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路面为什么会出现裂纹?

刚浇筑完的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纹有多种原因,一是收面遍数少或不及时。二是混凝土塌落度偏大,三是混凝土养护不及时或次数少。还有外边温度过高,水分蒸发太快。

刚浇筑的混凝土路面为什么会出现裂纹?刚浇筑的混凝土路面为什么会出现裂纹?


刚浇筑的混凝土路面为什么会出现裂纹?


刚浇筑的混凝土路面为什么会出现裂纹?


您好,相识是缘,很高兴遇见您,回答您的问题[嘻嘻]

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包括结构设计存在缺陷、地基不均匀沉降、浇筑后养护不及时、拆模过早、混凝土配合比存在问题、混凝土过分抹干压光等,不同原因造成的开裂,所采取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摘要】

刚浇筑的混凝土有裂纹是什么原因【提问】

混凝土成型后为何会产生裂缝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

1、干缩裂缝成因。

干缩裂缝多出现在商品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商品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水泥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

2、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

塑性收缩是指商品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侧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30厘米,较长的裂缝可达2~3米,宽1~5毫米。

3、沉陷裂缝及预防。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问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商品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

4、温度裂缝及预防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商品混凝土表面或温变化较大地区的商品混凝土结构中。较大的温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商品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商品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商品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这种裂缝多发生在商品混凝土施工中后期。商品混凝土施工中当温变化较大,或者是商品混凝土受到寒潮袭击,会导致商品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而产生收缩,表面收缩的商品混凝土受内部商品混凝土的约束,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这种裂缝通常只在商品混凝土表面较浅的范围内产生。

扩展资料

主要预防措施:

1、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

2、减少水泥量,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450公斤/立方米以下。

3、降低水灰比,一般商品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

4、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5、改善商品混凝土的搅拌加工工艺,在传统的三冷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风冷新工艺,降低商品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6、在商品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商品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

7、高温季节浇筑时可采用搭设遮阳板等辅助措施控制商品混凝土温升,降低浇筑商品混凝土的温度。

8、大体积商品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结构尺寸相关,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以利于散热,减小约束。

参考资料来源:

地坪砼已经快浇筑完了,发现有些砼已经裂缝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混凝土裂缝与混凝土配比,材料,结构设计,施工,管理,荷载,环境等都有关,不是单一原因能造成,更多信息,更好建议,免费提供混凝土防水渗漏水修复技术咨询,免除今天修,明天漏,年年修,年年漏的烦恼

我们有30多年结构补强施工经验,专门处理各类结构开裂补强施工。免费提供混凝土修复专业技术指导,配套介绍优质材料。更多的帮助,更好的服务请告诉我你的QQ网聊或加好友,

凝土成型后,在早期抗拉强度尚未充分形成以前,由于湿胀干缩、化学减缩、热胀冷缩等原因产生了收缩,受约束的水泥混凝土往往会产生裂缝。欲消除裂缝,必须从减少水泥混凝土干缩着手。

水泥混凝土干缩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混凝土单位用水量、石子及砂的成分及初期湿养护的持续时间。其他如石子粒径、拌和物配合比、拌和物的含浆量等因素对干缩也有影响,而拌和物的总需水量则是影响干缩的主要因素。水泥的品种和细度对混凝土的干缩也有一定影响,用火山灰作混合材的水泥所表现的干缩性能随火山灰的种类不同而不同。有的火山灰增加干缩,有的火山灰减少干缩,使水泥需水量增加的火山灰通常是增加干缩。粉煤灰一般能减少干缩。水泥细度细,通常干缩大。欲减少干缩,避免水泥混凝土出现裂缝,可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减少单位用水量在混凝土中,水泥与水通过水化反应而生成凝胶,凝胶吸水则膨胀,干燥则收缩。干燥收缩大部分是由水泥凝胶的收缩而引起的。因而单位用水量对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有影响,单位用水量愈少,干燥收缩愈小。采用减水剂,减少单位用水量可显著改善混凝土的干缩,避免出现裂缝。

2.石子含量和种类混凝土中产生收缩的主要组分是水泥石,减少水泥石的相对含量即可减少收缩。石子对水泥石的收缩能够起到限制作用,它的数量和质量,对混凝土收缩影响很大。减少水泥用量,增加石子数量,选择品质好的石子可显著改善混凝土的干缩。不同石子对混凝土的收缩有不同影响,其收缩率大小顺序如下:砂岩>砾石>玄武岩>石灰岩>花岗岩>石英岩。

3.避免使用过细的砂和含泥多的砂水泥混凝土中使用砂子过细或者含泥量过多,必然会增加水泥的用量,使水泥混凝土干缩显著增大。特别是有的用户采用石灰石破碎后筛选下来的细颗粒代替砂子使用,含泥量特别多,而且颗粒形状不好,带有尖角,影响水泥混凝土的流动性,为了能使水泥混凝土顺利浇筑,必然增加水的用量,从而使得水灰比过大,水泥混凝土干缩显著增加,造成水泥混凝土开裂。

4.延长潮湿养护期混凝土在水中养护,不但不收缩,而且还会膨胀(100~200)×10-6左右,因此,延长潮湿养护期可以推迟收缩的开始,待水泥混凝土产生一定强度后再停止潮湿养护,就可以有效抵御干缩应力,防止出现裂缝。

5.及时切割通常混凝土预制板或道路施工是采用长条形整体浇筑成型后再切割成所需的长度的方法。由于长度增加,总收缩量变大,又没有自由收缩的空间,因此容易在预制板或道路中间出现裂缝。为了防止这种裂缝,应在潮湿养护到产生一定强度后,及时地进行切割,使每块预制板或路面都有自由收缩的空间,可有效防止预制板或道路出现裂缝。

6.采用蒸汽养护普通蒸汽养护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120d 的收缩值比标准养护混凝土的收缩值约降低20%左右。蒸压养护对减少混凝土收缩更为显著,约可减少50%以上。

7.水泥品种和细度水泥品种和细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泥混凝土的干缩大小。水泥中通常都掺有混合材,凡是能使水泥需水量增加的混合材,通常会增加水泥混凝土的干缩,如火山灰等混合材。水泥磨得过细,比表面积太大,通常干缩也较大,水泥混凝土出现开裂的可能性也大,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8.混凝土外加剂的影响在水泥混凝土搅拌时,通常要加入各种减水剂等外加剂。许多外加剂均可使水泥混凝土液相的表面张力增加,从而增加混凝土的干缩。但也有少量外加剂能使液相张力下降,减少干缩。

9.避免太阳爆晒水泥温度太高,或者水泥水化热太大,使混凝土成型时温度太高产生膨胀,冷却后产生收缩容易引起混凝土开裂。特别是在夏天中午,砂、石子温度很高,施工后水泥水化又快,水泥混凝土温度很高,到了晚上温度下降,引起热胀冷缩,造成开裂。因此,夏天应避免砂、石在太阳下爆晒;水泥施工后也应马上覆盖,避免太阳直接爆晒。

10.二次振捣混凝土拌和好后,停放30~60分钟进行预缩后,才进行振动捣实,或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后30~60分钟,再进行第二次振捣,使混凝土重具塑性为准,这样可消除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部分收缩量,防止收缩裂缝的产生。

11.薄膜密封混凝土振捣抹平后,即用密封性能好的薄膜材料(如塑料薄膜等)密封,既可不让水泥浆体水分继续蒸发,又可减少水泥石内部与外部的温。需要注意的是,薄膜材料的周边须用能密封的重物(如砂等)压实,若薄膜材料存在接头,则接头处须有不小于5厘米的重叠量,且在覆盖后的14天内须确保薄膜的内表面附着有饱和水珠。若要求保湿效果更好时,可在混凝土二次振捣抹平后,先覆盖上保湿材料(如湿的锯末、麻布或稻草等),再覆盖薄膜材料。如想进一步防止混凝土因内外温应力引起的裂缝,可在保湿薄膜的上面再覆盖上干燥的保温材料(如土或稻草或泡沫塑料等),保温材料必须保持干燥,若遇雨天时,保温材料上面须盖上防水薄膜。

完成后的混凝土地面,出现细小裂纹,原因是什么

一、造成水泥地面质量通病的原因

1、地面开裂和空鼓原因

(1)自身原因

1)当温度由高变低时,往往会产生温度裂缝。所以大面积的地面必须分段分块,做成伸缩缝。

2)水泥砂浆在凝固过程中,部分水分与水泥经化学反应产生胶状体,另一部分水分蒸发掉,使体积缩小而造成地面收缩裂纹。

3)地面终凝时和养护期间,强度不高,如此时受到震动则容易造成开裂。高层建筑立体交叉作业不可避免,在地面未达到一定强度时就打洞钻孔、运输踩踏,都会造成开裂。

(2)施工原因

1)基层灰砂浮尘没有清除、冲洗干净,砂浆与基层粘结不牢。

2)基层不平整,突出的地方砂浆层薄,收缩失水块,该处易空鼓。

3)基层不均匀沉降形成沉降,随着沉降的不断增大,就会产生裂纹或空鼓。

4)配合比不合理,搅拌不均匀。一般地面的水泥砂浆配合比宜为1:2(水泥:砂子),如果水泥用量过大,可能导致裂缝。

(3)材料原因

对水泥、砂子等材料检验不严格,砂子含泥量过大,水泥强度等级达不到要求或存放时间过长等原因,均会使水泥砂浆地面产生裂缝。

2、地面起砂原因

(1)搅拌砂浆时加水过量,或搅拌不均匀。

(2)表面压光次数不够,压得不实,出现析水起砂。

(3)压光时间掌握不好,或在终凝后压光,砂浆表层遭破坏而起砂。

(4)砂浆收缩时浇水,吃水不一,水分过多处起砂脱皮。

(5)使用的水泥强度等级过低,造成砂浆达不到要求的强度等级。

二、地面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按常规控制砂子、水泥的质量,砂子用水冲洗过。

2、要清除基层表面的砌筑、粉刷落地灰及泥砂,并将突出表面的水泥及混凝土块凿去,平整和冲洗基层。

3、在抹面层时,基层表面要充分湿润,以免吸收砂浆水分;并要擦干凹坑处的积水,使其既潮湿又干净。

4、按常规控制配合比并执行作规程(如砂浆搅拌一定要均匀等)。

5、初凝前对水泥砂浆进行抹平,终凝前进行压光,用力压出亮光来,以压3次为宜。要掌握压光的时间,早了压不实;晚了压不平,不出亮光。

6、加强养护。地面经过一段时间硬化后,应该用洒水进行养护,并避免损坏表面状态,保持湿润的时间以10天为宜。

刚打完不久的混凝土就有裂缝了,是什么原因?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1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裂缝多在新浇注的混凝土构件暴露于空气中的上表面出现,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千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30cm,较长的裂缝可达2~3m,宽1~5mm。 塑性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等。

2沉降收缩裂缝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此类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裂缝呈梭形,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一般沿与地面垂直或呈30~45度角方向发展,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有一定的错位,裂缝宽度往往与沉降量成正比关系。裂缝宽度宽度0.3~0.4mm,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陷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 3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当水泥用量在350-550kg/m3,每立方米混凝土将释放出17500-27500kJ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达70℃左右甚至更高)。由于混凝士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较大的温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士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当温变化较大,或者是混凝土受到寒潮的袭击等,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而产生收缩,表面收缩的混凝土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这种裂缝通常只在混凝土表面较浅的范围内产生。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啊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高温膨胀引起的混凝土温度裂缝是通常中间粗两端细,而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此种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能力等。

这是些不规则裂缝,通常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砼干缩、上人过早、模板变形、砼中水泥安定性不合格、配合比不对等. 2mm的裂缝是不可接受的,只能返工了。其主要危害是:漏水、变形偏大、耐久性受损。

看着像温度收缩裂缝。

刚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路面为什么会出现裂纹?

刚浇筑的混凝土路面,如果出现开裂,说明没有进行养护,要覆盖一些草垫,多撒一些水,一两个小时就要喷水一次。另外,天气如果高温的话,也会容易出现裂缝

刚浇筑完的混凝土出现裂纹原因一是没有及时收面或收面次数少,二是没有及时进行覆盖养护或养护次数少。

您好,相识是缘,很高兴遇见您,回答您的问题[嘻嘻]

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包括结构设计存在缺陷、地基不均匀沉降、浇筑后养护不及时、拆模过早、混凝土配合比存在问题、混凝土过分抹干压光等,不同原因造成的开裂,所采取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摘要】

刚浇筑的混凝土有裂纹是什么原因【提问】

刚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路面为什么会出现裂纹?混凝土地面出现裂纹的原因有很多,地面基层方面,混凝土的配比方面,养护不周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