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蛋鸡夏季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有哪些

产蛋鸡夏季管理要饮水与开食。雏鸡进入育雏室后,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便可喂水。一般喂水先于喂料。水温以32℃左右为宜,不可饮冷水。头2天可饮用稀浓度的溶液,有利于消炎、杀菌,预防雏鸡白痢。雏鸡饮水后,能迅速排出胎粪食欲。一般开饮后即可开食。把开食饲料撒于铺在垫料上的浅颜色的塑料布上,让雏鸡自由采食。雏鸡的消化力,必须喂给容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饲料。雏鸡出壳2天后,食欲旺盛。喂料时要定时定量,一般以喂八成饱为宜。过饱会引起消化不良;不足时会影响雏鸡生长发育,甚至会引起啄食恶癖。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钟吃完为宜。点有哪些?

夏季肉鸡养殖要点_春末夏初肉鸡养殖心得夏季肉鸡养殖要点_春末夏初肉鸡养殖心得


夏季肉鸡养殖要点_春末夏初肉鸡养殖心得


夏季肉鸡养殖要点_春末夏初肉鸡养殖心得


--1、夏季温度较高,导致肉鸡饮水量增加,从而造成水便;---

1、增湿降温 蛋鸡舍的温度与湿度是促使产蛋的必要指标,相对湿度达到55%左右,温度达到25℃左右,是产蛋的环境。在气温达到28℃以上,就要关注鸡群的反应,特别是中午太阳直射,鸡舍的温度常达到32℃左右,随着热量的增加和水分的蒸发,湿度会不停地下降,易发生急剧的干热。除适当打开窗户,还要增大通风,另外可以挂布帘加水降温,通自来水循环降温,窗上加挂遮阳网降温,或同时安装电风扇。2、调整饲料营养水平 高温季节,采食量下降,蛋白质摄取不足会直接影响产蛋量。实验证明,蛋氨酸和赖氨酸平衡的低蛋白质日粮比总蛋白质水平高的日粮有价值,可采取增加蛋白的方法,调整配方,增加蛋胺酸、赖氨酸0.1%使用量,或增加豆饼2-3%,或增加2-4%的鱼粉,达到吃得少质却好的目标。根据鸡的采食量减少情况,适当调整饲料中钙、磷的比例,一般增加5-10%;同时添加1-3%的植物油以提高能量水平;日粮中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K以及生物素、核黄素的含量也要相应提高。定期测定鸡的采食量,根据实际采食量调整日粮营养水平,以满足蛋鸡生产的需要。3、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密度,白壳鸡每笼装4只,褐壳鸡每笼装3只;充足饮水,鸡的生长离不开水,产蛋鸡每产一个60克蛋,就需要水42-45克,每摄取一克饲料,需要水2-3克,因此,适宜的环境中产蛋鸡需要供给饲料2-3倍的水,炎热的夏季则需要供给3-5倍的水,是清洁的凉水;选择风凉的早晨和晚上喂料;加强通风换气,夏季温度高,微生物繁殖快,水分蒸发快,鸡体内代谢快,粪便产生氨和CO2也快,因此,要重视空气中氧气的供给和流通,产蛋鸡长时间缺氧或新鲜的空气就会影响产蛋;勤清除鸡粪,夏季蛋鸡粪便较稀,湿度大,鸡粪极易发酵产生氨、等有害气体或其他异味,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因此,舍内粪便和垫料等应及时清理(至少隔日一次),防止污染,保持舍内清洁、干燥、卫生。4、做好鸡病预防工作由于炎热的夏季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鸡只容易感染疾病,所以必须做好常规的免疫工作以防疫病的发生。5、夏季天气炎热,注重水线清理,鸡场水线里面很容易滋生生物膜,关注水源性疾病,用水勿忧定期清理水线,或者带鸡每周喝4-5天!

肉鸡养殖,降温

整体来说湿度对鸡群的影响没有温度那么直接,以及危害没有温度那么大。但是温度和湿度是相辅相成的,湿度的大小会影响鸡群对温度的需求。如果湿度过高或者过低所造成的影响也是突出的。建议周的湿度控制在65-70% 第二周在60-65%第三周在55-60%之后稳定在55%就可以。

养鸡场常用通风降温设备就是水帘风机系统和环保空调,它们具有投资小、降温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等特点,还可以有效减少动物的发病率。土法可以在鸡舍上面加遮阳棚,加水管喷雾降温,希望能帮到你

土点的方法就是在鸡房的房瓦上铺上一层干谷草,可以起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如即10周龄至上市的时期。此期的饲养要点是促进鸡体内脂肪的沉积,增加肉鸡的肥度,改善肉质和羽毛的光泽度,做到适时上市。在饲养管理上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随着肉鸡的日龄增长,体内增长的主要组织与中鸡阶段有很大别。肉鸡沉积适度的脂肪可改善鸡的肉质,提高胴体外观的美感。此期一般应提高日粮的代谢能,相对降低蛋白质含量,肉鸡育肥期的能量一般要求达到12.54 兆焦/千克,粗蛋白在15%左右即可。为了达到这个水平,往往需增加动物性脂肪。二是育肥期采用放牧育肥的,一方面可以让鸡采食大自然的昆虫及树叶、杂草等节约饲料;另一方面,提高鸡的肉质风味,使上市鸡的外观和肉质更好。在进入育肥期,应减少鸡的活动范围和运动,以利于育肥。三是搞好防疫,重视杀虫、灭鼠和清洁消毒工作。以预防疾病发生。果鸡房里面温度还是高的话可以洒水在谷草上,同时也可以在鸡房里面洒水不过要注意鸡房的湿度,太大的话会成为细菌和滋生的温床。

还需要注意的是鸡在高温条件下,体内不能有效的合成维生素C所以因该额外补充。

鸡舍是什么形式的?可以购买水帘,降温效果很好。也可以采用遮阳棚遮阳,再在窗户上加换气扇,功率大些的,多加几个。

养肉鸡怎样控制温湿度?

4.要格外注重次高热冲击,通常出人意料的高热,会形成格外的丢失。

1、湿度过高

雏鸡的生长发育特点是体温调节能力、生长速度快、消化机能不完善、抗病能力、敏感性强、喜群居、胆小。因此,在饲养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几点:

鸡舍湿度过高,利于各种细菌及病原微生物繁殖,加速各种疾病发生发展。夏季还不利于散热,发生热应激等。如果湿度过高可以通过升温、通风来调整舍内湿度,育雏期间通风一定要注意温度的恒定。

2、湿度过低

湿度过低,会造成鸡舍内干燥、粉尘增多容易引起鸡群发生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等。在干燥的环境中还容易使鸡群脱水,影响鸡群正常的新陈代谢。如果在育雏期间湿度过低还会引起雏鸡痛风的发生。如果湿度过低可以通过喷雾消毒、带鸡消毒、鸡舍地面墙壁洒水等方式增加湿度。

夏季养鸡大棚如何防暑

二、湿度

2.增强养殖大棚的隔热功能,削减太阳辐射的进入

3.防暑物要慎重运用,避免碱性中毒,为了避免碱性中毒能够挑选运用冰鸡灵。

5.有条件1蛋鸡或是肉鸡对温度请求十分严厉,温度的凹凸直接决议着料蛋比成长速度的凹凸,直接决议着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据很多的实践证明,鸡的生长环境在18到23度时料蛋比、料肉比经济效益,这就请求必须有一个杰出的控温方法。在高温时节,在状况许可下,尽可能削减养殖密度。时,启用通风设备,风速到达1.5米每秒。采纳纵向通风,水帘降温。

6.勤换水,坚持喝到清凉用水。

7.饲料中增加油脂如和美效速同时要增加氨基酸,以削减体热的发生,增强抵抗力。

8.在养鸡大棚外搭遮阴网,削减阳光的直射。

9饲料中增加VC200PPm,以增加抗热抗应功能。

养鸡怎么养养

鸡是敏感的动物,特别对于温度,因此养殖肉鸡一定要提供给鸡群适宜温度,注意温度要衡定,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温度不能忽高忽低,易造成疾病出现。刚开始育雏的温度保持到33-35度,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降温度指标。一般三天降一度,冬季时间可以长一点,直至降到22度左右,具体的温度还是要根据鸡群的情况来调整,数据只是一个参考。

环境温度与湿度。育雏的关键是给予雏鸡适宜的温度。以育雏器下的温度为例:1-2日龄时是34-35℃;3-7日龄是32-34℃;第2周为30-28℃;第3周为28-26℃。育雏期在冬春季每周下降 2℃,夏秋季每周下降3℃,降至21℃为止。雏鸡对湿度的要求,第1周相对湿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后尽量保持在55%- 60%的水平上。湿度过大,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诱发球虫病。湿度过小、干燥会使雏鸡呼吸加快,体内的水分随呼吸而大量散发,腹内剩余蛋黄吸收不良,影响雏鸡的发育。

驱虫。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进行第1次驱虫,相隔20-30天再进行第2次驱虫。主要是驱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可使用驱蛔灵,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半片。第2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1片。可在晚上直接口服或把片研成粉,再与饲料拌匀进行喂饲。一定要仔细将物与饲料拌得均匀,否则容易产生物中毒。第2天早晨要检查鸡粪,看是否有虫体排出。并要把鸡粪清除干净,以防鸡只啄食虫体。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次日晚上可以同等量驱虫1次。

注意分群,加强巡查。强弱雏鸡和病雏要分群饲养,检查弱雏在早晨第1次喂食的时候,弱雏易被挤出来。对患病较重的雏鸡立即淘汰。经常巡查鸡群,其意义有三点:一是通过观察了解饲料的适口性和投喂量;二是能及时从雏鸡的饮食、活动、粪便状态中发现和诊治疾病;三是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生长鸡

生长期的鸡生长速度快,食欲旺盛,采食量不断增加。饲养目的是使鸡得到充分的发育,为后期的育肥打下基础。饲养方式是放牧结合补饲。一般应注意以下两点:

公母鸡分群饲养。一般公鸡羽毛长得较慢,争斗性强,对蛋白质及其中的赖氨酸等物质利用率较高,饲料效率高。母鸡由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异,增重慢,饲料效率。公母分养有利于提高整齐度。生长期采用定时补饲,把饲料放在料槽内或直接撒在地上,早晚各1次,吃净吃饱为止。

育肥鸡

肉鸡夏季为什么会拉稀,养殖户该如何防治

机器带着喷雾器喷水,给鸡淋浴。

夏季是疾病多发期,因为天气太热对肉鸡的生长很不利,同时也加大了管理饲养的难度。夏季如果稍有不慎将发霉的饲料喂给肉鸡很容易使肉鸡发生拉稀现象,所以为防止这种现象出现,小编建议养殖户按照下面的方法管理肉鸡即可。

注意保持鸡舍通风条件,根据温度适时降温,否则大量的能量都在稀便中损失了

2、饲料中含盐量超标同样肉鸡饮水量会增加,也会使得粪便较稀;检查饲料中含盐量,尤其是鱼粉中含盐量是很高的,注意鱼粉用量,测一下所用鱼粉的含盐量

一、温度3、鸡群带病引起的拉稀

比如鸡群在感染大肠杆菌或球虫的条件下会造成拉稀,这时候可适当用进行治疗。

4.鸡群应激

鸡群在转群或者受到惊吓时,也会造成应激拉稀。

所以在肉鸡拉稀时要注意观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要盲目用,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