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雨棚承受重量计算,急求

常见的钢结构雨棚荷载

雪荷载标准值和基本雪压_雪荷载标准值如何计算雪荷载标准值和基本雪压_雪荷载标准值如何计算


雪荷载标准值和基本雪压_雪荷载标准值如何计算


雪荷载标准值和基本雪压_雪荷载标准值如何计算


1、雨棚荷载标准值取0.8kN/㎡(不包括受力构件自重),计算风吸力时雨棚附加荷载标准值取0.3kN/㎡。

2、雨棚活荷载标准值取0.5kN/㎡。

3、雨棚雪荷载:基本雪压为0.4kN/㎡,0.7kN/㎡(雪荷载标准值:Sk=μtSo,μt=2),在可能产生特大雪荷载的地区,应由设计人员复核后选用。

4、风荷载:

基本风压:0.55kN/㎡、0.75kN/㎡;风荷载标准值按围护结构计算。在可能产生特大风荷载的地区,应由设计人员复核后选用。

风荷载标准值:wk=βgzμsμzWo,βgz=1.0,μs(负风)=-2.0,μs(正风)=1.0,μz=1.14。

5、施工或检修几种荷载标准值为1.0KN,验算承载力时,沿雨棚宽度每隔1M取一个集中荷载,并布置在最不利位置。

6、作用。考虑作用。悬挑长度≧2m,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0g)时,竖向作用标准值取结构、构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0%;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30g时,取结构、构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5%。

2011年一级建筑师建筑结构辅导资料:雪荷载

雪荷载是房屋屋面结构的主要荷载之一。在寒冷地区的大跨度结构和轻型结构,对雪荷载更为敏感。

雪在屋面上的积存对结构产生的作用,与当地的地面积雪大小及气候条件等密切相关。

1.雪荷载标准值及基本雪压

《荷载规范》规定,屋面水平投影面上的雪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sk——雪荷载标准值,kN/㎡;

μ r——屋面积雪分布系数;

s0——基本雪压,kiN/㎡。

基本雪压系以当地一般空旷平坦地面上统计所得50年一遇积雪的自重确定。

基本雪压应按《荷载规范》全国基本雪压分布图的规定采用。山区的基本雪压,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的基本雪压值乘以1.2采用。

全国基本雪压标准值范围为0~1.0kN/㎡。

雪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可取0.7;频遇值系数可取0.6;准值系数应按雪荷载分区I、Ⅱ和Ⅲ的不同,分别取0.5、0.2和0;雪荷载分区按《荷载规范》的规定采用。

2.屋面积雪分布系数

屋面积雪分布系数实际上就是将地面基本雪压换算为屋面雪荷载的换算系数,它与屋面形式、朝向及风力等因素有关。

《荷载规范》规定的屋面积雪分布系数,应根据不同类别的屋面形式,按表1-8采用。

设计建筑结构及屋面的承重构件时,可按下列规定考虑积雪的分布情况:屋面板和檩条按积雪不均匀分布的最不利情况考虑;屋架可分别按积雪全跨均匀分布情况,不均匀分布情况和半跨均匀分布的情况考虑;框架和柱可按全跨均匀分布情况考虑。

地区的雪荷载标准值是多少?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地区50年一遇积雪的自重:0.0004MPa。

基本雪压是雪荷载的基准压力,一般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积雪自重的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

年一遇值确定。屋面水平投影面上的雪荷载标准值。

公式

Sk=

μr

xSo

式中

Sk-雪荷载标准值(kN/㎡);

μr-屋面积雪分布系数;

So-基本雪压(kN/㎡)。

全国各城市的50年一遇雪压和风压

附表D.4

省市名

城市名

海拔高度

(m)

风压(kN/㎡)

雪压(kN/㎡)

雪荷载准

值系

数分区

n=10

n=50

n=100

n=10

n=50

n=100

54.0

0.30

0.45

0.50

0.25

0.40

0.45

屋面雪荷载标准值采用基本血压对还是错

对。

1、影响结构雪荷载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当地的地面积雪自重和结构上的积雪分布,它们直接关系到雪荷载的取值和结构安全,要以强制性条文规定雪荷载标准值的确定方法。

2、基本雪压的确定方法和重现期直接关系到当地基本雪压值的大小,因而也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在雪荷载作用下的安全,必须以强制性条文作规定。确定基本雪压的方法包括对雪压观测场地、观测数据以及统计方法的规定,重现期为50年的雪压即为传统意义上的50年一遇的雪压,详细方法见本规范附录E。对雪荷载敏感的结构主要是指大跨、轻质屋盖结构,此类结构的雪荷载经常是控制荷载,极端雪荷载作用下的容易造成结构整体破坏,后果特别,应此基本雪压要适当提高,采用100年重现期的雪压。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7)

6 雪荷载

6.1 雪荷载标准值及基本雪压

6.1.1 屋面水平投影面上的雪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sk—雪荷载标准值(kN/㎡);

μr—屋面积雪分布系数;

S0—基本雪压(kN/m2)。

6.1.2 基本雪压应按本规范附录D.4 中附表D.4 给出的50 年一遇的雪压采用。

对雪荷载敏感的结构,基本雪压应适当提高,并应由有关的结构设计规范具体规定。

6.1.3 当城市或建设地点的基本雪压值在本规范附录D 中没有给出时,基本雪压值可根据当地年雪压或雪深资料,按基本雪压定义,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分析时应考虑样本数量的影响(参见附录D)。当地没有雪压和雪深资料时,可根据附近地区规定的基本雪压或长期资料,通过气象和地形条件的对比分析确定;也可按本规范附录D 中全国基本雪压分布图(附图D.5.1)近似确定。

6.1.4 山区的雪荷载应通过实际调查后确定。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按当地邻近空旷平坦地面的雪荷载值乘以系数1.2 采用。

6.1.5 雪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可取0.7;频遇值系数可取0.6;准值系数应按雪荷载分区Ⅰ、Ⅱ和Ⅲ的不同,分别取0.5、0.2 和0;雪荷载分区应按本规范附录D.4 中给出的或附图D.5.2 的规定采用。

6.2 屋面积雪分布系数

6.2.1 屋面积雪分布系数应根据不同类别的屋面形式,按表6.2.1 采用。

注:1 第2 项单跨双坡屋面仅当20°≤α≤30°时,可采用不均匀分布情况。

2 第4、5 项只适用于坡度α≤25°的一般工业厂房屋面。

3 第7 项双跨双坡或拱形屋面,当α≤25°或f/l≤0.1 时,只采用均匀分布情况。

4 多跨屋面的积雪分布系数,可参照第7 项的规定采用。

6.2.2 设计建筑结构及屋面的承重构件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积雪的分布情况:

1 屋面板和檩条按积雪不均匀分布的最不利情况采用;

2 屋架和拱壳可分别按积雪全跨均匀分布情况、不均匀分布的情况和半跨的均匀分布的情况采用;

3 框架和柱可按积雪全跨的均匀分布情况采用。

二级建筑师辅导之荷载的标准值(2)

三、施工和检修荷载及栏杆水平荷载

1.设计屋面板、檩条、钢筋混凝土挑檐、雨篷和预制小梁时,施工或检修集中荷载(人和小工具的自重)应取1.0kn,并应在最不利位置处进行验算。

注:①对于轻型构件或较宽构件,当施工荷载超过上述荷载时,应按实际情况验算,或采用加垫板、支撑等临时设施承受。

②当计算挑檐、雨篷承载力时,应沿板宽每隔1.0m取一个集中荷载;在验算挑檐、雨篷倾覆时,应沿板宽每隔2.5~3.0m取一个集中荷载。

2,楼梯、看台、阳台和上人屋面等的栏杆顶部水平荷载,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住宅、宿舍、办公楼、旅馆、医院、托儿所,,应取0.5kn/m;

(2)学校、食堂、剧场、电、车站、礼堂、展览馆或体育场,应取1.0kn/m。

3.当采用荷载准组合时,可不考虑施工和检修荷载及栏杆水平荷载。

四、雪荷载

雪荷载是房屋屋面结构的主要荷载之一。在寒冷地区的大跨度结构和轻型结构,对雪荷载更为敏感。

雪在屋面上的积存对结构产生的作用,与当地的地面积雪大小及气候条件等密切相关。

1.雪荷载标准值及基本雪压

《荷载规范》规定,屋面水平投影面上的雪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1-1)

式中sk——雪荷载标准值,kn/㎡;

μr——屋面积雪分布系数;

s0——基本雪压,kin/㎡。

基本雪压系以当地一般空旷平坦地面上统计所得50年一遇积雪的自重确定。

基本雪压应按《荷载规范》全国基本雪压分布图的规定采用。山区的基本雪压,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的基本雪压值乘以1.2采用。

全国基本雪压标准值范围为0~1.0kn/㎡。

雪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可取0.7;频遇值系数可取0.6;准值系数应按雪荷载分区i、ⅱ和ⅲ的不同,分别取0.5、0.2和0;雪荷载分区按《荷载规范》的规定采用。

2.屋面积雪分布系数

屋面积雪分布系数实际上就是将地面基本雪压换算为屋面雪荷载的换算系数,它与屋面形式、朝向及风力等因素有关。

《荷载规范》规定的屋面积雪分布系数,应根据不同类别的屋面形式,按表1-5采用。

表1-5

设计建筑结构及屋面的承重构件时,可按下列规定考虑积雪的分布情况:屋面板和檩条按积雪不均匀分布的最不利情况考虑;屋架可分别按积雪全跨均匀分布情况,不均匀分布情况和半跨均匀分布的情况考虑;框架和柱可按全跨均匀分布情况考虑。

五、风荷载

风荷载是建筑结构上的一种主要的直接作用,对高层建筑尤为重要。

风压随高度而增大,且与地面的粗糙度有关;建筑物体型与尺寸不同,作用在建筑物表画上的实际风压力(或吸力)不同;风压不是静态压力,实际上是脉动风压,对于高宽比较大的房屋结构,应考虑风的动力效应。

1.风荷载标准值及基本风压

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述公式计算:

(1) 当计算主要承重结构时

(1-2)

式中wk——风荷载标准值(kn/㎡);

β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ω0——基本风压(kn/n/)。

(2) 当计算围护结构时

(1-3)

式中βgz——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

基本风压应按《荷载规范》附录d.4中附表d.4给出的5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但不得小于0.3kn/㎡:,

全国基本风压标准值范围为0.3~0.9kn/㎡。

对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以及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其他结构,基本风压应适当提高,并应由有关的结构设计规范具体规定。

2.地面粗糙度与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对于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地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按表1-6确定。

地面粗糙度可分为a、b、c、d四类:

(1)a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2)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

(3)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4)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表1-6

从表1-6中,可以看出:

1)当地面粗糙度类别相同时,离地面越高,μz值越大,但当达到一定高度后,μz越接近以至相同;

2)对同一高度,μz则a区>b区>c区>d区,但当≥450m后,其值相同;

3)表中μz变化为从0.62至3.12,当离地面5~lom高,b类时,μz=1.0。

3.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风速只是代表在自由气流中各点的风速。气流以不同形式在房屋表面绕过,房屋对气流形成某种干扰,因此房屋设计时不能直接以自由气流的风速作为结构荷载。

风压在建筑物各表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设计上取其平均值采用。

一般地,在房屋的迎风墙面上,墙面受正风压(压力);在背风墙面上受负风压(吸力);在侧墙面上受负风压;在屋面上,因屋面形状的不同,风压可表现为正风压或负风压。

《荷载规范》规定的房屋风荷载体型系数可按表1-7采用。

注:①表图中符号→表示风向;+表示压力;—表示吸力。

2表中的系数未考虑邻近建筑群体的影响。

表1-7中未列入的房屋类别,详见《荷载规范》。

4.风振系数βz

《荷载规范》规定,对于基本自振周期t1大于0.25s的工程结构,如房屋、屋盖及各种高耸结构,以及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的高柔建筑,均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产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

顺风向风振系数值大于1。其值与脉动增大系数、脉动影响系数、振型系数有关。其值计算详见《荷载规范》的规定。

(六)常用材料和构件自重

常用材料和构件自重见表1—8。

表1-11

注:①以上材料自重单位,自第1~44项为kn/m3,第45~69项为kn/㎡。

②以上常用材料自重中,应熟记下列材料自重值:

钢筋混凝土25kn/m3;

钢78.5kn/m3;

砖砌体18~20kn/m3;

影响基本雪压的基本因素

影响屋面雪压的因素有:风、屋面形式、屋面散热等。

1、风对屋面积雪的影响

风对屋面积雪的影响:主要是由风的漂积作用引起的。

对于高低跨屋面,由于风对雪的漂积作用,会将较高屋面的雪吹落在较低屋面上,在低屋面上形成局部较大的漂积荷载。对多跨坡屋面及曲线型屋面,风作用除了使总的屋面积雪减少外,还会引起屋面的不平衡积雪荷载。

2、屋面坡度对积雪的影响

屋面雪荷载与屋面坡度密切相关,一般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主要原因是风的作用和雪滑移所致。

3、屋面温度对积雪的影响

屋面散发的热量使部分积雪融化,同时也使雪滑移更易发生。

扩展资料

公式

Sk=μr×So

式中Sk—雪荷载标准值(kN/_);

μr—屋面积雪分布系数;

So—基本雪压(kN/_)。

基本雪压指雪荷载的基准压力,一般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积雪自重的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 年一遇值确定。屋面水平投影面上的雪荷载标准值。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