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协助曲梁祝 小提琴协助曲梁祝的曲式结构为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由来是什么?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优美的旋律、永恒的爱情主题、深邃的思想内涵,穿越了历史、穿越了国界,既为国内民众经久传诵,也在国外引起强烈的共鸣,成为我国艺术乃至世界音乐艺术中的经典。它所展示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给我国音乐艺术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那就是繁荣和发展我国音乐艺术,必须根植传统、面向世界、紧跟时代。
小提琴协助曲梁祝 小提琴协助曲梁祝的曲式结构为
小提琴协助曲梁祝 小提琴协助曲梁祝的曲式结构为
小提琴协助曲梁祝 小提琴协助曲梁祝的曲式结构为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拓展资料《梁祝》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从十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哭灵。第二段和段长度不多,大约十一分钟。一段则是化蝶,是主题再现。
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由什么乐器担任独奏就叫什么协奏曲。如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二胡协奏曲、琵琶协奏曲等。协奏曲通常为三个乐章,也有单乐章。
1、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以及梁山伯与祝英台草桥结拜的情景。
2、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3、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4、再现部: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
人们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谁创作的?
创作背景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
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由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构成的曲式结构。
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这支有史以来最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
扩展资料
作曲家
何占豪
1933年出生在浙江诸暨的一个农民家庭,以唱绍剧维生的父亲不希望儿子将来像自己一样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12岁时,父亲用借来的钱把他送到杭州念初中,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没想到酷爱戏曲的何占豪还是学上了越剧。
一次上海之行让何占豪无意中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并且创作了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但是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他鲜有作品问世。有人说这首作品是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
陈钢
1935年生于上海,是当代的作曲家之一。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和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早在求学期间,他即以其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由谁创作的?
何占豪,杰出音乐家,世界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家协会。1958年与陈钢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成为最的小提琴作品,是全世界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管弦乐曲,被誉为“不朽的()民族音乐经典”。此外,还编写了二胡协奏曲《乱世情》、《别亦情》,二胡与乐队《莫愁女幻想曲》,以及民族管弦乐《伊犁河畔》,古筝协奏曲《孔雀东南飞》等一大批民族器乐作品,在民族音乐语言的创新及民族器乐演奏技巧的提高等诸多方面,造诣高深。同时,为世界乐坛培养和了一大批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年轻艺术家,实为“学贯中西、推陈出新、奖学后进”的音乐。1958年,着手创作《梁祝》的何占豪先生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小提琴专业一年级学生,下乡演出期间,受听众启发,想到用西洋乐器来创作一首题材的音乐作品。他发挥所长,从越剧、沪剧当中寻找素材,把“满肚子的民间音乐”提炼出来,创作出弦乐四重奏《梁山伯与祝英台》,这种对于小提琴民族化的探索,虽然在同行间也不乏批评声音,但更多地得到肯定与鼓励。1959年,何占豪联手作曲系四年级才子陈钢,共同创作完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五十多年来,《梁祝》传唱不歇,成为最的小提琴作品和全世界演出及录音版本最多的管弦乐曲。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由在一定程度上,陈钢创作,并且广传于间,因为有很多版本的协奏曲梁祝
《梁祝》的全名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小提琴协奏曲,题材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民间故事,然后加以其他的素材和表现手法创作而成的。那么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由谁创作呢?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由何占豪、陈钢创作。两个人都是的作曲家,《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当时整个曲子的构思是两个人一起完成的,在当时他们两个人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只不过在旋律方面主要是何占豪主写,在乐队的配器方面,主要是陈刚执笔。除此之外这个小提琴协奏曲在创作的过程中,丁善德老师也给予了一定指导,另外还有其他一些老师,提出了一些比较宝贵的修改意见。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作曲作者是何占豪、陈钢二人。
1.何占豪 何占豪1933年出生在浙江诸暨的一个农民家庭。以唱绍兴剧维生的父亲不希望儿子将来像自己一样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在何占豪12岁时,父亲用借来的钱把他送到杭州念初中,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没想到...
2.陈钢 陈钢是当代的作曲家之一。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和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是何占豪、陈钢于1958年创作的。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公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由何占豪、陈钢作曲,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中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的曲目。这支有史以来最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是由何占豪、陈钢于1958年作曲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取材于民间传说,吸取越剧曲调为素材,经由何占豪、陈钢于1958年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由何占豪、陈钢创作。两个人都是的作曲家,当时整个曲子的构思是两个人一起完成的,在旋律方面主要是何占豪主写,在乐队的配器方面,主要是陈刚执笔。除此之外这个小提琴协奏曲在创作的过程中,其他老师也给予了一定指导。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由几部分组成?
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
1、呈示部:在呈示部中,由引子开始,描写了春天的景色,接着由主部,以单三段体的ABA形式,描绘了梁祝两人“爱情主题、草桥结拜、主题再现”的情景,然后在连接部出现了自由华彩段。副部是由回旋曲体以ABACA形式构成,描写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情趣。结束部写出了两人“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情景;展开部写出了“抗婚”、“楼台会”、“哭灵一控诉一投坟”三个场景。的再现部(省略副部)出现了美妙、神秘而有如梦幻般的“化蝶”世界。
2、展开部:这是整部作品戏剧性发展的中心。音乐转入阴郁的气氛,由大提琴和巴松管奏一个阴沉的下行乐句,出现大锣、定音鼓声和乐队演奏的不协和音响,制造出阴森的气氛,预示着悲剧的降临。突然,由大管、圆号、长号、大号和低音弦乐奏出代表封建势力残酷凶暴的主题。
3、再现部:再现部只再现了呈示部的主部主题一爱隋主题。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在竖琴的伴奏下,把人们带入神仙般的境界中。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独奏小提琴和小提琴加弱音器奏出爱隋主题。
扩展资料:
《梁山伯与祝英台》取材于民间传说,吸取越剧曲调为素材,经由何占豪、陈钢于1958年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该作品于1959年5月27日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向建国10的献礼作品首演。由时年18岁的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樊承武执棒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管弦乐队协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于什么时候?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由陈刚、何占豪创作于1959年,首演《梁祝》的是当年年仅18岁、还在上海音乐学院上学的俞丽拿,演奏一举成名。
此曲被多名世界小提琴家演奏过,盛、吕思清、薛伟、西崎崇子等。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产生,是文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时的必然产物,是借用西洋乐器的优势来表达古典乐曲的一次有利的尝试,它充分体现了洋为中用的可行性。
此曲即发挥了西洋乐的优势,又充分地发挥了古典音乐的特点,是有别于西方交响乐的。直到现在西方的一些的乐团想把《梁祝》演奏得非常到位、非常得体也绝非易事。因为它是在西洋乐的框架入了文化的营养(越剧)。
这部绚丽多彩、真挚感人并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交响作品,在民族化,大众化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和成功的尝试,被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在1960年第3次全国文代会上,与其他一些文艺杰作被誉为:“是一个阶段,一个民族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该曲成为现代民族化协奏曲形式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名作之一。
如今《梁祝》已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成为活跃在乐坛上绚飞的彩蝶。
扩展资料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从十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哭灵。第二段和段长度不多,大约十一分钟。一段则是化蝶,是主题再现。
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接著长笛,好像在云端的感觉,以此来揭开序幕,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回到人间落了实。
管弦乐总奏主题,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现了,两人情意绵绵,大小提琴和鸣奏著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等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己。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在这段末尾由弦乐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这构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爱」。
第二段发展部里面有三小段: 强、弱、强,也就是快、慢、快。开始如大浪涌来的管弦乐声代表祝父的反对,连续几个小节下行乐句,好像在说: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则猛烈与之抗衡,两者冲突渐渐上升,全体合奏梁祝主题表示恋情曝光,一波波涌来浪潮终将这主题给淹没。
楼台会小提琴委婉的诉说情意,大提琴拨奏聆听。轮到大提琴倾诉爱意,小提琴一旁随和。突然,音乐急转而下,运用越剧中嚣板的「紧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过度悲伤绝望而病逝。
祝英台在被迎娶过门途中,停在梁山伯坟前哭灵,小提琴以凄厉声调哭出:梁兄呀!碎奏、断奏哀痛欲绝旋律,有哭声,有跪行,其中还有些回忆片段。渐渐的泪眼开了,哭声歇了,心意已决,在悲愤低音锣声中,纵身投入突然爆开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潮。
乐曲的最终部份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体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飞舞,分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