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d风险程度分级表_lecd风险分级表格
供应链风险如何分级 低风险
地质灾害评估理论与实践供应链风险按照风险程度可以分为低、中、高。其中,低风险是指供应链中的某个环节或某个企业出现一些小的风险,不会对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作造成的影响,也不会对供应链成员的利益造成较大的损失。 这些风险包括供应商延迟交货、运输延误、库存短缺等。对于这些风险,供应链成员可以通过加强与供应商、运输商等合作伙伴的沟通协调,以及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lecd风险程度分级表_lecd风险分级表格
lecd风险程度分级表_lecd风险分级表格
lecd风险程度分级表_lecd风险分级表格
标准要求建立和保持程序,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组织的经营、生产、管理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因此危险源也会随之变化。
中风险是指供应链中的某个环节或某个企业出现了一些中度的风险,这些会对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不会对供应链成员的利益造成毁灭性的损失。这些风险包括供应商破产、运输商破产、自然灾害等。对于这些风险,供应链成员需要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应急预案,以2、模板支撑体系安全风险分级中的一般风险,是指设备对人体不会造成较大危害。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高风险是指供应链中的某个环节或某个企业出现了一些的风险,这些会对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作造成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供应链的崩溃。这些风险包括供应链中的某个企业出现的质量问题、供应链中的某个环节出现的安全等。对于这些风险,供应链成员需要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供应链成员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供应链安全体系,加强对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监管和风险控制,以降低供应链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总之,供应链风险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供应链的正常运作和供应链成员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低风险的供应链风险可以通过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中风险的供应链风险需要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并建立应急预案;高风险的供应链风险需要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应急预案以及建立完善的供应链安全体系。因此,建立完善的供应链风险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是保障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措施。
模板支撑体系安全风险分级怎么分
综上所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策划的思路为:法律法规→危险源辨识→风险确定→风险控制→目标→管理方案→危险源更新→风险更新→………,策划中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基础,运行控制、目标、管理方案的策划和再策划是持续改进和绩效提高的关键。1、模板支撑体系安全风险分级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标准中,危险源辨识的定义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识别危险源是一个过程一、万县市自然地理及地质灾害概况:一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二是确定危险源的特性。中的较大风险,是指设备对人体容易造成较大危害。
3、模板支撑体系安全风险分级中的低风险,是指设备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
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
3、设计表格:根据划分的等级,设计相应的表格,表格应包括必要的信息,如风险、隐患名称、所属部门、区域、评估等级、评估指标得分、风险描述、应急措施等。《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与分级标准》规定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和评价,将危害因素分为4类,共5级。用以评价职业病危害程度。
地质灾害并非平均散布在每寸土地之上,即使在灾害块段内,其灾害作用强度也有异。地质灾害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它们常有自己的的活跃期和静歇期。这样,灾害发生的概率,就包含了空间和时间两种因素。灾害发生概率的求取,是较准确地计算灾害期望损失和判别地质灾害风险程度的重要数据。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是指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和评价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和放射性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对人体危害的程度分为四类:甲、乙、丙、丁类;每一类危害因素又分五级评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的确定取决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接触途径、作业时间等情况,以及对人体有影响的光线、声音、温度、湿度等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等级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职业病对工人健康的危害,加强职业病防治,保障工人合法权益。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的划分是对用人单位实施职业病危害防护所必须的,因为不同等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是不同的,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工人的健康安全。
职业病危害等级怎样评定?职业病危害等级评定应当参照《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与分级标准》的相关规定,通过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测量等方式,评价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危害程度,并按照标准进行分类和分级。评价结果由专业机构出具相关报告,用以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是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和评价,是企业实施职业病危害防护的必要前提。用人单位必须落实法定职业病防治,制定规章制度,落实防护措施,并对可能危害工人身体健康的环境因素、物质、工艺、设备等实行监测、检验。
【A.A、B、C、D级代表餐馆卫生等级,A级代表卫生,B级代表卫生规范,C级代表卫生基本合格,D级代表存在一定卫生问题,需要限期改进。法律依据】:
《中华职业病防治法》第九条 用人单位必须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定规章制度,落实防护措施,盘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控制措施。用人单位应当对生产经营所涉及的环境因素、物质、工艺、设备等进行评价,并对可能危害工人身体健康的环境因素、物质、工艺、设备等实行监测、检验。
重大危险源清单中评价方法:L,E,C,D是什么意思
Su2=24.410×4.0万县市城区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危岩崩塌和滑坡,其它地质灾害极为少见。据《万县地区五百年灾害研究(1440~1990)》,建国前城区的地质灾害计有6次(表11-29)。建国后,城区先后出现4起7个地段的滑坡和1980年6月多处的陡崖崩塌。现城区共有滑坡、危岩47处,体积23370.42×104m3。其中:滑坡19个,体积23014.30×104m3;危岩8处,体积356.12×104m3。平均面密度为0.78处/km2,面模数为384.26×104m3/km2(图11-27)。2%=0.981亿元/a。LEC法:通过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即LEC法进行判断,从危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大小(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发生产生的后果(C)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打分并计算出风险值(D),确定风险程度。
D——该方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 likelihood,发生的可能性、E ex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 consequence ,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后果。lecd的评价方法是风险值;
L——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C——发生产生的后果。
lecd是什么意思
大致有两层含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收益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成本或代价的不确定性,若风险表现为收益或者代价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所有人行使所有权的活动,应被视为管理风评价方法: D=LEC险,金融风险属于此类。lecd是的意思是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的方法。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的方法表达方式为:d=l×e×c。l表示或危害发生的可能性,e表示暴露于危害环境的频率,c表示或危害的可能结果。
地质灾害破坏率,是指灾害造成物质的损坏程度。这也是一种概率,与灾害发生概率不同处,它反映的是灾害的结果。破坏率的计量,小到一个建筑物,大则为一个块段或一个区域。在本次研究中,是以潜在地质灾害区为单位,且以破坏性作用的面积为计算基础,于是有了下述计算方法:一表一库是指什么意思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1. 一表,指的是“安全生产全过程信息化管理表”,用于实时安全生产全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反应,防范和控制风险。
一表一库是指安全生产一表一库。2. 一库,指的是“安全生产全过程信息化数据库”,记录安全生产全过程的所有数据,为回溯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按照对人体造成的危害风险程度3种。,同时也有利于转变安全生产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使其更加科学化、智能化、高效化。
安全生产一表一库是一种新型的安全生产监管方式,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全过程控制管理,保障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优化企业生产流程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重大危险源的安全风险、隐患实行分级管理表格怎么怎么弄
图11-县市地质灾害风险分布图(三峡水库淹没后)1、确定评估指标:首先确定用于评估安全风险和隐患的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包风险的特点:括潜在风险程度、可能性、影响范围、紧急程度等。
Suy2=11.773×4.02%=0.473亿元/a。2、划分等级:根据评估指标,将安全风险和隐患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可以根据程度、紧急性或其他相关因素来确定分级标准。
4、填写与更新:按照实际情况,填写表格中的信息,注意及时更新表格,确保其与实际情况一致。
5、分级管理:根据表格中的分级信息,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高风险和重大隐患需要采取更严格的控制措施和监管,中低风险可以根据情况逐步改善和监测。
lecd的评价方法是什么
评价时,将此四项因素用系统工程层次分析法,求出各自的权值。然后以专家评分办法,将分值乘以权值,求出各单元的危险性指数。其公式为:LECD评价法即美国安全专家K.J.格雷厄姆和K.F.金尼提出,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用于评价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危害性。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 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地质灾害概率值的大小,可反映本区各地块易灾程度。由此,将本区易灾程度分为5级(表11-31)。:D=L×E×C,风险分值D=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一)灾害强度的确定内。
四川省万县市滑坡群灾害评估
万县市城区大部座落在六大滑坡(崩塌)群上,崩塌、滑坡所造成的灾害,长期侵袭着城区。三峡水库蓄水后,万县市的地质灾害风险区部分被淹没。但防治地质灾害仍是万县市必须做的工作。仅就研究区地质灾害损失计算看,期望损失为9812.766万元/a(1993年现价),而研究区面积仅为龙宝、天城两区的一小部分,两区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和为165746万元(1993年现价),与灾害损失之比,地质灾害损失竟达两区国民生产总值的5.92%!可见损失之巨。现提出以下对策建议:①建立专门的地质灾害管理机构;②制定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③制定地方性地质灾害管理法规;④坚持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⑤开展地质灾害科普教育,树立全民防灾意识;⑥开展地质灾害的群防群治工作;⑦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投入量按1/20“投保比”计,万县市现状为9812.766×1/20=490.6万元/a,淹没后为4730万元/a×1/20=236.5万元/a。(一)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易损性通常分为物质、经济和三类。本次评价时,因易损性基本无法量化,故只将物质及经济易损性列入评价范围。物质易损性转化为货价值。万县市地处四川盆地东部边缘,上距重庆327km,下距宜昌321km,是长江流域的主要港口之一。1978年批准,列为长江旅游线上对外开放城市。为适应长江三峡经济区经济发展的需要,1992年批准撤销万县地区设立万县市(地级),辖三区(龙宝、五桥、天城),八县(开县、忠县、梁平、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全市除南端小部分山地外,其余为200~600m的丘陵区,海拔1075—1118m。其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8.1℃,霜期仅16天;平均降水量1185.4mm,平均年日照数1484.4h。城区境内主要有长江、苎溪河、龙宝河、五桥溪等河流,河网密度为0.28km/km2,径流总量为1.36×106m3。
(二)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概况
1.地质环境
区内出露地层单一,主要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第三段,局部残存侏罗系上统遂宁组。此外,第四系崩、坡积层分布较广,冲、洪积层沿江零星分布。万县市城区处于万县市复向斜中万县向斜东北段。旧城区位于向斜轴部,新城区跨轴部和两翼。区内未见较大断层,但裂隙较发育,裂隙率多在0.31%~0.85%之间。本区属川东弱震区,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其水文地质环境单一,地下水分布受构造、地貌及含水层空间展布的严格控制,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及红层孔隙裂隙水两类。区内工程地质岩组可分为坚硬岩石、半坚硬岩石及松散岩组三类。坚硬工程地质岩组由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第三段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它的特点为厚度大、连续性好,抗风化能力较强。其中:半坚硬岩石工程地质岩组由泥岩、砂质泥岩夹长石砂岩构成,抗风化能力弱;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主要分布在江、河岸边及崩滑流堆积区,主要为亚粘土、轻亚粘土及砂卵砾石层或亚粘土含块碎石,厚度10~20m,最厚达62m,结构复杂,物理力学性质异大。
2.历史地质灾害概况
实际上,万县市城区有很大一部分座落在危岩之下的老滑坡体上。近年来,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及自然因素的作用,部分地段产生了新的滑移变形,时刻显示出潜在的灾害危险。
二、地质灾害评估研究范围
本次研究仅于万县江西岸龙宝区的局部和天城区的局部,方里线坐标为X:36531.677~36539.299;Y:347.903~3413.570,面积约为23.54km2。包容了安乐寺滑坡、草街子滑坡、枇杷坪滑坡、太白岩崩滑体、吊岩坪崩塌体、五梁桥-万二小崩滑体等六大滑坡(崩塌)群的灾害源及其灾害影响区。
图11-27万县市城区滑坡崩塌危岩分布略图
1—较老滑坡;2—较新滑坡;3—危岩;4—崩塌;5—滑坡台阶;6—水系;7—万县市老城区
表11-29万县市城区建国前地质灾害简况
据有关地质资料分析,万县市城区的六大滑坡群在目前条件下,整体是稳定的,不稳定区主要分布在老滑体前缘或陡边坡地带。目前万县城区的整体活动迹象尚未见到,但新的、较小的活动迹象却不时出现,如豆芽棚、康家坡、麦地坪、苎溪河两岸、胜利路等等,都预示着本区潜在地质灾害的危险。这些已出现的和潜在的灾害危险,主要分布在六大滑坡群中,其次为映水坪及其以西隔河而峙的新滑动体。
本次危险性评价,采用单元面积评价法。即将研究区划分为若干面积相等的单元,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对每个单元逐一评价,然后再作整体评价。危险性评价统一标准的制定,是通过对六大滑坡群成生原因及新出现的灾害活动特征进行研究,找出地区致灾因素而实现的。
本区危岩、滑坡的产生因素有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两类。属自然因素的有岩石性质与结构、地形坡度、坡高、降水、江水涨落、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属人类工程活动的有不合理开挖、不合理加载、不合理排水和浇灌。在上述诸多因素中,任何一个单因素都不足以引起地质灾害的发生,致灾只能是几种因素的组合。在评价过程中,以上述因素进行评价并不合适,因为其中有一些因素属于不恒定因素。去掉一些不恒定因素,再进行一些合并,共以四种因素作为危险性评价的基础,即岩体工程地质条件、构造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
WD=Qy·Y+Qg·G+Qx·X+Qs·S
有了上述结果,再根据本区地质灾害发育特点,考虑到可能发展为灾害的现状及预测的内容,将本区危险性分为极重(Ⅰ)、重度(Ⅱ)、轻度(Ⅲ)、无危险(Ⅳ)四级(表11-30)。
表11-30危险性分级指标表 图11-28万县市地质灾害危险性指数等值线图
就目前情况看,通过价值分布图进行易损性评价是比较合适的办法。在完成万县市研究区价值分布图方面,本次研究是通过实地调研访问、收集城市统计资料、抽样调查等方法,获得了土地、房屋、设备、室内财产等数据,然后对各利用类型土地进行了单位面积价值计算;将计算结果标示于城市规划图中,形成价值分布图。与危险性评价一样,易损性也进行分单元评价,以求出单元面积内的单位面积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Wj——各类用地在单元中占地百分数;
Yj——各类以上表述还反映出一个根源危险源,会伴随一个或多个状态危险源。用地单位面积价值的常用对数。
在求出单元易损性指数后,便可绘制易损性指数等值线图(图11-29)。
上述工作成果中得出,万县城区的易损性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城区的繁华区。其值为3.0(1000元/m2)以上的面积约为6.6km2,为研究区23.54km2的28.04%。需加以说明的是,易损性高值区中,有一小部分与现今状况有异。其原因为价值分布图是在城市规划图基础上计算的,个别地方规划尚未实施,故与现状有区别,如映水坪附近一带。
五、万县市地质灾害破坏损失评价
在进入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时,首先应确定的是灾与非灾。其办法是危险性指数与易损性指数在单元内叠加,或以等值线叠加;表达式为:
QZ=WZ·YZ
式中:QZ——灾害强度指数;
WZ——危险性指数;
YZ——易损性指数。
求取方法,仍以统一划分的单元分别求取。所得之值,可绘制灾害强度等值线图,从而作出灾与非灾的判断。该值及等值线图又为灾害的空间概率求取奠定了基础。
(二)灾害发生概率的确定
地质灾害空间概率求取是在区内灾害强度指数基础上确定的。以区内地质灾害强度的值为,再求出各级地质灾害强度的百分数。以此作为不同地块的地质灾害空间概率。地质灾害时间概率的求取依据《万县市地区五百年灾害研究》之统计数及地域特征进行校正,本区地质灾害时间概率为26%(即每年有灾0.26次)。空间概率和时间概率之积,即为本区各单元内的灾害发生概率。依各单元之概率值,可作本区地质灾害概率等值线图(图11-30)。
图11-29万县市地质灾害易损性指数等值线图 图11-30万县市地质灾害概率等值线图
表11-31研究区灾害概率及易灾程度分级表
按照上述分级标准,本研究区各类易的分布面积为:Ⅰ类区3.848km2;Ⅱ类区6.094km2;Ⅲ类区11.089km2;Ⅳ类区2.419km2;Ⅴ类区0.09km2。
(三)地质灾害破坏率的确定
Hf——区内复活滑坡总面积;
Hz——区内崩滑体总面积;
Dn——豆芽棚滑坡裂隙、鼓丘总面积;
Dz——豆芽棚滑坡总面积。
经计算得出,本区之破坏率下限Pmin=4.02%。
(四)地质灾害损失计算
求取的地质灾害损失是期望损失,不是灾后统计的实际损失。其损失值通过下述模型求得:
式中:Su——研究区地质灾害期望损失/(元/a);
Mj——不同易灾程度的面积/m2;
Yj——单位面积拥有价值/(元/m2);
Fcj——地质灾害发生概率/%;
Pj——地质灾害破坏率/%。
求取方法为,将灾害概率等值线图与易损性指数等值线图输入486微机,使两图叠合;采用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完成计算。其结果为24.410亿元/a。再用破坏率校正,分别得:
Su1=24.410×=24.410亿元/a;
同样,当三峡水库蓄水,万县市部分被淹没后的期望损失为11.773亿元/a。经破坏率校正后为:
Suy1=11.773×=11.773亿元/a;
目前,采用Su2及Suy2作评价基础,因为它万县市目前的实际。
(五)万县市地质灾害风险分区
表11-县市地质灾害程度分级表
六、万县市城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及费用分析
图11-31万县市地质灾害风险分布图(三峡水库淹没前)
1->577.76元/m2;2—577.76~419.16元/m2;3—419.16~301.15元/m2;4—301.15~214.03元/m2;5—214.03~150.00元/m2;6—<150.00元/m2
1—>577.76元/m2;2—577.76~419.16元/m2;3—419.16~301.15元/m2;4—301.15~214.03元/m2;5—214.03~150.00元/m2;6—<150.00元/m2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