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系统参数标定及成像_ct成像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医院的ct是什么
3.腹、盆腔:各种实质器官的肿瘤、外伤、出血,肝硬化,胆结石,泌尿系结石、积水,膀胱、前列腺病变,某些炎症、畸形等;CT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应用普遍。对颅内肿瘤、脓肿与肉芽肿、寄生虫病、外伤性血肿与脑损伤、脑梗塞与脑出血以及椎管内肿瘤与椎间盘脱出等病诊断效果好,诊断较为可靠。因此,脑的X线造影除脑血管造影仍用以诊断颅内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和脑血管闭塞以及了解脑瘤的供血动脉以外,其他如气脑、脑室造影等均已少用。螺旋CT扫描,可以获得比较精细和清晰的血管重建图像,即CTA,而且可以做到三维实时显示,有希望取代常规的脑血管造影。
ct系统参数标定及成像_ct成像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ct系统参数标定及成像_ct成像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心及大血管的CT检查,尤其是后者,具有重要意义。心方面主要是心包病变的诊断。心腔及心壁的显示。由于扫描时间一般长于心动周期,影响图像的清晰度,诊断价值有限。但冠状动脉和心瓣膜的钙化、大血管壁的钙化及动脉瘤改变等,CT检查可以很好显示。
CT对头颈部疾病的诊断也很有价值。例如,对眶内占位病变、鼻窦早期癌、中耳小胆指瘤、听骨破坏与脱位、内耳骨迷路的轻微破坏、耳先天发育异常以及鼻咽癌的早期发现等。但明显病变,X线平片已可确诊者则无需CT检查。
5.CT是如何扫描成像的骨关节疾病,多数情况可通过简便、经济的常规X线检查确诊,因此使用CT检查相对较少。
检查范围
CT可以做的检查有:
1.头部:脑出血,脑梗塞,动脉瘤,血管畸形,各种肿瘤,外伤,出血,骨折,先天畸形等;
2.胸部:肺、胸膜及纵隔各种肿瘤,肺结核,肺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囊肿,肺不张,气胸,骨折等;
4.脊柱、四肢:骨折,外伤,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椎管狭窄,肿瘤,结核等;
6.CTA(CT血管成像):大动脉炎,动脉硬化闭塞症,主动脉瘤及夹层等;
7.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腺癌等;
CT检查外伤等。
由于CT的高分辨力,可使器官和结构清楚显影,能清楚显示出病变。在临床上,神经系统与头颈部CT诊断应用早,对脑瘤、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的炎症与寄生虫病、脑先天畸形和脑实质性病变等诊断价值大。在五官科诊断中,对于框内肿瘤、鼻窦、咽喉部肿瘤,特别是内耳发育异常有诊断价值。
在呼吸系统诊断中,对肺癌的诊断、纵隔肿瘤的检查和瘤体内部结构以及肺门及纵隔有无淋巴结的转移,做CT检查做出的诊断都是比较可靠的。
在心大血管和骨骼肌肉系统的检查中也是有诊断价值的。(参考百度百科)
CT灌注成像的成像原理
在美国,此机器的售价是390000,个是安装在lahey clinic,再来是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还有1973在gee washin西门子CT系统特点:gton大学。CT 灌注成像有非去卷积法和去卷积法,其原理是基于对比剂具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弥散特点,通过从静脉团注对比剂,在同一区域行重复快速 CT 扫描,建立动脉、组织、静脉的时间密度曲线(TDC ),并通过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灌注参数及彩色函X射线源:20-100kV微焦X线射线源。数图 ,从而对组织的灌注量及通透性作出评价。
microct扫描参数
microct扫描参数:
X射线探测器:1100万像素CCD探测器(4032x2688),14bit。
扫描体积:直径<72mm,长度<300mm。
扫描方式:螺旋和环形扫描。
空间分辨率:连续可变,最小像素尺寸2.8μm像素。
重构体积:达电脑断层常用来显示复杂的骨折,特别是节关附近的骨折,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将想要看的地方重建出来。8000x8000x1600像素。
温度稳定辐射安全:[编辑] ''仪器表面任一点<1μSv/h。
应5.骨骼、血管三维重建成像:各部位的MPR、MIP成像等;用
①检测对象:小鼠、或体重不超过300g的大鼠
②活体、离体成像:适合分析骨骼、肺、肿瘤、脂肪、金属植入物及与周围组织存在密度异的异物等;不适合分析肌肉、韧带等软组织。
③图像分析:三维组织可视化、组织体积测量、骨小梁参数(Tb.th, Tb,N, Tb.sp et.al)测量等。
④医学检查
CT诊断由于它的特殊诊断价值,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CT设备比较昂贵,检查费用偏高,某些部位的检查,诊断价值,尤其是定性诊断,还有一定限度,所以不宜将CT检查视为常规诊断手段,应在了解其优势的基础上,合理的选择应用。
随着工艺水平、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T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多排螺旋CT投入实用的机型已经发展到了320排,同时各个厂家也在研究较先进的平板CT。CT与PET相结合的产物PET/CT在临床上得到普遍运用,特别是在肿瘤的诊断上较是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电力系统中的CT参数“ 5P20 ”是什么意思?
8.其他:眼科及眼眶肿瘤,外伤;副鼻窦炎、鼻息肉、肿瘤、囊肿、5P20表示保护级用绕组,是当一次电流达额定电流的20倍时,此绕组的误不能超过±5%,这个绕组是用在线路的过渡保护用的。
双射源的复列侦检器电脑断层可以在CT扫描和我们用智能手机拍摄照片一样,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如“Std”模式主要用于胸部、腹部和盆骨常规扫描;“Soft”模式主要用于密度相似器官扫描;“Lung”模式主要用于肺部扫描;“Detail”模式主要用于后部脊髓扫描;“Bone”模式主要用于骨骼细节扫描;“Edge”模式主要用于头部小骨扫描;“Bone Plus”模式主要用于头部细节扫描;“CE”模式主要用于血管造影。十秒的闭气时间内就完成整个心的检查。5P20是保护用CT的参数。
CT指的就是电流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的主要参数就是它的保护等级:
2、测量用CT的参数是0.5级
西门子CT型号和规格是什么啊
普通X片是人体各器官组织叠加在一起的照片,给某些病灶的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CT属于断层扫描,人体组织无重叠,影像分辨率高,便于诊断,临床应用十分广对胸部疾病的诊断,CT检查随着高分辨力CT的应用,日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通常采用造影增强扫描以明确纵隔和肺门有无肿块或淋巴结增大、支气管有无狭窄或阻塞,对原发和转移性纵隔肿瘤、淋巴结结核、中心型肺癌等的诊断,均很在帮助。肺内间质、实质性病变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显示。CT对平片检查较难显示的部分,例如同心、大血管重叠病变的显圾,更具有优越性。对胸膜、膈、胸壁病变,也可清楚显示。泛。SOMATOM Spirit ,单排和双排
DALANCE, 单排和双排
Sensa多幅照相机。ct设备采样系统主要是依据多幅照相机成像的,所以ct设备采样系统的关键部位是多幅照相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的原理主要是利用X射线、γ射线以及等灵敏度极高的医疗探测仪相结合。tion ,16排
Definition AS ,64排的
EMOTIO ,单双排、6排和16排
扩展资料
1、范围广:适用范围广,可进行全身多种器官检查。
4、三维成像:三维成像和容积再现(VR) 逐层显示软组织和骨性结构,尤其适用于头颅、颌面部、脊柱等部位三维结构的显示获,得更加精细的三维立体图像。
5、辐射小:X线辐射剂量进一步降低,更加符合放射防护和卫生经济学原则。
CT、SPECT、MRi、PET名词解释.简述CT与SPECT成像区别
1、CT设备主要有以下三部分:概念上大家的是类似的:
2、分辨率高:快速、分辨率高、大范围扫描、呼吸和运动伪影少,图像清晰,病灶不易遗漏。CT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检查手段,基本可以看清楚解剖结构;
SPECT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是对从病人体内发射的示踪剂的γ射线成像;
MRI是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共振现象重建人体结构,在神经系统、肝和关节等比CT有优势;
PET是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是核医学领域比较先进的临床检查影像技术.
PET-CT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是PET和CT的同机融合,比单纯的PET加CT要多很多信息,是目前核医学领域十分先进的技术,目前多数应用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明确诊断.
简述CT和核磁共振属于放射科,而后者SPECT和P5.骨骼、血管三维重建成像:各部位的MPR、MIP成像等;ET属于核医学科.
CT检查技术指的是?
[编辑bulky是一项昂贵且脆弱的光电倍增管,所以渐渐地被较好的侦检器取代,氙游离腔侦检器列曾经用在第三代机器中,也增加了较多的分辨率和敏感度,但最终这两项技术都被固态侦检器取代:一个矩形、固态的发光二极管,并镀上莹光的稀土元素磷,它更小,更敏感,更稳定,也更适合第三、四代机器的设计。] 头部断层检查CT由于X线球管和探测器是环绕人体某一部位旋转,所以只能做人体横断面的扫描成像,而MRI可做横断、矢状、冠状和任意切面的成像。核磁共振(MRl)与CT都属于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但核磁共振几乎适用于全身各系统的不同疾病,如肿瘤、炎症、创伤、退行性病变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的检查,在脊柱外科更3、多面成像:多平面成像(MPR) 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任意平面的图像重建,准确地从不同方向显示病变的细节。有其广泛的适应证,应用范围大大超过CT检查,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振与CT相比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核磁共振能敏感地检查出组织成分中水含量的变化,能显示功能和新陈代谢过程等生理生化信息的变化,它使机体组织从单纯的解剖显像发展为解剖学与组织生化和物理学特性变化相结合的“化学性图像”,为一些早期病变提供了诊断依据,常常比CT能更有效和更早地发现病变。它能非常清晰地显示脑和脊髓的灰质和白质,故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面优于CT,对颅脑、脊柱和脊髓疾病的显示优于CT,这是CT所无法比拟的;2、核磁共振在仪器结构上不需要像CT那样有较大的机械口转动部件和一系列高精度的探测器,只要通过电子方法调节磁场梯度即可实现扫描;3、核磁共振有高于CT数倍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图像中对于软组织的对比度可以提高1—3个等级度,大功率的核磁共振机器拍摄的照片非常清晰,甚至可以看到组织内的细小血管;4、核磁共振不用造影剂就可得到很好的软组织对比度,能显示血管的结构,故对血管、肿块、淋巴结和血管结构之间的相互鉴别有其独到之处,而且还避免了造影剂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5、核磁共振不会像CT那样产生对人体有损伤的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甚至孕妇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时对胎儿也无任何不良影响; 核磁共振有3个特性参数,而CT只有X射线束穿过生物组织的衰减一个物理参数,故核磁共振漏诊率比CT低;6、核磁共振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骨性伪影,能使脊柱中的脊髓及神经根显像清晰,还有可能检查出由于缺血引起的组织损伤等等。
医用CT成像原理是什么
[编辑] '第五代'CT也是X光的一种,只不过在探头上放置很多的X射线和接收器,然后通过电脑系统吧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进过系统的处理,吧要诊断的部位分层显示出来,通常CT会有很多X光片组成,从CT属于精密仪器,在CT设备上,看上去最简单的扫描床的定位精度误要求不得超过0.1毫米。CT所需要的三相交流电压为380伏,正负误不得超过38伏;频率为50赫兹,正负误不得超过2.5赫兹。机房温度为18 -22 ,湿度为40%到60%。而得出一个立体的结论。
心及大血管的CT检查,尤其是后者,具有重要意义。心方面主要是心包病变的诊断。心腔及心壁的显示。由于扫描时间一般长于心动周期,影响图像的清晰度,诊断价值有限。但冠状动脉和心瓣膜的钙化、大血管壁的钙化及动脉瘤改变等,CT检查可以很好显示。CT的类型和区别
“CT”是“Comd Tomography”的缩写,是“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的意思。正如上文所讲,CT技术的基础是X线,所以,这项技术更完整的叫法是“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X-ray CT)。分类: 医疗健康
问题描述:
现在的断层扫描成像技术有那些,都有什么区别。
X射线断层成像〔Comd Tomography、CT〕,或称计算机断层扫描、电脑断层扫描,是一种影像诊断学的检查。这一技术曾被称为电脑轴切面断层影像(Comd Axial Tomography)。
X射线断层成像是一种利用数位几何处理后重建的三维放射线医学影像。该技术主要通过单一轴面的X射线旋转照射人体,由于不同的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不同,可以用电脑的三维技术重建出断层面影像。经由窗宽、窗位处理,可以得到相应组织的断层影像。将断层影像层层堆栈,即可形成立体影像。
X射线断层成像是一种利用数位几何处理后重建的三维放射线医学影像。该技术主要通过单一轴面的X射线旋转照射人体,由于不同的生物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力(或称阻射率Radiodensity)不同,可以用电脑的三维技术重建出断层面影像,经由窗值、窗位处理,可以得到相对的灰阶影像,如果将影像用电脑软件堆栈,即可形成立体影像。
诊断应用
在肺部组织的诊断上,电脑断层对于急性或是慢性的变化都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在观察一些人体内空气的变化(例如肺炎)或是肿瘤,一般不需显影剂就有很好的效果了。而一些间质组织的变化(肺实质,肺纤维等等),可以用薄切面的高解析设定来重建;要评估纵隔腔和肺门部分的淋巴腺肿大,则需要静脉显影。
胸腔断层血管摄影(CTPA)它是一个需要用快速的时间来作对比剂注射再加上高速的螺旋式描扫器才能完成的检查,近来也用在作肺栓塞和动脉剥离的评估。当胸腔x光检查出现异常或是怀疑异常等,只要是非急性的,电脑断层都是首推的进一步检查。
[编辑] 心断层检查
随著旋转时间的灭少(时间分辨率)再加上多断层切面(multi-sl)的技术(高达64切),要同时达到高速度和高分辨率不再是梦想,目前已经可以清楚地看见冠状动脉的影像。在扫描的同时,电脑就可以将一连串的数据重建,如此一来,每单一个心断层影像的数据都可以在x光管回转完成前重建完成,即使是目前转速最快的也一样,但未来是否能取代侵入性检查“冠状动脉导入检查”还是未知数。
心的多断层切面检查(Multi-sl Comd tomography,简称MSCT)有相当性的潜在危险,因为它的剂量相当于500张的胸腔x光,对于乳癌的潜在诱发性目前还有待商确。诊断为阳性的正确率大约82%,诊断为阴性的正确率大约93%;敏感度大约81%,特异性为94%,最有价值的是这个检查的高诊断阴性正确率,因此,如果电脑断层诊断不出冠状动脉的疾病的话,病人应该找寻其他可能引起胸腔病灶的原因。
大部份用软件就可以找寻的病杜都是用以白种人为研究得到的数据来写的,所以严格来说,结果不完全适用在全人种。
双射源电脑断层扫描机,2005年发明,有相当高的时间分辨率(Temporal Resolution),可以减少高速心跳造成的移动影,闭气的时间也不用长,对于不方便闭气的病人或是不适合打降低心率的病人是很有帮助的。
[编辑] 腹部和骨盆的断层检查
对于腹部的疾病,电脑断层的诊断价值极高,常用来定位肿瘤期数也用来做后续的,对急性腹痛的检查也很有用。泌尿结石,阑尾炎,胰炎,憩室,腹部动脉瘤还有肠阻塞等都是可以由电脑断层做快速诊断的疾病,它也是线用来诊断内部器外伤的利器。
口服或是直肠对比剂可视需要使用,稀释的硫酸钡(2% w/v)是最常用的,一般用来作大肠检查的钡剂浓度太高,在断层影像上反而是影,如果钡剂有上的考量的话(例如怀疑病人是肠受伤),碘对比剂也是选择之一,其他种类的就看目标是要对哪一个器官显影,例如直肠的空气对比剂(空气或二氧化碳)用在大肠检查,或是口服纯水用在胃部检查。
电脑断层在诊断骨盆的应用上有限制在,特别是女性的骨盆,超音波是一个替代方案。除此之外,它也可以部份应用在腹部扫描(例如看肿瘤),在评估骨折上也有用处,它也可以用在研究骨质疏松症,和骨质密度侦量仪一样,此两样都能侦测骨矿物质的密度(BMD),也就是骨强度的指标,然而电脑断层的结果不一定和骨密仪一样(BMD测量黄金准则),不但贵,病人接受的剂量又高,所以不常使用。
[编辑] 四肢的检查1、高分辨率CT具有极好的空间分辨率,能清晰地显示肺组织的细微结构,几乎达到能显示与大体标本相似的形态学改变。
[编辑] 优点和危险性
[编辑] 优于X光影像的部份
首先,电脑断层完全地去除了一般我们不需要的部分;第二,由于电脑断层的高分辨率,不同组织阻射过所得的放射强度(Radiodensity)即使是小于1%的异也可以区分出来;第三,由单一断层影像连续重组或是用螺旋式的扫描,依诊断需要不同,可以看到轴切面,冠状面,矢切面的影像,我们称它为多平面数位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ed imanging)。
[编辑] 辐射剂量
电脑断层被视为中度至高度辐射的诊断技术,虽然技术的进步已经增加了辐射的效率,但是同时为了增加影像品质或为了更复杂的技术,还是有增加剂量的考量,进化过的分辨率使电脑断层可以进行新的研究,可以有更多的优点:例如和传统血管摄影比,电脑断层血管摄影可以避免插入静脉管和静脉导管;电脑断层大肠摄影也和大肠钡剂摄影一样用来诊断肿瘤,但是剂量更低。其方便性以及可适用的情形不断增加,使它日渐普及,最近在UK的综合评估中,电脑断层占了所有放射性检查的7%,但是在2000/2001年间,它占了总合医疗放射剂量的47%(Hart & Wall,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04;50:285-2),过度地使用电脑断层检查,不管其他地方怎么灭,还是会导致总体医疗剂量的上升,在一些特别研究放射剂量的论文还有考量很多因子:扫描的体积,PATIENT BUILD,扫描的数量和型式,还有需要的分辨率和影像品质。
[编辑] 对比剂的负面反应
由于电脑断层相当依赖静脉注射的对比剂来显影,所以有潜在的危险,危险虽低,却无法完全避免,这可能会使某些病人的肾受伤,如果是有肾功能衰竭或糖尿病等病史的病人,(另外还有REDUCED INTRAVASCULAR VOLUME)危险性可能更高。
[编辑] 影像处理
X光断层面的数据是由X光射源绕物体一圈得来,感应器是放置于射源的对角位置,随著物体慢慢地被推入内侧端,数据也不断地处理,经由一系列的数字运算,也就是所谓的断层面重建来得到影像。
[编辑] 窗宽(windowing)
[编辑] 三维重建
由于目前的电脑断层都是等方性(x,y,z轴的分辨率都一样)或是接近等方性的分辨率,显示的方式不一定只限于横切面,所以,藉著软件的帮忙,只要把所有的小体素堆栈起来,就可以用不同的视点来看影像。
多层面重建MPR(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这是重建最简单的方式,是把所有的横切面数据堆栈起来,软件可以用不同的平面来切割物体(大部份是垂直面),或是特别的一些影像例如强度投射成像MIP(Maximum-Intensity Projection)或是强度投射成像mIP(Mininum-Intensity Projection)。
多层面重建最常用来检查脊椎,因为轴切面的影像只限于有时才能显出椎体,也无法完全秀出椎间盘,经由重组影像,我们可以更容易观察出脊椎的位置以及其和其他器官的关系。
现代的软件可以重建斜位的影像,所以经由自由的选择平面,我们可以看到想看的解剖构造,比如支气管不是垂直的,我们可以借由这个技术达到我们要的目的。
在血管的影像上,弯曲的平面也有办法重建。这使得弯曲的血管可以被“拉直”,如此整条血管可以用一张影像或是少数影像就可以完全显现,一旦血管被拉直后,量化的长度和宽度就测量出来,对于手术和侵入性治疗的帮忙不小。
MIP重建加强了高射束的区域,用在血管摄影很有用,mIP重建趋向于加强空气的显示,用来评估肺部结构很有用。
[编辑] 三维呈像技术(3D rendering techniques)
[编辑] '表面呈像'(suce rendering)
[编辑] '体素呈像'(volume rendering)
表面呈像只限于在一定的阀值下,表现物体的表面像,也止于呈现接近我们想像的表面,而在体素呈像中,利用透明度和颜色可以在单一影像中的特色,就可以呈现更多的东西,例如:骨盆就可以用半透明的方式显现,那么即使是斜位角,小部分其他的解剖呈像并不会挡住其他重要的部份。
[编辑] 影像分割(Segmentati电脑断层在诊断有外伤的颅骨及颜面骨的骨折也有很大的用处。在头颈口的部位,对于头骨和颜面骨或是牙齿的畸形,它有术前评估的作用;下颚、副鼻窦、鼻腔,眼框等部位所生囊肿或是肿瘤的评估;慢性鼻窦炎成因的诊断;还有植牙重建的评估。on)
有一些部位虽然结构不同,但是有相似的阻射性,只是单纯地改变体素呈像的参数可能不是这么简单就可以区分它们,解决的方式我们称为影像分割(segmentaion),就是用手动或是自动的方式去除我们不想要的部份。
[编辑] 例子
下面是一些脑部电脑断层的影像,骨头的部分比周围的地方白(白代表高阻射率),血管处(箭头)比较亮是因为使用了碘对比剂的关系。
[编辑] 历史
个商业化的电脑断层系统是由Godfrey Newbold Hounsfiled发明的,地点在英国Hayes的THORN EMI Central Research Laboratories,Hounfield在1967年开始了他的想法,于1972正式发表,声称电脑断层是披头四乐团的遗产,庞大的利益使得EMI投资了研究。另一头,TUFTS大学的Allen Mcleod Cormack 研发了类似的处理程序,地点是University of Cape Town/Groote Schuur Hospital,他们于1979年一起获得诺贝尔奖。
1971所产的原型是行经180度角取160个平行读数,每个是一度,每次扫描大约费时五分钟,整个影像要产生要花2.5小时并用大型电脑来进行运算。
个生产的电脑断层扫描器称为EMI描扫器,只能用来做头部的扫描,但是要花四分钟取数据,七分钟重组完成一个影像,另外它还要用一个装满水的perspex容器,型为头套状,可以包覆整个头,主要是为了减少头部的对比阻射强度相太大(头骨和头骨外的异),当时的分辨率不高,只有8080的画质,个EMI扫描器是安装在英国的wimbledon的atkinson morley's hospital,次进行病人头部检查的时间是1972年。
个任何部位都能检查且不用水头套的电脑断层仪是在goergetown university由robert sdley. dds设计。
[编辑] 电脑断层机器的演进
[编辑] '代'
用如笔头般细的射束打向一个或两侦检器,影像是用translate rotate的方法,将射源和侦检器放置于对侧的位置,两者相对位置不变,再加以旋转。在EMI描扫器时代,一对影像须要旋转180度,耗时四分钟,使用三个侦检器(其中一个是射源位置的参考),每个侦检器都是由闪砾器和光电倍增管组成,部分的病人很不能适应这些早期的机器,因为机器的振动和声音都太大了。
[编辑] '第二代'
这项设计增加了侦检器的数目,并且改变了射束的形状,把原本的笔头型改为扇型,旋转方式仍为translate rotate,但是扫描时间有明显的减少,旋转量也由每次一度增为每次三十度。
[编辑] '第三代'
第三代电脑断层在获得影像的时间上有长足的进步,扇形的射束配上一列和射源相对的侦检器,省略了费时的translation stage,最初让扫描时间减少至大约一张十秒钟,这个进行让ct的实用性大大增加,时间短到可以做肺部和腹部的扫描,之前的几代只限于用在头部和四肢,到了第三、四代,病人也明显觉得噪音和振动都少了不少,舒适多了。
它的设计方法几乎和第三代是同时发明的,表现度也不多,不用一列的侦检器,取而代之的是360度整圈的侦检器,用扇型射束旋转打在固定而非旋转的侦检器上。
早期的四代机器有600个光电倍增管,每个直径1/2吋,可以套在侦检环内,以三个发光二极管为单位可以替代一个光电倍增管,这项改变同时增加了取像速度和影像品质,但是扫描的速度仍然不能改善,因为x光管的控制还是用缆线启动,限制了旋转的速度。
一开始,机器有一个重大的进步,就是每转一圈,侦检器就会自动校正一次;而三代的几何方式固定,对于没有校正的情形很敏感,也就是有环形影产生的可能,另外,四代由于侦检器不会移动和振动,校正的执行也较容易。
所有现代的医疗用电脑断层都是以第三代的设计为蓝本,现代的固态侦检器相当地稳定,可以不须要每扫一个影像都校正一次,由于侦检器经济效益的问题,使得它比第三代贵多了,甚至对影的敏感度也高,因为没有固定和射源相对的侦检器,要去除散射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一般指的是所谓的摄影CT(cine-CT);Cine-CT与CT相似,但X光源被置于侦办器的外环;而且为了加快扫瞄的速度,采用多管X光源,依序以不同位置之X光对剖面曝光,以取代旋转功能。系统扫瞄速度因而大大提升,足以扫瞄心跳等动态的剖面图。而真正所谓第五代CT,乃是以大角度阳极X光管,环绕扫瞄剖面与侦测器;利用电子方式控制撞击阳极的电子束,使其发出不同角度的X光束,以达到如同多管X光源的效果。由于电子扫瞄速度极快,每一剖面的扫瞄时间可降至33ms-100ms左右。。适用于心导管,做心、血管摄影,主要缺点剂量高,价格昂贵。
[编辑] 功能再进化
和取象时间有关,要克服的另一问题是x光管,要提供一个长时间,高强度的曝露,须要将非常稳定的输出加到x光管和发电器中,高速的回转阳极要跟上处像处理的速度,需要固定150kV的SMPS才能趋动他们,目前的动力强度可以到100kW
环刷回转(slip-ring)技术取代了原本缆线的设计,始得x光管和侦检器能连续动作,再加上连续地推移病人进入扫描器的设计,就是所谓的螺旋式电脑断层。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Detecor-Row Comd Tomography,简称MDCT)的系统更加快了扫描的速度,它可以同时获取数个影像,目前的机器列数可以到64列,要在几秒内就有完整的胸腔影像也是有可能的,以前的检查设要分十次闭气,一次十秒,现在可能一次十秒的闭气可以完成了。MDCT也是使用等方分辨率,可用任意的角度重建你想要的影像,和核磁共振影像有一样的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扫描很大的体积是MDCT的特色,然而更重要的事是空间分辨率也要高,一代MDCT内在Z轴方向的球管内有浮动的焦班,可以让分辨率更好,另一个不同的方向的研究是用在心的断层检查,称为电子光束断层描扫(Electron-Beam Comd Tomography,简称EBCT),时间分辨率高达50微秒,它可以暂停心和肺部的动态来形成高品质的影像,只有Imatron公司有制造,后来GE公司跟进,鲜有人做,主要是因为它的成本太高,而且设计的用途只有一项而已,同期的MDCT其时间分辨率就很接近EBCT了,但是成本低得多,也因为如此,MDCT就成了市场的趋向。
进化过的电脑技术和组像技术可以执行更快更准确的重组,早期的机器可能要几分钟才一张影像,现在则是三十秒就可以做出1000张影像,精心设计的软件已经可以灭少影了。双射源电脑断层(Dual source)使用了两个x光管和两排侦检器,使得每张影像只要0.1秒就可以完成,如此就可以得到高品质的心影像而不需要用降低心率的,例如beta blockers。
Volumetric电脑断层是复列侦检断层机的一项延申,仍在研究阶段,目前的MDCT每转一次取样4cm宽的体积,volumetric电脑断层的目标是以256的复列侦检断层仪的原型为基础,增加宽度到10-20cm,未来的应用包括了心成像(在两次连续的心跳间就可以取得欲重建完整三维影像所需要的数据)。
[编辑] 微断层摄影(Microtomography)
近几年来,断层摄影也到了微米的等级,名为微断层摄影,但是这些机器目前只适合小物体或是动物,还不能用在人体。
高分辨率CT和薄层CT区别,层距和层厚是什么意思
上文已述,初期的CT扫描很慢,基本上只用于颅脑扫描。1974年,美国特区乔治城大学医学院罗伯特·史蒂文·莱德利(1926年-2012年)研发出全身CT,从此,CT可以检查人体的任何部位。4、层距是指你这一层和下一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扩主要用来诊断脑部血管病变以及颅内出血,检查不一定要用到显影剂。在病人有急性中风的情形下,它虽然没办法排除血管阻塞的可能性,但是可以排除出血的可能性,如此一来,抗凝血剂就可以大胆地应用。在诊断肿瘤的应用上,电脑断层配合静脉显影的检查并不常用,而且效果也比核磁共振影像(mag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它也可以用来诊断颅内压是否有增加,例如要做腰椎穿刺前(或是评估ventriculoperitoneal st时)。展资料
(1)、扫描部分由X线管、探测器和扫描架组成。
(3)、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将经计算机处理、重建的图像显示在电视屏上或用多幅照相机或激光照相机将图像摄下。
2、CT设备的分辨率主要分为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三种,前者指影像中能够分辨的最小细节,中者指能显示的最小密度别,后者指机体活动的最短时间间距。
3、层厚与层距:前者指扫描层的厚度,后者指两层中心之间的距离。
4、部分容积效应:由于每层具有一定的厚3、层厚是指你扫描的这一层厚度是多少 , 5毫米还是10毫米。度,在此厚度内可能包括密度不同的组织,因此,每一像素的CT值,实际所代表的是单位体积内各种组织的CT值的平均数,故不能反映该组织的真实CT值。
参考资料:
3、层厚是指你扫描的这一层厚度是多少
,5毫米还是10毫米。
4、层距是指你这一层和下一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扩展资料
(1)、扫描部分由X线管、探测器和扫描架组成。
(3)、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将经计算机处理、重建的图像显示在电视屏上或用多幅照相机或激光照相机将图像摄下。
2、CT设备的分辨率主要分为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三种,前者指影像中能够分辨的最小细节,中者指能显示的最小密度别,后者指机体活动的最短时间间距。
3、层厚与层距:前者指扫描层的厚度,后者指两层中心之间的距离。
4、部分容积效应:由于每层具有一定的厚度,在此厚度内可能包括密度不同的组织,因此,每一像素的CT值,实际所代表的是单位体积内各种组织的CT值的平均数,故不能反映该组织的真实CT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CT
CT检查成了“家常便饭”,可你了解它吗?
1、计量用CT的参数是0.2级CT几乎可以检查人体的所有器官,几乎成了医院的“标配”。研究机构报告显示,2020年采购了大约4000台CT,目前CT保有量2万多台。根据笔者观察,许多成年人都做过CT检查,但真正了解它的人并不多,对CT检查存在的潜在风险知道得更少。
解析:1.CT发明离不开德国物理学家伦琴
提到CT,有一个人无法越过,这个人就是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1845年-1923年),没有他发现X射线,就不会有CT的发明,CT是在X线的基础上发明出来的。
1895年11月8日,伦琴发现了X射线,并于当年12月22日拍摄出人类 历史 上张医学X光片,X线诊断技术成为世界上最早的非创伤性检查技术,由此,伦琴被尊称为“放射诊断学之父”。
由于人体各组织的密度不同,对X线的吸收率也不相同,这样,X线穿过人体组织时会有不同程度的衰减,在胶片上的曝光度就不同,这就出现了灰度变化,由此形成影像,根据该影像,就能诊断出哪个部位发生了病变。
2.美国医生奥尔登多夫创建CT理论
读者会问,“CT”就是两个洋文字母,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早在1959年,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威廉·亨利·奥尔登多夫 (1925年-1992年)便有了用X线对人体头部进行断层扫描的想法。X线断层扫描时,接收器收到衰减了的X线后把它转变为电信号,再把电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交给计算机计算,然后逆转过来,把计算机计算后的数字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把电信号转变成影像,这样就可以通过再建的影像检查颅脑病变。这便是CT的基本原理。
1961年,奥尔登多夫在家中研制出了一个很粗糙的CT原型机,该原型机大部分部件取自家庭废弃物,如儿子的玩具火车、留声机转盘、闹钟等,并针对该项研究发表了论文,同时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专利。1963年10月,美国专利局批准了奥尔登多夫的CT专利。
后来,美国马萨诸塞州塔夫茨大学阿兰·麦克劳德·科马克(1924年-1998年)对奥尔登多夫提出的CT理论产生了兴趣,并提出了新的计算机算法,因为让CT从理论变为临床应用的关键还是数学问题。
奥尔登多夫找了多家公司生产CT,但都没有人愿意投资生产它,因为生产这个机器成本太高,而且当时也被很多人认为临床用途不大。由于找不到厂家生产,奥尔登多夫也就放弃了继续推动CT商业化的想法,改行从事别的科学研究。很遗憾,奥尔登多夫距离把CT推向临床应用仅一步之遥。
为纪念奥尔登多夫为CT理论创建作出的卓越贡献,美国神经影像协会设立了“奥尔登多夫奖”,每年评选一次,奖给那些在CT临床诊断、核磁共振、光子扫描以及电子扫描领域的突出贡献者。
临床CT发明人戈弗雷·纽博尔德·亨斯菲尔德
3.英国百代唱片公司开发临床CT
英国百代唱片公司(EMI,也制造电子产品)工程师戈弗雷·纽博尔德·亨斯菲尔德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试验,于1971年9月研制出世界上台可被应用于临床的CT,并把它安装在伦敦附近温布尔顿的阿特金森-莫利医院。当年10月1日,他与放射科的一名医生共同作这台CT,为一名脑瘤患者进行了头部CT扫描并获得脑颅影像。
世界上台临床CT检查时,X线在180个角度上(间隔1度)对脑颅扫描,每次扫描用时大约5分钟,但计算机重建影像计算却要花费2.5个小时。由此可见,CT后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计算机的发展,因为它依赖于计算机的计算速度。
百代唱片公司研发的临床CT获得成功,并很快量产投放市场,代CT就叫“百代唱片扫描机”。1973年,百代唱片公司因研发出临床CT获“腹部及盆部疾病的CT检查,应用日益广泛,主要用于肝、胆、胰、脾,腹膜腔及腹膜后间隙以及泌尿和系统的疾病诊断。尤其是占位性病变、炎症性和外伤性病变等。胃肠病变向腔外侵犯以及邻近和远处转移等,CT检查也有很大价值。当然,胃肠管腔内病变情况主要仍依赖于钡剂造影和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女王技术发明奖”。
有人认为,百代唱片公司能搞出CT来,这要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披头士乐队(也叫“甲壳虫乐队”),因为百代唱片公司从发行披头士乐队唱片上收入颇丰,这才有足够的资金投入CT研发以及后期的商业化,有人说:“CT是披头士乐队唱出来的。”
亨斯菲尔德与科马克作为临床应用CT的共同发明人获得197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不过,这个诺贝尔奖颇有争议,因为CT理论的创建者奥尔登多夫未能获奖,很多人撰文为他鸣不平。
4.CT不断更新换代
,螺旋CT问世,扫描速度大大提高。1998年4层螺旋CT诞生,即X光管绕身体一周可同时获得4幅断层影像,进一步提高了扫描速度,扫描精度也随之提高。
螺旋CT是相对于常规CT而言的。常规CT的X线管在扫描架内作往复运动,即X线管旋转一周扫描完一个断层就要停下来,向前移动设定的距离扫描下一个断层,以此类推,直至把要扫描的部位扫描完,而且用电缆供电,容易缠绕,扫描速度提高遇到瓶颈。螺旋CT则不同,X线管在扫描架内不间断旋转,边旋转边前进形成螺旋运动,就像把螺丝母拧到螺丝上一样,大大提高了扫描速度,同时,螺旋CT通过滑环供电,不存在电缆缠绕问题。
2007年,日本东芝公司研发出320层螺旋CT,并于2010年升级为640层,一次CT扫描可在一秒内完成,并实现了容积扫描。螺旋CT后又出现了双源CT和能谱CT等不断更新换代的CT。
目前,世界上的主要CT生产厂家是荷兰的飞利浦、德国的西门子、美国的通用电气、日本的东芝和日立。
现在的CT都是高度智能化的,作人员将基本参数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控制自动完成扫描和图像重建,无需人为干预。即便是CT出现一般故障,计算机自检系统也会自动排除,如果自检系统无法自动排除故障,则通过互联网与维修中心连接,由维修中心对设备进行远程诊断,排除故障。
头部和颈部CT血管造影(VR)
CT由三个系统组成,即扫描系统、计算机系统和图像显示存储系统。扫描系统最复杂,部件包括X线管、高压发生器、探测器、准直器、滤过器、数据采集系统、扫描架、扫描床等。
CT扫描时,要把人体某一断层分成若干个成像单元,X线围绕这个断层旋转,另一端的探测器便接收到每个成像单元上衰减后的X线,并把它们转换成电流信号,再把这些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供计算机计算出每个单元上X线的衰减值;然后再逆转过来,把计算机计算后数字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继而把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这些光信号形成不同灰度的像素,这些像素按矩阵排列就构成了CT影像。CT影像可储存在硬盘、U盘、光盘等存储介质上,当然,也可激光打印出来。
矩阵越大,被分割出来的单个像素面积越小,成像越细腻,越便于诊断。
读者也许会问,X线的衰减是如何计算的呢?
X 线穿过不同物质的衰减系数是不同的,水的X线衰减系数为1,空气的X线衰减系数接近0。为了在CT扫描时便于作,CT用的衰减系数单位是“亨氏单位”(Hu,取自临床CT发明人亨斯菲尔德的名字),简称“CT值”。水的CT值是0亨氏单位,空气的CT值是-1000亨氏单位,致密骨的CT值是+1000亨氏单位,人体各组织的CT值在-1000亨氏单位到+1000亨氏单位之间,跨度为2000亨氏单位。
人体组织密度越高,吸收的X线越多,CT值越大,再建的图像偏白;反之,人体组织密度越低,吸收的X线越少,CT值越小,再建的图像偏黑。我们从CT影像上可以看到,骨骼组织是白色的,而中空组织是黑色的。
6.CT有多种扫描模式并可得到立体影像
CT既然是断层扫描,这就存在一个断层厚度的选择问题。断层厚度越薄,图像的纵向连续性越好,纵向空间分辨率越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扫描断层越薄越好,主要还是根据检查部位和病灶性质而定,因为如果断层太薄,探测器接收到的X线光子数就少,这会降低分辨率。断层厚度通常在零点几毫米到几毫米之间进行设置。扫描器官越小,设置的层厚越小;反之,扫描的器官越大,设置的层厚越大。
读者读到这里可以想象得到,CT虽然是断层扫描,但如果把这些断层影像依次摞起来,就可得到三维影像,这也叫“容积扫描”。有了容积扫描,便可以实现仿真成像,即不通过内窥镜,用CT便可清楚地观察到人体器官管腔内部情况。
7.CT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
CT检查对患者的伤害主要来自X线,X线致癌,而CT检查是各种影像检查中X线剂量的。一次标准模式CT扫描X线剂量是拍X光胸片的700倍,这个剂量相当于人在自然环境中吸收的两年X线剂量总和。CT检查越频繁,患癌可能性越大。
2013年3月,哈佛大学医学院网站发文称,美国每年有7000万次CT临床检查,其中不少是非必要的,文章建议患者尽量避免CT检查,如有可能,选择替代检查方法。
美国放射医学院建议,一个人一生接受的X线医学检查剂量不应超过100毫西弗,大致相当于25次标准模式CT检查。当诸如癌症治疗检查时,一次CT检查X线剂量就会超过100毫西弗,这就意味着,在尝试治疗已有癌症的同时,也在诱发新的癌症形成。
当然,由于被X线照射后患癌需要一定的周期,年龄越小接受CT检查患癌可能性越大。65岁以上的人接受CT检查患癌可能性极低,因为X线诱发癌症大约需要20年,如果65岁接受CT检查,再过20年才有患癌的可能,这时已经85岁了,可能在患癌前就了。
X线剂量与图像质量成正比,这就需要在X线剂量和图像质量之间折中,不能一味追求图像质量而加大X线剂量,给患者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CT检查时还应注意对腺、甲状腺和眼睛进行保护,孕妇、婴儿不宜接受CT检查。
另外,增强CT扫描时,有的患者会对造影剂起过敏反应,同时,造影剂也会伤害肾。
鉴于CT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公众应了解这些常识,医生也有对患者说清楚CT检查的利弊,避免滥用CT检查,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和 健康 风险。
文、部分供图/硕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