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养殖技术 深度饲养管理体验
泥鳅工厂化养殖技术,附养殖池建造方法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工厂化养殖泥鳅选择在含腐质适中的土壤中建设养殖池,在养殖池中还要安装水处理系统,这样方便更换水质;选择抗病能力强、品质优良的泥鳅苗,泥鳅苗要大小不多,在放苗之前要进行浸泡消毒处理;可以利用水处理系统去掉污水中的大颗粒污物、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这样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溶氧含量。
深度养殖技术 深度饲养管理体验
深度养殖技术 深度饲养管理体验
深度养殖技术 深度饲养管理体验
一、泥鳅工厂化养殖技术
1、选择在含腐质适中的土壤中建设养殖池,而且池塘的上端要为正方形,下端为锅底形,水深为2.8米左右,在养殖池中还要安装水处理系统,这样方便更换水质。
2、选择抗病能力强、品质优良的泥鳅苗,而且泥鳅苗要大小不多,在放苗之前要在稀释过的中浸泡一段时间,这样可以给泥鳅消毒灭菌。
3、利用水处理系统去掉污水中大颗粒污物、二氧化碳、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这样可以使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增加,从而到达循环用水的目的。
4、要定期巡查养殖池,观察进水口的水流变化,及时进行补水排水,这样可以保证水处理系统能够正常运转。而且还要根据水温的变化,给泥鳅喂食专用的饲料,这样可以促进泥鳅生长。
二、工厂化养殖池当水温超过30℃,皮肤水分蒸发量大,而使其感到不适,摄食活动减少,当水温降至10℃,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建造方法
1、养殖池的上端形状为正方形,而下端形状为锅底形,水的深度可以设置为1.8-2.8米,在池中心的底部设置35厘米的底排孔,池水经过这个孔由水压压出上涌到位于池侧的水处理系统。
3、泥鳅的防病工作贯穿养殖全程,主要以生态综合预防为重点。在放养泥鳅之前对养殖池进行消毒处理,放养的时候把泥鳅浸泡消毒,在放养之后及时清除水面漂浮性杂物。
4、泥鳅的循环水养殖是否可以获得高产,关键因素就在于水处理的效率。要做好循环水管路畅通,及时排除池中废物,减轻生物处理的负荷。还要尽量减少饵料溶失、残饵及物带来的水质败坏,这样才可以增加泥鳅的产量。
关于甲鱼养殖技术
幼蛙饲料有蝇蛆、黄粉虫、蚯蚓等,白天采取避光措施,水深10~15厘米,水质与蝌蚪期相同,换水视水温、水质变化定,20~26℃时每天换水一次。1、放养前先放干池水,用生石灰消毒,半个月后再注水放养。
三、做好投饵工作 根据一般经验,日投饵量以吃饱、吃完、不留残饵为准。一般小虾按体重的20%~25%、中虾按15%~20%、大虾按5%~10%投饵。每天投喂两次,早晚各一次,晚上投全日饲料量的70%~80%,饲料投在池塘浅水边。投饵过少会抑制虾的生长,但过多既增加成本又会造成池中环境恶化,对虾的生长和脱壳均不利。饲料可使用一般对虾饲料、成虾饲料和小杂鱼等。2、甲鱼可在浅水池中用0.01%消毒1次,每亩放养300~400只。饵料以鱼虾、蚯蚓、动物内、螺蛙蚌肉为主,也吃熟麦粒、饼类及瓜菜等。投喂时将饲料放入饲槽,饲槽一端放入水中4~5厘米深处,部分饲料浸入水中,晚上9~10投喂,也可逐日推迟,改为早上投喂。
4、养殖受水温影响,养成商品甲鱼需要4~5年。采用加温养殖仅需12~15个月即可养成商品甲鱼。利用温泉水或工厂余热水加温可提高甲鱼生长速度。
养殖鹅技术技巧
2、每天要规定时间对养殖水体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比如水中的溶氧量、亚盐、PH等。了解溶氧、溶氧和昼夜变化,确保水中溶氧含量保持在每升3毫升以上,这样可以提高饵料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率,促进泥鳅的生长。1、建造鹅舍,鹅舍应该选择水源充足、远离居住地、地势较高、光照充足的地方建造,周围要有良好的水源和充足的草源,交通要便利,建造鹅舍的时候,要区分出雏菇舍、肥育舍和肉鹅舍等不同功能,例如雏鹅舍需要保温良好。
7、蝌蚪饲养2、挑选鹅苗,鹅苗要选择腿部有力站立平稳、健康、茸毛干燥且有光湿的鹅苗,进入鹅舍之前要用清水洗干净,在推游舍铺垫干草会棉垫的物品,舍内温度保持在30度左右,温度过低或会致菇苗夭折。
3、饲喂管理,鹅苗需要先开食,使用碎米浸泡清洗后沥干后饲嗯开食,开食后可喂食切碎后的饲料和青料,每天嗯食4-5次,20天后以青料为主,混合碎米或者豆饼喂食,雏鹅舍的饮用水使用温开水,水温不能过烫或过凉。
4、放水放牧,鹅苗饲养20天后,可以先在水池或水盆中放入4厘米左右的浅水,让鹅苗进行玩耍,初次放水时间不超过8分钟,逐渐延长放水时间和水的深度,30天后,可以在附近的池塘中放牧30分钟左右。
大龙虾养殖技术
由于海参一般需要3-5年时间的生长期,并且大多生长在水深5、6米至20米的深海中,生长周期长,采捕不方便,每年的收获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澳洲淡水龙虾又名红螯螯虾,原产于澳大利亚,是我国近年引进养殖和繁殖成功的大型优质淡水虾类新品种,也是世界名贵经济虾种之一,目前正在推广养殖。
石蛙通常在4月份配种,雌雄比例为1:1,放养密度每平方米15~20只,一般在夜间9时后抱对,母蛙于清晨4~7时排卵,一般每次产卵300~500粒。澳洲淡水龙虾具有适应性强、食性杂、生长快、在3℃~35℃水温都能生存、耐干运、肉质好、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在广东一些单位试养时,每亩产量可达411公斤,经济效益良好。根据澳洲的养殖技术经验和一些试养情况,现将澳洲淡水龙虾的具体养殖技术和方法综合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一、养殖池塘要求 养殖池应选在通风向阳、水质无污染的地方,规格5亩~10亩,水深1.5米以上,沙泥底且底部平坦,塘边坡度为25°~30°,具有方便的进排水条件和防护防盗措施。在池中要放入一定数量的石块、瓦片等遮蔽物,或每亩放入300个以上旧轮胎,作为虾隐蔽栖息场所。
二、虾苗放养 4月开始可放养,体长3厘米~5厘米的虾苗每亩可放养5000尾~6000尾,虾苗小的可适当增加。但该虾强欺弱、小怕大,故同一池塘放养的苗种规格要求整齐。放苗时要避免水温相过大,宜在黄昏或在黎明时下池。放苗前先用少量的池水徐徐加入运苗容器内调节水温,直至容器内水温接近池水温度时,再将虾苗轻轻放入池中。
四、加强饲养管理 在日常管理中,除经常观测池虾的摄食、活动和生长脱壳之外,还要重视水质和池底环境。当水中溶氧含量很低、水质恶化或遇雷雨闷热、连续阴天等恶劣天气时,要减少给饵或停饵。当天气过冷或过热时,为防止极限温度出现,可适当加深池水,以稳定池底水温。在饲养中还要注意防除病害,清除鸥类敌害及鲈、鲶、鳜等野生鱼类。
五、收获及捕捉 该虾生长快,当年放养可以当年收获上市,捕捉形式可用干塘或围网捕捉。若养殖产量高且大量产品分期分批上市时,还可采取拖网或撒网等网具捕捞和陷井笼捕。收捕时,以夜晚昏暗时效果较好。
石蛙养殖技术
3、温池里6~8月份产蛋,年产蛋50个左jnnjf右。在沙凹陷处或有足迹的地方寻找甲鱼蛋,蛋壳上有不透明乳白色小圆点的是受精蛋。收集和孵化时,乳白色部分必须朝上,否则孵不出甲鱼。孵化温度以30℃左右为宜,沙子含水量6%~25%都能孵化,埋藏深度5~20厘米,45天左右可孵出。幼甲鱼宜喂水蚤、丝蚯蚓等饵料,以后可喂鳗鱼配合饲料。石蛙养殖技术包括:养殖场地选择、养殖池的建造、种蛙选择、种蛙培育、配种产卵、人工孵化、蝌蚪饲养、幼蛙饲养、安全越冬。
1、养殖场地选择
养殖石蛙的场地选择在一些比较偏僻的山区比较好,而且在山区养殖的话天气条件是一个优势,山区有着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所以对于石蛙的生长条件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还有就是水源优势,像山区里面水资源是天然的,都是地下水和溪水,水质非常好。
2、养殖池的建造
选择好场地后就要进行养殖池的建造了,人工养殖大部分都采用集约化的养殖模式,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养殖成本,蛙池的设计采用1m*2m的规模进行建池。
3、种蛙选择
种蛙是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这种方法主要特点是简单易作、费用低,海参生长在自然环境,生长速度较快,一般2年时间即可收获。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
4、种蛙培育
石蛙选留作种用的在冬眠前应加强饲养使之膘厚体壮,冬季在温度达到12℃以上时应保持喂食,减少冬季体内能量的消耗,保持石蛙的生长和性腺的良好发育。
5、配种产卵
6、人工孵化
石蛙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母蛙产卵后卵经人工孵化10~15天孵出蝌蚪,小蝌蚪孵出后通常吸附在池底和卵膜上,很少活动,也不觅食,到了三天后活动量增加并开始觅食。
8、幼蛙饲养
9、安全越冬
蝌蚪越冬可在室内进行,水深20厘米左右,采用常流水、蛙池加盖、保温等防冻措施。幼蛙冬眠水深为15厘米左右并留有一定的陆地,遇低温、冰冻天气应有保温防冻措施。
石蛙的冬眠习性:
石蛙石冷血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其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一般说来石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9-26℃,春秋两季是其活动频繁,摄食量、生长迅速的季节,4-6月、8-9月是繁殖后代的时期。
冬眠时,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脂肪体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不作出反应,冬眠期若水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就会再出来活动,时常约为4个月,冬眠后体重将会有适度的减轻。
海参养殖技术
石蛙受精卵开始发育至蝌蚪孵出阶段对外界变化十分敏感,整个孵化过程中应做到温度适宜、水质无污染、蛙卵消毒、孵化池增氧等技术要求。海参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有这样的记载:“海参体色黑褐,肉糯多刺,不仅其品质而性甘温无毒,具有补肾阴、生脉血、治下痢及溃疡等功效。因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
近年来,我国的海参人工育苗业得到迅猛发展,为海参的大面积增养殖提供了成熟的技术和充足的苗种,各地渔民根据当地不同的海岸滩涂、岛屿港湾的地理优势,总结摸索出多种形式不同、方法各异的海参人工养殖新技术。
海上筏养法
筏式养殖就是使用类似养鱼的网箱在海上进行海参的人工养殖。筏式养殖的海区要选择三面环山、背缓、水深5-9米的优良港湾。网箱用板材或是粗细适中的原木制成边长4米或是6米,高度可根据海水的深度和潮大小定在3-4米。
每年的春秋两季,当海水温度达到8-12摄氏度,是投放海参幼苗的时节。这时,养殖车间里的海参幼苗每公斤约为200-400头,因为个体较大,身体强健,这时投苗,成活率可达95%以上。像这样6米见方的网箱,可投放每公斤200头左右的海参苗种20-25公斤左右。
在饵料和浮泥比较多的海区,网箱上的食物基本能够满足海参的需求。如果发现食物不够,就要进行喂食。简单的办法就是选择流水通畅的海区,拖一些微生物含量丰富的泥沙进行补充,也可以用藻类自制一些人工合成饵料进行喂养。平时要经常检查网箱是否破损,及时清除网箱内的鱼苗、螃蟹、海星等天敌以及牡蛎、海绵体等杂物。
筏式养殖海参的优点就是管理方便,收获率高,一般需要经过2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收获成品海参了。
海滩圈养法
凡有虾池、盐池,略加改造就可以进行养殖。还可以在海边滩涂挖土建池。通常选择不易风浪潮破坏的滩涂建池。池的大小、形状依地理环境而定,一般要求长不少于50米,宽不少于30米, 水深潮时在0.8-1.3米之间。“圈养池”设进出水闸门各一个或多个,闸门处要安装过滤网,防止鱼类和各种敌害进入。
池底模拟海底自然形状,用石块、空心砖堆积成长条垄状,并留有空间作为海参栖息安家的地方。池底要尽可能地保持海参的原生态环境,应移植各种海藻如海带、裙带菜、海草和附着性硅藻类等。投苗前,要对养殖地进行消毒、曝晒。消毒一般采用石灰水等泼洒。
池中苗种投放密度一般为每平方10-15个。海滩圈养的换水主要利用海水涨落潮来进行水体交换,也可以利用人工交换水。一般要求每天的换水量在1/3-1/4左右。圈养海参的饵料以天然饵料为主,根据季节水温、海参个体、放养密度适当添加人工合成饵料。
圈养海参具有投资小、易管理、接近自然环境、海参回收率高、生长快的特点。圈养海参的生长周期一般为两年左右。
海底播养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弥补海参天然繁殖的不足,通过人工投放海参苗来增加海区海参密度,从而增加海参的产量。在水温适宜的春秋季节,自然水温达到8-10度时,选择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将2-3公分以上的海参苗装入网袋或竹筐内,由潜水员潜入海底放入礁石间,让其自然爬行、疏散,自由选择安家的地方。底播的密度一般在每平方米6-7个。底播时应注意池中温度与海区温度的温,一般不能超过2度。海区要选择流水平缓,饵料丰富,敌害较少。砾石与泥沙相间地海区。
一般情况下,筏式养殖与海滩圈养、筏式养殖与海底播池内壁的光滑度一定要好,这样能够避免一些突起对其造成的伤害,而且蝌蚪喜欢沿着池壁进行攀爬逃逸,这样能够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水的深度要保持在3m以上10m以下。养结合为比较科学的养殖方法。
海参的人工养殖是近年来新兴的海产养殖项目。由于养殖技术日臻成熟和养殖面积的迅猛发展,目前已膨胀为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会为海参的人工养殖和海参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我们的生活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