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备案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B

法律分析:重大危险源备案需要准备的材料有:1、重大危险源的运行情况、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作规程制定和落实情况;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分级、安全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情况;3、重大危险源的监测情况;4、重大危险源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系统的检测、检验以及维护保养情况;5、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修订和演练情况。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_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多久演练一次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_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多久演练一次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_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多久演练一次


8.4注意事项

法律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辨识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逐项进行登记建档。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当包括下列文件、资料:(一)辨识、分级记录;(二)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三)涉及的所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四)区域位置图、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和主要设备一览表;(五)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作规程;(六)安全监测系统、措施说明、检测、检验结果;(七)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评审意见、演练和评估报告;(八)安全评估报告或者安全评价报告;(九)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人、机构名称;(十)重大危险源场所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十一)其他文件、资料。

2017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是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欢迎大家阅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体系构成以及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附件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其他组织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000.4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AQ/T 9007 生产安全应急演练指南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程度减少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3.2

应急准备 emergency prepar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3、术语和定义物资准备。

3.3

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

针对发生的,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4

应急救援 emergency 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限度地降低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3.5

应急演练 emergency exercise

针对可能发生的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4、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4.1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评审6个步骤。

4.2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4.3资料收集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预案编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资料,同时收集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4.险评估

主要内容包括:

a) 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危险源;

b) 分析可能发生的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

c) 评估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4.5应急能力评估

在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状况基础上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完善应急保障措施。

4.6编制应急预案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及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应注重系统性和可作性,做到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见附录A。

4.7应急预案评审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评审。评审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内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外部有关专家和人员进行评审。应急预案评审合格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发实施,并进行备案管理。

5、应急预案体系

5.1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危险源的性质以及可能发生的类型确定应急预案体系,并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风险因素单一的小生产经营单位可只编写现场处置方案。

5.2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主要从总体上阐述的应急工作原则,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

5.3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内容而制定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

5.4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类别,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作规程以及危险性控制措施,组织本单位现场作业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共同进行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6、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6.1总则

6.1.1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6.1.2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应急预案等。

6.1.3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工作范围和类型、级别。

6.1.4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可用框图形式表述。

6.1.5应急工作原则

6.2风险描述

简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或可能发生的风险种类、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程度及影响范围等。

6.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可用结构图的形式表示,明确构成部门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根据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6.4预警及信息报告

6.4.1预警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监测系统数据变化状况、险情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或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进行预警,明确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发布的程序。

6.4.2信息报告

按照有关规定,明确及险情信息报告程序,主要包括:

a) 与通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通报程序和人。

b) 信息上报

明确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报告信息的流程、内容、时限和人。

c) 信息传递

明确发生后向本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信息的方法、程序和人。

6.5.1响应分级

针对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生产经营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对应急响应进行分级,明确分级响应的基本原则。

6.5.2响应程序

根据级别和发展态势,描述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6.5.3处置措施

6.5.4应急结束

明确现场应急响应结束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6.6信息公开

明确向有关媒体、公众通报信息的部门、负责人和程序以及通报原则。

6.7后期处置

主要明确污染物处理、生产秩序恢复、医疗救治、人员安置、善后赔偿、应急救援评估等内容。

6.8保障措施

6.8.1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可为本单位提供应急保障的相关单位或人员通信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同时,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6.8.2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应急专家、专业应急队伍、应急队伍等。

6.8.3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运输及使用条件、管理人及其等内容。

6.8.4其他保障

根据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经费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6.9应急预案管理

6.9.1应急预案培训

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预案培训、方式和要求,使有关人员了解相关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现场处置方案。如果应急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6.9.2应急预案演练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不同类型应急预案演练的形式、范围、频次、内容以及演练评估、总结等要求。

6.9.3应急预案修订

明确应急预案修订的基本要求,并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6.9.4应急预案备案

6.9.5应急预案实施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7、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7.1风险分析

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分析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程度、影响范围等。

7.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类型,明确应急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7.3处置程序

明确及险情信息报告程序和内容,报告方式和人等内容。根据响应级别,具体描述接警报告和记录、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指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应急响应程序。

7.4处置措施

8、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内容

8.1风险分析

主要包括:

a) 类型;

b) 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c) 发生的可能时间、的危害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d) 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e) 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

8.2应急工作职责

根据现场工作岗位、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应急工作分工和职责。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及现场情况,明确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扩大及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b)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辆伤害等,从人员救护、工艺作、控制,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c) 明确报警负责人以及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员,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主要包括:

b)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c)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d)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e)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f)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g)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9、附件

9.1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当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更新。

9.2应急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主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性能、数量、存放地点、运输和使用条件、管理人和联系电话等。

9.3规范化格式文本

应急信息接报、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

9.4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主要包括:

a) 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b) 重要防护目标、危险源一览表、分布图;

c) 应急指挥部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d) 疏散路线、警戒范围、重要地点等的标识;

e) 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9.5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列出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救援协议或备忘录。

;

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类型,制定相应的( )。

2017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本题考查的是《安全生产法》。如果本单位风险种类较多、可能发生多种类型的,应当组织编制综合应急预案。6.5应急响应综合应急预案从总体上规定的应急工作原则和程序,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

如果针对某一类型,或者仅仅针对某一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可以制定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某一类型或者重要设施、重大危险源存在的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

如果仅仅针对具体的工作场所、装置或设施,可以制定简单的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包括风险分析、应急指挥人员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

环境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及重大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如何写 还有就是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表格形式的,首先是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辨识,然后是危险源因素分析,然后是针对分析的结果做控制措施,针对危害较大的危险源制定应急预案和演练。例如,高空坠落,危险源辨识是脚手架和深基坑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就是不使用安全带和维护不牢固,针对此项的安全预案就是高空坠落预案,预案内容是针对突发坠落8.3应急处置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安全应急组织机构,电话,采取措施步骤等。

有问题请追问。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哪几种

明确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并进行备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有以下几种:

a)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1、综合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2、专项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而制定的专项性工作方案;

3、现场处置方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生产安全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申报应急预案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应急预案备案申报表;

2、应当提供应急预案评审意见;

3、应急预案电子文档;

4、风险评估结果和应急资源调查清单。

《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标准,结合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和可能发生的特点,与相关预案保持衔接,确立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体现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等特点。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类型的,应当组织编制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应当规定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应急预案体系、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