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短篇散文_余秋雨短篇散文(精选10篇)
什么文学书籍适合于初中女生看?有利于成长和学习滴....
文学体裁之一,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初中的话看些故事性比较强的书,可以引起兴趣。《简爱》不错,我是小学时读的,故事性比较强,影响了我很久。《飘》也不错,不过书太厚了可能不会坚持看完。看看三毛的书吧,语言直白又很有故事性,比如《撒哈拉的故事》。
余秋雨短篇散文_余秋雨短篇散文(精选10篇)
余秋雨短篇散文_余秋雨短篇散文(精选10篇)
傲慢与偏见 简爱 红楼梦 三国演义 长恨歌(王安忆的) 还有就是余秋雨的散文也不错
徐38.志摩的不错
请问下列作品中,适合高中生精读的是哪些?
《骆驼祥子》钱钟书《围城》、巴金《家》、张恨水《啼笑因缘》、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莫言《红高粱》、王小波《黄金时代》、余华《活着》、阿来《尘埃落定》、王安忆《长恨歌》、路遥《平凡的世界》
杨沫《青春之歌》、实《白鹿原》。
契诃夫短篇选、塞万提斯《唐吉诃德》、雨果《巴黎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简·《傲慢与偏见》、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马克 吐温《百万英镑》
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
散文:于文心《外国名家散文经典》。
/[诗歌:泰戈尔诗选、
沈从文《边城》、巴金《家》
阿城《棋王》、汪曾祺《受戒》
实《白鹿原》、刘心武《班主任》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其它的暂可不看,高中生看也理解不了多少,白浪费时间,把上面基本书看完就很不错了。
契诃夫短篇选、莫泊桑短篇选、欧·亨利短篇选。《老人与海》、塞万提斯《唐吉诃德》、雨果《巴黎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托尔斯泰《复活》、
建3议你先看一下这些作品的,哪些感兴趣就看些。这些都是好书,但有的看起来费一番思量,如果不感兴趣,捏着鼻子勉强读完也不一定有多大收获,反而浪费了很多时间。尽量看励志类的,如《平凡的世界》,能激发你在学习上的斗志。有些太感情化的作品看了容易胡思乱想,影响心情,不利于学习。我刚参加过,这是我的经验。嘿嘿——
路遥《平凡的世界》
余华《活着》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你不会失望的 按我说的顺序看 一步一个层次
《长恨歌》、《少年维特之烦恼》、《包法利夫人》、莎士比亚戏剧
沈从文《边城》、钱钟书《围城》、
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学语文书。
芙蓉镇和安静,这两篇很有韵味,诗选泰戈尔的诗集
文言文图画
改乡为都,改里为图。——顾炎武《日知录》引《萧山县志》1. 《天然图画》文言文解释 请参考翻译、注释。
译文: 我家有草房两间,屋的南面种有竹子。夏天,新的竹子刚刚长出嫩叶,苍翠碧绿,光亮照人,在秋冬交替的时节,拿来屏风的架子,去掉两端,横起来安放,把它作为。在风和日暖的时候,受冻的苍蝇碰在纸上,发出冬冬的像敲打小鼓的声音。在那时,纸上映出一片零乱的竹影,难道这不是一一副天然的图画吗?凡是我画竹子,没有老师的指导,大多是从纸窗上、墙壁上、日光下、月影中受到启发的。
注释:
①新篁(hu ng)初放:新竹刚刚长高.②绿阴照人:绿色的竹荫照上人身.阴,同"荫".③窗棂(l ng):窗上雕花的窗格.④冻蝇:秋冬受凉的苍蝇.⑤于时:那时,当时.⑥师承:受过老师指教,有相承的师法.
2. 文言文手抄报
手抄报的板式不要太火爆,因为主题是文学,我不知道你是几年级的学生,所以不能确定什么样阶段的文学作品适合你,如果是小学,那就选择一些短篇散文摘抄(鲁迅的就别选了 很深奥 不怎么好理解 建议选择朱自清的);如果是初中的那就建议你摘抄一些短篇(欧·亨利 莫泊桑的都不错);如果是高中生那就可以选择鲁迅的杂文和短篇摘抄也可以找一些余秋雨散文。以上是准备工作。主题是:文学。题目可以用“精髓”髓字不怎么好写,可以用其他的有创意的词代替内容:我上边说的那些根据你自己学级来选择,其实文学部分也有的古文学,简单的说就是文言文、古诗词,你可以选择一些唯美的古诗词做一些点缀。我建议你的板式安排上用4开的纸,:选择短篇一篇(或散文)在文末写上自己的简短的感受(因为老师之所以让你做这个其中的目的就是拓展你的阅读量,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又会是你的手抄报的一个亮点)第二:一片文言文,或古诗词,写上白话文的翻译,如果你已经上初中了就用文言文吧《滕王阁序》不错,你可以摘一段,因为翻译很长。文言文的话就写上一些要注意的词的解释。第三:如果还有空隙,就摘一篇诗歌,徐志摩的不错。泰戈尔的长诗不多。第四:如果可以的话你上网查一查文学的时间段的分化,什么是现代文学什么是近代文学什么是古代文学,做一个资料小卡片,让你的同学长点见识。关于背景,不要太花哨,简单一点就好,是黑白版的,你知道矢量图吗?上网查一下 矢量图 线条的 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就好,这个也不难。可以找一些有创意的艺术字,模仿一下,如果你有能力自己创新就更好了,我给你的建议也就这么多了,在写之前先设计好板块,规划好。要留给自己写明自己的地方哦。加油!祝你成功。对了,做事情不要嫌麻烦,要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背后的努力工作是少不了的。
3. 《天然图画》文言文解释
庭前修篁万竿,与双桐相映。
风枝露梢,绿满襟袖。西为高楼,折而南,翼以重榭。
远近胜概,历历奔赴,殆非荆关笔墨能到。 我闻大块有文章,岂必天然无图画。
茅茨休矣古淳风,于乐灵沼葩经载。 松栋连云俯碧澜,下有修篁戛幽籁。
双桐荟蔚矗烟梢,朝阳疑有灵禽哕。 优游竹素夙有年,峻宇雕墙古所戒。
讵无乐地资胜赏,湖山 可供清快。 岿然西峰列屏障,眺吟底用劳行迈。
时掇芝兰念秀英,或抚松筠怀耿介。 和风万物与同春,甘雨三农共望岁。
周阿苔篆绿蒙茸,压架花姿红琐碎。 征歌命舞非吾事,案头书史闲披对。
以永朝夕怡心神,忘筌是处羲皇界。 试问支公买山价,可曾悟得须弥芥。
4. 文言文 “图”一词多义
图动词义:
1、会意字。从囗从啚。囗(wéi)表围。啚(bǐ),“鄙”的本字,表示艰难。合起来表示规划一件事需慎重考虑,相当不容易。本义:谋划;反复考虑。
图,画计难也。——《说文》
是究是图。——《诗·小雅·常棣》。传:“谋也。”
君与臣图事。——《仪礼·聘礼》
君不图与。——《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而天下可图也。——《战国策·秦策》
2、图谋;谋取。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左传·僖公三十年》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唐·韩愈《原毁》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与图大事。——《资治通鉴》
图报复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以图将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3、筹划;设法对付。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左传·隐公元年》
4、绘画。
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23 论“梦境”角。——《汉书·苏武传》
5、摹拟。
6、预料;料想到。多用于否定。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不图子自归。——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名词义:
1、所画的图画。
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史记·留侯世家》
然不得列于名臣之图。——《汉书·苏武传》
2、地图。
有司案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系辞上》
灿若图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普法交战图。——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山水之图。——蔡元培《图画》
3、版图。有所有权与管辖权的领土;行使的领土。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唐·杜甫《秦州杂诗》
4、意图;意愿。
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唐·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
5、塔,即“浮图”的简称。
南峰北岭,多结禅栖之士;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6、明清时地方区划名。
7、书籍。如图典:图书和经典。图史:图书和史籍。
5. 画画用古文怎么说
丹青
释义:绘画,是指用笔、板刷、刀、墨、颜料等工具材料,在纸、纺织物、木板、墙壁等平面(二度空间)上塑造形象的艺术形式。
二、丹青[ dān qīng ]
释义:
1、绘画,作画,画画。
2、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
3、红色和青色。亦泛指绚丽的色彩。
4、指画像;图画。
5、画工的代称。
出处: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於我如浮云。”
白话释义:你毕生专攻绘画不知老之将至,荣华富贵对于你却如空中浮云。
扩展资料
画画近义词:绘画
绘画[ huì huà ]
释义:
1、造型艺术之一。用笔等工具和墨、颜料等材料,在物质平面上绘制可视的形象。根据材料、技术、题材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画种。常见的有画、油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版画等。
2、作画。
3、图画。
出处:沈从文 《从文自传·预备兵的技术班》:“若机会许可他上外国去学艺术,在绘画方面的成就,会成一颗放光的星子。”
我们必读的书的书名、作者、人物和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高中生必读的
这些可以看看:100
本书
一、文化经典(
4部)
1.
《老子》
春秋
]老子:道家学说的开山之作
2.
《论语》
春秋
]孔子:东方人的“圣经”
,垂范千古的儒家经典
3.
《庄子》
战国
]庄周:以汪洋恣肆之笔,写惊俗骇世之论
4.
《孟子》
战国
]孟轲:睹斯人风标,养浩然之气
二、(
30
部)
5.
《三国演义》
明]
罗贯中:三个帝国罗曼史,成败兴亡笑谈中
6.
《红楼梦》
清]
曹雪芹、高鹗: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奇书
7.
《呐喊》
现代
]鲁迅:对历史命运的洞察
8.
《家》
现代
]巴金:青春是美丽的
9.
《子夜》
现代
]茅盾:都市空间·时代性·革命现实主义
10.
现代
]老舍:旧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
11.
现代
]沈从文:边地风情的长轴画卷
12.
《围城》
当代
]钱钟书:一位智者对人性的洞察与调侃
13.
《花季·雨季》
当代
]郁秀:为中学生写中学生的揭开新的一页
14.
《射雕英雄传》
当代
]金庸:自此后再也无人怀疑金庸的巨匠地位
15.
《尘埃落定》
当代
]阿来:傻子与智者的交汇,先进与落后的融合
16.
《鲁滨逊漂流记》
英]
笛福:英国文学史上的篇
17.
《匹克威克外传》
英]
狄更斯:真实地描写了十九世纪初的英国
18.
《简·爱》
英]
夏洛蒂·勃朗特:世界女权运动的图腾柱
19.
《傲慢与偏见》
英]
简·奥斯汀:十九世纪初英国的关于爱与价值的经典
故事
20.
《欧也妮·葛朗台》
法]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21.
《巴黎院》
法]
维克多·雨果:善恶美丑的鲜明对比
22.
《红与黑》
法]
司汤达: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之作
23.
《莫泊桑短篇选》
法]
莫泊桑:宝石上的各个校面,共同折射出灿烂
的光芒
24.
《约翰·克利斯朵夫》
法]
罗曼·罗兰:真正的英雄的描述
25.
《少年维特之烦恼》
德]
歌德:远征埃及随身携带的书
26.
《契诃夫短篇选》
俄]
契诃夫:从平常的现象中揭示生活本质
27.
《复活》
俄]
列夫·托尔斯泰:伟人暮年心灵的稳健和悲天悯人的大气
28.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
科书
29.
《老人与海》
美]
欧内斯特·
: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
但不能被打败
30.
《欧·亨利短篇》
美]
欧·亨利:美国的莫泊桑,美国生活的幽默百
科全书
31.
《飘》
美]
玛格丽特·米切尔:那场随风而逝的
32.
《麦田里的守望者》
美]
塞林格:一本“大大地影响了好几代美国青年”
的书
33.
《堂·吉诃德》
西班牙
]米盖尔·台·塞万提斯:骑士风尚的飘逝
34.
《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再现拉丁美洲历史图景的
鸿篇
三、诗歌(
10
部)
35.
《诗经》
商周
]民间: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
36.
《唐诗三百首》
清]
蘅塘退士:不会做诗也会吟
37.
《宋词选读》
《元明清散曲精选》
39.
《女神》
当代
]郭沫若: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40.
《繁星·春水》
当代
]冰心:微带着忧愁,微含着哲理
41.
《雪莱抒情诗选》
英]
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42.
《草叶集》
美]
惠特曼: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
43.
《普希金诗选》
俄]
·普希金:常读常新
44.
《泰戈尔诗选》
印度
]泰戈尔:哲人绝唱,诗界丰碑
四、散文(
10
部)
45.
《古文观止》
清]
吴楚材、吴调侯:便览古文发展的范本
46.
《唐宋八大家文钞》
明]
茅坤:盛行海内,绵延不绝
47.
《朝花夕拾》
现代
]鲁迅: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48.
《朱自清散文精选》
现代
]朱自清:真和美的结合
49.
《梁实秋散文》
现代
]梁实秋:淡淡的氛围,自有一种韵味
50.
《杨绛散文选》
当代
]杨绛:处处随心所欲,又处处颇具匠心
51.
《毕淑敏散文集》
当代
]毕淑敏:养心的妙
52.
《文化苦旅》
《行者无疆》
当代
]余秋雨:借山水风物,探寻文化
53.
《纪伯伦散文诗选》
黎巴嫩
]纪伯伦:忙碌现代人的一片憩息心灵的家园
54.
《莱茵河》
法]
雨果:
一部极为出色的游记,
巴尔扎克称它
“是一部杰作”
五、戏剧(
6部)
55.
《西厢记》
元]
王实甫:穿越时空的爱情经典
56.
《牡丹亭》
明]
汤显祖:一出还魂续缘,衍出人间至情
57.
《桃花扇》
清]
孔尚任: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58.
《雷雨》
现代
]曹禺: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59.
《茶馆》
现代
]老舍:当代话剧艺术的经典之作
60.
《莎士比亚全集》
英]
莎士比亚:世界文学辉煌的殿堂
六、名人传记(
6部)
61.
《名人传》
法]
罗曼·罗兰,傅雷译,译林出版社
2000
年版
62.
《居里夫人传》
法]
艾夫·居里,左明彻译,商务印书馆
1984
年版
63.
《梵高传》
美]
欧文·斯通,常涛译,出版社
1995
年版
64.
《传》
德]
艾密尔·鲁特维克,梅沱等译,花城出版社
1999
年版
65.
《罗素自传》
英]
罗素,商务印书馆,
2002
年版
66.
《甘地》
印度
]莫·
卡·
甘地著,
鲁良斌译,
文化出版公司
2001
年版
七、随笔杂文(
10
部)
67.
《鲁迅杂文精选》
现代
]鲁迅:黑色调的文体
68.
《经典常谈》
现代
]朱自清: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
69.
《语文常谈》
当代
]吕叔湘:一部讨论汉语常识问题的文集
70.
《人生哲思语编》
当代
]周国平: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
71.
《蒙田随笔全集》
法]
蒙田:探索心灵与世界的距离
72.
《培根散文集》
英]
培根:听一位睿智的老者谈经论道
73.
《思想录》
法]
帕斯卡尔: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之一
{非原创,网络摘抄}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题目大全
古代文学类——
1)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2)论辛词的英雄情节
3)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4)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5)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6)“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
7)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
8)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9)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10)元散曲的艺术风格
11)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1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3)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14)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5)论杜牧的七言绝句
16)论归有光的散文
17)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18)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19)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
20)西游记的奇幼美与诙谐性
21)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
22)人物论
23)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
24)“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25)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26)论纳兰性德词
27)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28)桃花扇人物论
29)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30)一、画画[ huà huà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31)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32)论易安体
33)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34)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现代文学部分——
1)论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2)论“五四”时期的问题
3)论郭沫若的历史剧(或《屈原》)
4)论早期的象征派诗歌
5)论周作人早期的散文
6)论丁西林的话剧
7)茅盾的独献
8)老舍的与“京味”
9)论巴金的《寒夜》
10)论沈从文的〈边城〉
11)论“京派
12)论张恨水的言情(或啼笑因缘〈金粉世家〉
13)论曹禺对现代戏剧的贡献
14)论李健吾的剧作
15)论胡风的文艺《边城》思想
16)论路翎的《财主的儿女们》
17)论徐讦的
18)论穆旦的诗
19)论陈白尘的剧作
20)当代部分文学
21)论贺敬之的诗歌创作
22)论秦牧的散文
23)论刘心武的创作
24)论张洁的
25)论谌容的
26)论王蒙的反思
27)论张贤亮的
28)论王安忆的
29)论“寻根文学”
30)论佘华的创作
31)论“新写实” ‘
32)论余秋雨的“文化散文”
33)论陈祖芬的报告文学
34)论“第三代诗人”
35)论沙叶新的戏剧创作
36)论“京派”对老舍风格的继承
37)论实的《白鹿原》
38)论巴金的散文创作
39)论90年代的“新现实主义”
40)论90年代的“女性”
文论与写作类——
1 试谈散文笔法
2 “意在笔先”与“主题先行”
3 论散文的诗意
4 古代文论与当代写作
5 论“对比”
6 论“渲染”
7 论“铺垫”
8 论“蓄势”
9 论“线索”
10 论写作角度
11 短篇人称论
12 中篇结构论
13 文学因素与非文学因素
14 试论与散文的艺术分野
15 论文学鉴赏
16 论文学语言
17 论文学作品文体的演变
18 论文学作品中的议论
19 论“含蓄”
20 议论文中的逻辑力量
21 论“白描”
22 写实与写意
24 论“意识流”
25 论散文的审美特征
26 论的审美特征
27 论诗歌的审美特征
28 市场经济与当代写作
29 论作文教学中的想象能力的培养
30 论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31 试论情感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32 论作文教学中观察与思维能力的训练
33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34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5 试论作文教学中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
36 体验式作文教学初探
37 论散文的语言美
38 论写作聚材的途径
39 写作人格论
40 论知识视野与创造思维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41 论生活功底与审美发现在写作中的地位
42 论写作者的语感素质及其培养
43 写作语言论
44 写作感知论
45 写作思维论
46 论写作积累的心理机制
47 论散文的“散与不散”
48 论散文的意境创造
49 论散文的诗意
50 论散文的思想与文采
51 论思维与写作
52 论抽象思想与写作
53 论灵感思维与写作
54 论构思的创新
55 论情感与写作
56 论形象思维与写作
余秋雨写的《文化苦旅》算不算报告文学?
余先生的《文化苦旅》不算报告文学。
那么,何谓报告文学?
请看:
报告文学
reportage
从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出来的一种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速写、特写、文艺通讯的总称。它以叙事纪实为主体,以报告真相为己任,即要求作品中占主体的人与事必须真实,具有性;又经过艺术加工,以形象反映生活,并饱含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具备文学性。这种文体是近代事业发达的产物,曾盛行于20世纪初期的和。在五四运动以后的,某些通讯、旅行记和叙事散文已具有报告文学的部分特性。但正式倡导和自觉创作报告文学,是从30年代初开始的,并与左翼文艺运动和外国报告文学的传入有关。部以报告文学名义出版的作品集是《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1932)。稍后有《活的记录》、《的一日》等专集和《包身工》(夏衍)、《1936年春在太原》(宋之的)等名篇。30年代末期以后,报告文学获得很大发展 ,已成为一个的重要的文学品种。
什么叫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文体。
19世纪的晚清,报纸登陆,散文与相结合的产物枣报告文学才开始孕育。之后,出现了批初具报告文学雏形的作品,但只是到了梁启超的《戊戌记》才明显具备了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梁启超之后,报告文学作品慢慢多了起来。
“五四”运动为的思想、余华《活着》、阿来《尘埃落定》、路遥《平凡的世界》文化带来深刻的变革,报告文学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取得了巨大突破。冰心、、梁启超、鲁迅、柔石、谢冰莹和文学研究会的诸作家都积极写作报告文学。除坚持一贯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宣扬外,同情生活疾苦、揭露和封建军阀罪恶、寻求出路、赞扬苏俄革命、表现北伐革命等思想内容更多地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作者们多以亲身经历的为素材,作品的抒情性大为增强。到这时,作者们尚没有文体的自觉性,“报告文学”这一名词直到1930年才正式被引进。
的报告文学作品有《绞刑架下的报告》、《包身工》等。
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反映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简单地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生活。
“虚构性”,是的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化。“虚构性”与“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上述要素中能体现性质的东西。
“”一词早见于《庄子·外物》:“饰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干,追求;县令,美好的名声。)“琐屑之言”“浅识小道”,正是之为的本来含义。 桓谭在其所著《新论》中,对如是说:“若其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书,而不是为政化民的“大道”。) 班固认为是“街谈巷语、道听涂(同“途”)说者之所造”,虽然认为仍然是小知、小道,但从另一角度触及讲求虚构,植根于生活的特点。 清末民初,维新派梁启超等大力倡导“界革命”,理论面目一新。地位空前提高,乃至被奉为“国民之魂”“正史之根”“文学之上乘”,再不是无足轻重的“街谈巷语”“琐屑之言”。
的分类:
字数的多少,是区别长篇、中篇、短篇、的一个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人们通常把一千字之内的称为一千字到一万字的称为短篇,一万字到十万字的称为中篇,十万字以上的称为长篇。这只是就字数而言的,其实,长、中、短篇的区别,主要是由作品反映生活的范围、作品的容量来决定的。长篇容量,广阔,篇幅也比较长,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它一般是通过比较多的人物和纷繁的来表现生活的,如《红楼梦》。中篇反映生活的范围虽不像长篇那样广阔,但也能反映出一定广度的生活面,它的人物的多寡、情节的繁于长篇与短篇之间,如《人到中年》。短篇的特点是紧凑、短小精悍,它往往只写了一个或很少几个人物,描写了生活的一个片断或插曲。短篇所反映的生活虽不及长篇、中篇广阔,但也同样是完整的,有些还具有深刻、丰富的意义。
散文
(一)散文概述:
(二)散文的古今概况:
1.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2.现代散文:指与诗歌、、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三)散文的分类: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命铸铜以图其像。——《水经注》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的《母亲的回忆》。
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真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1.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维:哲理散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它摒弃的是浅薄,而是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般情感反应而居于精神的顶端。2.哲理散文的联想思维:由于哲理散文是个立体的、综合的思维体系,经过联想,文章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不至于显得单薄,把自然、、人生多个角度进行了融合。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维:哲理散文在本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对情感的一种依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从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间去读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义。这就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
(四)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⑵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五)散文的鉴赏技法:
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⑴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⑵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⑶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⑷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⑸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4.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联想的方式有:①串联式: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辐射式: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③托式:如《白杨礼赞》;④屏风式:如《风景谈》。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5.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一篇好的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
不算啊,其实你完全可以从文体上区别出来的啊
文化苦旅是散文,我反复的读过三遍。
不算
不算
不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