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构建的总体框架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成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题。为此,2012年3月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从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模式上作出全新阐释,集中强调了“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作用”。随着该规划的实施,高等院校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将成为学校办学职能发挥的重要阵地;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规模和水平,将成为高等院校办学实力的主要体现;建立在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基础上的各种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将成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等办学功能发挥的主要方式与途径。高等院校如何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系统规划和全面推进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办好开放式大学,将成为高等院校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构建网上网下一体 网上网下一体化监管构建网上网下一体 网上网下一体化监管


构建网上网下一体 网上网下一体化监管


一、网络信息技术对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单击“下一步”;革产生的深远影响

网络信息技术一经产生,便向世人展示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网络信息技术与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融合,使得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信息技术使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内容发生变革。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确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相应的知识体系和经验来设计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体现出了知识和经验的系统性,但也暴露出了更新速度慢及与现实经济需求脱节等弊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信息技术与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融合,更催生了不同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创新4C 能力(Critical thinking,Communication,Collaboration,Creativity,即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协作能力、创造力)的交叉渗透和有机融合,不仅丰富了已有的教学内容,更为其增添了新的内涵。第二,信息技术使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方式发生变革。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采用的是以群体为对象的标准式教学,所遵循的知识传播过程主要是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输过程,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所特有的学习风格、兴趣、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个性异。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改变这种单一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提供了契机。如融入网络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创新精神,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三,信息技术使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具发生变革。传统的教学工具受场地、教具等多种条件的限制,呈现出功能单一、交互性弱、损耗性大、灵巧等特征。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避开了传统教学的种种限制,可以催生更多功能多、可持续、灵活性、轻便性新型教学工具。如“Clicker”、“几何画板”、“超级画板”、“电子课本”(E-Textbook)等教学工具,不仅可以为传统教学工具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而且可以推动形式多样的专用教学工具创新发展,从而直接服务于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第四,信息技术使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环境发生变革。以互联网、便携式智能手机与电脑、声像视频等多媒体工具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时空地域的界限,网络学习、移动学习、学习、泛在学习、虚拟学习等一系列数字化学习不断涌现,从根本上营造出前所未有的全新学习环境。以云计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云端教育学习环境,将家庭、户外、学校、社区学习中心等各个物理空间连为一体,形成虚拟化的云端学习空间,可以实现家校互联、资源互通、师生互动、生生互助,为形成“学习型”提供了一种高度智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第五,信息技术使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发生变革。传统实体型校园式的办学模式,使得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阶段性、选择性和封闭性特征,学生只能集中在学校接受固定阶段的教育,一旦毕业便意味着接受教育阶段的结束;有限的教学资源,决定了只有特定的人群才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不同地域高等院校封闭式的办学过程,客观上造成高等院校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质量落较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高等教育的不断融合,使得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了持续性、普适性和开放性,为建设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服务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支持继续学习和终身教育、构建开放式大学和学习型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二、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

网络信息技术自产生以来,其服务功能和服务领域实现了飞速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程度也呈现出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动态发展演变过程。2005年教科文组织(UNESCO)通过对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过程的总结、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四阶段发展理论,对比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也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演势(图2-1)。

1.与教育教学融合三、接收先进的科技知识的起步阶段

学校仍然延续着以实体型教学资源为依托、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被动式接受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办学思路,网络信息技术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运用,表现在教学工具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改善、教学内容的改进、教学模式的局部变革、教学管理的软件化等;如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办公软件作,电子邮件使用等加入教学内容中,教师的板书以PPT 演示文稿代替,教育管理软件开始初步应用等;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经经历了这一阶段,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重大影响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信息技术的引入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主动的行为。

教师体验到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优势,出现了教师主动和广泛地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教学工具、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持续改进教学模式,网络信息技术与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融合程度得到深化;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经进入了这一阶段,但随着广大教师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不断提高,学校却面临着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和优质资源难以满足需求的障碍。

3.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整合阶段

随着学校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系统规划与建设,基于网络环境条件下教育教学资源拓展体系的构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将实现全新的变革,由主要依托实体型教学环境向主要依托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转变,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完善的网络信息教育教学平台系统,实现教学工具、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全面革新,组织和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通过积极的和辅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目前,我国发达地区的部分高等院校已经进入了这一阶段,采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和网络协同教研,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教师与学生的选择。

4.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创新阶段

随着学校网络信息教学平台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学校逐步实现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教学工具、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与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了深度融合,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组织都是围绕着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进行;同时,学校开始追求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资源的不断拓展和深化、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服务领域及服务功能的多元化、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个性化和特色化、校际区际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协作和共享等方面的不断创新,这一阶段为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发展描绘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高校图书馆读者需求分析及特点

读者需求是指读者对适用图书文献的寻求过程。它以读者的阅读目的为出发点,以其使用文献的取得为结果。此过程体现了读者与文献之间的关系,属于阅读行为的前期活动。取得适用图书文献的过程就是满足读者需求的过程。

读者需求从广义上讲,就是图书馆读者对图书馆资料的需求;从狭义上讲,就是对书刊文献资源的需求。所以,读者需求其实就是读者通过阅读活动,从文献中获取知识和信息,并由此产生对文献的研究和利用。读者需求总是以自身的某一种具体需要为起点,并体现在阅读内容、阅读行为和阅读效果之中。其表现是阅读内容依据需要进行选择,阅读行为按照需要加以控制和调节,阅读效果针对需要做出评价,阅读活动满足需要继而更加深化。读者需求不仅是个人的某种需求,也是需求的表现。因此,不断变化、复杂多样的特点贯穿于读者需求的始终。

1.大学生读者需求的特点

大学生读者是高校图书馆中最为重要的读者群体,分析他们的需求特点,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是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的主要任务。大学生读者对文献需求有如下特点:

由于专业的设置和教学的安排,以及课程开设、教学内容体系等限制了教学用书的基本范围,使得教学用书在大学生读者当中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教学用书的集中性表现在使用的种类和读本集中、读者数量集中及利用时间集中。在大学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教学用书呈现出周期性循环往复的使用状态,有较强的阶段性规律特征。

(2)阅读活动与所需专业和将来的职业工作相联系

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目的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未来工作需要的指导和影响。因而,他们比较倾向于专业文献的阅读,以及与专业相关的一些学科文献的阅读,渴望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

(3)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和精神文化生活有较高兴趣,他们的阅读需求高于其他读者

在结合教学内容阅读文献之外,大学生读者根据个人爱好,还会阅读许多课外读物,涉及面非常广泛,不仅仅是专业书籍、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还会有选择地阅读文学艺术、哲学法律、体育文化等方面的书籍。无论是环境还是个人主观愿望,都在激励大学生读者多学知识多读书,从中寻找它们需要的内容,以充实他们的生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因此,他们的阅读热情、态度、目的都表现出强烈地求知欲望。

2.教师读者需求的特点

高等学校图书馆中的教师读者是重点服务对象,这是由于他们在高校所承担的任务决定的。教师读者从年龄结构上可以区分为老年、中年、青年教师三个层次。他们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文献需求特点也不相同。

(1)老年教师多年从事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有丰富的经验,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主导力量

老年教师主要负责著书立说,带研究生,培养高级人才的任务,同时也承担了一些重要科研项目。老年教师经过多年积累,个人的专业藏书比较丰富,他们对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利用,主要是查找一些有关的研究动态、外文资料及历史文献等。对于这些老年教师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图书馆的有义务协助查找,以便使他们将宝贵的时间用于科学研究和人才的培养上。

(2)中年教师年富力强,处于教学和科研的线,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

中年教师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面对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频繁的学术活动,以及自身需要的知识更新与学习提高的压力,往往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他们在文献的选择上,通常是利用图书馆的目录和各种检索工具查找文献,并习惯于自己查找,但也希望图书馆帮助查找。其对文献资料的内容范围主要集中在与本学科和专业相关的书刊文献。他们希望提供更高层次的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以便了解国内外的学术动态。

(3)青年教师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是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生力量

青年教师刚走上教学岗位不久,大多数担任教学辅导工作,同时也在不断积累和提高自己的基础知识、专业素质、教学经验和能力。他们学习勤奋,工作热情高,对利用图书馆有很高的积极性。具有来图书馆的次数频繁且时间上较多、涉及文献的内容广泛且借阅量大两大特点,图书馆应针对青年教师的阅读需求特点,以多种形式的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

四、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原则

信息服务的目的是通过信息服务者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来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信息服务者的劳动价值最终在用户信息利用活动中得以体现。由于信息服务者面对的用户群体种类繁多,职业各异,需求多变,因此,信息服务者必须认真进行用户研究,针对不同的用户及其信息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但无论开展何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在服务过程中都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

用户的信息需要是信息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信息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场合下对特定用户的特定需要产生效用,无论何种信息服务都必须针对用户的信息需要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针对性就是为特定的用户找到确定的信息,满足用户的特定需要,实现服务内容与服务对象的匹配。

2.及时性原则

在信息服务中,信息服务者必须依靠广泛的用户联系渠道,及时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高效生产出用户所需的信息,并利用便捷的传递渠道将信息及时提供给用户。及时性原则一方面要求信息服务者坚持“顾客导向”的理念,时刻跟踪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客观上促使以现代信息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正在成为信息服务的一个基本因素。

3.精炼性原则

信息服务者对信息应当在完整性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筛选加工,做到有分析、有比较、有选择,浓缩度高,使提供的信息简明扼要,精益求精,在质量和数量上都符合用户的需要。

4.方便性原则

信息服务要为用户的信息行为提供的便利条件,如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克服时空障碍,实现跨地域、跨行业、跨平台的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内部管理,简化利用信息服务的手续,提高信息服务的效率;优化系统设计,开发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宣传普及信息知识,开展用户培训工作,增强全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等。只有如此,才能消除用户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用户的消费需求,为信息服务者提供更广阔的市场。

5.系统性原则

高校图书馆在构建网络信息服务体系时,必须紧紧围绕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的基本职能要求,从人才需求的分析和预测、人才培养的学习与实践、培养过程的管理与控制、科研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服务的内容和平台等方面,构建系统全面的信息服务体系,才能保障信息服务系统功能的全面发挥和高校基本职能的最终实现。

五、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的总体框架

依据高等院校各种类型读者的信息服务需求分析,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过程、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和服务的运行规律与职能要求,在遵循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可以规划设计高等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的总体框架和思路(图2-2)。

图2-2 高等院校网络信息服务体系总体框架和思路

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包括目标层面、功能层面、方案层面和技术层面四个方面。在目标层面上,首先要高瞻远瞩,全面分析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网络环境条件、技术水平条件、员工素质条件等,紧密联系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建设、服务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和需求的优势与特色,科学规划学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和服务水平;在功能层面,紧紧围绕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服务的基本职能和要求,合理谋划学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的功能设计、功能要求和功能内容;在方案层面上,以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的功能要求为出发点,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服务的过程与内容为基础,以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方式和技术为手段,系统设计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具体系统平台;在技术层面上,在充分考虑高校图书馆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开展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需求分析,并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开展信息服务知识库建设、系统平台的开发,以及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维护与更新。

TP-link td-89402增强型共享上网一体机如何设置

1、虚拟校园型

设置方法如下:

一、行业薪资高

开启IE浏览器程序,在地址栏中输入“

在登录对话框中输用户名和密码(出厂设置默认均为“admin”),点击确定按钮。

进入系统模式选择画面,这里以PPPOE为例进行说明,选择ADSL路由,点击下一步;

请手动填写虚电路的相关参数,如不清楚,可以通过自动TD-89402 系列 共享上网一体机检测功能来获取参数信息。如果检测失败,请重启ADSL后再尝试检测。如果经过多次尝试后,检测仍 然不成功,可向网络服务商咨询PVC信息。

单击“下一步”后,请填写ISP(网络服务提供商)为您指定的ADSL上网帐号和上网口令;

单击“下一步”后,会出现设置向导完成界面。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逻辑上主要由什么构成

(一)建立指导网络化教学的科学、完善的教育理论

日期,办公厅印发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对各地区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进行规范,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动构建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全国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

总体目标

重点任务

根据总体目标,围绕构建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以服务驱动和技术支撑为主线,重点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业务支撑体系、基础平台体系、关键保障技术体系、评价考核体系四个方面内容。以服务事项标准化提升规范化发展能力,以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升协同化治理能力,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整体化服务支撑能力,以强化权力运行监督提升流程化约束能力,以政务数据开放和应用提升智慧化服务能力。

主要内容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主要实现政务服务统一申请、统一受理、集中办理、统一反馈和全流程监督等功能,其主要内容如下图所示:

总体构架

“互联网+政务服务”总体层级体系图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系统组成图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互联网从业人员的项目意识和专业性是非常强的。像工程师等岗位都要求具备非常专业的技术知识,因此,互联网从业者都拥有很强的专业性。台技术架构图

关键保障技术

《指南》的实施有助于逐步实现政务服务的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平台化、协同化,使政务服务流程更加优化,服务形式更加多元,服务渠道更为畅通,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助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

金鹏信息智慧政务解决方案

网络化组织最重要的一个特点_网络化教学需要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摘 要:计算机网络化教学,就是在教育领域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学员以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学习。本文在介绍网络化教学的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化教学需要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网络化教学 网络化教学平台

一、网络化教学的体系结构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中,汇集了大量数据、档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它涉及较多的领域,可用下图表示。它不但设计教学理念、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还涉及较多的先进技术,如:网络传输技术、网络接入技术、视频会议技术、交互式讲解和演示技术、通信流量控制技术、流媒体传输技术、基于IP的信息发布技术、多媒体制作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课件开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是一个综合性强、技术性先进的系统。

二、网络化教学需要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网络化教学的教育科学体系尚未建立,因此没有完全适用的教育理论可以借鉴,只能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理论,产生和完善适用于网络化教学的理论。

(二)教与学的观念转变

传统教学中,学是教的一部分。网络化教学就是把教变成学的一部分。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负全部,教师和教学机构的职能就是对整个过程提供各色各样的支持、服务、、验收和承认。教材的开发、考试制度和方式、教学方法、图书馆、教学管理等都要按这个理念进行改革和调整。以教材开发为例。现在流行的教材是不利于学生自学的。也就是说,学生要想学,往往得靠教师讲才能学通。教材的设计思路应该要做到teacher—proof(“防老师的”,就像手表防水的那样),就是说学生可以不要教师自学。但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练习+式的自学教材,而是融学习方法和技巧以课堂教学为轴心,把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和行为搬到网上去,实现异地实时或共时教学,建立网上教与学的虚拟课堂。这样做的优点是教师和学生容易接受,缺点是面授课堂里的一些不良因素往往被继承下来,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自发学习的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尤其要注意的是,虚拟课堂型往往给人以相,似乎这就等于网络教育。其实不然。虚拟课堂只是网络教育的一种手段而已。的训练、难点讲解、学习咨询、自我测试、自我、自我评估、五项技能合一等要素于一体的教材。对学生的基本素质的训练,以及自主自发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教材的项内容。

有人也许会问,有了这样的教材,教师是否无事可做?传统意义上的填鸭式授课的教师确实是无用武之地。相反,立志把教变成学的一部分的教师来说,他们有做不完的事。这是因为他们有了新的角色。他们要花许多时间进行咨询、答疑、、重点难点的综合练、批改作业等。同时,传统的围绕课文备课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这个理念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包括课内和课外)有很好的了解(可以 用学习任务的种类、内容和数量进行描述),教师则把自己要在面授课堂上解决的内容作为学生自学的一部分。

((1)对教学用书的需求有稳定性、集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三)信息资源的选择

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除要利用具体的网络课程进行教学与学习外,更多的要选择与课程主题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拓展学习。在这种情况下,网站的质量成为决定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很难想象在所选网站的内容陈旧、信息错误的情况下,教学会取得好效果。较以往其他形式的媒体资源,网络信息资源有以下特点:数量巨大,增长迅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更迭频繁,价值不一;结构复杂,分布广泛。如何从众多网络资源中挑选出高质量的信息?的网站应该具备那些品质?那些网络资源更适合应用于教学和学习?逐渐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主题与覆盖性、信息的准确性、信息的权威性、信息的时效性应该成为网络自愿选择的依据。

(四)网络化教学平台的选择

一个完整地支持基于Web教学的支撑平台应该由三个系统组成:网上课程开发系统、网上教学支持系统和网上教学管理系统,分别完成Web课程开发、Web教学实施和Web教学管理的功能。

平台开发可以有多种思路,如虚拟校园型、虚拟课堂型、空中超市型等。

以校园教育模式为蓝本,把课程和教学管理电子化,建立网上虚拟大学。这样做的优点是投入较小,重新设计和构思的成分小,学生和教师容易接受。缺点是这样的虚拟大学是对现行的校园教育的一个补充,或者说,是对现行校园教育的一种改造,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教育,也可以说是网络教育的过渡形式。

2、虚拟课堂型

3、空中超市型

以提供资源与服务为核心思想,建立像超市那样自选商品售后服务的、适合于个性化学习的网上教育系统。我认为这才是网络教育平台开发的指导思想。平台设计包括(1)后台资源(标注好的、可重复和多用途利用的多模态资源),(2)学生和教师需求分析与互动界面;(3)前台服务与界面。

以上的三个模型不是互相排斥的,可以互为补充。空中超市型可以说是网络教育平台的长远和最终目标。

(五)网络化教学及评价

网络教学作为我国教育改革时期的新生事物,能否取得更大发展最终还将取决于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网上学习有别于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因而传统的课程评价标准不能直接用于其中。因此,从网络教学的发展来看,建立一整套从教学到管理、和评估的质量保证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

与传统的企业采购相比,实现互联网采购(即网上下订单)具有的优势有哪些?

2.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应用阶段

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行业以很强的发展势头、成为目前很有前景的高薪行业之一。面对庞大的人才需求、公司会为了争取到专业的技术人、给出更高的薪水。

二、入行门槛低

学图2-1 网络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的发展演变互联网技能门槛低、花费时间少、易学易懂成才快。以新华电脑教育为例、从零基础开始教学、分阶段和五新课堂授课模式、企业真实项目实训、完全打消学不会的顾虑。只要你肯努力、就可以成就自己的梦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行业带来的进步、改变,是深入人心的,而互联网行业,一直是时代进步的象征,是高科技、先进的代名词,互联网行业适合那些勇于挑战自我的年轻人,正是在不断的自我挑战中、行业涌现出来许多人才。

四、专业性强

五、前景发展好

互联网行业的岗位人缺口大、行业不断有新技术出现、技术的更新,新兴的岗位也逐渐增多,市场人才需求巨大,就业不用愁!

六、工作环境好

一般从事信息产业的企业大都集中在高级写字楼内。工作环境优越,生活设施完善,同行业人才聚集,有利于建立广阔的人脉,为自己的事业奠定稳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