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出现了“空洞”,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越仔细越好哈!

是因为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过多所导致的

科学家研究,造成臭氧层耗损的元凶,并不是什么“敌人”,而是们人类自己。臭氧的是一种叫氯氟烃的化学物质,它是由电冰箱、空调等产品中排放出来的。目前,上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氯氟烷经等 5 种氯氟烃类物质和氟利昂等 3 种卤代烃类物质是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氯氟烃类物质和卤代烃类物质一经释放,就会慢慢上升到地球大气圈的臭氧层顶部。在那里,紫外线会把这两类物质中的氯原子分解出来,氯原子再把臭氧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夺走,使臭氧变成氧,从而丧失了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如果一个氯原子和一个夺到的氧原子结合后稳定下来的话,问题还不是很。但是氯原子和氧原子的结合并不牢固,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氯原子和氧原子很容易分离开来,游离出来的氯原子又去破坏氧分子。一般一个抓原子可重复数千次与臭氧反应产生氯氧化合物。游离出的氯原子周而复始地破坏臭氧分子,使臭氧层中的臭氧不断遭到破坏而减少,臭氧层也就不断耗损变得稀薄,甚至出现了“空洞”。这就是人类“保护乎”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也是地球上空臭氧层“空洞”的由来。臭氧层耗损的原因找到了,臭氧层耗损的后果也知道了,余下的间题就是如何拯救臭氧层了。要拯救臭氧层,关键是要限制并逐步取消生产和使用氯氟烃类物质和卤代烃类物质。近,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科学设想:在南极上空用飞机喷射丙烷或乙烷,它产生的化学反应可以阻止对臭氧层的季节性破坏。新的科学设想表明,丙烷或乙烷分子与大气平流层氯原子连结,使它不与臭氧起作用,这样就可以防止臭氧层受到损害。

臭氧层空洞在文中指什么(臭氧层空洞在文中指什么意思)臭氧层空洞在文中指什么(臭氧层空洞在文中指什么意思)


臭氧层空洞在文中指什么(臭氧层空洞在文中指什么意思)


望采臭氧层为什么会出现“空洞”?许多科学家认为,是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及在其他方面使用的结果。氟利昂由碳、氯、氟组成,其中的氯离子释放出来进入大气后,能反复破坏臭氧分子,自己仍保持原状,因此尽管其量甚微,也能使臭氧分子减少到形成“空洞”。我国科学家新近提出,仅仅是氟利昂的作用还不够,太阳风射来的粒子流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向地磁两极集中,并破坏了那里的臭氧分子,这才是主要原因。(杨学祥,1999)而无论如何,人为地将氯离子送进大气,终是一种有害行为。纳!

有关臭氧层空洞的信息

和O2属于同素异形体,在通常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两者都是气体。

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大量减少的空域。臭氧层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臭氧层在保护地球方面具有特别的功能:对于太阳光中与生物无害的可见光和 A 段紫外线,将它们大部分吸收,小部分放行,让它们到达地面杀菌消毒,又不至于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说臭氧层是保护地球的无缝天衣。处,是地球的一个保护层,太阳紫外线辐射大部被其吸收。臭氧在大气中从地面到70千米的高空都有分布,其浓度在中纬度24千米的高空,向极地缓慢降低,浓度在极地17千米的高空。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就发现臭氧浓度有减少的趋势。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在南纬60°地区观测发现臭氧层空洞,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臭氧层的臭氧浓度减少,使得太阳对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量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作用,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的正常生存。关于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是人类活动化学说: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破坏。为此,于1987年在世界范围内签订了生产和使用氯氟烷烃等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另外还有太阳活动说等说法,认为南极臭氧层空洞是一种自然现象。关于臭氧层空洞的成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科学家认为,去年臭氧空洞面积较小的主要原因在于气候,而不是因为破坏臭氧层的化学气体排放减少。英国南极考察科学家阿兰·罗杰说,去年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缩小在历史记录上应被看作是个别现象。因此,臭氧层空洞面积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大气圈的臭氧入不敷出,浓度降低。科学家在1985年首次发现: 1984年9、10月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中,臭氧的浓度较20世纪70年代中期降低40%,已不能充分阻挡过量的紫外线,造成这个保护生命的特殊圈层出现“空洞”,威胁着南极海洋中浮游植物的生存。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1994年发现北极地区上空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也有减少,在某些月份比20世纪60年代减少了25-30%。而南极上空臭氧层的空洞还在扩大,1998年9月创下了面积达到0万Km2的历史记录。

臭氧空洞的原因是什么?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1、大量用作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等化工制剂的氟氯烃是导致臭氧减少的“罪魁祸首”。

3、臭氧层中可以产生某种大气化学反应,将3个氧原子含量的臭氧(O3)分解为分子氧(O2)和原子氧(O),从而破坏了臭氧层。

以上1984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层空洞,截至目前该空洞面积已遍布南极大部分地区。内容参考

臭氧层空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会对地球产生哪些不良影响?科学家们是怎么样补救的?

5.[]示例:水龙头旁的宣传用语:请不要让我伤心流泪! [解析]所拟标语必须是"节约"主题的,如节水、节电、节气,还要富有文采,不能太直白。

因空气污染物质,特别是氧化氮和卤化代烃等气溶胶污染物的扩散、侵蚀按后两个反应式循环反应,使O3分解。而造成大气臭氧层被破坏和减少的现象。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加2%,人的皮肤癌就增加3%,还受到白内障、免疫系统缺陷和发育停滞等疾病的袭击。从1987年,主要工业国签署了《蒙特利尔公约》,要求逐步停止使用危害臭氧层的化学物质。而且现在,已有更健康的第三代制冷剂出现了,这就是氨。氨是自然存在的物质,由氢和氮元素组成,对环境影响微乎其微。

造成原因的很多,首先可以了解O3就是臭氧,造成空洞的原因很多。例如氟利昂等物质的泄露会和O3造成剧烈反映,从而形成了空洞。对地球的不良影响,人在室外长时间日晒,会造成皮肤癌。随着CO2的增加,温室效应。科学家的补救就是积极的开发氟利昂的替代品

造成紫外线外泄,危害地球生灵。

臭氧层空洞是指臭氧层出现空洞,还是指臭氧层变薄

含氟物质与臭氧反应,使其吸收紫外线能力降低。减少含氟物质排放

臭氧层空洞是指臭氧层出现空洞,还是指臭氧层变薄

臭氧空洞的形成原因:在冰箱、空调等压缩机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向空气中大量排放佛里昂物质,这些物质的低层大气中很稳定,直到上升到距离地面20多千米的地方,佛里昂物质和那里的臭氧结合,把臭氧转化为氧气,导致臭氧层变薄甚至出现空洞。

A.由臭氧的化学式O3可知,该物质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由臭氧的化学式O3你一抬头臭氧层就会破洞有讽刺的含义。臭氧层破洞指的是因空气污染物质,特别是氧化氮和卤化代烃等气溶胶污染物的扩散、侵蚀而造成大气臭氧层被破坏和减少的现象。这句话利用你抬头来比喻成好像污染物质一样,会胶污侵蚀破坏或减少大气臭氧层。所以有讽刺的含义在里面。可知,臭氧是一种纯净物,故正确;

C.由臭氧的化学式O3可知,每个臭氧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

D.臭氧和氧气不是同一种物质,因为臭氧转化为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臭氧层空洞是怎样造成的?

在现代的生产与生活中,氟利昂被广泛地用作电冰箱的制冷剂,用作泡沫塑料的发泡剂,用作电子元件和精密仪器的清洗剂,用作剂和美发的喷雾剂等.氟利昂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被排放之后绝大部分都积存在空气中,然后慢慢地飘浮到高空的平流层,在那里经过光解分离出氯原子,而氯原子正是残害臭氧的“杀手”——1个氯原子在连锁反应中可以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臭氧(O3)广泛存在于大气之中,从地面到70千米的高空都有分布,在大约20千米高的大气中为密集。这一区域的臭氧几乎环绕整个地球,因此被称做臭氧层。

1、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是常见的皮肤癌,和被高能量的紫外线辐照关系非常密切。紫外线使DNA分子中的碱基嘧啶形成二聚体,导致DNA时出现错误。

由于污染,臭氧层出现了许多空洞,不过臭氧层空洞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洞,而是在一层浓密的臭氧层上出现了一处极为稀薄,甚至无法构成臭氧层的区域。在这一区域仍有臭氧分子存在,只是密度很小。臭氧层空洞影响着对应区域地面和水下的生物,包括人类的健康和繁衍,这一现象目前以南极洲地区为。如今这一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人们正在研究和采取各种方式弥补和改善臭氧层空洞现象。那么臭氧层空洞是如何形成的呢在高层大气中(高度范围约离地面15~24千米),由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而生成可观量的臭氧(O3)。光子首先将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氧原子与氧分子反应生成臭氧:

当O3的浓度在大气中达到值时,就形成厚度约20千米的臭氧层。臭氧能吸收波长在220~330纳米范围内的紫外光,从而防止这种高能紫外线对地球上生物的伤害。

过去人类的活动尚未达到平流层(海拔约30干米)的高度,而臭氧层主要分布在距地面20~25千米的大气层中,所以未受到重视。近年来不断测量的结果已证实臭氧层已经开始变薄,乃至出现空洞。1985年,发现南极上方出现了面积与美国大陆相近的臭氧层空洞,又发现北极上空正在形成的另一个臭氧层空洞。此后发现空洞并非固定在一个区域内,而是每年在移动,且面积不断扩大。臭氧层变薄和出现空洞,就意味着有更多的紫外辐射线到达地面。紫外线对生物具有破坏性,对人的皮肤、眼睛,甚至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强烈的紫外线还会影响鱼虾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正常生存,乃至造成某些生物灭绝,会阻碍各种农作物和树木的正常生长,又会使由CO2量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效应加剧。

由个反应消耗掉的Cl原子,在第二个反应中又重新产生,又可以和另外一个O3起反应,因此每一个Cl原子能参与大量的破坏O3的反应,这两个反应加起来的总反应是:

反应的结果是将O3转变为O2,而Cl原子本身只作为催化剂,反复起分解O3的作用。O3就被来自氟利昂分子释放出的Cl原子引发的反应而破坏。

另外,大型喷气机的尾气和核爆炸烟尘的释放高度均能达到平流层,其中含有各种可与O3作用的污染物,如NO和某些自由基等。人口的增长和氮肥的大量生产等也可以危害到臭氧层。在氮肥的生产中去向大气释放出各种氮的化合物,其中一部分可能是有害的(N2O),它会引发下列反应:

臭氧层空洞名词解释

1、要准备的材料:臭氧机,30Km长的管子,抽气机,氢汽球若干,小绳若干。

臭氧层的解释 [ozonosphere;chemosphere] 位于地球以外20—25公里,臭氧层空洞 是氟氯代烷以及NO2 NO的过度使用造成的 就是空调冰箱的大量生产使用和汽车尾气的不环保排放 导致紫外线大量射入 皮肤艾几率大增。是平流层臭氧集中的层次,由于太阳紫外线的光化作用所致 词语分解 臭的解释 臭 ò 不好闻的 气味 ,与“香” 相对 :臭味儿。臭氧。恶臭。 香气:“左佩刀,右备容臭, 烨然 若神人”。 惹人 厌恶 的:臭钱。臭美。臭架子。臭名远扬。 狠狠地:臭骂一通。 指 、炮弹坏,失效:臭火。 香

什么是臭氧层?为什么会造成臭氧层空洞?有什么补救办法?

因为臭氧层的主要成分是臭氧,它能和二氧化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把臭氧还原为氧气.现在全球二氧化碳的含量越来越多,也使臭氧层发生破坏,这样一些污染的地区就会出现臭氧空洞.

臭氧由太阳辐射使氧分子分解后,一个氧原子和另一个氧分子结合而成,通常生成于日照强烈的赤道上空。大气层中的臭氧总量计约33亿吨,但在整个大气层中所占比重极小--如果将之平铺在地表,将不过3mm的厚度--只有一粒绿豆的高度。

经过跟踪、监测,科学家们找到了臭氧空洞的成因:臭氧层损耗。一种大量用作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等化工制剂的氟氯烃是导致臭氧减少的“罪魁祸首”。另外,寒冷也是臭氧层变薄的关键,这就是为什么首先在地球南北极冷地区出现臭氧空洞的原因了。 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一些物质进入平流层与那里的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就会导致臭氧耗损,使臭氧浓度减少。 人为消耗臭氧层的物质主要是:广泛用于冰箱和空调制冷、泡沫塑料发泡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电子器件清洗的氯氟烷烃(CFxCl4-x,又称Freon),以及用于特殊场合灭火的溴氟烷烃(CFXBr4-x,又称Halons哈龙)等化学物质。 对南极臭氧洞形成原因的解释有三种,即大气化学过程解释,太阳活动影响和大气动力学解释

臭氧空洞修复方法

方法:首先用小绳把氢汽球间隔1米绑在30Km长的管子,让它的一端伸到臭氧层,再用臭氧机制造臭氧,用抽气机接到管子的另一端,把臭氧送到臭氧层的空洞处。

大气平流层中距地面 20-40 公里的范围内有一圈特殊的大气层,这一层大气中臭氧含量特别高。大气平均臭氧含量大约是 0.pm,而这里的臭氧含量接近 10ppm,高空大气层中 90% 的臭氧集中在这里,所以叫它臭氧层。

人类已经把 1500 万吨以上的氯氟烃排放到大气中。进入大气中的氯氟烃,只有一部分参与臭氧层破坏作用,大部分还在大气中游荡,因而,虽然现在很多地方已停止生产和使用氯氟烃,臭氧层仍然会继续遭到破坏。何况,除了氯氟烃外,工业废气、汽车和飞机的尾气、核爆炸产物、氨肥的分解物,其中可能含有氮氧化物、、甲烷等几十种化学物质,都是破坏臭氧层的因素。

二,保护方法.

要保护臭氧人类必须做到:

1、制定臭氧保护条例。用法律的形式来加以保护。

2、进行全球协作。因为保护臭氧不是一两个能够做到的,需要全球合作。

3、研制新型的制冷剂。以淘汰用氟氯烃化合物作制冷剂的旧空调、旧冰箱等。

4、加强宣传教育。使全民都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美德。

帮我找篇能体现说明文准确性的阅读题,要配上!!

2、太阳活动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题。(15分)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使其为我们的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的造福于人类。

(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1.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3分)

___一,什么在破坏臭氧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2.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3.选文第③段加点字"约"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4.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5.请从"节约"的角度,拟一则富有文采的宣传用语。(4分)

一、

1.[] 利用化学能发电;利用重力势能发电;利用热能发电。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三句话也分别是这三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解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分析题干,抓住语,找到它在文中所在段落。比如本题的"人体生物电池"出现在选文的第②段,那么从第②段的语句中就可归纳出所需要的。

4.[]举例子;具体说明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重力势能转换成电能。[解析]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是科技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失分警示]注意名词术语的准确性,"例"不能写成"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