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后一句

朱子治家格言后一句是: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老梁朱子治家格言 老梁国学课朱子治家格言老梁朱子治家格言 老梁国学课朱子治家格言


老梁朱子治家格言 老梁国学课朱子治家格言


1、“守分安命”,每天日子都很充实、快乐,守本分,敦伦尽分。

每一个角色都有本分,父慈,慈是本分,子孝,孝是本分,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我们爱护下属是本分、爱护是本分,臣忠,忠也是我们的本分,夫义、妇德、长惠、幼顺、朋友有信,这个都是我们的本分。

守了本分,良心很安,所以安命,安于自己的命运、自己的人生遭遇,不要怨天、不要尤人。

所以孟子说,你虽然有农具,你也要等到春天来才好耕种;你虽然有智慧,也等到好的出现、好的国君出现,可以顺这个势,多为做一些事情。

所以,现在有很好的时机,我们要把握住,但是要有实力,不然好的时机出来,我们跑进去添乱也不行。时机还没有到,不要急,不要攀求,这样会自讨苦吃。

3、“为人若此,庶乎近焉”,一个人做人能做到整部《朱子治家格言》这些教诲,庶是不多,庶乎近焉,就是不多也接近圣哲人的境界了,这一句话也是期许我们好好的一句一句去落实。

扩展资料:

原题为《治家格言》,流传后通称《朱子家训》,作者是朱柏庐。这是一篇广传数百年而不衰的名作,它宣扬家庭的基本道德,主张要严格治家,在民间产生过广泛影响。

朱柏庐(1617—1688)是江苏昆山人,明末的一个生员。他的《朱子家训》,是总结了封建里无数家庭兴衰的经验教训。文中的每句格言都来自生活,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可作性强,稍懂文字者即能背诵。这大概也是它得以广为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

朱柏庐是个哲学家,他主张知行并进,言行合一。对待《朱子家训》,他既是倡导者,也是实践者,身体力行。明朝灭亡后,他就携家眷隐居山林,过着既清贫又和睦的生活,在当时曾传为美谈。

参考资料来源:

1、朱子治家格言后一句是: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2、翻译:读书志在学习圣贤,做官能把思放在身上;谨守本分,安于命运不妄求,一切顺乎时局、天理而行。能够做到这样,不多就可以接近圣贤的境界了。

3、表达:这是古人的安身立命之道。《朱子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流传很广,影响深远。

扩展资料:

《朱子治家格言》赏析:

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将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全文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朱子治家格言

有关朱子治家格言1 1、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2、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3、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4、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5、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6、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7、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8、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9、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10、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11、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12、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13、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14、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15、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16、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17、见富贵而生谄容者,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

18、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19、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20、心可挽乎命,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21、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2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3、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24、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25、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26、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27、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28、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29、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30、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31、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32、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33、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34、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35、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36、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子。

37、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有关朱子治家格言2

1、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2、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3、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4、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5、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6、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7、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8、心可挽乎命,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9、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10、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11、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12、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13、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

14、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15、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16、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

17、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18、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19、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20、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21、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22、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23、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24、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5、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26、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27、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

28、见富贵而生谄容者,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

29、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30、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

31、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32、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33、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34、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35、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36、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37、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38、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39、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0、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41、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

42、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43、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44、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45、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46、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47、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48、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49、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朱子治家格言原文及解释

朱子治家格言原文及解释:

原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隳自甘,家道难成。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翻译: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高考着实是一种丰收,它包蕴着太多的内涵。无论高考成绩如何,你的成长与成熟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事实,这三年的辛勤走过,你获得的太多太多。高三不再有,劝君珍惜之。一年之经历,终身之财富。

(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朱子治家格言原文及解释

《朱子治家格言》原文以及翻译如下: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译文:天刚亮时就起床,打扫庭院,不论室内、屋外都要整齐清洁;天黑了就回家,不要在外面逗留。晚上睡觉前关锁门窗,一定要亲自检查。不论是一粒饭或一口粥,都要想到它得来很不容易,粒粒都是农夫辛勤耕耘的结果;纵然是半丝半缕的布匹,也要珍惜物力制造的艰难。

赏析

《朱子治家格言》之所以三百年间在有这么大的影响,除了它集中体现了人修身齐家的理想与追求,更重要的是它用了一种既通俗易懂又讲究语言骈偶的形式。通俗易懂则容易被广大民众接受,语言骈偶则朗朗上口,容易记忆。

骈指两马相并,骈文就是用作对联的方式写的文章,每句都两两相对,讲究平仄对仗,铿锵有韵,是能展现汉语独特魅力的一种文体,在魏晋南北朝时为兴盛,后世也不乏佳作。《治家格言》就是以骈文形式写成,每句都对仗。家训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蒙书,一般多悬于厅堂屋室,以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弟起警戒的作用。

朱子治家格言的是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快乐的地方。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