5、28+17=45 17+28=45所以有28+17=17+28
6、结论:每组算式中都有两个加数,而且两个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每组算式中两个加数的和相等。
六、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回去温习本节课内容,下节课找同学进行讲解。
大班加法数学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活动"学习7的加法",是在幼儿学习了6以内数的加减法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大班的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我在设计"学习7加法"时,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重点:
看图列出7的加法算式
难点:
理解加法的交换律,列出不同的7的加法算式
目标:
1、看图编应用题并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巩固对加法算式及含义的理解
2、探索交换"+"号前后两位数的位置而得数不变的规律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
准备:
1、幼儿数学用书
2、"+""=",数字1~7,水果动物等磁性教具
过程:
一、用"碰球"游戏复习7的组成
例:老师说出数字1,"嘿,嘿,我的1球碰你几球?"幼儿"嘿,嘿,你的1球碰我6球"
二、学习7的组成
1、看图列算式
(1)教师先拿出1个磁性教具"树",请幼儿拿一个相应的磁性教具数字来代表它。再拿出6个磁性教具"树",也请一个幼儿用一个数字教具来代表它们。提问:现在一共有几棵树?你能编一道应用题吗?还能用一道算式题来表示吗?请一名幼儿上来摆出1+6=7的加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2)引发幼儿思考:你还能摆出和刚才不一样的加法算式吗
2、探索加法的交换律
(1)教师出示数字1~7、"+""="的磁性教具,提问幼儿:根据7的组成还可以写出那些算式呢?
(2)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排出不同的算式,理解加法的交换律,"+"号前后两位数的位置变化不影响"="号后面的
三、抢答游戏,巩固7以内的加法
幼儿分男女两队,看图抢答编应用题并说出算式进行计算,巩固7以内的加法
四、延伸活动
使用幼儿数学用书第5页"学习7以内的加法",幼儿按要求进行联系,进一步巩固7以内的加法运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