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记原文及翻译

《沧浪亭记》原文及翻译如下:

苏舜钦集沧浪亭记_苏舜钦《沧浪亭》苏舜钦集沧浪亭记_苏舜钦《沧浪亭》


苏舜钦集沧浪亭记_苏舜钦《沧浪亭》


苏舜钦集沧浪亭记_苏舜钦《沧浪亭》


一、原文: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杠之南,基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

二、翻译:

我因获罪而被贬为庶人,没有可以去的地方,乘船在吴地旅行。起初租房子住。时值盛夏炎热,土房子都很狭小,不能呼气,想到高爽空旷僻静的地方,来舒展心胸,没有能找到。

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六十寻,三面临水。

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祐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

《沧浪亭记》的文学赏析:

这篇文章虽为记亭而作,但苏舜钦更借此抒发胸中丘壑,因而沧浪亭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在文中成为推进内容发展的关键。文章总体不仅叙事写景,更有抒情议论;文章各个部分不仅作现状的描述,更注重于表现和思维的发展过程。总之,文章的布局及表现方式都出于抒写感情的需要,这篇文字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横遭迫害的文人的心灵历程。

这篇文章清晰地留下了作者仿效柳宗元永州山水游记的痕迹。文章的基本格调和具体表现方式,与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等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作者并非作简单的模仿,而在文字中融入了个人独特的体验,反映了他自己的心态,特别是把大段议论引入文中,更显出宋人散文特有的理性风格。

沧浪亭记原文及翻译归有光

沧浪亭记原文及翻译如下:

1、原文,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吸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昊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南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

而子美之亭,乃为释了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18)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2、翻译,僧人文瑛居住在大云庵,那里四周环水,就是办子美所造的沧浪亭旧地。文瑛多次请我为沧浪亭写记,说:过去苏子美写过一篇记,记载亭子的美景,请你记下我修建这个亭子的缘由吧。

我写到:从前吴越立国的时候,广陵王镇守吴中,在子城的面修建了一座园子,他的外戚孙承右也在园子芳边修了一座园子。到了淮南之地门千宋朝时,吴越的园子还没有荒废。这是初办子美在元中修建了沧浪亭,后来一些徒住在这里。

于是沧浪亭就变成大云庵了。自从有大云庵以来,至今已二百年了,文瑛寻访当年遗迹,在荒芜残破的废墟上修复了苏子美原有的建筑,于是大云庵就又变成了沧浪亭。

时代变化了,朝廷和也都发生了变化。我曾登上姑苏台,眺望浩淼的五湖和苍翠的群小,太伯、虞仲曾经在这里建国,阖闾、夫曾经在这里争雄,子胥、文种和范蠡曾经在这里经营他们的事业,如今都不存在了,大云庵和沧浪亭的兴废又算得了什么呢?

虽然这样,钱镠趁着天下大乱的时候窃夺了权位,占有了昊越,国富兵强,下传了四代。他的子孙和姻戚乘机享乐,超越名位,修造的宫设和园甫盛极一时,这些都无人纪念,只有苏子美的沧浪喜才被一个僧人钦佩重视到这般地步。

由比可以看出,土人想要流传美名到千年之后,不想像冰块那样一下就完全消失,那是有另有原因的呀。

文瑛爱读书,喜欢作诗,跟我们这些人交往,大家称他为沧浪僧。

《沧浪亭记》是宋代文人苏舜钦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模仿了柳宗元的文章的基本格调和具体表现方式,并在文字中融入了个人独特的体验,反映了作者自己的心态,把大段议论引入文中,更显出宋人散文特有的理性风格。

《沧浪亭记》原文及翻译

《沧浪亭记》是宋代文人苏舜钦于庆历四年(1044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记述了作者发现佳地、建亭、游玩的过程,抒发了作者官场失意的愤懑之情。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沧浪亭记》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沧浪亭记》

作者: 归有光

浮图[1]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2]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3]有国时,广陵王[4]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其外戚孙承祐[5],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6],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7],望五湖[8]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9]、虞仲之所建,阖闾[10]、夫之所争,子胥[11]、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12]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本《震川先生集》

【注释】

[1]浮图:僧人。

[2]苏子美:苏舜钦,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后移居开封。宋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因故除名,隐居苏州,建沧浪亭。今集中有《沧浪亭记》。

[3]吴越:五代十国之一,钱镠所建立,占有今浙江及江苏部、福建东北部地区。传五主。

[4]广陵王:钱元璙,字德辉,钱镠子。曾为苏州刺史。元瓘时进检校太师中书令。后封广陵郡王。

[5]孙承祐:钱塘人。吴越主钱俶纳其姊为妃,因擢处要职,曾为中吴军节度使。后随钱俶归宋。

[6]淮海纳士:指吴越国主钱俶献其地于宋。

[7]姑苏之台:姑苏台,在今苏州城。据传是春秋末期由吴王阖闾、夫两代君主所建,工程浩大。越灭吴,被焚毁。

[8]五湖:这里指太湖。

[9]太伯:周先祖太王长子,相传太王欲传位给季历,他和弟弟仲雍避居江南,开发吴地,为吴国的始祖。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虞仲:即仲雍。

[10]阖闾:一作阖庐,即姬光。他派专诸刺杀吴王璙,代立为王,屡败楚兵,曾攻入楚都郡。后为越王勾践。夫:吴王阖闾之子。继位后,誓报父仇。在夫椒大败越兵,后又被越王勾践所攻灭。

[11]子胥: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种:文种,越国大夫。蠡:范蠡,越国大夫,他们都是春秋末吴越争霸的主要人物。

[12]澌(sī)然:灭尽的样子。

【译文】

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那里四面环水,从前是苏子美建造沧浪亭的地方。文瑛曾多次请我写篇《沧浪亭记》,说:“过去苏子美的《沧浪亭记》,是写亭子的胜景,您就记述我修复这个亭子的'缘由吧。”

我说:从前吴越建国时,广陵王镇守吴中,曾在内城的修建了一个园子,他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修了园子。到吴越被宋国灭亡时,这个园子还没有荒废。最初苏子美在园中造了沧浪亭,后来人们又在沧浪亭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住进了和尚。这是从沧浪亭到大云庵的演变过程。大云庵至今已有二百年的历史了。文瑛寻访亭子的遗迹,又在废墟上按原来的样子修复了沧浪亭。这是从大云庵到沧浪亭的演变过程。

历史在变迁,朝代在改易。我曾经登上姑苏台,远眺浩渺的五湖,苍翠的群山,那太伯、虞仲建立的,阖闾、夫争夺的对象,子胥、文种、范蠡筹划的事业,如今都已消失殆尽了,大云庵和沧浪亭的兴废,又算得了什么呢?虽然如此,钱镠趁天下动乱,窃据权位,占有吴越,国富兵强,传了四代,他的子孙亲戚,也借着权势大肆挥霍,广建宫馆园囿,盛极一时,而子美的沧浪亭,却被和尚如此钦重。可见士人要想垂名千载,不与吴越一起迅速消失,是有原因的。

文瑛好读书,爱做诗,常与我们郊游,我们称他为沧浪僧。

【赏析】

本文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沧浪亭,是苏州市的四大古名园之一。它原是五代广陵王钱元璙的池馆,又说是五代末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到北宋时,诗人苏舜钦购得,并临水筑亭,题为“沧浪亭”,园也因亭而得名。后来又屡易其主。南宋初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居,故又名韩园。由元至明为佛寺。本文就是归有光应僧人文瑛之请而作。它记述了沧浪亭的历代沿革、兴废,感慨于自太伯、虞仲以来的遗迹荡然无存,钱镠等以权势购筑的宫馆苑囿也成陈迹,只有苏子美的沧浪亭能长留天地间。从中悟及了读书人垂名于千载的特有原因。

苏舜钦的《沧浪亭记》怎么翻 全文

[原文]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余曰:叹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吾中,治国于子城之,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南纳士,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鏐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宝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注释〕 沧浪亭,苏州名园之一,在今江苏苏州市城南。本为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宋朝诗人苏舜卿在园内造了一座沧浪亭,因而成为园名。沧浪,青苍色。

沧浪亭是苏州市内的名园。作者在本文中记叙了它的变化,并以吴越时的宫馆苑囿作对照,认为名胜古迹的兴废存亡和人莫大的关系。

通篇不事雕琢,质朴自然。

〔译文〕 文瑛和尚住在大云庵,四面环绕着水,就是宋朝苏子美沧浪亭的遗址。他屡次要求我做一篇《沧浪亭记》,说:“从前苏子美的《记》,是记沧浪亭的优美景色;今天,我是请您记下我重建沧浪亭的原由。”

我说越王建国上,广陵王镇守苏州,他在子城的方修建了一座花园;他的亲眷孙承佑,在那座花园的旁边也建了一座花园。等到吴越国归顺宋朝献出土地后,这座花园没有毁坏。苏子美 在这里开始建造了一座沧浪亭,是徒住在那里,这是沧浪亭变为大云庵。自有大云庵以来已经二百年,文瑛访求古人遗迹,在荒废。破败和埋没的残留痕迹上重建了苏子美的亭子,这是大云庵又变为沧浪亭。

那古今的变化,连朝廷和街市都常常改变。我曾经登上姑苏台,远眺五湖的广阔浩荡,许多山峦的青翠葱郁,过去太伯、虞仲创立的吴国,阖闾、夫争夺的楚国和越国,伍子胥、文种、范蠡经营的吴国和越国,今天都没有了,为什么还要记大云庵和沧浪亭的变化呢?虽然这样,但是钱鏐趁着混乱抢夺土地,占有了浙江和江苏、福建的一部分,国宝兵强,一起传到,他的那些儿子和亲眷乘机挥霍,放肆地享受,争着建造住宅,花园,一时的盛况达到了顶点。可是苏子美的亭子,竟然被徒这样敬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读书人要想留名千百年,不象冰的溶解那样消灭净尽,是另有原因的了。

文瑛也爱读书,喜欢做诗,时常跟我们人来往,我们都叫他做“沧浪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