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飞船发射过程漫画图解_载人飞船全过程
关于”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对接过程的详细资料,我要做校园报,12月要出版,请帮个忙!
神舟八号发射目标飞行器,不载人。百度的回答
载人飞船发射过程漫画图解_载人飞船全过程
载人飞船发射过程漫画图解_载人飞船全过程
神舟八号,无人飞行器,是“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也是神舟系列飞船进入批量生产的代表。神八将采用“长征二号”F/G火箭来发射,约2011年10月发射。2011年8月18日,“携手神八·交会梦想”大型公众征集活动启动仪式开始征集“平民梦想”,征集到的梦想经筛选后将有机会搭载神舟八号飞船遨游太空。
神舟八号飞船,是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工程院院士、原“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透露,在的载人航天“三步走”中,终要建设的是一个基本型空间站,它的规模不会超过现有的“和平号”或空间站。戚发轫院士介绍,基本型空间站大致包括一个核心舱、一架货运飞船、一架载人飞船和两个用于实验等功能的其他舱,总重量在100吨以下。其中的核心舱需长期有人驻守,能与各种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接。具备了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才有资格发射核心舱。为此,我国将在海南文昌新建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同时,我国还将在天津新建总装场,便于海路运输。
四大看点
看点一 交会对接难点 整个对接过程必须保证接合平稳,不能剧烈摇晃从而影响在轨飞行器的姿态。对接时两个飞行器在空中都是超高速飞行状态,虽然对接时相对速度不大,但要在充斥着高密度等离子体、游离氧及紫外线等的复杂空间环境中,实现两个活动体间的对接,难度依然很高。 对接步骤:地面→自动寻的→逼近→对接 与神九对接:神舟八号发射目标飞行器(专门用于对接),而后续发射的神九将与神八留在空中的轨道舱实现航天器的首次无人对接。 看点二 飞船定型 神舟系列飞船将在神舟八号基本定型,成为标准型空间渡船,其外形等基本要素都将保持不变。 看点三 升空时间
天宫一号(7张)预计在2011年10月,天宫一号发射后采用“长征二号”F/G火箭来发射。 看点四 飞船类型 神舟八号发射目标飞行器,不载人。
空间站建设
工程院院士、原“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透露,在的载人航天“三步走”中,终要建设的是一个基本型空间站,它的规模不会超过现有的“和平号”或空间站。戚发轫院士介绍,基本型空间站大致包括一个核心舱、一架货运飞船、一架载人飞船和两个用于实验等功能的其他舱,总重量在100吨以下。其中的核心舱需长期有人驻守,能与各种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接。具备了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才有资格发射核心舱。为此,我国将在海南文昌新建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同时,我国还将在天津新建总装场。
需要解决三大技术难题
航天员出舱工作,航天器对接和水和空气的再生循环等附加技术。目前,以上海为主的科研人员已完成大量对接技术的实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为“神舟八号”做好技术储备。 的空间站,将是符合需要、有特色、适度规模空间站。建成后,其核心舱可以不断加舱。届时,每年将往空间站发射若干个航天器。
“神八”“神九”飞天不载人
据刘竹生介绍,我国将在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神舟八号发射目标飞行器(专门用于对接),也就是空间实验室,神舟九号实现无人对接,但“神八”与“神九”飞船都将没有航天员跟随上天。而神舟十号则实现载人对接。刘竹生表示,今后的载人飞船发射时间间隔将大大缩短,目标飞行器发射当年就可以发射对接飞船。他说,“神七”到“神十”飞船的发射,都服务于太空空间站建设。如果“神八”能顺利升空,“神九”与“神十”就不用再等两年,“一个多月后就可能上天了”。他说,以后的“神舟”飞船系列仍将由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空间技术研究院“神六”副总设计师杨宏介绍说,我国已经进入载人工程第二阶段,这一阶段载人航天事业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短期内有人照料的小型空间实验室。
运载火箭
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吴燕生表示,我国正在研制新型大运载火箭,该项目立项后,可在6年半内研制成功有效载荷25吨的新一代火箭,赶上领先水平。目前我国低轨道运载火箭的载荷只有9吨,这无法满足即将开展的空间站任务,以及嫦娥探月工程。工程院院士、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透露说,新一代火箭将由四个助推器和一个动力级构成动力系统,可靠性将比目前火箭有进一步提高,这个火箭可能被命名为“长征5号”。
发射时间
刘良栋透露,预计将在2011年10月发射神舟八号,而原的发射时间要早于2011年。在神八之前要发射一个目标飞行器,并且该航天器是不载人的。如果发射成功,对航天事业来说将又是一个大的突破。 对于未来载人航天的发展趋势,刘良栋表示,目前正在规划之中。下一步是搞战略部署,在未来10到12年内完成。第三步就是建立空间站,希望能在2020年前实现。对于空间站的规模,仍在规划、研究中。
刘良栋称,未来载人航天的发展趋势有两个方向,首先是性能全面的大卫星,在导航、通信等方面实现高性能、高产值。现在有一些卫星的产值很大,例如通信卫星,在民用、军用方面都有很大作用。其次是导航卫星的发展前景也很大。在“十一五”规划里,也把高分辨率的卫星技术作为重点研究的方向。
编辑本段搭载平民梦想
2011年8月18日起至9月10日,公民和全球华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强国梦想、飞天梦想、绿色梦想等制作成文字、或影音作品,通过腾讯网活动网站、航天网和微博等提交梦想。
征集到的梦想经筛选后将有机会被储存到特制的‘梦想芯片’中,搭载神舟八号飞船遨游太空。 杨利伟也表示,尽管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入到浩瀚太空,但通过参与活动,每个人的梦想都有了上太空的机会,希望通过梦想征集活动能激发更多人投入到探索太空的行列之中。
位航天员杨利伟在8月18日举行的“携手神八·交会梦想”大型公众征集活动启动仪式上写下了本次活动的个梦想:希望太空中能留下更多人的足迹,传递更多人的声音,为人类造福。
重大的航天发射无疑是普及航天知识的机会。航天基金会秘书长张玉江表示,希望此次梦想征集活动能进一步向公众普及航天科学知识,在为促进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营造更好氛围的同时,也为提高国民科学素养贡献一份力量。
谢谢
神舟八号发射目标飞行器,不载人。百度的回答
神舟八号,无人飞行器,是“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也是神舟系列飞船进入批量生产的代表。神八将采用“长征二号”F/G火箭来发射,约2011年10月发射。2011年8月18日,“携手神八·交会梦想”大型公众征集活动启动仪式开始征集“平民梦想”,征集到的梦想经筛选后将有机会搭载神舟八号飞船遨游太空。
神舟八号飞船,是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工程院院士、原“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透露,在的载人航天“三步走”中,终要建设的是一个基本型空间站,它的规模不会超过现有的“和平号”或空间站。戚发轫院士介绍,基本型空间站大致包括一个核心舱、一架货运飞船、一架载人飞船和两个用于实验等功能的其他舱,总重量在100吨以下。其中的核心舱需长期有人驻守,能与各种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接。具备了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才有资格发射核心舱。为此,我国将在海南文昌新建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同时,我国还将在天津新建总装场,便于海路运输。
四大看点
看点一 交会对接难点 整个对接过程必须保证接合平稳,不能剧烈摇晃从而影响在轨飞行器的姿态。对接时两个飞行器在空中都是超高速飞行状态,虽然对接时相对速度不大,但要在充斥着高密度等离子体、游离氧及紫外线等的复杂空间环境中,实现两个活动体间的对接,难度依然很高。 对接步骤:地面→自动寻的→逼近→对接 与神九对接:神舟八号发射目标飞行器(专门用于对接),而后续发射的神九将与神八留在空中的轨道舱实现航天器的首次无人对接。 看点二 飞船定型 神舟系列飞船将在神舟八号基本定型,成为标准型空间渡船,其外形等基本要素都将保持不变。 看点三 升空时间
天宫一号(7张)预计在2011年10月,天宫一号发射后采用“长征二号”F/G火箭来发射。 看点四 飞船类型 神舟八号发射目标飞行器,不载人。
空间站建设
工程院院士、原“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透露,在的载人航天“三步走”中,终要建设的是一个基本型空间站,它的规模不会超过现有的“和平号”或空间站。戚发轫院士介绍,基本型空间站大致包括一个核心舱、一架货运飞船、一架载人飞船和两个用于实验等功能的其他舱,总重量在100吨以下。其中的核心舱需长期有人驻守,能与各种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接。具备了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才有资格发射核心舱。为此,我国将在海南文昌新建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同时,我国还将在天津新建总装场。
需要解决三大技术难题
航天员出舱工作,航天器对接和水和空气的再生循环等附加技术。目前,以上海为主的科研人员已完成大量对接技术的实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为“神舟八号”做好技术储备。 的空间站,将是符合需要、有特色、适度规模空间站。建成后,其核心舱可以不断加舱。届时,每年将往空间站发射若干个航天器。
“神八”“神九”飞天不载人
据刘竹生介绍,我国将在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神舟八号发射目标飞行器(专门用于对接),也就是空间实验室,神舟九号实现无人对接,但“神八”与“神九”飞船都将没有航天员跟随上天。而神舟十号则实现载人对接。刘竹生表示,今后的载人飞船发射时间间隔将大大缩短,目标飞行器发射当年就可以发射对接飞船。他说,“神七”到“神十”飞船的发射,都服务于太空空间站建设。如果“神八”能顺利升空,“神九”与“神十”就不用再等两年,“一个多月后就可能上天了”。他说,以后的“神舟”飞船系列仍将由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空间技术研究院“神六”副总设计师杨宏介绍说,我国已经进入载人工程第二阶段,这一阶段载人航天事业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短期内有人照料的小型空间实验室。
运载火箭
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吴燕生表示,我国正在研制新型大运载火箭,该项目立项后,可在6年半内研制成功有效载荷25吨的新一代火箭,赶上领先水平。目前我国低轨道运载火箭的载荷只有9吨,这无法满足即将开展的空间站任务,以及嫦娥探月工程。工程院院士、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透露说,新一代火箭将由四个助推器和一个动力级构成动力系统,可靠性将比目前火箭有进一步提高,这个火箭可能被命名为“长征5号”。
发射时间
刘良栋透露,预计将在2011年10月发射神舟八号,而原的发射时间要早于2011年。在神八之前要发射一个目标飞行器,并且该航天器是不载人的。如果发射成功,对航天事业来说将又是一个大的突破。 对于未来载人航天的发展趋势,刘良栋表示,目前正在规划之中。下一步是搞战略部署,在未来10到12年内完成。第三步就是建立空间站,希望能在2020年前实现。对于空间站的规模,仍在规划、研究中。
刘良栋称,未来载人航天的发展趋势有两个方向,首先是性能全面的大卫星,在导航、通信等方面实现高性能、高产值。现在有一些卫星的产值很大,例如通信卫星,在民用、军用方面都有很大作用。其次是导航卫星的发展前景也很大。在“十一五”规划里,也把高分辨率的卫星技术作为重点研究的方向。
编辑本段搭载平民梦想
2011年8月18日起至9月10日,公民和全球华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强国梦想、飞天梦想、绿色梦想等制作成文字、或影音作品,通过腾讯网活动网站、航天网和微博等提交梦想。
征集到的梦想经筛选后将有机会被储存到特制的‘梦想芯片’中,搭载神舟八号飞船遨游太空。 杨利伟也表示,尽管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入到浩瀚太空,但通过参与活动,每个人的梦想都有了上太空的机会,希望通过梦想征集活动能激发更多人投入到探索太空的行列之中。
位航天员杨利伟在8月18日举行的“携手神八·交会梦想”大型公众征集活动启动仪式上写下了本次活动的个梦想:希望太空中能留下更多人的足迹,传递更多人的声音,为人类造福。
重大的航天发射无疑是普及航天知识的机会。航天基金会秘书长张玉江表示,希望此次梦想征集活动能进一步向公众普及航天科学知识,在为促进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营造更好氛围的同时,也为提高国民科学素养贡献一份力量。
谢谢 赞同1| 评论 2012-3-17 15:58 1254715869 | 二级
步是“相撞”。在惯性作用下,8吨重的“神舟八号”与8.6吨重的“天宫一号”以每秒0.2米左右的速度进行相撞,当“神舟八号”上的主动对接机构碰撞上“天宫一号”上的被动对接机构,对接过程正式开始。
第二步是“捕获”。当“神舟八号”主动对接机构上的对接环,接到失衡传感器发出对接指令信号后,6根滚珠丝杆就会向外推出200多毫米,对接环上安装的3对捕获锁,撞到“天宫一号”被动对接机构相对应的卡板器,就会被牢牢卡住。
第三步是“缓冲”。“神舟八号”对接环受到撞击后,将会通过一套传动机构,联向对接机构上的摩擦自动器和电磁阻尼器,分别吸收纵向和横向的撞击能量,进行缓冲。碰撞、捕获、缓冲三个步骤共需要大约60秒时间。
第四步是“校正”。当“神舟八号”成功捕获“天宫一号”并实施缓冲后,“神舟八号”对接环的6根滚珠丝杆继续往外推至300毫米,同时对两个航天器的姿态、位置和偏等进行强行校准,校准时间约需80秒。
第五步是“拉近”。校准后,“神舟八号”对接环的6根滚珠丝杆缓缓收缩,将两个飞行器“拉近”,这一过程约需240秒。
第六步是“拉紧”。“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对接面上,分别安装了6组共12把对接锁,每把对接锁的拉力达3吨。当两个飞行器被拉近后,两个对接面的12把对接锁一一相扣。
第七步是“密封”。两个飞行器拉紧后,对接机构上的驱动电机将带动钢丝绳系统,将两个连接器面上的密封圈压缩,保持密封。
第八步是“刚性连接”。通过对接锁使两个连接器贴合,实现“刚性连接”,将两个航天器组合成一体。拉紧、密封和刚性连接共需220秒。
步是“相撞”。在惯性作用下,8吨重的“神舟八号”与8.6吨重的“天宫一号”以每秒0.2米左右的速度进行相撞,当“神舟八号”上的主动对接机构碰撞上“天宫一号”上的被动对接机构,对接过程正式开始。
第二步是“捕获”。当“神舟八号”主动对接机构上的对接环,接到失衡传感器发出对接指令信号后,6根滚珠丝杆就会向外推出200多毫米,对接环上安装的3对捕获锁,撞到“天宫一号”被动对接机构相对应的卡板器,就会被牢牢卡住。
第三步是“缓冲”。“神舟八号”对接环受到撞击后,将会通过一套传动机构,联向对接机构上的摩擦自动器和电磁阻尼器,分别吸收纵向和横向的撞击能量,进行缓冲。碰撞、捕获、缓冲三个步骤共需要大约60秒时间。
第四步是“校正”。当“神舟八号”成功捕获“天宫一号”并实施缓冲后,“神舟八号”对接环的6根滚珠丝杆继续往外推至300毫米,同时对两个航天器的姿态、位置和偏等进行强行校准,校准时间约需80秒。
第五步是“拉近”。校准后,“神舟八号”对接环的6根滚珠丝杆缓缓收缩,将两个飞行器“拉近”,这一过程约需240秒。
第六步是“拉紧”。“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对接面上,分别安装了6组共12把对接锁,每把对接锁的拉力达3吨。当两个飞行器被拉近后,两个对接面的12把对接锁一一相扣。
第七步是“密封”。两个飞行器拉紧后,对接机构上的驱动电机将带动钢丝绳系统,将两个连接器面上的密封圈压缩,保持密封。
第八步是“刚性连接”。通过对接锁使两个连接器贴合,实现“刚性连接”,将两个航天器组合成一体。拉紧、密封和刚性连接共需220秒。
我国次载人航天飞行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
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成
为继前(现由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
。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杨利伟。飞船在轨道运行了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在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00秒,负载着“神舟”五号的长征2F火箭发射。
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以平均每90分钟绕地球1圈的速度飞行。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 mm,总重7840 kg。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50千米、倾角42.4°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神舟十三号发射时间和返回时间
神舟十三号于2021年10月16日00时23分发射升空,搭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飞行任务取得成功。
神舟三号是怎样成功发射的?
2001年9月30日,“神舟三号”飞船终于在万众期盼中进入发射场了。大家当时是多么兴奋呀,因为按照,的“神舟三号”不久就要飞上天空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10月,当全国绝大多数的人们还在享受“十一”长带来的轻松和惬意时,航天科技公司家中的电话相继传出了紧张不安的声音。
原来,10月3日这天,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在对飞船进行电缆导通测试时,发现压力传感器有一个点不导通。此前,飞船单舱都曾分别做过导通测试,证明状态良好,但两边接起来,就是有一个点不导通,测试了好几遍,都是这个结果。
其实在飞船进入发射场之前,这个问题就曾经出现过一次。据“神舟”飞船总体技术负责人杨宏回忆,当时认为有一个插座匹配不好,作人员先把它拿了下来,换上了另外一个,发现没有问题,所以也就没有引起注意。有问题的插座只是放在柜子里一锁就完事了,并没有送到失效中心进行失效分析。
可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在发射场上这个问题又出现了。在“只准成功,不许失败”的心理重压下,敏感的航天人起了疑心,飞船上这种插座有70多个,会不会是批次性问题?
所谓批次性问题,就是指同类插座都有问题,而不是个别插座有问题。如果是批次性问题,就意味着飞船上的几十个同类插座全部属于怀疑对象,都要重新更换。
全部更换插座,可不是小问题,飞船就又得拆开大底。虽然大家曾为“神舟一号”飞船开过大底,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但开飞船大底毕竟还是一件风险非常大的事,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专家很为飞船担心。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当时专家提出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这个产品,“神舟一号”、“神舟二号”都使用过,经过了发射的实践考验。另外,插座只有一个插针不能导通,但备份插针是通的,完全可以保证每条信号的通路,可以不换插座,任务按原进行。
如果要更换插座,在生产厂家还没有新产品问世的情况下,快也要等上3个月,这就意味着已经准备好长一段时间的“神舟三号”飞船发射要全部中止,大队人马撤离发射场。在理由不充分的情况下,没有必要根据一个并不充分的设而大动干戈。再说“神舟三号”上没有真人,只有一个实验用的“模拟人”,没必要“大动干戈”,为一个点耽误一艘船。
另一种意见是,备份只能用在天上,“神舟三号”要和载人状态一致,如果地面测试就用了备份,上天之后怎么办?现在还不能确定插座是不是批次性的问题,如果是批次性问题,说不定“神舟一号”、“神舟二号”就是带着问题上天的。
“神舟三号”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状态,“神舟五号”要载人,如果拖到“神舟四号”再改,发射前考核的子样就更少,那就无法保证载人飞行的可靠性,所以,对这一问题一定要查清楚,该更换的就更换。
在世界航天史上,也曾经出现过类似情况,并且因为没有推迟发射,出现了惨剧。
1960年10月22日,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上,航天专家科罗廖夫在准备发射金星探测器时,因发现运载火箭出现故障而决定推迟发射。
但亲临发射场观看的部队司令涅杰林元帅极为不快地命令道:“今天无论如何要排除故障,保证明天按时发射!”
但科罗廖夫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检查和排除故障,只得于10月23日上午再次发射,结果火箭爆炸,在现场的涅杰林元帅等100余名和科学家不幸罹难,酿成了世界航天史上人员伤亡多的一次惨剧。
飞船系统总指挥袁家军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性,他和戚发轫等人商量:不换,飞船就带着问题上天;如果要换,飞船可能就得重新运回,试验队伍也要撤场,这可是半年多时间争分夺秒才抢出来的时间啊!换与不换,袁家军左右为难。
要在船舱里换掉70多个插座,还能保证飞船的安全吗?飞船还得开大底,密封板也要废了,这比重新生产还难……戚发轫也为此彻夜难眠。
现场的试验队成员都希望这只是一个个别的偶然,这样,大队人马不至于撤场,“神舟三号”飞船能够按期发射。
接到报告后,航天科技立即派出了以元器件首席专家朱明让为组长的专家组紧急飞往酒泉基地。临行前,航天科技公司、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王礼恒对朱明让说:
你这次去重大,你们的意见将决定“神舟三号”飞船能否如期发射。
刚刚对接好的飞船,不得不把插头全部拔下来。全部拔下来后,开始小心翼翼地检查这些飞船的“神经”线路。
穿舱插座有70多个,1000多个。查了整整一个下午,才查出来,那么多只有一个点不导通,实在太难查了。有的认为,信号线都是双点双线相互备份,一点不通,应该没有什么大碍。
后来,有故障的插座送到了专家组,专家组将有故障的插座打开,发现不导通是因为部分电路与铜插针接触不良造成的。
航天科技当时分管载人航天工程的副总指挥张庆伟一接到报告,就赶紧让实验室的人员先做分析,以便为决策打基础。他是搞总体设计出身的人,明白产品质量对工程成败的影响。
接插件是基础性的东西,在飞船生产时也是早安装上去的元器件。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于航天产品的质量问题,张庆伟花了大量的心血,现在接插件出现不导通的情况,他深感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大家的质量意识还没有完全到位。
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胡世祥在来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之前,先征求了航天科技公司、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王礼恒的意见。
王礼恒认为:
如果“神舟四号”要换,那还不如“神舟三号”这次也换了。
一周的时间过去了,由于大家对更换插座的事情还在讨论中,胡世祥打电话让正在深圳开会的张庆伟赶紧回发射场。
听到穿舱插座的问题,张庆伟也很着急。会开了一半他就提前离开了,当天就赶航班飞到了兰州。这时已经是10月了,兰州正在下雨,天气比深圳冷得多,他在兰州添了件毛衣,就连夜驱车赶往发射场。
因为修路,到处都是挖起来的土堆,加上下雨,泥泞得无法行走,晚上也看不清楚,挺危险的。但张庆伟已顾不上这些,一边赶路,一边考虑怎么处理这件事比较好。第二天赶到发射场,他直接来到胡世祥的房间。
胡世祥说:“一方要换,一方不换。你是航天科技公司分管这项工作的副,你说怎么办?”
张庆伟这些天也天天通过电话了解现场情况,现在胡世祥征求自己的意见,张庆伟慎重地说:
听了他们的意思,双点备份能保证信号的畅通,这只是一条保进度的退路。从载人航天的要求来讲,飞船不能带问题上天,既然地面上已经发现了问题,就必须要把它解决好。况且,我们还没有到了非要发射不可的时候,如果指挥部决定要换,我是的,也可借机会整顿一下产品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一下大家的质量意识。
在接下来举行的讨论会上,飞船系统还是担心更换插座对飞船造成损害。他们提出如果是批次性的问题就换,如果不是就不要换了,只要能够保证飞船飞行成功,就没问题。1000多个点中,只有一个点不通,应该不是批次性生产问题。
争论的焦点转移到是不是批次性问题上。胡世祥问专家组是不是批次性的问题。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专家组也不好下结论,但大家倾向于认为产品本身设计上有缺陷,光靠更换个别显现问题的元件,存在着将隐患带上天的可能性。
,朱明让说:“在产品没有解剖之前,很难排除不是批次性问题。因为现在故障不可筛选剔除,出现几率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又不能接受,所以不好下一个的结论,我只能说这个问题很难排除是批次性问题。”
对于元器件专家组的意见,戚发轫很不满意:“你给了我一个比较含糊的结论,很难排除是批次性问题,那我们怎么办,我们办事得有根据啊!不是批次性问题,那我只要处理好这一个就可以;如果是批次性问题的话,那飞船就非拆不可了。”
为了查明到底是不是批次性问题,胡世祥带领几大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连夜赶往生产厂家。直接从生产单位找同类的插头,看是不是批次的问题。
当时一共找来了8个,把插头一解剖,就发现设计方案不合理,生产工艺有问题,验收本身不严格,这肯定就是批次性的问题了。
又从插座设计者那里了解到,这样设计初衷是为了减小电阻问题,但却没想到这样的设计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这是一个生产和设计都有问题的批次性产品问题。
这下也不用再争论了。的办法就是换,推迟多久都得换!
要换插座,设计方案要改,改完了重新生产,这要多长时间!“神舟三号”怎么办?
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眼里浸满了泪花,思绪万千:为了赶在2001年年底把“神舟三号”发射上去,研制工作者加班加点,废寝忘食,不知下了多少功夫。可现在……今年是无法发射了!
10月底,各系统人员云集召开大会,决定“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推迟的事。
会议决定:
对船上70多个插座进行改进设计,重新生产,全部更换。
“神舟三号”飞船拆除旧插座、电池、计算机及其他设备后,封存基地,等新的插座生产完成后,试验队再进行安装和状态恢复工作。
由于更换插座涉及到全部发射队伍撤场,而后面的“神舟四号”、“神舟五号”的进度都已经排好。更换插座要使“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推迟3个月,不能不影响载人航天工程的整个进程。事关重大,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将报告呈送。认可了专家们的报告。
飞船发射组决定进度服从质量,飞船上所有的插头全部更换,发射日期推迟,科学家和返回原单位待命。
后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个正确决策,不但保证了“神舟三号”飞船几个月后发射取得成功,而且保证了飞船在天地往返过程中所有数据的真实、确凿、可靠,为不久后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载人航天积累了宝贵经验。
2002年3月25日晚,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皓月当空。高100多米的飞船发射塔旁,矗立着“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火箭的顶部安装着“神舟三号”飞船。在灯光的照射下,火箭上印着的分外鲜艳。
22时15分,长征火箭点火升空。火箭尾部喷射出长长的红色火焰,发射场上空响起震天轰鸣,“神舟三号”飞船疾速向太空飞去,在夜幕中留下了一道绚丽的轨迹。
10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发射场上响起了航天的欢呼声和鞭炮声。
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神舟三号”的成功发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不仅因为插座问题被推迟3个月发射,还因为“日凌”问题在发射前又推迟了5分钟。
2001年底,“神舟三号”飞船的插座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进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也都完成了,可这时离2002年春节也不远了。
春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航天人忙了这么多天,大都期望飞船和火箭安排在春节以后进场,大家也可以借机在家过过春节,休息一下。
2002年2月2日,也就是春节前几天,火箭专列驶进了酒泉发射场。由于准备工作比较充分,进场前各种问题都解决了,复查工作做得也认真细致,所以,飞船与火箭发射场的各项测试也非常顺利。春节还未到,火箭系统的单元测试就已经完成了。
船、箭、塔联合模拟测试进行了3次,也都关。2002年3月18日,飞船和火箭完成了对接,等待转运至发射塔。
按照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的,船、箭、塔联合体于20日转运至发射塔,25日准时发射。当时“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前拖后赶,等到发射窗口定下来时,偏偏又赶上了“日凌”时间。
所谓“日凌”,就是每年的春分、秋分前后,卫星处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地面通信站对准卫星的同时,也对准了太阳。太阳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可能使卫星通信无常进行,这就是“日凌”中断现象。
“日凌”中断一般不会持续太久,大概只有5分钟左右,只要不赶在测控站的覆盖范围内,就不会影响对“神舟三号”飞船的测控。但是,按照已经确定的发射时间,“远望三号”测量船却刚好和“日凌”擦肩而过。
测控通信系统的总设计师于志坚,对“日凌”问题并不陌生。早在确定“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时间时,他就组织技术人员计算过“日凌”对测控通信的影响。当时计算的结果是:“远望三号”测量船工作时间同“日凌”有半个小时的时,通信信号即使受“日凌”影响而中断,也有足够时间再建立起来。
因为对测控通信有充分的把握,于志坚总设计师没有向载人航天工程提出这一问题。
然而,发射前的一天晚上,主管发射工作的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胡世祥突然接到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打来的电话,询问“日凌”会不会对“远望三号”测量船的测控造成困难。
“远望三号”测量船担负着飞船返回段的测控任务,要对飞船注入返回数据,如果在飞船返回时出现“日凌”中断,就可能失去控制,这可不是个小问题。
要求发射场方面好好计算一下,实在不行就推迟一天发射。
戈壁滩的风大,而春天尤甚,发射窗口也受大风的影响。接到电话后,胡世祥非常紧张。
胡世祥立即找到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于志坚,核实“日凌”问题对“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测试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远望三号”测量船覆盖区测量的时间能否错开?如果发生通信中断,重新建立通信的时间够不够用?
于志坚为了向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提供翔实的证据,马上在发射场组织人员再次计算,同时也让研究所进行复算,前后方各自将计算结果报告给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
“日凌”问题让基地的专家争论了好几天。算来算去,几个专家各有各的担心,有人怕万一通信中断,再建立时如果出现意外,或者信号受到干扰,将会对“神舟三号”飞船的发射试验带来很大的变数。
面对大家的担心和疑虑,于志坚打保票地说,经过反复计算,一定不会出现问题,如果大家不放心,可以推迟5分钟发射,时间无论如何也够用了。
有了于志坚的表态,王永志总设计师及现场的几个专家才点点头。终,大家一致决定:
25日发射,时间推迟5分钟。
这次发射的“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
这次发射,逃逸救生系统也进行了工作。这个系统是在应急情况下确保航天员安全的主要措施。
“神舟三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飞船进入太空后,将持续绕地球飞行若干天,进行一系列项目的科学试验。科学院将在飞船上进行多种空间应用试验。之后,飞船返回舱将返回地面,轨道舱继续留在太空飞行,直至完成预定的后续科学试验任务。
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在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和调度下,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及有关测控站和“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将对“神舟三号”飞船进行持续跟踪、测量和控制。
“神舟三号”飞船由航天科技公司所属的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六十六次飞行。
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科学院和信息产业部等有关单位为这次发射研制了对地遥感、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船载仪器和地面测控设备。
3月25日22时15分,“神舟三号”顺利发射升空。在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指控大厅里,紧张也忙碌的人要数总调度申劲松。从“神舟一号”飞行试验开始,今年28岁的他已是第三次坐镇这个位子。
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是载人航天系统的神经中枢。作为总调度,申劲松重任在肩。从飞船发射场到遍布世界各地的测控站、测量船,从飞船点火升空到返回着陆,成千上万条调度命令都由他下达。
每次发射就像打仗一样紧张,千百双眼睛都盯着他。在这个时候绝不允许有丝毫的错,也不允许有丝毫的犹豫。
两年多前,“神舟一号”飞船回收时,测控出现紧急情况,当时只有25岁的他,镇定自若,在几秒钟内连续下达一连串调度命令,确保飞船顺利返回。
其实,参加这次担负指挥控制任务的技术人员80%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为的航天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未来航天的主导力量。
22时23分,“神舟三号”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指控大厅里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在这些欢呼鼓掌的科技人员中,竟然还有许多挺着大肚子的女科技人员。
发射成功时,已临产期的女工程师陈烨轻轻地拍拍腹中的胎儿,幸福地说:“小家伙,咱们成功了。”
在计算机主机房工作的曹玉娟是一位仿真组工程师,她也是挺着大肚子参加这这次发射任务。为了这次任务,她坚持和同事们一起并肩作战,先后研制开发出了《多任务仿真平台》、《多任务仿真系统》和《仿真系统应急方案》,为中心进行任务演练提供了有力保障。
“神舟三号”点火升空后,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只用了8分钟时间,就向全系统报出了入轨的参数。前两次飞船试验,他们也都是在船箭分离后8分钟准确计算出了轨道,并且计算精度优于100米。
这种轨道确定速度和精度,在上也属。
航天测控人对飞船飞行轨道的计算和确定是从一张白纸上干起来的。
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成立之初,面对任务新、设备新、系统新和人员新的现状,科技人员紧紧围绕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建设的需要,按照“滚动前进、逐步逼近”的工作路子,集智攻关,团结拼搏,研制开发出数百个进程、数千个模块、数万个程序的外测保障软件,建立了数值法定轨系统,并在测量数据处理、误修正、高精度摄动模型和数值积分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在3次飞船试验中,航天指挥控制中心通过这些自动化的外测保障软件,可以全程计算和确定飞船的实时轨道,并能以“三维动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反映飞船的轨迹和姿态,为作出飞行控制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航天人为了“神舟三号”的成功发射,真正是做到了一丝不苟,这为航天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航天发射虽然充满风险,但为了追求更高的,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那天起,广大科技工作者就始终以百倍的努力争取一次成功。
为了这次成功发射,航天人制定了几百万字的技术文档,对每一个技术岗位和技术环节都明确了严格的作规程,对每一种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都制定了应急方案,进行反复演练,确保问题“归零”。
为早日实现人的飞天梦,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广大科技人员瞄准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创新攻关,先后突破了高精度轨道确定、飞控自动生成、返回控制和着陆预报、高速数据处理和可视化测控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取得了60余项重大科研成果。
3次飞船的试验表明,我国载人航天测控技术已日趋成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神舟七号有关的文章,(主要是漫画),谁有,高分啊
浩瀚太空,第三次迎来来自的访客。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位航天员驾驶神舟飞船飞驰太空,再一次驶上全新的探索之路。与神舟五号、六号不同——这一次,来自神州大地的航天员将首次走出小小的神舟飞船,在无际的太空中迈出自己也是中华民族的步。
亿万华夏儿女,翘首期待着这一时刻。
这将是历史性的步。从2003年神舟五号载着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短短5年间,中华民族迈出了她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开始开展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崭新探索。
航天员,将再次谱写新的英雄篇章。
中华民族是早具有飞天梦想的民族。虽然,在现代航天事业中,我们成了后来者,但不甘落后的航天人用一连串的跨越式步伐,缩短了与世界航天大国的距。随着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开展出舱行走的,我们已经可以推测下一步神舟飞行的交会对接试验和不远的未来将出现的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
我们甚至可以进一步想象的空间站在太空建成的日子……
从神舟五号一人一天飞行到神舟六号两人多天飞行,从神舟六号首次开展空间试验到神舟七号航天员将要出舱进入太空,航天员在航天飞行中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太空路遥,航天员前路正长,使命正重。
天路漫漫,我们的心将与神七飞船上勇士们的心一起跳动。航天是人类伟大的科技探索行动之一,而航天员,就是这一伟大探索的先驱者。
作为载人航天的先行者,美、俄等国在太空探索的每一个突破,无不经历过数次甚至数十次的反复试验和探索。然而,时代没有给航天人这个后来者按部就班的从容。从神五到神六到神七,每一次飞天,都是一次跨越。
跨越式发展辉煌的背后,必然是更为艰苦的努力和付出。我们不知道航天员在他们长达10年的训练中,吃过多少苦,流过多少汗,但我们确信,他们已经拥有了驾驭飞船所需要的高超技术,拥有了探索太空所需要的科技知识和面对未知风险所需要的应变能力。
我们更相信他们征服太空的决心、意志——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明代万户乘坐火箭开始人类首次飞向太空的悲壮尝试,中华民族面对太空从不缺乏梦想,也从来不缺乏勇气。
茫茫太空,空间无限,资源无穷。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太空探索必将是其中辉煌的一笔,而航天员,也必将以其对中华民族特有的贡献,步入中华民族的英雄序列。
但,正如我们所深知的,航天员所达到的高度,对于浩瀚无际的宇宙空间来说,还只是小小的一步;他们即将进行的太空行走,无疑还处于婴儿学步的阶段。
然而,人生美的那一步,不正是蹒跚学步时所迈出的吗?
游子远征太空,神舟牵动神州。正如学步的婴儿牵引着父母关切的目光一样,神舟飞船的每一次腾飞,都牵引着亿万人的心。
我们期待3位航天员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载着13亿人的期盼,迎着世界关注的目光,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升空。这是在2008这个不平凡年份送给世界的又一个惊叹,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又一次绽放出的光芒。
刚刚进入2008年,我国南方局部地区就遭遇了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在、的坚强和有力指挥下,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战胜了困难。这场灾难刚刚退去,汶川大又让整个和民族遭遇了历史上空前的挑战,美丽家园瞬间被毁,数万同胞被夺去生命,重重困难摆在我们面前。正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再一次让我们挺起不屈的脊梁,谱写了一部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人们至今难忘,“鸟巢”上空熊熊燃烧的奥运会和残奥会火炬,点亮了世界感受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灯塔,吸引着200多个和地区的选手,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走到一起。各国运动员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得到了新的升华,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交相辉映,为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和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此刻,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遨游太空,航天员准备实施太空行走。3名宇航员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全国的心,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吸引着全世界凝望。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业绩,来自几代航天人50多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也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结出的丰硕成果。
从、奥运成功到神七飞天,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人身上得到一个相同的回答,那就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建立在民族精神基础上不断超越自我的发展与创新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怎样与核心舱完成对接的呢?
这次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采用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在外太空经过6次的自主变轨以后,就能够与核心舱进行对接。
对于神舟14号,如果想要与核心打造完成有效对接的话就需要采用一系列的自主快速的相关交会的仪式,然后通过6次外太空的自主变轨,对接核心舱的端口。
他们会按照固定的轨道来完成对接,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进行对接,才可以防止发生意外。
神11发射成功,看神奇的太空之舟
神舟-11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这一天地往返运输器用于把2名航天员送到距地面393千米的天宫-2空间实验室内生活和工作30天,创造了我国载人航天的新纪录。此前,我国已发射了10艘“神舟”宇宙飞船,把10名航天员送到九霄云外,顺利完成任务,可谓十战十捷,十全十美。
(“神舟”与“天宫”交会示意图)
1. 一室一厅
我国“神舟”飞船是于1992年开始研制的,采用了当时、目前实用的3舱式构型,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3个舱组成。其中载人的轨道舱、返回舱为密封舱,能保证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环境,可谓“一室一厅”。作为“一室”的返回舱是航天员在发射、返回和控制飞船运行的地方;作为“一厅”的轨道舱是航天员生活和试验的场所。
轨道舱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形,位于返回舱前面,这是为了增加航天员的活动空间。它里面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科学试验。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翼、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机构。轨道舱是航天员在轨道飞行期间的生活舱、试验舱和货舱。
(返回舱进行海上漂浮试验)
返回舱外形为大钝头倒锥体的钟形,位于飞船中部,是载人飞船发射和返回过程中航天员乘坐的舱段,也是飞船的控制中心,因而必不可少。它不仅和其他舱段一样要承受起飞、上升和轨道运行段的各种应力和飞行环境,而且还要经受返回时再入大气层阶段的减速过载和气动加热。舱内设置了可供3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座椅对面设有仪表盘和控制手柄、光学,还装有照明灯和通信设备等必需的设备。
推进舱也是圆柱体。它紧接在返回舱后面,安装推进系统、电源和气瓶等设备,起保障和服务作用,即为飞船提供动力和电源,进行姿态控制、变轨和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推进舱安装有4台大推力的主发动机和平移发动机,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翼。
(航天员在“神舟”飞船舱内示意图)
“神舟”总长近9米,总重约8吨左右,乘员人数3人。它由飞船系统总体和结构与机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热控、电源、推进、制导导航与控制、数据管理、测控与通信、回收着陆、仪表与照明、应急救生、乘员、有效载荷13个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涉及物理、医学和环境等数十种学科领域,所以,飞船具有技术多样性和研制复杂性。
2. 三种状态
为适应不同阶段的任务变化,“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先后有三种技术状态。
(“神舟”飞船总装工位)
一是初期试验技术状态。其特点是把飞船轨道舱留轨利用进行空间应用,所以轨道舱上安装有一对太阳电池翼和的姿态控制系统。为了增加空间应用试验的有效载荷,有的在轨道舱前面增加一个附加段。神舟-5、6飞船采用这种技术状态。
二是出舱活动试验技术状态。其特点是为了完成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任务,轨道舱不再留轨利用,因而取消太阳电池翼和姿态控制系统。但是轨道舱除具备生活舱功能外,还兼有出舱活动用的气闸舱功能,用于突破太空行走技术。航天员从轨道舱的侧舱门出舱。轨道舱贮运了舱外航天服,配置轨道舱泄复压系统、出舱支持设备和舱外行走扶手。神舟-7采用这种技术状态。
三是天地往返运输器技术状态。其特点是在轨道舱的前端装有一套交会用的轨道测量、运动控制设施和对接用的对接机构,用于完成与其他飞行器的交会对接。由于轨道舱不留轨利用,所以没有太阳电池翼和的姿态控制系统。神舟-8以后的所有“神舟”飞船都采用这种技术状态,作为航天员的天地往返运输器,与天宫-1、2进行交会对接。今后还将为我国的空间站运送往来的人员。
3. 先进之处
首先,飞船起点很高。作为我国代载人飞船,“神舟”采用了当时,目前仍比较先进的3舱式构型,一次可乘3名航天员。
其次,可“一船多用”。国外的载人飞船在返回后,其轨道舱一般废弃在轨道上,而“神舟”飞船的轨道舱具有“留轨利用”的功能,舱内的仪器设备能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像科技卫星一样自主地工作半年左右,因此能发挥“余热”。
(“神舟”载人飞船示意图)
第三,性能比较先进。例如,采用了信息技术的成果,从自动化控制、制导与导航到数据管理,从应对故障的冗余设计到液晶显示设备,“神舟”的电子技术和智能化水平远远领先。其太阳电池翼能自动对准太阳,保证飞船的充足供电,而国外类似飞船或使用一次性电池,或太阳电池翼供电水平较弱。
第四,防热技术高超。其返回舱表面积是22.4米2,使用的防热材料总质量约500千克。“联盟”飞船返回舱表面积是17米2,但它的防热材料质量达700千克。
第五,降落伞面积大。“神舟”的降落伞是世界上的单顶降落伞,有1200米2。整个伞铺在地上有小半个足球场大小,可叠起来却只有一个小提包大,质量仅约90千克。
“神舟”飞船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其中10多项关键技术达到先进水平。它使我国的载人飞船技术达到或优于第3代载人飞船的水平。
4. 应用飞行
从2013年6月11日发射的神舟-10起,“神舟”载人飞船开始应用性飞行。所谓应用性飞行就是完成正常的天地往返运输任务。此前,我国发射“神舟”的主要目的是考核和验证飞船,每次发射的飞船都有一些变化。与神舟-9相比,神舟-10没有新的、大的技术变化,只做了一些小调整,其技术状态基本固化。神舟-10的任务已不再是试验飞船本身,而是投入正常运营,完成运输任务,为天宫-1提供人员和物资运输服务。
2016年10月中下旬发射的神舟-11是“神舟”载人飞船的第2次应用性飞行。其任务是:执行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任务;进一步验证改进型飞船性能;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
,祝愿神舟-11载人飞船完成预定任务。
(作者:谢博,载人航天科普作家)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知识就是力量微信公众号“知识就是力量”(ID:knowledge-power)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