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系统作为住宅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对今后住户的装修、日常使用与维护将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宅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条件的改善不单表现在面积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功能的转变。要实现这种功能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则取决于厨房、卫生间的给水排水设计。现中达咨询根据工程设计实践,结合规范要求,谈谈现代住宅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设计中的一些成功做法。

住宅给排水设计步骤 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住宅给排水设计步骤 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住宅给排水设计步骤 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住宅给排水设计步骤 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1.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及给定的设计依据。确定室内与室外的给排水方案。

2.在建筑图上布置给排水立管位置。(原则:沿柱、墙角、墙面布置)布置给水干管位置。

3.在建筑图中从给水立管引水到各用水点。从各用水点将排水引入排水立管。

4.在建筑图上布置消火栓箱、消防立管、水平干管及连接消防栓管道和连接消防水泵接合器;消防水箱;消防水泵出水管。

5.绘制给水、消防管网的总系统图和排水、雨水系统图;绘制给排水详图。

6.确定不利点的配水点及不利点消火栓。

7.绘制计算简图——总系统图,删去部分连接管。(使得环状管网变成枝状管网计算)

8.确定计算管路,进行管段编号和确定管段流量。

9.列表进行水力计算:

序号 管段编号 管段流量 设计流速 管径 管长 水力坡降 水头损失 累计水头损失 备注

单位 L/S m/s mm m m/m m m

10.确定系统的总水压:H=△Z+∑h+hч

11.排水(雨水)管径按小管径法和负荷流量法(负荷面积法)查表确定。将计算结果标注于图纸上。并按规定布置灭火器。

12.选择生活及消防水泵,满足:Qp>Qx;Hp>H 并使工作点落在高效区内。

13.确定生活及消防水箱容积Vx=10min的室内消防水量(住宅≥6立方米;一般高层≥12立方米;大于50米的高层≥18立方米)并绘制水箱配管图。

14.确定消防水箱的高度(可提供给土建参考)若水箱出口到不利点消火栓出口高(高层<7m;超高层<15m)需要增设加压稳压设备(泵)。

消火栓系统Q≤5L/S,H——满足不利点消火栓的灭火要求;

自喷系统Q≤1L/S, H——满足不利点喷头出水要求。

15.确定生活水池容积;消防水池容积 V=(Q内+Q外) X T 并绘制水池配管图

注:Q内—室内消防水量 Q外—室外消防水量 T—火灾持续时间

16.作水泵房工艺设计:①作平面布置 ②绘制管路系统图 ③统计材料表 ④写设计说明

17.整理设计图纸,统计总材料表,编写给排水工程设计说明及图纸目录。

18.整理设计计算说明书。

相关规范:《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说实话,这个计算不是一般的大,复杂倒是不复杂,计算书各种都算下来的话估计得有20页,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说清楚的,好在你的各项数据都有,那么建议你找一本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教材和设计手册看看,应该是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的,当然,仅仅是设计,离真正的施工图估计很远的,呵呵,可以找个设计院的师傅带一带,谢谢!

1 项目分析(性质) 2 设计要素 3 设计方案 (方案就是方案阶段提资)

东阳液体壁纸 东阳 液

众多的建筑规范对建筑物许多部位的设计提出了要求,这些部位涉及道路、坡道、入口、楼梯、电梯、坐席、电话、饮水、售品、厕所、浴室等设施。其中许多内容或多或少同给排水设计有关。例如对于建筑物的入口:考虑到残疾人的希望是取消地面的高,但平坦的出入口将会使雨水进入室内,为此挑檐应大些,并在门前设排水沟,上铺缝隙窄的箅子。

建筑室内给排水的设计

一、室内给排水概述

1.1室内给水

从建筑物内部结构来说,给水系统包括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中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以及组合给水系统。例如自动排气阀就是属于给水系统的。设有延时自闭阀的蹲式器的室内给水系统,如学校、旅馆、办公楼等,如果在给水管系统的顶层设有自闭阀,在管系的点增设自动排气装置。因为给水用的延时自闭阀能很好地控制水流,但却不能很好地控制气流。当系统停水时,给水管内常积存有大量的空气。系统恢复供水后,管系内空气常会被水流压缩至管系顶部而形成一个压缩空气区。此时有人再按下延时自闭阀的按扭时,则压缩的空气会伴随着水流喷薄而出,常会将便器内的污物吹到地面以上,甚至溅到入厕者的衣物上。在管系的点设一个自动排气阀则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2.2室内排水

排水系统包括生活排水系统,工业废水排水系统,以及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这些系统中包括了水质处理,水质、水温、水压保证及供水、配水、排水、通气等众多技术内涵。随着的进步和科学得到发展,室内给排水在不断派生出各种新的子系统,新技术、新材料日新月异地涌现。室内给排水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厨房和厕所相邻的住宅来说,如果厨、厕是单独的排水管系统,则在层为两系统作一个紧急排出联通。从对目前我国居民的生活习惯来说,下水管道发生堵塞现象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大,也可以说只是堵的次数多与少的问题。如果室内设计人员对传统作法稍做改动,则可在很大程度上方便用户。

二、室内给水设计

2.1生活给水系统

建筑物内应尽量利用室外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当水压不满足要求时设加压装置,生活水池及其泵房设在底层,屋顶设水箱,各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同时层水压不宜小于0.10MPa,水压大于0.35MPa的人户管,应设减压设施,且为了利用外管网的水压,以节省能耗,一般以外管网能满足水压要求的楼层为低压区,空调冷却塔的补水量一般均较生活用水量大得多,因此有条件的宜将冷却塔置于低压区。市政压力不能满足要求的给水系统的BA设计小区每栋单体均设有水池、水箱、水泵,由于数量多,如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务必造力、资源的浪费,给管理带来很多不便,一般设计中采用BA系统对各个水池、水箱、水泵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等进行监视、控制。BA系统中的自动抄表系统解决了人工抄表带来的诸多不便,更好地为住户服务。给水系统的BA设计主要是通过液位、压力、流量等讯号对加压泵、水池、水箱运行状态进行监视、控制。

2.2热水系统

住宅楼热水由各自煤气、太阳能、电热水器提供,公共建筑热水由集中热水供应系统提供。(1)公共建筑加热设备的选择:加热设备是热水供应系统的核心,对于热源充足的地区采用半即热式汽水热交换器,它具有体积小,占地小,自控,浮动盘管,自动除垢,自动过冷,热水出水快,防“军团菌”产生等优点。(2)热水系统的BA设计:热水系统的BA设计主要是通过压力、温度信号实现对热交换器、热水循环泵的启停、故障,热水温度的监视控制。

2.3给水支管的布置与敷设

给水供应系统没有固定的形式,设计时应根据用户的要求,结合室外给水系统的实际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或采用综合评判法确定供水方式。普通住宅给水系统我们应本着节能、便于管理的原则来选用设计方案。当一户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卫生间,给水管道需穿越房间时,横管设于楼板垫层中,楼板降低7cm―l0cm,垫层采用渣或细石混凝土。当有采暖管道穿梁敷设(或贴楼板下安装),给水横管应与采暖管道并排安装,管道应尽量布置于客厅、餐厅等部位,这些位置是住户装修的重点区域,便于住户在装修中合理方便的处理管道。给水支管宜敷设在楼(地)面的找平层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敷设在找平层或管槽内的给水支管外径不宜大于25mm。实际上,如果将接往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水点给水支管串联在一起,其支管外径均会超过25mm。因此,为了满足规范要求,给水支管人户后即接入分水器,分水器暗设于厨房或卫生间墙体内,通过分水器后接往各用水点,其支管外径均可控制在25mm以下。

三、排水设计

3.1厨房排水管道的`设置

厨房洗涤池排水支管可直接在楼板上接人排水立管。而对于厨房是否设地漏,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建议厨房内不设地漏:现代生活中厨房地面一般已很少用水冲洗,少量的溅水用抹布就可完成地面的清洁,厨房地漏由于长时间无水补充,水封内存水蒸发后臭气反由地漏进入室内。同时,取消地漏还可避免地漏排水支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

3.2卫生间排水管道的设置

新设计的住宅应致力于取消伸入下层住户空间的排水横管,具体做法有:(1)使卫生间地板面下沉,管道敷设在填渣层中。(2)使卫生间地板面不下沉,而使用P形坐便器(后出口式),使得下水管在本层与立管衔接。地漏采用侧壁式,洗脸盆、浴缸等排水管也在地面以上敷设与立管衔接。这两种做法均可以使下水管道每层水平分隔开,若需要检修可以独户进行,不影响邻居。(3)地漏与存水弯的配合问题,传统钟罩式地漏的水封容易挥发,常常造成下水道异味和排水口溢出的液体进入室内,形成室内污染。所以在给排水设计中,必须重视这个问题。

3.3污水系统

室内一般粪便污水和其他废水合流,高层建筑的生活污水立管设置专用通气立管,粪便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职工食堂和营业的含油污水单独设隔油处理。为改善底层排水条件,采用底层污水出户,地下室污水设污水集水坑及潜污泵,经提升后排至室外。为减少投资,方便管理,除规模很大的建筑群或有关部门提出明确的要求需要做中水设计外,一般小规模的中水系统,由于管理等问题,运行情况都不太好。

3.4给排水管道的设计

给排水立管应尽量置于同一个位置,位于通风道附近,以便于住户进行装修包裹。在有条件时设置管道井,可以将水表设于其中以做到水表出户。当一户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卫生间,给水管道需要穿越房间时,横管(管径小于De25)设于楼板面找平层中。

四、结语

室内给排水系统看似简单,但它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给排水设计人员,应本着技术、安全、美观、实用、经济的原则,在实践中努力创新,寻求的给排水设计方案,适应住宅设计发展的新要求,满足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和生活要求。

建筑给排水设计方法、步骤 一、 初步了解项目 拿到待建项目(建筑或建筑群)后需了解其建筑概况及市政给排水状况: 1.工程概况: a. 建筑物所在地点 b. 建筑物用途(住宅、办公、商业、会所等) c. 建筑物檐口高度及每层层高 d. 建筑物大致面积 e. 建筑物有无地下室 f. 建筑物有无人防工程 g. 建筑物有无局部特殊的地方,如局部层高超过8米、存在天庭等需给排水专业特殊处理的地方。 h. 大致了解建筑物各用水点的位置 2. 市政给排水状况: a. 可供待建建筑引入的市政给水压力及给水管位置、管径 b. 可供待建建筑排入的市政排水管位置及管径 c. 可供待建建筑排入的市政雨水管位置及管径 二、 给排水、消防方案确定 1.生活给水: a.根据步了解的市政给水压力及建筑物层高计算待建建筑可由市政水直供的层数。(应尽量利用市政水压但要保证不利层不利用水器具的小压力。注:蹲便器和座便器相8~13米) b.市政直供以上部分应由加压泵加压供给。对于多层及小高层可由无负压设备或变频设备供给。(定频泵不利节能,应淘汰;高位水箱供水增加了一个水箱可能二次污染的环节,故应淘汰。) 当采用无负压设备时应注意当用水量超过30立方米/小时或建筑面积超过两万平米时应采用带水箱式的无负压设备。 对于高层建筑宜采用分区变频供水方式,各分区用水器具水头不宜大于0.45Mpa。 d. 储水箱应采用卫生材料,水箱出水管应安装消毒设备。 2.生活热水 a. 根据甲方需求确定有无热水要求及热源(燃气,电,太阳能等) b. 热源确定后确定热水供给方案 c. 热水分区应与给水分区一致,各分区补水管应由相应分区的冷水管接来。 3.中水系统 a. 根据工程所在地市政要求确定是否上中水系统。以及是否只上中水配水管还是回收陪水皆上。 b. 如有中水,是小区中水站还是市政中水。 c. 中水系统划分同给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