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包括了哪些书,为何只有它们能称为正史?

5 晋书15、《北史》 唐·房玄龄等 130

24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等。24史是古代各朝编写的24部史书的总称。被历来的朝代二十四史,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公元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纪传体编写。纳为正统的史书,所以称为正史。

24史包括哪些 24史包括哪些著作24史包括哪些 24史包括哪些著作


24史包括哪些 24史包括哪些著作


二十四史指的是什么书

18、《旧五代史》

二十四史指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4、《三国志》

1、《史记》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该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二十四史,是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有八十万字。

《后汉书》是历史类文学作品,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朝东汉时期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的“前四史”之一。

5、《晋书》

该载的历史上起于东汉末年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

二十四史指的是什么书?

01

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二十四史是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共三千多卷,近四22.金史 (元·脱脱等) 23.元史 (明·宋濂等) 24.明史 (清·张廷玉等)千万字。主要记载从黄帝到明末四千多年的历史,包括、经济、法律、军事、天14、《南史》文、地理、学术文化等方面的丰富史料。

三国1921年,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就形成了后世通常所说的“二十六史”。时期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

二十四史里包括明史吗?

《清史稿》定稿后因为未经仔细核对,而只是作为「史稿」公之于世,所以体例不一,繁简失当,文字不通,以至年月、事实、人名、地名的错误均随处可见,但将《清实录》、《清会典》、《国史列传》、地志和档案中大量史料作了整理和汇编,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清史稿》虽然不能列入「正史」之中,但因为这是一部完整的纪传体清史,学术界常将它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中。

包17.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括的, 24史明细: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9 陈书 唐·姚思廉 36》《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包括,但是没有《清史》

二十四史是哪二十四史 部是什么史书

二十四史,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1] 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2] ”。它11 北齐书 唐·李百 50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1921年,大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2、二十四史,是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20.宋史 (元·脱脱等)

二十四史有哪些呢?

3 后汉书 南朝宋· 范晔 120

1、《史记》

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旧唐书》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后晋高祖天福六年(公元941年),石敬瑭命修唐史,由当时的宰相赵莹负责监修。赵莹立即组成修纂班子,到出帝开运二年(公元945年),全书修成,历时仅四年多。

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上古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史记》序中写道,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记事详实,内容丰富。

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

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是我们研究东汉历史的最基本的依据。范晔《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

六十五卷,包括《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时期的历史。

5、《晋书》

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7、《南齐书》

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原名《齐书》,至宋代为区别于李百所著《北齐书》,改称为《南齐书》,撰著者为萧子显。

8、《梁书》

56卷,记载自梁武帝萧衍建国至梁敬帝萧方智亡国共五十六年间的历史,是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辛勤撰写完成的。

9、《陈书》

36卷,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了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被隋文帝灭国首尾三十三年间的史事,由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撰写的。

3、《后汉书》10、《魏书》

一百二十四卷,其中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二卷,志二十卷。因有些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三卷,实共一百三十卷。北齐魏收撰。

11、《北齐书》

本名《齐书》,宋时才加一“北”字而成今名。它虽以记载北齐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

12、《周书》

五十卷,其中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唐令孤德主编,参加编写的有岑文本和崔仁师。

13、《隋书》

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本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隋书》的作者都是饱学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

是合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历史为一编的纪传体史著,记事起自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止于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公元5),记述南朝四代一百七十年的历史。《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北史》一百卷,其中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记述北朝从公元386年到618年,魏、齐(包括东魏)、周(包括西魏)、隋四个封建政权共二百三十三年的历史。作者李延寿,唐初相州(今河南安阳)人,曾任史官,参与修撰《隋书》《晋书》,并另外著有《南史》。

16、《旧唐书》

17、《新唐书》

二百二十五卷,包括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比起《旧唐书》来,作者对志下了一番功夫,增加了以前各史所没有的《仪卫志》、《兵志》。其他几个志也各增补了新资料,质量多在《旧唐书》之上。

19、《新五代史》

原名《五代史记》,是唐代设馆修史以后私人修正史。撰者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大约于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至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的十八年间编成此书。

20、《宋史》

撰修于元朝末年,全书有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十五卷,共计四百九十六卷,约五百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21、《辽史》

全书一百一十六卷,包括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传四十五卷,国语解一卷。本书较系统地记载了我国古代契丹族建立的辽朝二百多年的历史,并兼载辽立国以前契丹的状况,以及辽灭亡后耶律大石所建西辽的概况,是研究辽和契丹、西辽的重要史籍。

22、《金史》

《金史》撰成于元代,全书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23、《元史》

《元史》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成书于明朝初年。从洪武二年二月到八月,用一百八十八天的时间,修成顺帝以前各朝的历史,共一百五十九卷。

24、《明史》

《明史》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明史》以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家所称道,是一部水平较高的史书。

二十四史包括哪些史书

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

二十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等史书。

23 元史 明·宋濂等 210

1、《史记》主要包括《史记》,《汉书》,《三国志》,《宋书》,《梁书》,《明史》,《北齐书》 ,《隋书》等等,在这些史书当中记载了我们4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是由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历时14年撰写的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为“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由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的部纪传体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之一,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记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断代史。

5、《晋书》

该载的历史上起于东汉末年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梁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

二十四史不包括下列哪部史书

4 三国志 晋·陈寿 65

二十四史不包括《清史》。二十四史,以本纪、列传、表、志等形式,纵横交错,脉络贯通,记载了《清史稿》共有529卷,为近代人赵尔巽(1844—1927年)所撰。赵尔巽,字公镶,清末汉军正蓝旗人。同治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户部尚书、湖广总督、四川总督、东三省总督等职。14年袁世凯设清史馆,以赵尔巽为馆长,总领《清史稿》的修撰工作,到1927年定稿,包括有本纪25卷,志135卷,表53卷,列传316卷。记载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帝(1616年),到辛亥革命结束清朝统治(11年)共296年的历史。各个朝代的历史概貌。二十四史,具体如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梁书3、《后汉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二十四史都包括哪些史书?作者分别是谁?

当然包括啦

01.史记 (汉·司马迁) 02.汉书 (汉·班固) 03.后汉书 (范晔、司马彪)

22.金史 (元·脱脱等)

04.裴注三国志 (晋·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记述南朝刘宋王朝自刘裕建基至刘准首尾六十年的史实,为沈约所撰。全书一百卷,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作者根据何承天、徐爱等所著宋史旧本,旁采注纪,撰续成书。陈寿) 05.晋书 (唐·房玄龄等) 06.宋书 (南朝梁·沈约)

07.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08.梁书 (唐·姚思廉) 09.陈书 (唐·姚思廉)

10.魏书 (北齐·魏收) 11.北齐书 (唐·李百) 12.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13.隋书 (唐·魏徵等) 14.南史 (唐·李延寿) 15.北史 (唐·李延寿)

16.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17.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18.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20.宋史 (元·脱脱等) 21.辽史 (元·脱脱等)

哪二十四本史书不属于“二十四史”?

6、《宋书》

除了以下所列史书外均不属于二十四史书。

二十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因为《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所以把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

“二十四史”是合在一起的古代二十四部史书的统称,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所记内容,起自传说中的黄帝(约公元前30世纪初),止于明代的崇祯十七年(16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纪传体史书,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二十四史”以本纪、列传、表、志等形式,纵横交错,脉络贯通,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历史概貌;同时又以历代王朝的兴亡更替为框架,反映了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使和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拥有近四千年连贯、完整历史记载的和民族。44年);编写工作始自西汉,止于清代,编写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八百多年。

这二十四部史书,得到了清代乾隆的钦定,是得到统治者认可的“正统”史书,也就是“正史”—“二十四史”的名字,正是由此而来的。

二十四史现代点校本

由中华书局组织全国百余位文史专家,全国学术界、出版界通力合作,历时二十年完成的新最宏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是代表新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成就的标志性成果。

“二十四史”点校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为传统文献的整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确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古籍整理的基本范式和标准,为古籍整理学科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乾隆时代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在当时是标准本,但是武英殿本仍有不足之处,近代商务印书馆搜求各时代的善本,编成“百衲本二十四史”,当时可谓“二十四史”的版本。

但是传统的“二十四史”没有标点,没有断句,读起来仍有一定困难。五十年代,由建议,集中当时全国史家,对“二十四史”进行校订,加上标点,是为标点本“二十四史”,实为“二十四史”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