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产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水污染防治的措施
现代养殖业发展趋②秋季放养。放养时间为8月中旬至9月,以放养当年培育的大规格虾苗为主,1.2厘米的每亩2.5-3万尾,2.5-3厘米的每亩1.5-2万尾;势污水八大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削减工业污染,对钢铁、电力、化工、煤炭等重点污染行业推广废水循环闭路的零排放制度,切实加强对污染排放单位的审核和监督。2、加快建设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进一步研究工业节水管理办法,规范企业节水范围,对水污染重点排放行业严格执行用水定额和节水标准。3、大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从根本上避免城市水环境继续恶化,另外还要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的技术水平。缺水城市在规划污水处理设施的同时要安排回用设施的建设,开展污水处理的深度处理。4、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综合防治面源污染。今后主要推广有机肥,制定农、化肥的减量,切实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5、采取措施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6、科学合理地调配水资源,保证生态用水。开发利用水资源应以保护水环境功能为前提,兼顾水资源上、下流域的需求,要按照水资源可开发总量来发放许可证。7、要优先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要制定全国城市和农村饮用水源地的保护规定,在水源地保护区内严格限制各种开发活动。8、要严格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农的大量使用使得水体中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比例较高,对此要严格控制。《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第二十条:城镇排水设施覆盖范围内的排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将污水排入城镇排水设施。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不得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第二十一条:从事工业、建筑、餐饮、医疗等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下称排水户)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应当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城镇排水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标准,重点对影响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的事项进行审查。排水户应当按照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水。
传统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产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传统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产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传统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产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4、栽好水草:淡水龙虾池内栽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伊乐藻等水生植物,面积占虾池面积2/3,同时架设网片或设置竹筒、塑料筒等提供栖息、蜕壳、隐蔽场所。
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8、日常管理:淡水龙虾养殖要每天巡池,注意水色变化和活动情况,如发现有虾子上岸或爬在水草上驱赶不肯入水则应检查水体是否缺氧或水质变坏等,要采取相应措施如增氧、换水等。从我国现代农业细分市场来看,主要包括现代种植业、现代养殖业、现代林业等。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应用,在农业产业数字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大力实施育种研发、遗传改良和新品种培育等重大专项,推动现代种业等产业园建设,鼓励支持企业研发创新,现代种业等细分市场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养殖业发展现状
2013年以来,禽蛋禽肉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2022年,全禽出栏161.4亿只,比上年增加4.0亿只,增长2.5%;禽肉产量2443万吨,增加63万吨,增长2.6%;禽蛋产量34结合我国现代养殖业发展情况来看,未来三大发展趋势分别为规模化、智能化及品牌化。我国现代养殖业布局的完善将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56万吨,增加48万吨,增长1.4%。2022年末全禽存栏67.7亿只,比上年末下降0.2%。
注:截至2023年3月,2022年相关数据尚未发布,请客户谅解。
现代养沿海地区水分充足,常见连续阴雨天气,水质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同时,低温阴雨天气特别适合各种有害菌滋生繁殖,消耗水体中的氧气,时可影响对虾摄食,直接或间接侵害到养殖对虾。殖业发展模式
根据我国现代养殖业产品的不同,主要分为畜禽养殖及水产养殖两大类。其中畜禽养殖主要模式包括专业化自主经营、“公司+农户”模式等。水产养殖主要模式包括稻渔种养结合、智能渔场等。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现代农业商业模式与产业链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淡水虾养殖有什么要求
1.转北风天气(或者转西风天气)2、清池消毒:淡水龙虾苗放养前20-30天排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整修池埂,每亩用生石灰75③冬春放养。放养时间在12月份或翌年3-4月,以放养当年不符合上市规格虾为主,规格为每公斤100-200只,每亩放养1.5万-2万尾。公斤或漂、漂精等物,清池消毒。
3、施足基肥:淡水龙虾池每亩施腐熟畜禽粪肥500-600公斤,培育轮虫和枝角类、桡足类浮游生物,为虾苗提供适口饵料。
5、虾苗放养:
①夏季放养。放养时间在7月中下旬左右,以放养当年孵化的批稚虾为主,稚虾规格为0.8厘米以上的,每亩放养3-4万尾左右;
6、饲料选择:淡水龙虾为杂食性,动物性饲料有小鱼碎块、干鱼粉、螺蚌肉及各种动物内下脚料等,植物性饲料有菜籽饼、豆粕、麸皮、小麦、玉米、南瓜及各种蔬菜和水旱草等。
7、投喂饲料:淡水龙虾多在夜里活动觅食,每天上午十点、下午四点各投喂一次,下午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70%左右,日投喂量可根据天气、水质状况以及虾活动现代农业细分市场结构觅食情况适当增减。
一 、 养殖设施 池塘面积以4~10亩为宜,深1~1.5米,坡比1∶2.5。池底平坦,底质以壤土为好,池坡土质较硬,池塘保水性好,水位易调控。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建好进排水渠,做到灌得进,排得出。克氏螯虾逃逸能力较强,必须搞好防逃设施建设。通常用塑料薄膜或钙塑板,沿池埂四周用竹桩或木桩支撑围起防逃。 二 、 放养前准备 1、清池消毒虾苗虾种放养前20~30天,排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整修池埂,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或漂、漂精等物,清池消毒。 2、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畜禽粪肥500~600公斤,培育轮虫和枝角类、桡足类浮游生物,为虾苗虾种提供适口饵料。 3、栽好水生植物池内栽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伊乐藻等水生植物,面积占虾池面积2/3。同时,架设网片,或设置竹筒、塑料筒等,为克氏螯虾提供栖息、蜕壳、隐蔽场所。 三 、 虾苗虾种放养 1、养殖模式可以采用多种养殖模式。(1)夏季放养模式。以放养当年孵化的批稚虾为主,放养时间在7月中下旬,稚虾规格为0.8厘米以上。每亩放养3万~4万尾。(2)秋季放养模式。以放养当年培育的大规格虾苗或虾种为主,放养时间为8月中旬至9月。虾苗规格1.2厘米左右的,每亩放养2.5万~3万尾;虾种规格2.5~3厘米的,每亩放养1.5万~2万尾。少部分年底可达上市规格,大部分要到翌年6~7月起捕上市,商品虾只重25克,亩产300~500公斤。(3)冬春放养模式。一般在12月份或翌年3~4月放养。以放养当年不符合上市规格虾为主,规格为每公斤100~200只 ,每亩放养1.5万~2万尾。经过冬春养殖,到6~7月起捕上市,商品虾只重可达30克,亩产400~500公斤。 2、苗种质量虾苗虾种质量要求是:(1)规格整齐。稚虾规格在0.8厘米以上,虾种规格在3厘米左右。同一池塘放养的虾苗虾种规格要一致,一次放足。(2)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病无伤,生命力强。(3)虾苗虾种都是人工培育的。如果是野生虾种,应经过一段时间驯养后再放养,以免相互争斗残杀。 3、注意事项:(1)冬季放养择晴天上午进行,夏季和秋季放养择晴天早晨或阴雨天进行,避免阳光暴晒。(2)虾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浴洗10分钟,杀灭寄生虫和致病菌。(3)从外地购进的虾种,因离水时间较长,放养前应略作处理。将虾种在池水内浸泡1分钟,提起搁置2~3分钟,再浸泡1分钟,如此反复2~3次,让虾种体表和鳃腔吸足水分后再放养,以提高成活率。(4)饲养克氏螯虾的池塘,适当混养一些鲢鳙鱼,以改善水质,充分利用饵料资源。 四 、 科学投喂 克氏螯虾食性杂,且比较贪食。饲料投喂上,把握以下三点。 1、按照克氏螯虾同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要,搞好饲料的组合和投喂。克氏螯虾稚虾、幼虾阶段,以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以及水生昆虫幼体等为食,成虾阶段则兼食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虾苗、虾种放养后,要适时追施肥料,培肥水质。在8~10月克氏螯虾快速生长阶段,多喂麸皮、豆饼以及青绿饲料,适当喂给动物性饲料。11~12月克氏螯虾越冬前,以投喂动物性饲料为主。 2、按照克氏螯虾的生活习性和摄食特点投喂。克氏螯虾多在夜里活动觅食,并具有争食、贪食习性。投喂饲料要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以下午一次为主,占全天投喂量70%;采取定质、定量、定时投喂方法,喂足喂匀,保证每只虾都吃饱,避免相互争食。 3、按天气、水质变化和虾活动摄食情况合理投喂。克氏螯虾生长的适宜水温为20~32℃。在8~10月克氏螯虾摄食量大,日投喂量可按在池虾体重的6%~10%安排,干饲料或配合饲料按2%~4%统筹,并根据天气、水质状况以及虾活动觅食情况适当增减。连续阴雨天气或水质过浓,可以少投喂,天气晴好时适当多投喂;大批虾蜕壳时少投喂,蜕壳后多投喂;虾发病季节少投喂,生长正常时多投喂。既要让虾吃饱吃好,又要减少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 五 、 日常管理 1、建立巡池检查制度。每天巡池,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对策。 2、调控水质。保持虾池溶氧量在5 克/升以上,pH值7~8.5,透明度40厘米左右。每15~20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3。每2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每次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保持水位稳定,不能忽高忽低。 3、加强栖息蜕壳场所管理。虾池中始终保持有较多水生植物。大批虾蜕壳时严禁干扰,蜕壳后立即增喂优质适口饲料,防止相互残杀,促进生长。 4、防逃防病。汛期加强检查,严防逃虾。做好病害防治和敌害清除工作。 六 、 商品虾捕捞与运输 1、捕捞 。 可以在6~7月和11~12月集中捕捞。先用地笼网、手抄网等工具捕捉,再干池捕捉。也可以捕大留小,常年捕捞。 2、运输。商品虾通常用泡沫塑料箱干运,也可以用塑料袋装运,或用冷藏车装运。运输时保持虾体湿润,不要挤压,以提高运输成活率
南美白对虾白点病害发展历程与防疫对策是什么?
南美1、养殖设施:淡水龙虾池塘面积以4-10亩为宜,深1-1.5米,池底平坦,底质以壤土为好,保水性好,水位易调控,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建好进排水渠,同时搞好防逃设施建设。白对虾白点,主要有三个原因,第1个是虾,自己就携带着,第二是因为水长期没有进行化验,第三是因为水本身造成了污染,具体的方法是要找到这个形成的因素,然后通过具体来进行治疗。一是虾体自身携带、二是水环境污染、三是长期水质不化验;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方法。南美白对虾;白斑病;成因;防治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以其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广预防及处理方法:台风到来之前“底居安+底加氧”改底,台风到来时使用“激活”+“活力钙”,硬壳、保虾、抗应激。台风过后,应及时查看池塘情况,天气转好气温回升时,及时使用不伤水的生物消毒剂“优肽”,把有害菌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盐性、适宜高密度养殖等优点。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对虾病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凡纳滨对虾抗病能力强,发病率低,但偶尔也会发生。防病方面,除了严把虾苗质量关,还要从水质、饲料、日常管理等方面综合把关,防止疾病的发生。
气候变化大的时候水产养殖户要做哪些防范措施
预防及处理方法:白天多开增氧机,晚上使用“底加氧”增强底部溶氧。水浓水浑池塘可使用“碧水安”+“速解安”稳水,降低水体中其它物质的耗氧。养殖过程中,持续稳定的风向,有助于水体和养殖动物的稳定,但突然转风,温度变化大,水浅易返底,水温改变,藻类生长受影响,常引起倒藻及水变,养殖动物摄食下降。水质不稳定时,引起养殖动物应激反应。例如对虾在这时极易出现红肝,并能伴随细菌感染,易脱壳不遂。天气好转时,有害菌较有益菌繁殖速度更快,此时对虾体质弱,更易发病。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随之不断提升,使得我国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和改善,水产品在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促进了我国水产品需求量的持续增长,进而推动了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不断提升。2021年我国水产品产量达到6690.29万吨,同比增长2.16%,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387.24万吨,淡水产品产量3303.05万吨。预防及处理方法:北风(或者西风)到来之前使用“碧水安”,稳定水质,同时适当补菌。北风(或者西风)到来之际使用“激活”+“活力钙”,增强对虾抗应激能力。北风(或者西风)过后使用“优肽”+“速解安”,以减少水体中有害弧菌的数量,预防气泡病的发生。
3.晴天突降暴雨
天气变化防不胜防,常常刚才还晴空万里,一转眼就倾盆大雨。下雨后突然晴天最易发生气泡病。气泡病对虾危害极大,此时虾体质较弱,最容易应激,感染其他疾病。
预防及处理方法:适当加深水位,保持水体的稳定。暴雨过程中,加开增氧机,避免水分层。雨后天气转好时,晴天中午加开增氧机,避免水质过浓。一旦发现气泡病症状及时泼洒“速解安”+“优肽”,曝气、防继发感染。
4.闷热天气
天气闷热气压低、没有风,空气不对流,极易造成池塘底热及溶氧不足现象,对虾搞水浑浊,吃料下降,晚上常伴有虾趴边情况。
预防及处理方法:中午阳光晴好时加开增氧机,经常使用“底居安”+“底加氧”,同时,夜间可使用“氧速保”增氧。
5.台风天气
东山地区每年受台风间接影响较大,每次台风前的低气压都会给养殖带来巨大损失。台风虽然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把损失降到。
6.大雾天气
当发生大雾天气时,气压低,空气中溶氧本身已经不足,池底溶氧会更低,这时常出现对虾不正常缺氧现象,如果不注意观察及管理,会出现虾蜕壳硬壳预防及处理方法:适当停料或者减料,并赶在阴雨天气来临之前及时解毒,选用复合有益菌“利菌多Ⅱ”,稳定水质。连续干撒“底居安”+“底加氧”,缓解底部发热现象。使用“激活”+“活力钙”,增强虾抗应激能力。不成功的情况。
山西对虹鳟鱼养殖有什么政策支持呢
2.连续阴雨天气山西省对虹鳟鱼养殖有一些政策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我是粤东的:适合啊,但是竟争会强些。本来粤东地区就是搞水产的1、《山西省虹鳟养殖业转型发展研究》提出了以强化统筹规划与政策扶持、推进产业转型、建设高标准苗种繁育基地、创新养殖模式与技术2013年以来,我国猪牛羊禽肉产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其中2019年和2020年出现陷入低谷,2021年我国猪牛羊禽肉产量出现大幅回升,达到了8887万吨,同比增长16.34%。2022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9227万吨,比上年增加339万吨,增长3.8%。猪肉、牛羊肉、禽肉、禽蛋和牛奶产量均不同程度增长。、发展生态节水养殖、推进健康养殖体系建设、加快制品研发、提升养殖产品附加值为主要内容的转型发展对策。
2、《2022年及31省市水产养殖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绿色养殖”是主旋律》指出,山西省提出到2025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水产品产量保持在30万吨以上,渔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3、《虹鳟鱼养殖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了山西省虹鳟鱼养殖的自然条件、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建议加强品种改良、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工作。
4、《虹鳟鱼人工养殖方法,虹鳟鱼的养殖条件》介绍了虹鳟鱼的生活习性、人工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山西省虹鳟鱼养殖者提供了一些技术指导。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