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水浒传中 晁盖的"晁“念chao 还是yao ??

晁cháo

晁可以读成yao吗(晁作为姓念yao)晁可以读成yao吗(晁作为姓念yao)


晁可以读成yao吗(晁作为姓念yao)


只有这一个发音 不是多音字

基本字义

1. 姓。

详细字义

〈名〉

1. 姓。如:晁盖

2. 同“朝”。早晨 [morning]

此字当为朝之或体,杜说是也(杜林以为朝旦)。——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于是天子乃以阳晁,始出乎玄宫。——扬雄《羽猎赋》

晁怎么读

晁cháo

只有这一个发音 不是多音字

基本字义

1. 姓。

详细字义

〈名〉

1. 姓。如:晁盖

2. 同“朝”。早晨 [morning]

此字当为朝之或体,杜说是也(杜林以为朝旦)。——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于是天子乃以阳晁,始出乎玄宫。——扬雄《羽猎赋》

晁读作cháo 。

晁,姓氏名。另外,有早晨的意思;字从日从兆,兆亦声。

晁姓是我国重要的姓氏之一,人数众多,分布于世界各地。晁姓宗族,在汉代时因为出了一位晁错而有所兴盛。而在宋朝时又因为曾出现一位“晁半朝”——晁迥,而使晁氏家族再扬威名。

同时宋朝时还出过学者晁端礼、晁补之、晁冲之,南宋有藏书家晁公武,元代时有兵部尚书晁显等等,为华夏民族的历史增色不少。

字从日从兆,兆亦声。“兆”义为 “远”、“遥远”。“日”与“兆”联合起来表示“远日”。

本义:远日。引申义:朝日。

古人以温度作为论定太阳距离的根据:朝日与夕阳因温度较低而被认为离开人们的距离最远,中午12时的太阳温度而被认为距离人们最近。

扩展资料晁氏名人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汉族,颍川(今河南禹州)人,西汉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

晁错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主张纳受爵,增加农业生产,振兴经济;在抵御匈奴侵边问题上,提出“实边”的战略思想,建议募民充实边塞,积极备御匈奴攻掠。

上,进言削藩,剥夺诸侯王的特权以巩固集权,损害了诸侯利益,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景帝听从袁盎之计,腰斩晁错于东市。

晁谦之(1090~1154),字恭祖,其先澶州人,居信州(今江西上饶)。高宗绍兴九年(1139),为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右司员外郎、权尸部侍郎。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晁,读作cháo,声母ch;韵母áo,是姓氏的一种,另外,有早晨的意思

一、基本信息

拼音:cháo;部首:日;四角码:60113;仓颉:almo;86五笔:jiqb;98五笔:jqiu;郑码:KVRD;统:6641。

二、笔画笔顺

“晁”字共10画,除部首外有6画。10画分别是竖、横折、横、横、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扩展资料

1、晁董[cháodǒng]

汉代晁错和董仲舒的并称。

2、晁补之 [ cháo bǔ zhī ]

(1053-1110)北宋文学家。

3、诛晁错 [ zhū cháo cuò ]

见“诛鼂错”。

晁怎么读?

晁cháo

只有这一个发音 不是多音字

基本字义

1. 姓。

详细字义

〈名〉

1. 姓。如:晁盖

2. 同“朝”。早晨 [morning]

此字当为朝之或体,杜说是也(杜林以为朝旦)。——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于是天子乃以阳晁,始出乎玄宫。——扬雄《羽猎赋》

晁读作cháo 。

晁,姓氏名。另外,有早晨的意思;字从日从兆,兆亦声。

晁姓是我国重要的姓氏之一,人数众多,分布于世界各地。晁姓宗族,在汉代时因为出了一位晁错而有所兴盛。而在宋朝时又因为曾出现一位“晁半朝”——晁迥,而使晁氏家族再扬威名。

同时宋朝时还出过学者晁端礼、晁补之、晁冲之,南宋有藏书家晁公武,元代时有兵部尚书晁显等等,为华夏民族的历史增色不少。

字从日从兆,兆亦声。“兆”义为 “远”、“遥远”。“日”与“兆”联合起来表示“远日”。

本义:远日。引申义:朝日。

古人以温度作为论定太阳距离的根据:朝日与夕阳因温度较低而被认为离开人们的距离最远,中午12时的太阳温度而被认为距离人们最近。

扩展资料晁氏名人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汉族,颍川(今河南禹州)人,西汉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

晁错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主张纳受爵,增加农业生产,振兴经济;在抵御匈奴侵边问题上,提出“实边”的战略思想,建议募民充实边塞,积极备御匈奴攻掠。

上,进言削藩,剥夺诸侯王的特权以巩固集权,损害了诸侯利益,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景帝听从袁盎之计,腰斩晁错于东市。

晁谦之(1090~1154),字恭祖,其先澶州人,居信州(今江西上饶)。高宗绍兴九年(1139),为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右司员外郎、权尸部侍郎。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