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河蟹养殖基地地址 湖北河蟹养殖大县
河蟹怎么养殖?
1.蟹种来源:选自产地范围内的合肥市级河蟹良种场,跟踪选购,确保苗种来源品系正宗。方法/步骤
湖北荆州河蟹养殖基地地址 湖北河蟹养殖大县
湖北荆州河蟹养殖基地地址 湖北河蟹养殖大县
湖北荆州河蟹养殖基地地址 湖北河蟹养殖大县
四个方面,选择好池塘:蟹池条件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出水方便,面积一般以1—5亩为宜,水深一般以1—1.5米为好。
蟹池底质量为沙壤土、砂砾土,通气性能好,有利于水草、底栖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可为河蟹提供天然饲料,池底淤泥厚度一般不超过5厘米。
蟹池的四周应建防逃设施,如砖墙、塑料薄膜等。蟹池的进出水口应用铁丝网拦好,以防河蟹外逃。
放养前的准备:幼蟹放养前应做好蟹池的清塘消毒和栽培水3、清除敌害生植物的准备工作。清塘的方法多采用排干池水,曝晒池底,配以生石灰或漂消毒,这样的效果很好。
发现有蛙或蛙卵要随时捞出,这是很重要的一项。放养的蟹苗以二龄幼蟹(蟹种),180—200只/公斤为宜,放养密度一般在每亩800—1000只左右。
水生植物可栽培些苦草、水葫芦等,一是能为幼蟹提供饲料,二是可为幼蟹提供栖息隐蔽场所,有利于河蟹的生长。
一亩需要投放多少蟹苗啊?
科学饲养、精心管理:河蟹在池塘养殖的整个过程中,除利用水草和底栖生物外,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由于河蟹是杂食性动物,我们主要投喂杂鱼虾及饼粕、土豆、小麦等饲料。稻田养蟹以选择3月~4月投苗为宜,此时稻田已耕种,有利于河蟹适应环境,可避免耕地时损害苗种,提高蟹种的成活率。
扩展资料
注意:
1、投料喂养
蟹苗进塘后,随即投喂捏碎的豆腐和粉状蛋黄,均匀地撤在水面和水边坡上,日投量约为蟹苗重的3%~5%,前2天投喂植物性饵料为主,3天后搭配鱼糜、骨粉、麦粉之类,以够食略剩为原则。暂养5天~7天后即脱壳成一期幼蟹。这时幼蟹淡黄,鲜活,此后由浮游变为底栖生活,饵料随之由浆糊状变为糊状。一期幼蟹后食量增加,投饵量提高到蟹体重的6%~10%左右。
2、水层管理
蟹苗放下时塘水深30cm~40cm,水浅升温快,有利有机肥分解和浮游生物繁殖,有利幼蟹脱壳生长。7天后加注新水,此后每隔4天~5天注水一次,每次换水量占水深1/3到1/2,以防肥水流失和水温变化太大而影响幼蟹生长。水中溶氧不低于5mg/L。为增加水肥度和溶氧,可在高处建增肥水池,(一)产地范围。不断滴入。
放苗前清塘千万不能用二二三、敌敌畏、六六六等清除天敌。放苗后,要随时注意清除青蛙、蟾蜍、水老鼠、水蛇等天敌,鸭子更不可入池,要严格检查防护防逃设施,确保幼蟹安全。
不同水面类型放养蟹苗密度有不同,大致如下。大型平原型水库,1.5米左右深,亩投蟹苗300只,即4斤左右;池塘、河道、苇塘、泡子、湿地等水面精养亩投10~15斤左右,大约1000只蟹苗;稻田养蟹每亩水面投放700只左右,即一平米一只蟹苗,大约8斤左右。
i河蟹的养殖秘诀,请详细拜托各位大神
如何养殖河蟹1 场地选择河蟹养殖技术 1.1水源充足,水质适用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养殖只要水质适用,水量丰足,一般均可用为水源。如附近有工业废水排放,必须引起重视,必须对水质加以分析,看看有无对河蟹有害的物质。水质重点考虑的关键是控制关键点(ccp),可能的危害包括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水产养殖业对废水的标准已由WTO提出,这些准则可以作为水质的临界限值。根据我国《渔业水质标准》、《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标准确定水质是否适用。在充分收集当地的水文、气象、地形、土质等有关资料的同时,要充分结合各季节养蟹生产注、排水措施,确定水源水量是否足用。河蟹养殖技术 1.2 地势适当,交通便利河蟹养殖技术 不应片面追求平坦开阔而占用良田,尽可能选用无工厂、无污染的湖库岔来建设连片的河蟹无公害养殖基地。这样的地形,符合发展无公害养殖的原则,既能充分利用地势,做到自流排灌,又能收到节约投资,事半功倍之效。建场地点的土质,应保证建于其上的养蟹池底部不漏水,挖用的土料,应适于建造坚固的堤坝,不渗漏坍塌。建场的地点,不宜选在距离交通线过远的地方,以利养殖物资及养殖产品运进运出。河蟹养殖技术 2 池塘建造河蟹养殖技术 2.1 面积河蟹养殖技术 池塘人工饲养也应选择较大的水面。面积大,受力作用也大,能自动增氧,有利于上下水层的对流,改善下层水的溶氧条件,有助于底层有害的气体及时逸出,一般以1公顷左右的池塘较适宜。 2.2 水深河蟹养殖技术 饲养河蟹池塘需要一定的水深和蓄水量,池水较深,容水量较大,水温不易改变,水质比较稳定,不易受干旱的影响,对河蟹生长有利。但池水过深,对河蟹和水草的生长是不适宜的。实践证明,常年保水0.5—1.5m水深较适宜。蟹池的排灌设施要完善,做到高灌低排,排、灌分开,每口蟹池水能灌得进,排得出,不逃蟹,旱涝保收,稳产高产。 2.3 地形 地形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好,有利于饲养管理和拉网作,日照长、受风面大。 2.4 防逃 河蟹攀爬十分迅速,有很强的逃逸能力。通常养蟹池中一根芦苇、树枝或一个小洞,均能成为河蟹外逃的通道。常有数只在防逃墙边搭“蟹梯”,以利地其它蟹逃跑。因此,必须在成蟹池四周要有牢固可靠的防逃设备,以防河蟹外逃,一般用水泥防光墙、钙塑板、铁皮、尼龙薄膜、玻璃、油毛毡等,从而达到防逃目的。 3放养准备 3.1 清塘消毒 在养蟹池中,常有野杂鱼、水蛇、水鼠、水生昆虫和各种病原体等有害生物,它们不仅消耗水中的溶氧,而且有些会侵袭河蟹、争夺饲料,故应进行清池。目前常用的清池消毒物主要有生石灰、漂、茶粕等。清池一般在蟹种放养前10--15天进行,清池方法有干法清池和带水清池两种。如用生石灰,干法清池,每公顷用量为975—1125kg,溶化后全池泼洒。生石灰清池不仅能杀灭水中有害生物,而且能改善池底土质和增加水中钙的含量,这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此外,清池前还要清除池边的杂草,挖出过多的淤泥,以保持蟹池清洁卫生。 3.2 种植水草 水草既是河蟹栖息、避敌蜕壳的场所,也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还是河蟹喜食的好饲料。在清塘消毒后,池水保持在20--30cm,待水温逐步回升,清塘物消失后,即行种植水草。 3.2.1 水草品种 主要有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等沉水生物。从水草的品质来看,选择轮叶黑藻、伊乐藻为好,苦草次之;从生长季节方面来看,以伊乐藻为佳,以春秋季为生长季节,可以早种植、早生长,从而可以早放蟹种,尽早饲养管理。 3.2.2 种植方法 轮叶黑藻、伊乐藻以无性繁殖为主,以采取切茎分段扦插的方法,每公顷用草量150--kg,行间距1--1.5m全池栽插;苦草是典型的沉水植物,其种子细小,插种前先用水浸泡10---15小时,用擦板搓出草籽,将草籽用泥土拌匀,泼洒即可。既可撒播又可条播,每kg草籽播种0.5公顷。 3.2.3 种植时间 轮叶黑藻、苦草在3月。伊乐藻在清塘后或早春。水草种植前,每公顷施用30--45kg复合肥作为基肥,让其快速生长。 3.2.4 覆盖率 水草覆盖率可达30%--35%,以满足河蟹的生活习性。种植轮叶黑藻、苦草等沉水植物的池塘,则需在池塘四周池边1m处设置水花生带,宽度2m。水花生带设置,在蟹种放养后进行。 3.3 投放螺蛳 活螺蛳肉味鲜美,河蟹喜食,是较理想的优质天然饲料。同时螺蛳主要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可有效降低池塘中浮游生物含量,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利于河蟹生长;螺蛳的价格较低,来源广泛,可明显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在6一7月开始大量繁殖仔螺蛳,仔螺蛳不但鲜嫩,而且营养丰富,利用率较高,河蟹更喜食。池塘投放螺蛳时应该注意进行消毒处理,可用强氯精杀灭螺蛳身上的细菌、原虫,投放时应得螺蛳洗净,一般养蟹池塘每公顷投放2000--3000kg螺蛳。 4 苗种放养 4.1 蟹种选择 选购蟹种要以长江天然苗培育的蟹种或长江水系亲蟹人工繁育苗种培育的扣蟹为,蟹种要规格齐全,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病无伤,爬行活跃敏捷,身上无附着物,同一批选购的蟹种要放入同一池塘或围网中。 4.2 放养方法 严格把好放养关。配套培育的幼蟹如采取放养,可于春季前后放入大池;采取二级放养,可在蟹苗放养20余天、蜕壳两次后从蟹苗培育池移人成蟹池。具体做到:“一区”、“三改”、“三适”。“一区”,即设置蟹种暂养区,用网围一块养殖区,为大塘面积的1/10---1/5,将优质蟹种放入其中强化培育,待大塘的水草长至占整个塘面50%以上、螺蛳已繁殖一定的数量再放人大塘饲养;“三改”,即改冬放为春放,改小规格为大规格,改外蟹种为自育蟹种;“三适”,即适当的放养规格、适当的放养时间和适当的放养密度。放养规格一般掌握在每kg80----120只,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放养蟹种要求80%以上为自育蟹种。生产实践证明,自育蟹种的成活率、抗病力及长成规格明显优于外购蟹种。蟹种放养前先用6mg/L的液浸泡10--15分钟,再放入暂养区。 4.3 放养密度 对于水源充足、饲料丰富、饲养管理较好的池塘,放养密度一般控制在1只/m2左右。 4.4 放养时间 一般掌握在2月底至3月。蟹种放养,宜选择天气晴暖、水温较高时进行,以保证放养的成活率。 5 饲料投喂 饲料是养蟹的物质基础,整个生长阶段,一方面可利用池塘中人工培育的水草和其他饲料生物,另一方面大部分饲料还需要人工投喂。 5.1 饲料来源 主要从两方面人手:一是水草、螺蛳等基础饲料的培育,二是人工投喂饲料。水草种植覆盖率一般都在70%左右,螺蛳在清明前后,投喂每公顷4500kg左右,8月份补充一次投放每公顷1500kg。在人工投喂上,按照“前期精,中间青”,“荤素搭配、青精结合”的科学投饲原则和“四定”、“四看”的科学投喂方法进行人工投饲管理。前后期以动物性饲料和河蟹颗粒饲料为主。中期以植物性饲料和水草、南瓜为主。坚持做到不投喂变质的饲料,及时捞取残渣剩饲。 5.2 科学投饲 首先要注意饲料质量。要求使用全价饲料代替鲜活饲料。配合饲料要求营养全面、成本低、饲料系数低、使用方便、诱食性好、不污染水质。其次要注意饲料投喂地点。投饲地点要适当,不可太多也不可太少。经常对投饲点进行消毒。第三要确定合理的投喂时间与次数。在傍晚适当多投一些。一般来说,少量多次的投喂方法是值得推广的。在疾病暴发的季节可适当减少投喂的次数。第四要确定合理的投喂量。根据不同规格、不同的养殖季节、不同的气候、不同的环境条件以及养殖状况来确定。注意不要使河蟹吃得太饱,也不要使其因摄食量不足而影响生长。在疾病的暴发季节,要适当减少投饲量,一般为平时的80%左右。 6 病害防治 6.1 调节水质 整个养殖期间应采取“三调”措施。调新:即注换新水,5--7天注水1次,10--15天换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注水6--9cm,315天换水—次。调优:即调节pH,将pH值控制在7.5—8.5之间。采用生石灰,每10--15天一次,用量每公顷每m水体深150kg,不但提高pH值,同时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供给河蟹吸收。调活:即施用光合细菌调活水体,每公顷用量75—90kg,每半月施用一次,拌土底施或用水稀释全池泼洒。通过这三个调节,具体要求溶氧保持在5mg/L以上,透明度40cm以上,pH值7.5以上,真正达到“清、新、嫩、爽”的目的。调节水质的同时,还须调控水位,按照“前浅、中深、后稳”三个阶段来进行。3--5月水深掌握在0.5--0.6m,6--8月控制在1.2--1.5m,9—10月稳定在1m左右,高温季节适当加深水位,以防水温过高,影响河蟹蜕壳生长。 6.2 加强防病 河蟹疾病的防治,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以生态防治为主,物防治为辅大力推广河蟹生态养殖技术,达到不生病或少生病,不用或少用的目标。即使用高效、低毒、无副作用或副作用小的物进行辅助防治。使用的主要物有生石灰、、强氯精、硫酸锌、中草等。用量标准:生石灰每公顷1O---15kg,化水泼洒;每公顷3kg,化水泼洒;硫酸锌0.2g/m3,化水泼洒(均为1m水深用量)。中草每百kg饲料添加1--1.5kg,制成物投喂,连喂5--7天。防治方法:一是治病与治虫相结合(先治虫后治病),二是内服与外用相结合,三是西与中相结合,四是不同物交叉使用,五是提前采用物预防。种植水草、移植螺蛳是改善水体、改良底质环境两项重要技术关键。施用光合细菌控制有害细菌的生长与繁殖效果明显。 7 日常管理 7.1 日常工作 主要包括“六查、六勤”,即查河蟹活动是否正常,勤巡塘,要坚持早、中、晚各巡池一次;查养蟹水体是否缺氧,勤做清洁卫生工作,以改善水质;查池中是否有敌害生物,勤清除敌害生物;查养蟹池塘中是否有软壳蟹,勤保护软壳蟹,可多投适口大块动物性饲料,使其尽快恢复体力,增强防御敌害能力;查河蟹是否患病,勤防治蟹病;查养蟹池的防逃设施,勤维修保养。此外,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保持蟹池环境的安静舒适,不要过多地干扰河蟹的摄食、蜕壳过程,喂饲料、打扫食场要轻,以提高蜕壳蟹的成活率。同时,还要切实做好养殖池塘档案记录。 7.2 常规检测 定期检测养殖河蟹的生物学性状,养殖池塘的水化指标,并做好记录。内容包括:水样的采集、处理与保存。一般采样应能代表蟹池水域的全面性,上午进行;采样次数多少可根据需要而定;采样深度应视水深状况,每隔一定距离采集一层,采取低温保存。渔业水质的分析项目主要应考虑与河蟹养殖关系最密切的若于理化因素。常规的标准分析方法是目前水质分析的主要方法。 8 河蟹捕捞 8.1 捕捞时间 当性腺成熟的河蟹比例占河蟹80%时开始捕捞,一般在10月捕捞为好。 8.2 捕捞方法 主要有地笼捕捞法、流水捕捞法、簖箔捕捞法等三种。其中:地笼捕捞法为最实用捕捞方法。流水捕捞法:在进水口安一个网篓类的渔具,打开出水口,使水流动,河蟹即随水爬到篓中。注意两点:一点是一次放水捕不尽,应将池水放至0.2---0.3m深时再加水,然后又放水,如此反复循环多次;另一点是池水排放后,河蟹都出来后,在傍晚爬上岸至防逃墙边,这时可人工捕捉。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黄陂湖河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黄陂湖河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即日起实施保护。湖北荆州养殖基地
本地饲养的蟹苗运到后,稍做停留即可投放稻田;外地购进的苗种运到后,先适应3分钟~6分钟,然后放到池中浸泡1分钟~2分钟,再取出放置3分钟~5分钟,反复2次~3次,方可把蟹苗分散投入稻田,使蟹苗适应水环境。湖北荆州东部有养殖黄陂湖河蟹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安徽省庐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黄陂湖河蟹的检测机构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基地。
既可野生又可以人工培植,种子实体呈耳状、叶状或杯状、薄、边缘波浪状,宽3-10厘米,厚2毫米左右,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附着部固着于基质上。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呈胶质状,薄而有弹性,湿润时半透明,干燥时收缩变为脆硬的角质近似革质。
属于腐生性中温型真菌。 菌丝在6~36℃之间均可生长,但以22~32℃最适宜;15~27℃都可分化出于实体,但以20~24℃最适宜。
塑料袋地栽以木屑、秸杆为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装,每袋装0.5千克干料,经过 灭菌、接种、 养菌,摆在田间大地、果园林下出耳。塑料袋地栽技术极大地扩宽了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
贮藏适温为0℃,相对湿度95%以上为宜。因它是胶质食用菌,质地柔软,易发黏成僵块,需适时通风换气,以免霉烂。即使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条件下,也只能贮藏2―3周,故不宜久贮,只作周转运输性的短期保鲜运贮。需采用筐、 箱或塑料袋包装。现将木耳采摘后晒干,可大幅提高贮藏时间.
河蟹适合用黄河水养殖吗
民权河蟹、原生态、无公害,高品质,个大肉实、黄毛金爪黄满膏肥、香鲜味美、营养丰富。4、天津紫蟹被渔业协会命名为“河蟹之乡”,载誉、上海、常州、苏州、西安、武汉、天津、郑州等城市。曾出口韩国;2002年获(商丘)农产品博览会金奖,2004年获(郑州)首届水产品金奖。民权县先后被定为和授予“河南省渔业重点县”、“河南省河蟹养殖基地”、“河南省水产工作先进县”、“健康养殖基地”、“河南省水产品无公害养殖基地”。黄河从巴彦淖尔、包头一直到下游的东营等地有河蟹养殖场的广泛分布。只要是水质能见度高、水矿化度低于500,都可以养殖河蟹。二力河蟹苗养殖基地提供。下图为4月份凌汛过后黄河河套地区包头市投放蟹苗现场。
河蟹哪里的好吃
5、莱州大蟹国内名蟹折叠编辑本段
1、阳澄湖大闸蟹[1]
此蟹产于江苏苏州地区阳澄湖,是闻名国内外的名产,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
2、固城湖大闸蟹
此蟹产于江苏高淳地区固城湖。固城湖水域百里方圆,碧波荡漾,水草丰茂,延伸宽阔,在这里生长的螃蟹,形态和肉质在螃蟹家族中尤为与众不同,其肉质肥嫩、鲜美,营养丰富。固城湖蟹每100克固城湖螃也个水产类驰名商标。阳澄湖大闸蟹历来被称为蟹中之冠,阳澄湖碧波荡漾,水质清纯如镜,水深底硬,水草丰茂,延伸宽阔,气候宜人,是螃蟹定居生长最理想的“水晶宫”。阳澄湖莲花岛出产的大闸蟹,是正宗长江区系中华绒螯蟹。由于水域生态优良,阳澄湖出产的螃蟹,有甲壳脆面坚,肢体肌肉丰满,个体硕大的特点。蟹蟹肉中含蛋白质14克,铁13毫克,核黄素0.71毫克,维生素A5960单位。初年,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曾比喻固城湖螃蟹为螃蟹中一甲一名夺魁天下的状元。
3、梁子湖大闸蟹
湖北鄂州市梁子湖大闸蟹,全生态养殖,原产志产品。“千古江夏诗文在,梁子湖畔蟹正肥。”前年,余秋雨在文化节开幕式上现场即兴作诗,令梁子湖螃蟹名声远扬。梁子湖是湖北省第二大湖,三分之二水面在江夏区境内。湖水清澈,水质达二级标准。所产螃蟹个大、肚白、肉鲜、味美。2004年“梁子”牌梁子湖大河蟹获原产地保护产品,其商标相继被评为“湖北省商标”称号。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行销全国,并远销韩、日、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港、澳、台等7个和地区,年创汇500万美元。梁子湖是湖北省容水量的淡水湖之一,湖面面积位居全省第二,是驰名中外的武昌鱼的故乡。梁子湖养蟹面积是苏州阳澄湖的近6倍,产量是阳澄湖的2倍,水质达到2类标准。来梁子湖吃蟹,堪称一绝。
这是中华绒蟹的一种,它体小,一颗大衣纽扣大小。揭开蟹盖,蟹黄呈猪肝紫色,煮熟后变成橘红色,味极鲜美。紫蟹都产在寒风凛冽的冬季,因此,常常用于什锦火锅。
此蟹是掖县的特产。因掖县古时是莱州府的所在地,因此,莱州大蟹之名便流传至今。莱州大蟹的背面有三个隆起部分,前侧缘各有9个锯齿,一齿特别长,形似梭子,故俗称“三疣梭子蟹”。这种蟹个大味鲜,肉质细嫩。雌蟹的重达0.75公斤。雌蟹的卵块,雄蟹的脂膏,螯里雪嫩的肌肉以及大蟹后腿上的肉,吃起来更是鲜美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辽宁兴城梭子蟹:此蟹肉色洁白,肉质细嫩,膏似凝脂,味道鲜美,为海蟹之上品。
7、南湖蟹
此蟹产于浙江省的杭、嘉、湖水网地带,素以个体肥大,肉质鲜美而著称。这里的湖蟹,过去都是靠自然繁殖,每年到汛期捕捉上市。已开始人工繁殖和放养,并获得了一定成果。
8、军山湖大闸蟹
军山湖大闸蟹军山湖清水大闸蟹,以“青背白肚、金爪黄毛、个体硕大、味美鲜嫩”著称,是国内响当当的水产,也是历届鄱阳湖水系蟹王、蟹后得主。在2004年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展评会上,“军山湖”蟹力挫江苏“阳澄湖”,在八个奖项的角逐中,一举夺得蟹王、蟹后等四项桂冠。每年有上千吨的蟹从军山湖出来,源源不断地流向南昌、杭州、等国内城市市民的餐桌,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日本、等和地区。
9、民权县秋水湖河蟹
黄陂湖河蟹是哪里的特产
6、梭子蟹黄陂湖河蟹是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黄陂湖的特产。黄陂湖水养出来的河蟹,壳青、肚白、个大,膏腴、黄满、味美。黄陂湖河蟹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每亩投放蟹苗多少只,即蟹苗投放密度的选择,要根据水资源情况,比如水深、水流、水草多少、品种、是否放养其他鱼虾,同时兼顾水面天敌的多寡,螃蟹市场的规格需求、性别需求等。黄陂湖位于庐江县城东3公里,总面积27平方公里,主要由17块水面组成。黄陂湖养殖区域水草茂盛、水质清新、底栖生物丰富,养殖季节平均水深2米,这种典型的浅水草型湖泊,是河蟹、青虾等甲壳动物生长的良好场所。用黄陂湖水养出来的河蟹,壳青、肚白、个大,膏腴、黄满、味美。
据了解,庐江县现有河蟹养殖面积5.5万亩,年产量1800吨。近年来,庐江“河月示”、“黄陂湖”、“天湖”等品牌螃蟹纷纷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市场占有率逐年扩大。“十一五”期间,庐江县通过推广“种草、移螺、调水、稀放”的生态养殖模式,年平均产河蟹500吨,产品主要销往上海、、日本等地。预计到2015年,庐江河蟹养殖面积将达6.5万亩,年产优质河蟹2200吨,产值达2.6亿元。
黄陂湖河蟹产地范围为安徽省庐江县黄陂湖湖体;庐城镇、泥河镇、白湖镇、龙桥镇和盛桥镇所辖的与黄陂湖毗连水域,主要包括与黄陂湖水系相通的县河、黄泥河、兆河、西河等支流水域和池塘,总面积为370平方公里。
(二)专用标志使用。
(三)黄陂湖河蟹产品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H.Milne-Edwards)。
二、生长环境
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水域,水位可控,春季保持水深0.8m至1.2m;夏季保持水深在1.5m至2.0m,有利于河蟹脱壳生长;水体透明度≥60cm,pH值7.3至8.5,溶解氧≥6mg/L,软泥层≤8cm,水草覆盖率≥70%,水草生物量湿重≥4500g/_,底栖动物生物量≥256.31g/_。
三、养殖管理
2.养殖方式:产地范围内湖泊围网养殖、池塘养殖。
3.蟹种放养:2月中旬放养规格为120只/_至200只/_的蟹种,放养密度为190只至210只/667m2(亩)。不投放性早熟蟹种。
4.喂饵:植物性饵料为玉米、小麦、豆饼、蕃薯、南瓜、土豆、各种水草等,动物性饵料为小杂鱼、螺蛳、河蚌等。
5.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捕捞与暂养
1.捕捞:捕捞时间从9月底开始,起捕规格雄蟹≥160g/只,雌蟹≥125g/只。
2.暂养:捕获的河蟹应分雌雄和规格在湖中设置围网暂养,或用网箱暂养。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背厚;蟹味浓郁,蟹肉纤维长,肉质细腻鲜甜。
监利县美食
有很多人不了解如何养殖河蟹,那么今天小编就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点我的小经验,希望可以给你们带来帮助。监利县美食有监利河蟹、监利黄鳝、监利猪、监利荆江鸭、监利荸荠等。
1、监利河蟹:监利河蟹是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的特产,监利河蟹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河蟹,甲壳钢、千足目、短尾亚目。生活于温暖湿润的江淮流域,监利地处古泽云梦,水面宽广且水生植物、腐植丰富,为河蟹繁衍生一亩大型平原型水库,1.5米左右深,亩投蟹苗300只,即4斤左右;池塘、河道、苇塘、泡子、湿地等水面精养亩投10~15斤左右,大约1000只蟹苗;稻田养蟹每亩水面投放700只左右,即一平米一只蟹苗,大约8斤左右。存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2、监利黄鳝:监利黄鳝是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的特产。监利黄鳝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鳝营养价值很高,我国民间流传着“冬吃一枝参,夏吃一条鳝”的说法。相应的,黄鳝的市场价值也高,尤其是冬季没有野生黄鳝的时候,人工养殖的黄鳝价格超过30元一斤。
3、监利猪:监利猪以肉嫩味美而闻名,历史上有“监猪介贡”之说。据《监利县志》记载,清乾隆十六年(1752年),监利土猪曾作为贡品上解京都,故又称“贡猪”,至今已有260多年历史。品种特征监利猪的躯干、四肢为白色,头。颈、臀、尾为黑色,俗称“两头黑”猪。
4、监利荆江鸭:荆江鸭以成熟早、产蛋多、善觅食、抗寒耐暑、适应性强而闻名,盛产于我国长江中游地区,核心产区监利县位于荆江北岸、江汉平原南部,西与江陵接壤,北邻潜江、仙桃,东襟洪湖,南与湖南岳阳隔江相望,境内沟河纵横,湖塘密布,多产鱼、虾、螺和泽草,湖区农民素有养鸭传统,光绪初年即有记述,实际养殖年代更为久远,经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逐步形成了形如野鸭、适应性强、产蛋率高、鸭肉鲜嫩的蛋用型地方鸭种。
5、监利荸荠:荸荠,俗称地栗、马蹄、池米、凫茈等。属莎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葡匐茎,先端膨大为球茎(这球茎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荸荠”);地上茎丛生,直立,管状,如龙须,浓绿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