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重点背诵内容是什么?
初一历史必背知识点有: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1、我国是世界上早种水稻的:生活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
2、我国是世界上早种的:生活于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种植,住半地穴式房子。
3、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帝黄帝(人文初祖)部落结盟,为汉族前身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
4、我国历史上个奴隶制: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禅让制”。
6、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是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的是干栏式的房屋。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这篇文章我给大家归纳总结了七年级下册历史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学习历史知识点有帮助。
隋唐时期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5(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
4.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科举制
1.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2.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为重要。:首创殿试。
3.积极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4.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也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
1.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①思想上:吸取隋速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重用魏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重用房玄龄、杜如晦等)
②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减轻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军事方面。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 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朝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2..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鼎盛时期)
1.背景:唐玄宗多才多艺,治理也很有能力。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2.措施(1)重用贤能,出现贤相姚崇和宋璟。
(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3)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4)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宋朝加强集权的措施
(一)军事上
1.宋太祖赵匡胤以“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了节度使将对的控制。
2.设立禁军,将各地精兵收归京城禁军管辖。
3.设置枢密院,实行“更戍法”。
4.为了加强集权,防止将领夺权。宋太祖削去了都点检这个重要的禁军职位。
(二)经济上
在各路设四司,转运使。
(三)上
1.宰相不再由三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
2.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
3.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4.设三司管理财政。
5.在地方上设知州。
四大发明
造纸术:造纸术是四大发明之一,纸是古代劳动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北磁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是四大发明之一,改变了人类的史。
印刷术是古代劳动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朝虽然出现活字印刷术,但并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