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课外阅读备课教案【三年级阅读备课】

三年级阅读备课 苏教版三年级教案 2009-05-20 08:38:25 阅读79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课外阅读赏析课教案 课外阅读欣赏课怎么上课外阅读赏析课教案 课外阅读欣赏课怎么上


课外阅读赏析课教案 课外阅读欣赏课怎么上


课外阅读赏析课教案 课外阅读欣赏课怎么上


三年级阅读备课(苏教版)

阅读指导课(1课时)

话说孙悟空

———《西游记》导读

一、 阅读目标:

1. 激发学生阅读探索名著的欲望,培养潜心阅读、静心思考、主动

与人交流的阅读习惯。

2. 学会抓住语言文字体会任务特点的方法。

3. 教会学生运用跳读的方法,克服阅读障碍。

二、 教学重点:

学会跳读法

三、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作品

1. 播放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

2. 交流对这部书的了解

(二)走近作者(出示,背景)

(三)走近人物

1. 在《西游记》这部书中,你熟悉哪些人物呢?

2. 重点认识“孙悟空”

(1)出示谜语两则。

(2)读《亲近母语》176页

(3)学习“跳读法”

如果阅读遇到的障碍不影响阅读,属于无关紧要,那么,可以暂

时跳过,以保证阅读速度和质量。

(4)学习“精读法”

指导学生阅读《斗法》

(四)走近《西游记》

认真阅读青少年版《西游记》,阅读提示:

1. 阅读时,遇到障碍可跳读

2. 要抓住语言文字深入体会人物的特点。

3. 要把精彩部分多读几遍,反复品味。

自主阅读课(13课时)

课时

一.阅读目标:

1. 学生阅读章“成长中的你和我”,了解内容。

2. 摘抄好词好句,体会用法。

3. 写好阅读感受。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品内涵

三.教学过程:

1. 提出本次阅读目标。

2. 学生自主阅读课(配乐)

3. 教师范读,进行导读

(划出好词好句)

什么样的词是好词?什么样的句子称为好句?

4. 品读好词好句。

5. 学生自主阅读第2~3课,按照老师教给的方法划好词好句。

6. 交流。

7. 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阅读目标:

1.阅读《亲近母语》第二单元“请你爬上我的树”,理解作品的

内容。

2. 通过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3. 学会自己摘录好词好句。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1. 明确阅读目标。

2. 学生自主阅读,边读边找出好词好句。

3. 交流各自划出的好词好句,集体赏析、品味。

4.体会交流作品的内容。

5. 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收获。

6. 指名回答。

7. 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阅读目标:

1. 《亲近母语》第三、四单元,“在书页间放飞”和“大林和小林”。

2. 体会作品内容并了解其内涵意义。

3. 感受儿童文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读懂作品,并理解其思想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出示阅读目标。

2. 学生自主阅读,边读边划出好词好句。

3. 在重要地方或感觉写的特别好的地方写出 读后感 。

4. 学生交流。

5. 教师出示学生赏析好词好句。

6. 读了这两个单元的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7. 指名回答,交流。

8. 教师小结。

9. 布置作业:

背好词8个,好句3个。

第四课时

一.阅读目标:

1. 阅读第五单元“家中飘出的歌”,理解诗歌内容。

2. 体会歌谣琅琅上口的特点,学会品读歌谣的方法。

3. 背自己喜欢的词、句。

二.教学重点:

学会歌谣的;品读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出示阅读目标。

2. 学生自主阅读(配乐)

3. 教师以“看电影”为例, 指导读歌谣的方法。

4. 学生体会品读,并感悟歌谣的“趣”。

5. 品味诗歌的意蕴,体会作者情感。

6. 划出你喜欢的句子,品读。

7. 背会划出的句子。

8. 交流背诵。

9. 教师小结。

第五课时

一.阅读目标:

通过阅读《动物王国放映厅》,让学生喜欢动物,培养他们自觉

爱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养成自觉爱护动物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1. 出示阅读目标。

3. 学生配乐阅读。

4. 完成好词好句好段的摘抄。

5. 交流,赏析。

6. 教师评价,总结提示。

7. 学生鞋阅读感受。

8. 交流。

9.教师小结。

第六课时

一.阅读目标:

阅读第八单元《大林和小林》,了解儿童文学的一些特点,感

受其中的阅读乐趣。

2. 理解文章内容。

3. 培养学生热爱儿童文学,并有意识创作儿童文学作品。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培养热爱儿童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1. 明确本次阅读目标。 1.

3. 自主阅读(配乐) 。

4.完成读书笔记,写好阅读感受。

5. 学生交流。

6. 教师小结。

第七课时

一.阅读目标:

阅读第九单元《昆虫音乐会》和第十单元《点击海剧场》,理

解文章内容。

2. 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1. 出示阅读目标。

2. 明确阅读内容。

3. 学生配乐阅读。

4. 完成“好词、好句、好段”的摘抄。 1.

5. 交流赏析。

6. 教师评价,总结提示。

7. 学生写阅读感受。

8.交流。

9. 教师小结。

第八课时

一.阅读目标:

1. 阅读第十一单元《做一片美的叶子》,理解作品内容。

2. 根据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体会课外阅读的文章内涵,懂得无私

奉献的崇高。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品涵义,学会赏析品味好词佳句。

三.教学过程:

1. 明确本次阅读目标。

2. 读语文书第四课《做一片美的叶子》。

3.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无私奉献的精神)

4.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篇有关叶子的文章。

5. 学生自主阅读第十一单元,划出好词好句。

6. 品味作品的涵义。

7.交流。

8. 教师小结。

第九课时

一.阅读目标:

1. 阅读第十二单元《长袜子皮皮》,体会童话故事的幽默风趣。

2. 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品内涵。

3. 做好读书笔记。

二.教学重点:

理解本单元作品的内容及蕴含的思想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明确本次阅读目标。

2. 学生自主阅读(配乐)。

3. 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小伙伴听(四人一组)。

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

4. 将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说给同桌听。

5. 完成一篇阅读笔记,写好阅读感受。

6. 交流。

7. 教师小结。

第十课时

一.阅读目标:

1. 阅读第十三单元《天使的声音》,体会儿童诗语言的活泼。

2.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讲解何为儿童诗。

2. 教师范读儿童诗《有形状的节日》。

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

3. 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 学生自主阅读(配乐)。

5. 小组交流,有感情地阅读。

6. 谈读后感。

7. 教师小结。

第十一课时

一.阅读目标:

1. 阅读第十四单元《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1. 明确本次阅读内容。

2. 学生自主阅读(配乐)。

3. 交流。

这一单元的3篇文章,都是关于科学方面的,你读懂了什么?

4. 交流阅读感受。

5. 出示有关科学的名人名言。

6. 教师小结。

7. 布置阅读作业:

了解两位科学家的生平经历或发明过程。

第十二课时

一.阅读目标:

1. 阅读第十五单元《不可思议的事情》、第十六单元《长袜子皮

皮》,理解作品内容。

2. 感受童话故事中的丰富想象力,并激发,有意识培养学生

的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品的思想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明确本次阅读任务。

2. 学生自主阅读(配乐),划出好词好句。

3. 将划出的句子与同学交流,体会其好之所在,并写上阅读批注。

(之前,教师进行阅读批注的指导)

4. 交流阅读感受。

5. 教师重点学生感悟想象力的重要性。

6. 教师小结。

第十三课时

一.阅读目标:

1. 读《亲近母语》以外的内容,比如课外书或古诗书。

2. 摘抄描写春夏秋冬景物的语句或诗句。

3. 积累运用。

二.教学重点:

读背描写春夏秋冬景物的语句或诗句。

三.教学过程:

1. 明确本次阅读任务。

2. 自主阅读,做好摘抄(配乐)。

3. 交流。

4. 教师小结。

5. 学生根据交流,完善摘抄。

6. 学生背诵,积累。

7. 出示“诗句运用”作业,学生填空。

8. 教师总结。

阅读交流课(一)

交流古诗句的积累

目标:

积累诗句,丰富知识,并能适时运用。

一.导入

1. 出示王安石《元日》。

2. 指名背诵。

二.新授

1. 诗中出现了三个意象:春风、屠苏、曈曈日

2. 课前已搜集有关这三个意象的诗句,拿出摘抄本交流。

(1)出示描写春风的诗句:

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风吹又生

春风又绿江南岸

(2)出示描写酒的诗句:

孤独时:借问酒家何处有

得意时:人生得意须尽欢

出征时:葡萄美酒夜光杯

离别时:劝君更尽一杯酒

狂喜时:抽刀断水水更流

忧愁时:白日放歌须纵酒

出示相关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

日出江花红胜火

三.小结:

抓住《元日》中春风、屠苏、曈曈日联想收集,诵读诗句,

进行散读积累,小朋友们一定收获多多。

四.布置作业:

继续搜集相关歌谣,现代诗。

阅读交流课(二)

一.教学目标:

1. 能说出近自己课外阅读的书目类型。

2. 选择自己记忆深刻或喜欢的内容说说。

3. 谈谈本学期的阅读感受。

4. 从中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并养成自己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交流阅读心得,体会到阅读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学期,老师每天都布置睡前半小时的阅读作业,并要求将这感人的故事题目写在采蜜集上,写好阅读感受,小朋友们都很认真,

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二)交流

1. 交流本学期所看书目,好书

2. 交流故事

将自己认为好的故事或知识讲给小朋友听。

3. 教师适时点拨,小结。

4. 交流本学期阅读感受,说得好的,鼓励学生写在作文稿纸上,

贴在班级墙壁上展示。

5. 小结。

(三)总结。

1. “书到用时方恨少”,人必须不断积累知识,才能取得进步。

2. 出示关于书的名言警句。

(四)作业:

1. 布置下阶段阅读任务。

2. 阅读书目,选择。

阅读指导课教案5篇

阅读指导课教案1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有关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传统文化,达到热爱祖国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

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自己的好书的 发言稿 ,记熟。

四、指导课时:

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 文章 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给大家。

3、同位互相好文章。

(二)、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一组这样的文章。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4、生汇报讨论所得。

6、小结。读书方法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

阅读指导课教案2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有关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

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

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 文章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

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给大家。

3、同位互相好文章。

二、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38、67、68、71、7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贴]

6、小结。[板贴: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

板书:

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 标注读书感受好词佳句要积累联系实际去理解 遇疑惑善提问 学后运用

阅读指导课教案3

一、 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 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有关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 多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

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自己的好书的发 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

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 文章 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 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和大家分享!

2、请 1~2 位同学把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给大家。

3、同位互相好文章。

(二)、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一组 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 吗?[板贴: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 38、67、68、71、75、82 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 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贴]

6、小结。[板贴: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 统文化的光辉。

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

板书: 课内得法

阅读指导课教案4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有关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传统文化,达到热爱祖国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

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

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 文章 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给大家。

3、同位互相好文章。

(二)、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一组这样的文章。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4、生汇报讨论所得。

6、小结。读书方法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

阅读指导课教案5

一、 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 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有关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 多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

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自己的好书的发 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

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 文章 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 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和大家分享!

2、请 1~2 位同学把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给大家。

3、同位互相好文章。

(二)、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一组 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 吗?[板贴: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 38、67、68、71、75、82 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 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贴]

6、小结。[板贴: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 统文化的光辉。

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

板书: 课内得法

一年级课外阅读教案

《课外阅读》系期刊,由残联主管、华夏出版社主办。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年级课外阅读的教案,欢迎大家的阅读。

教学目标:

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感受中年闰土这一生活在底层的穷苦农民形象。

在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两个形象的对比中学习,并围绕前后的变化进行探究。

摘录外貌描写的片段,练习抓住人物特点进行外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写人的文章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小黑板(描写闰土外貌的段落。)

2、将上课的文本材料装入信封。

教学过程:

一)、猜想导入。

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样一个见识多广、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长大后又会是什么样呢?他会过着怎样的生活?

学生猜想。

二)、一读文本,知大意谈感受。

学生默读课文。

交流读完课文的感受。

三)、二读文本,感受人物形象。

二十多年后,鲁迅再次见到的闰土是什么模样?生活怎样?

学习外貌描写的段落。

(抓住灰黄、深皱纹、眼睛红肿、破毡帽、极薄的棉衣、瑟缩、手像松树皮等词感悟)

除了外貌,还有什么变化?

(态度恭敬;生活很苦、像木偶人)

造成这些变化有什么原因吗?

读非常难又只能烂掉及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都苦得像个木偶人了两句。

四)、三读文本,体味作者感情。

鲁迅面对这样的闰土又是怎样的心情?

(非常出惊、兴奋、说不出话、叹息)

五)、总结阅读方法。

六)、布置作业:

课内:给文章加标题。

课外:读写结合人物外貌描写。

摘录有关少年闰土、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片段,感受如何写出人物的特点。

选一位你身边的老师或同学进行观察,描写他(她)的外貌。文中不出现人物的姓名。

写好后让同桌读读并猜猜他(她)是谁。

七、)荐读:

1、《故乡》全文

2、《朝花夕拾》或其他鲁迅作品中感兴趣的。

小学语文阅读欣赏课该怎样上

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宝贵结晶.文学欣赏活动是欣赏主客体相互呼唤、适应、契合的结果,一方面欣赏主体有某种精神需求,另一方面欣赏客体对主体具有吸引力.教学条件下的文学欣赏活动有其特殊性,首先是要认识学习者已有的学习基础及知识背景.高二学生积近二十年母语学习和十余年语文专门学习经验,已具备相当的阅读能力.经过初中阶段十多篇的学习及课外阅读的积累,他们对常识已经掌握,高二学期诗歌、散文鉴赏能力的培养,也使他们形成文学鉴赏的基本概念与经验.一句话鉴赏能力已经初步具备,读解文本的“语表层”几无困难.但正是由于对内容的“粗知”,而容易使他们产生满足感,失去进一步阅读的兴趣与动力.因此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强化并保持阅读主体对阅读欣赏活动的需求.教学策略之一是使教学内容“陌生化”,即拉开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产生少知甚至未知感,生疑生惑,从而使主体产生阅读活动的过程性需要,让距离去调动学生.从而让主体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探究并发现文本的魅力.

据此,本案例设计以学生的自读程度为起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组织教学内容.整篇学习以“探究--发现”为基本过程,策动、学生阅读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文本意义,建构知识,终实现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课时目标、内容如下:

课时,围绕学习认识的情节结构这一主线,安排三个教学层次:一、复述故事,识曲折;二、深究伏应,识合理;三、设情节,识必然.第二课时,学习认识三要素及其内在联系并认识的人物形象及主题,分两个层次推进教学:一、在认识性格与情节关系的基础上,读议1--6节人物心理描写部分,把握主人公的心理感受及其产生根源,从而认识人物性格与环境的内在联系;二、讨论主人公性格及其复杂性,认识表现的深刻主题.

小学阅读课教案

阅读内容:《少先队员》(新苗圃20年第11期)“童话森林”部分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交流阅读感受,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2、通过阅读描写以学生喜欢的小动物为主角的小童话故事,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接受知识的灌溉,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积累语言;培养学生勤发现,大胆想象的能力。

设计理念:

创设浓浓的读书氛围,采用多种方法让孩子阅读,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领悟做人的一些道理,让孩子们在美的熏陶中得到心灵的启迪,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

《少先队员》(20年第11期)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1、 猜谜语比赛:耳朵长,尾巴短,兴吃菜,不吃饭。(兔子)脑袋聪明,手脚灵巧,喜欢爬树,吃桃。(猴子)小老鼠,真奇怪,降落伞,随身带。(松鼠)??

2、 是啊,这么多的小动物聚集在一起,谁能猜它们要干什么?这节课让我们走近小动物,阅读几个描写小动物的小故事。

二、 指导阅读。

(一)阅读小童话《面舞会》

1、 翻开书第28页,学生借助拼音阅读故事。

2、 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故事什么地方有趣?看看故事中介绍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参加舞会?你喜欢谁的扮相?

3、这个故事中的对话很有趣,有很多好词佳句,把你喜欢的词句画出来,记一记。带着自己的感觉,美美地读一读。

4、 交流所画的词句,读出语气。

(二)走进“童话森林”

1、 过渡:阅读完《面舞会》这个故事,让我们继续走进小动物的童话城堡。

2、学 生借助拼音,自读小童话《快乐小屋》和《下一个就是我》。想一想:这两个故事的主角是谁?你喜欢哪个故事?

3、交流阅读收获,教师评点小结。

三、 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阅读了有关动物的几个小故事,对一些小动物有了更多的了解,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收获可真不少。“书是人类的朋友。”希望课后大家能多阅读一些好的书籍,去获得更多的知识。

2、介绍儿童文学作品:《安徒安童话》、《笨笨猪》杨红樱 著、《小猪唏喜呼噜》孙幼军 著、《木偶奇遇记》、《格林童话》等。

扩展资料“朗读”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学段阅读阶段目标里有两条要求: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2)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那么,从册到第四册,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求学生做到这两条呢?显然不是!

初入学儿童的次朗读和经过两年正式语文学习后的朗读,要求必然是不一样的。统编教材在“朗读”能力的训练上,用课后练习的呈现方式,清晰地画出了螺旋上升的能力曲线图。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课教案

教学目的:

1、学生汇报在“冰心阅读月”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启发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冰心其人的特点,尤其是冰心作品的风格。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冰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冰心作品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冰心为代表的儿童文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交流在“冰心阅读月”活动中阅读的作品,并通过诵读、研讨等形式来感悟、品味冰心其人其文。

教学准备:

1、课前开展“冰心阅读月”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2、课件(内含冰心头像、冰心名句集锦等)。

3、学生自制有关冰心作品的书签、书法作品、美术作品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学生进入情境。

老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

用班德瑞的优美音乐作背景,及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学习氛围,将学生引进冰心作品爱的意境使师生很快受到感染。

二、汇报展示所了解的冰心其人及作品。

1、简要介绍所了解的冰心。

2、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了解两个问题: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冰心。

(学生了解冰心作品中体现的童心、母爱、对大自然之爱的主题。)

(2)你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问题(1)通过汇报交流对冰心其人其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冰心其人其作品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问题(2)则重在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习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回顾学习方法

回顾在学习《海伦 凯特》时用 “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抓住冰心作品清新秀丽,语句优美,同时又抒发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特点,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去品读。

回顾旧知,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挖掘已知经验,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欣赏、品味作品

1、学生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去品读喜爱的作品。并请同学,参加集体汇报。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1、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味冰心的作品,教师适时点拨。

为了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除各小组的人选外,鼓励学生自荐。展示朗读的形式不限,展示的作品多篇。

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作品。

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

五、名句段

学生用情去读,用心品味冰心作品中的名段。

老师名段。(课件展示)

通过配乐朗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的品味到冰心作品中“爱”的主题。旨在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六、总结,留有余味

学生回味,细听。

通过今天的“品冰心作品”活动,我们对冰心其人、其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位伟大的儿童文学家冰心,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你们、我们、他们以及天下所有爱好她作品的人们。希望同学们在课外再继续去品味冰心作品。

师生的情感都融入冰心作品的 “爱”中。冰心的名篇佳句,将地停留在学生心中。

教学反思:

作为小学五年级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本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作了有益的尝试和开拓,主要有以下三大特色:

1、着眼点高。落实了新《大纲》中的有关具体要求,选取冰心作为阅读对象,学生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

2、切入点巧。选取代表性的冰心作品作为阅读对象,在小学生中开展专题品读、定点品赏,以此使学生感受冰心作品中“爱”的主题,使学生受到诗文的熏陶感染,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和创新。事实证明,对于这种专题性阅读,学生的兴趣浓厚,印象深刻、其感悟、理解也颇有见地。

3、着力点实,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诵读、背诵为主要方式,重在感悟和品味,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其中并有所收获。

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就如学生在品读冰心作品的过程中就用了各种朗读形式来汇报。

2、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让学生回顾学习课文《海伦 凯特》时用 “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在已阅读冰心作品的基础上再次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去品冰心的作品。同时我把冰心作品中体现童心、母爱、大自然之爱三方面的名段,给学生阅读,由此学生去阅读更多的作品。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到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些不足之处如:一、品读活动中,把冰心所有作品交给学生去品段的处理过于急功近利,过于粗糙。如能做一下调整、细化则更好,学生所得则更多、更深,分四人小组,每组自由选冰心作品中体现童心、母爱、大自然之爱某方面的作品来进行品读活动效果会更好。二、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使学生的思路发生了偏斜。就有一个小组在表演《小橘灯》时没有抓住精彩语段去品味。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细心。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课教案 荷花

《荷花》教案 (全课时)

教学目标:

l、学习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境,深人感知课文(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欣赏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教学准备:

CAI课件、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

教学过程:

一、以待导题,萌感。

导语:古诗《小池》描写了初夏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一句"小荷才露尖尖角"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刚刚露出水面的形态,那么当荷花开的时候,荷塘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一块儿去公园的荷花池边看看吧!

l、整体感知"一池荷花"。

〔课件演示:荷花欣赏录像片断〕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2.导题。

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感知,熏陶情感。

l、自由读课文。

要求:(l)读准字音,遇到生率多读几遍。(2)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演示〕

1. 生字

2. 新词(检查生字读音)。

3.激趣展示:指名分段读课文。(喜欢哪段就读哪段。) 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这一地荷花?

三、读议结合,体会情感。

过渡语: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我一进公园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一)品读二、三段。

l、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段。

先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2.理解并读好重点句。

(1)"荷叶挨挨挤挤的……"

这句话写出了荷叶的什么?(形状、颜色)从哪些词体会到的?〔课件演示:挨挨挤挤的一池荷叶〕--你们看,这就是一他挨挨挤挤的荷叶,荷叶的形状是不是很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呢!看了画面,你能感受到什么是"挨挨挤挤吗?还有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a.谈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b.换词理解"冒":"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C.表演体会"冒":荷花是怎样冒出水面的?谁能来表演一下。d.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呢?

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你们看,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它变得更美了。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说这个冒字用得好了吧!

(3)"有的……有的……有的……"a.[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相机点拨。)b.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C.引读三句话: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找到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老师。)全开的呢?将开的呢?d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么?)e.指导朗读。f喜欢这句话的同学一块儿站起来读读。

小结:〔课件演示:一地荷花〕

师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也很美。'"此刻,你想用~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板书:千姿百态)

过渡语:作者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了什么?3、合作交流,解决难点。(理解"如果……")a.质疑探究:读了这句话、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2(作者为什么把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画?画家指的是谁?)b.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小结:正象你们说的那样,这一池荷花不仅仅很美,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和活力,因此作者把它看作是一幅活的画。(板书:一幅活画)而正是美妙的大自然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创造了这样的杰作,才让作者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同学们,让我们也走入画中,一块来回味课文的二、三段。4.表演朗读二、三段。

(二)巧读四、五段。

l、说感受,听录音,体会情感。

站在这如画的荷花池边,你们有什么感受?(小作者也有同感,他浮想联翩--〔课件演示:一朵隐藏着小孩脸蛋的荷花,并伴有课文四五段的朗读录音。〕)

2、质疑探究。听了这段话,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3、合作解疑,讨论交流。

4、表演引读。(作者所以会有这些想象都是因为荷花大美了,老师也想变成一朵荷花,你们想吗?那让我们一块在四五段中陶醉吧!)

过渡语:大家读得真美,还想读吗?那我们齐读全文,领着全场老师再去荷花地闻一闻荷花的香,看一看荷花的美。

四、再读全文,抒感。

五、想象说话,迁移情感。

l、小结写作方法。

读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作者从荷花的香昧、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对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描写得更是淋漓尽致。其实荷花的姿态还有很多,同学们一定想看!)〔课件演示:千姿百态的荷花〕

2.想象说话。

看到这幅画面,你能仿照作者写荷花的方法,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一段话吗?可以用上"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作为开头。

六、品读诗句,回味情感。

同学们刚才纷纷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描绘了荷花,你们看,老师的板书也恰好是一副赞美荷花的对联。上联……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它的清新,它的淡雅,相信大家不能忘记,请同学们回味一下所知道的描写荷花的小诗,回味荷花无穷的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