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区和地形类型的区别(地形区和地形区名称的区别)
地形指的是什么
我国主山坳:位在一条狭窄上,两山间的低下处,河流从此相背分流,与鞍部无明确分别,通常以两侧宽阔又缓斜便於跨越的山坳,其鞍部两侧较为狭窄险峻,通常甚少在此做跨山道路等高线表示山坳,自低地向上弯去。要的地形单元地貌和地形类型有什么区别
山地:黄土高原:面积约40万km2,海拔800一2000m、黄土广布,平均厚度50~80m,最厚处可达180~2000m左右。地表沟壑纵横,形成振、梁、宛、坪等地形。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山地与丘陵的别是山地的高度异比丘陵要大。而地貌侧重于从成因上来划分。因种每种营力为主形成的地貌,都有其特定的地表特征、演变规律。这样便于研究。它主要分为:流水地貌、岩溶地貌、风力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等大类。每种里面又可以分出若干亚种。比如流水地貌就还可以分为侵蚀地地貌,沉积地貌等等。
地形区和地形类型的区别(地形区和地形区名称的区别)
地形区和地形类型的区别(地形区和地形区名称的区别)
什么是地形区
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陆地的地形单元常常指面积很大的、地形同一的地形区,如东西伯利亚山地、东非高原、江南丘陵、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青藏高原等。地形类型有五种: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的地形单元,不同的地形区之间往往以山脉和河流作为分界线。地形常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起伏形态。
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陆地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的地形单元。
地形区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面积约230万km2,海拔4000一5000m,是世界上的大高原。高原上有世界上的高原湖泊区,边缘和内部分布着一系列雄伟的山脉.海拔为6000一7000m,高山上雪山连绵,冰川分布。
内蒙古高原:面积约100多万km2海拔1000m左右,地表坦荡,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
云贵高原:面积约50万km2,海拔1000一2000m,地势西高东低。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典型,高原峰岭众多,山间地面崎岖,小型构造盆地(坝子)分布很广。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面积约53万km2时,四周山地海拔4000一6000m,地形封闭,内部比较平坦,盆地中部海拔800一1300m,西高东低,从边缘到中心依次为戈壁滩带、冲积洪积扇平原带、沙澳和盐湖带。内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沙漠,也是世界的流动沙漠。
柴达木盆地:面积约20万km2,底部平均海拔在3000m左右,是我国地势的内陆大盆地。内部大部分为戈5、出处不同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杂边水丛地。
地形与地势的区别
地形的类型有如下:地形与地势的区别:意思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意思不同
1、地形:
(1)也叫地貌。地球表面各种起伏形态的总称。由内力(地壳运动、火山活动、等)、外力(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和人类的作用而形成。按形态分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测绘学上地表起伏形态和分布 在地面的固定物体的总称。
2、地势:
(1)泛指地面高低起伏的状态。如山地地势较高,平原地势往往低平开阔。
(2)指地方上的情形。
二、出处不同
1、地形: 《论持久战》七十:“射击原则的‘荫蔽身体,发扬火力’是什么意思呢?前者为了保存自己,后者为了消灭敌人。因为前者,于是利用地形地物,采取跃进运动,疏开队形,种种方法都发生了。”
2、地势: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两天后由一个行地理的先生用罗盘在后山顶上勘定了地势。”
1、地形:指的是该区域的地表形态的特征。它的描述一般从海拔、地势变化、地表起伏(大或小)、典型地貌类型。
2、地势:指的是该区域地表的变化趋势,它是地形特征的一部分。
地形特征指的是该区域的地表形态的特征,它的描述一般从海拔、地势变化(X高X低)、地表起伏(大或小)、典型地貌类型(黄土地貌、岩溶地貌、流水沉积地貌)及组成结构、主要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几个方面表达。其解题依据为丘陵:高出海平面500米以下的山地,或比高在300米以内的山地,称为丘陵。图中信息如等高线、河流流向等,设问要求一般为描述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地势特征指的是该区域地表的变化趋势,它是地形特征的一部分,一般只需要描述X高X低就可以了。
地形有五种,高原 平原 山地 丘陵 盆地。地势是答哪高哪低。
地形区是什么?
希望对你有帮助问题一:地形区和地形单元有什么区别吗? 地形区和地形单元基本一样,高中地理基本没有区别;大学教材中的地形单元除了指一般地形区外还常常指一个范围较大的区域。
而海底的地形单元则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个基本单元
问题二:什么是Ⅰ类地形区 10分 Ⅰ类地形区就是常说的5种地形类型---山地 丘陵 盆地 高原 平原
1 平原:地面平坦,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 下;
2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坦荡,边缘陡峻;
4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问题三:陕西省是什么地形区 北部是黄土高原,中间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岭山区 陕西属西北地区,省 驻地西安。西安位于关中平原上,北部是陕北高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陕西地形地理分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渭河盆地和陕南中高山地形地理单元。
问题四:地形区和地形单元有什么区别吗? 地形区和地形单元基本一样,高中地理基本没有区别;大学教材中的地形单元除了指一般地形区外还常常指一个范围较大的区域。
而海底的地形单元则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个基本单元
问题五:什么是Ⅰ类地形区 10分 Ⅰ类地形区就是常说的5种地形类型---山地 丘陵 盆地 高原 平原
1 平原:地面平坦,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 下;
2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坦荡,边缘陡峻;
4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问题六:陕西省是什么地形区 北部是黄土高原,中间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岭山区 陕西属西北地指的是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具体指地表 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地形与地貌不完全一样,地形偏向于局部,地貌则一定是整体特征。如:鞍部是地形,山谷是地貌。区,省 驻地西安。西安位于关中平原上,北部是陕北高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陕西地形地理分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渭河盆地和陕南中高山地形地理单元。
问题七:印度三大地形区是什么 北部(喜马拉雅山 )山地,中部(恒河平原 )平原,南部(德干 )高原
地区、地形区、地理区域、地理单元、地形、地势是什么意思
准噶尔盆地:面积约38万km2时,呈不等边三角形,是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地势由东向西微斜,大部分地区海拔300一700m。西北边缘山地多缺口,降水较塔里木盆地稍多、从边缘到到中心依次为戈壁砾石带、绿洲带、草原沙漠盐湖带。中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多属固定、半固定沙丘。满意请采纳
谢谢
1.地区:1. 较大的地方
多山地5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没海拔要求。区
华北地区
2.行政划分单位
地区价
3. [mandated territory]∶指未获得的殖民地、托管地等
2.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陆地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的地形单元,不同的地形区之间往往以山脉和河流作为分界线。
3.地理区域:地理区域指 一个比较的地理地形区。比如: 华北平原区——他包括 海河平原、 黄河平原、淮河平原,华北平原也叫做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所涉及的省区就比我们所说的华北五省市(京津冀晋鲁)的范围大。这样的还有很多, 再如,青藏高原区,要比青藏地区范围大,青藏高原包括四川西部,而青是行政上的,指青海。等等很多。 四大区域分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这四大地形区域
4.地理单元:按一定尺度和性质将地理要素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空间单位。
5.地形:地形【topography】指的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指地表 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地形与地貌不完全一样,地形偏向于局部,地貌则一定是整体特征。
6.地势:是指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包括地表形态的高度和相对高或坡度的陡缓程度。
“地形”与“地型”的区别是什么?
地貌:按其形态可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地貌单元。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气候地貌等类型。按动力作用的性质可分为河流地貌、冰川地貌、岩溶地貌、海成地貌、风成地貌、重力地貌等类型。地形指的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指地表
地型是指一整个的地图,比如说世界基本地形包括五种:平原 山地 高原 盆地 丘陵的地形图
“地形”与“地型”的区别是什么?
地形指地表状态,地型指类型,比如山地,平原,森林,沼泽等“地形”指的是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例如山丘、平原、峡谷等。地形图则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理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地形”和“地型”虽然只有一个字的别,但它们的含义和用途是不同的。设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而“地型”则没有固定的含义,它可以指任何特定区域的地表形态,例如城市、乡村等。在地图学领域,地型通常是指一整个的地图,例如世界的地形图。
地形图上的地形怎么区分?
地形是一个区域内的地表形态.它侧重于根据地面的形态来分类。从一个地区的高低起伏、开阔闭塞、地貌组合等因素综合起来显现的特征来进行分类,可分为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主要体现在山脉)。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地势比较平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势比较陡峭。
平原:陆地上海拔高度相对比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它以较小的起伏区别于丘陵,以较小的高度来区别于高原。
高原: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高原与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区别于山地。
山峰:等高线是闭合的同时山脉也可算作地形单元,如阿尔泰山脉等。,数值向中间增大
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弯曲。为一条狭长而两侧陡急的高地,顶上可能平坦,广阔或成刀口等形状,两侧坡度则可能均匀一致,或一侧急直,一侧缓和,多见於广阔平坦地区,此外,地势较周围高耸而绵长的,也可视为山脊,等高线表示山脊成椭圆形线。
鞍部:也是山脊上两山间的低浅处,但略比山坳为高,如鞍部地形狭窄而深下,用来作横跨山脊两侧的道路,则称做山隘。
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
特别要记住!!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是山脊。
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地形、地貌和地势,这三者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我们所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由很多的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自然地理要素也可以称为“圈层”,一般来说主要的自然地理圈层包括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等。这些圈层都作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圈层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每一个圈层,比如岩石圈的发展变化,都受到其他圈层的影响和制约。所谓“岩石圈”通常是指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合在一起,也就是软流层以上部分,平均厚度约为100至110千米左右,我们人类就生活在岩石圈的顶部。
地势、地形和地貌的区别
岩石圈在地表,在内外力作用下会形成一系列的地势、地形和地貌特征,那么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首先我们来看看“地势”,地势是指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地貌:海拔高度影响到农业的生产方式,不同海拔高度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不同,地貌对城市的布局和景观有直接的影响,地貌构成了景观的骨架,形成风格各异的自然景观。险峻的状况,反映的是一个地区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通常来说地势由两部分组成,一个部分就是海拔的“高低状况”,也就是地表形态的高度;另一个部分就是相对的“起伏状况”,也就是相对高和坡度的陡缓情况,一般的用词包括平坦、起伏和缓、有一定的起伏、起伏较大、陡峻和陡峭等等。
立体地形图
两部分组合起来,比如说平原地区的地势状况可以表述为“海拔较低地势平坦”,山地地区的地势状况可以表述为“海拔高地势陡峭起伏大”。如果,表述一个区域的地势特征,那么往往还会表述地势哪边高哪边低,比如表述我国的地势特征,我们通常会表述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起伏大”,比如表述美国本土的地势特征,我们通常会表述为“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部低,西部山地高达陡峻,东部山地相对低缓,中部平原地势低平”。
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其次我们来看看“地形”,地形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也就是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物体所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地形和地势有所不同,地势主要侧重高低起伏状况,而地形主要侧重地表的形态特征,根据全球陆地地表的形态状况,我们总结出了五种基本地形形态,分别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地形。不同的地形类型,都有其不同的形态标准,比如平原地形是指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低平的区域;丘陵地形是指海拔在200至500米之间,有一定起伏的区域。
山地地形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峻的区域;高原地形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表相对平坦的区域;盆地地形没有海拔要求,在形态上符合四周高中部低的区域。一般来说,如果让你表述一个地区的地形特征时,那么不仅要表述该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分布情况,还要表述该区域的地势状况。比如,表述我国的地形特征,我们一般会表述为“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区(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雅丹地貌
我们来看看“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面貌,是一种更为具体的地表形态特征表述。也就是说“地形”是对地表形态的笼统表述,而“地貌”是对地表形态的具体表述,常见的地貌类型有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和峡湾地貌等等,这些地貌类型的形成都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每一种地貌都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比如,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地貌,就是在覆盖厚厚黄土的黄土高原地区,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了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
地貌与地形的区别与联系
三、侧重点不同1地形和地势意思不同、侧重点不同、组成部分不同、形成原因不同和出处不同等。、概念不同
地形: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
地貌:又称地形。但是实际比地形的范围更广泛一些。是地表外貌各种形态的总称。
2、形成原因不同
地形:按其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除此之外还有山谷、山脊、鞍部、山顶、洼地、陡崖、三角洲、冲积扇等。
3、实际应用不同
地形:平原一般好种植,所以农业重视平原。农业种植重视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功能及小型的山间平原。油气在盆地,能源时代的地质学重视盆地研究。
地形,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具体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物体所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地形与地势、地貌不完全一样,地形多偏向于局部结构,而地势讲走向,地貌则一定是指整体特征。如:鞍部是地形,山谷是地貌。
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能称为地形。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构造格架。
1、概念不同
地形: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
地貌:又称地形。但是实际比地形的范围更广泛一些。是地表外貌各种形态的总称。
2、形成原因不同
地形:按其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除此之外还有山谷、山脊、鞍部、山顶、洼地、陡崖、三角洲、冲积扇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