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山楂树怎么种植方法 山楂树如何种植

1、选地栽培

广东山楂树种植技术与管理(广东丝瓜种植技术与管理)广东山楂树种植技术与管理(广东丝瓜种植技术与管理)


广东山楂树种植技术与管理(广东丝瓜种植技术与管理)


广东山楂树种植技术与管理(广东丝瓜种植技术与管理)


广东山楂树种植技术与管理(广东丝瓜种植技术与管理)


种植山楂前,选择一个种植地块是非常重要的,山楂的适应土壤能力很强,但是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深厚的土壤能够有利的促进山楂的生长。建园的地方可以选择在平原或是丘陵,只需要将园内的排灌系统做好。山楂的种植时间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但是尽量不要选择在冬季种植。冬季的温度过低,不利于种子的发芽出苗,其生长速度也快变慢,对于后期的结果率与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整地播种

选择好地块之后,然后开始整地,将土壤翻耕15-20cm,喷洒剂消毒后再暴晒一个月,消灭土壤中的细菌与寄生虫。再将基肥与土壤搅拌,将其放入坑中,山楂幼苗放入正中间,开始填土,一遍填土一边用脚轻轻踩实。让幼苗根更好的伸长,接触土壤的面积更大,增强树根的吸收能力。种植完后浇足定根水,土壤一定要踩实在堆成一个土堆,防止遇到大风天气,将幼苗吹倒。

3、中耕培土

种植过程中可以根据土壤肥力与树体生长情况,及时对土壤进行中耕培土,提高土壤中的通透性,增加养分,促进根部的生长发育。然后开始施肥,施肥不能单一施某一种肥,要配备合理的营养成分,平衡营养。施肥过少会使山楂树缺少营养物质,降低生长速度,影响果实的成熟与质量。施肥过量导致营养过剩,出现枝条徒长,果实提早落果,对产量与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整形修剪

山楂的分枝生长能力很强,没有及时的管理分枝会对主干的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没有足够的营养供给,使主干变得非常弱小。所以在种植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分枝的增加,与枝条的徒长,将徒长长势强与病害枝的枝条剪除,保留一些结果枝没有徒长的枝条。让山楂树变得更加强壮,生长更加良好。当山楂树的树冠分枝长到40厘米左右要将其剪去30厘米然后继续生长。分枝过多不论是对主干的生长还是树体中的通透性都会导致降低。

山楂树的管理栽培技术有哪些

1、选地栽培

种植山楂前,选择一个种植地块是非常重要的,山楂的适应土壤能力很强,但是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深厚的土壤能够有利的促进山楂的生长。建园的地方可以选择在平原或是丘陵,只需要将园内的排灌系统做好。山楂的种植时间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但是尽量不要选择在冬季种植。冬季的温度过低,不利于种子的发芽出苗,其生长速度也快变慢,对于后期的结果率与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整地播种

选择好地块之后,然后开始整地,将土壤翻耕15-20cm,喷洒剂消毒后再暴晒一个月,消灭土壤中的细菌与寄生虫。再将基肥与土壤搅拌,将其放入坑中,山楂幼苗放入正中间,开始填土,一遍填土一边用脚轻轻踩实。让幼苗根更好的伸长,接触土壤的面积更大,增强树根的吸收能力。种植完后浇足定根水,土壤一定要踩实在堆成一个土堆,防止遇到大风天气,将幼苗吹倒。

3、中耕培土

种植过程中可以根据土壤肥力与树体生长情况,及时对土壤进行中耕培土,提高土壤中的通透性,增加养分,促进根部的生长发育。然后开始施肥,施肥不能单一施某一种肥,要配备合理的营养成分,平衡营养。施肥过少会使山楂树缺少营养物质,降低生长速度,影响果实的成熟与质量。施肥过量导致营养过剩,出现枝条徒长,果实提早落果,对产量与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整形修剪

山楂的分枝生长能力很强,没有及时的管理分枝会对主干的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没有足够的营养供给,使主干变得非常弱小。所以在种植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分枝的增加,与枝条的徒长,将徒长长势强与病害枝的枝条剪除,保留一些结果枝没有徒长的枝条。让山楂树变得更加强壮,生长更加良好。当山楂树的树冠分枝长到40厘米左右要将其剪去30厘米然后继续生长。分枝过多不论是对主干的生长还是树体中的通透性都会导致降低。

山楂树的栽培地域较广,但在承德地区,目前栽培数量较多,面积较大,已形成一定数量的栽培规模。山楂树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既能在肥沃土地上栽培,也能在瘠薄山坡地、丘陵、沙荒地等处栽培,对自然环境条件要求不很严格,管理很粗放,山楂幼树生长旺,发枝多,成形快,结果早。要想获得早期丰产、高产稳产,必须注重栽培管理。

一、主要栽培管理技术

1.树上管理

①树体结构: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有两种树形:分层形和开心形。

分层形也叫基部三主枝疏散分层形,分上下两层,层间距1.0—1.2m。主枝5—6个,每个主枝上有侧枝2—3个,主枝开张角度60—70°,上层主枝总长度不超过下层主枝的2/3,盛果期以后逐步落头,变成延迟开心形。

采用开心形时,在主干上合理选留3个主枝,每个主枝上着生3个侧枝,其中两个背斜侧,一个背下侧,主枝的方位角要均匀一致,自然开张。如若落头开心,则要清除过密大枝,达到全树枝枝见光。整形时可以一步到位,也可以分2—3年完成。

在实际生产中,不管采用哪种树形,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低干:干高以50—60cm为宜,但也不宜过矮,导致结果后枝条下垂。

(2)中冠:树高控制在3m以下,冠径4m以下。

(3)打开光路:由于山楂枝叶量大,相互遮阴,透光率低,故大枝要少,辅养枝可适当多一点,防止光照恶化。

②修剪

(1)幼树修剪

山楂幼树在2—4年内,应充分利用其萌芽力强,成枝力高的特点,采取一切必要的修剪措施使骨干枝延长生长,促进树体多发枝,迅速增加枝量。修剪时少疏枝,对幼树骨干枝的延长枝以轻截(截去该枝条的30%)和中截(截去该枝条的50%)效果。对于有生长空间的强枝,在春秋梢轮痕处剪截,萌芽数和发枝数多;对不缺枝的地方用缓放、环剥、晚剪、生长季拉枝和摘心等方法处理,萌芽率高,容易成花。弱枝缓放不动,可以逐步由弱转强,短截会削弱生长势,不利复壮。

山楂幼树容易偏冠,修剪时随时注意调整。对于生长过旺的主枝应加大角度,少留枝量;生长弱势的主枝应抬高角度,多留枝量,以保持树冠平衡。

(2)结果树修剪

加重细弱枝的疏剪,保证壮枝发育,多结果,同时要疏除病虫枝、交叉枝、重叠枝、并生枝,回缩下垂直、直立枝、连续结果的生长枝、细弱枝等。

修剪时,要保持主干、主枝、侧枝间的从属关系,调节好各主枝间的平衡关系。初果期的山楂树主要以中、长结果母枝结果,这些结果母枝多分布于骨干枝的下部,顶端几个芽抽生结果新稍或发育枝后,下面的芽多不萌发,呈光秃现象。对于这些光秃枝进行中部环剥、弯枝、别枝、抬高光秃带的芽位,可促进光秃带萌发枝条,结果1—2年后逐步回缩。

夏季修剪主要是拉枝、拿枝、摘心、抹芽、除萌等。由于山楂树萌芽力强,加之落头、疏枝、重回缩可能隐芽萌发,形成徒长枝,因此要及时抹芽、除萌。每隔15cm留一个枝,尽量留侧生枝,当徒长枝长到15cm以上时,留10—15cm摘心,促生分枝,培养成新的结果枝组。

②树下管理

1.土壤管理

土层深厚的果园在改良土壤质地时,应加厚活土层,提高土壤肥力;土层瘠薄和沙滩果园,要深翻改土或深翻客土,加厚土层。

每年的春夏秋三季进行松土,松土深度以20cm左右为宜,秋季可以适当深些,春夏浅些。

2.施肥

基肥主要在秋季进行或结合秋季深翻进行,在采果前后至封冻之前愈早愈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可以在深翻时压入青草、麦秸等,并加以适量的磷肥和氮肥。

土壤追肥视不同情况可进行2—3次。次在春季发芽前追肥,自树液开始流动至芽萌动期,为前期追肥。第二次在花前1—2周内进行,为中期肥。这两次以氮肥为主。第三次在幼果二次速长期施入,大约在8月中旬,此时果实迅速膨大,并开始着色,以P、K肥为主,辅以N肥。叶面喷肥主要针对立地条件不好,树势较弱的树。可用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钙、硫酸钙、磷酸二氢钙、硫酸钾或草木灰等适宜的稀释溶液。

3.浇水

山楂灌水时间一般掌握在每次施肥以后必须浇水一次。如催芽水、花前水、花后水、保果水和封冻水,一般田间持水量保持在60—80%为。

二、提高山楂产量和质量的一些措施

(一)品种改良

通过嫁接新品种,淘汰老品种,可实现丰产、稳产。

(二)刮皮

早春将树干和大枝上的老翘皮刮掉烧毁,消灭潜在其中的梨小食心虫、卷叶虫、星毛虫、红蜘蛛等害虫。年刮后必须隔1—2年才能再刮,以便潜伏芽破皮而出形成徒长枝,更新树冠或培养结果枝组。否则连续刮皮会将芽孢破坏,不能发芽。

(三)疏花疏果

根据花量大小,适当疏花疏果,可实现稳产丰收,提高果品质量。

(四)保花保果

花期向树冠喷洒0.4%硼砂水溶液或50ppm赤霉素溶液,见滴水为止。

(五)合理采摘

由于山楂果实个体小,不像苹果、梨那么好摘,有的人用杆击落或摇落,这种方法虽然提高了工效,但击打过程中也击伤了果实,影响果实质量,同时大量落叶和伤枝对树体损害极大,影响第二年的产量。手采虽不造成上述损害,但采摘太慢,工效低。

采用乙烯利催落山楂,即可避免对树体造成损害,又可提高工效。方法是在采收前7—10天,使用500—800ppm的乙烯利水溶液喷布树冠,一周后即可在树冠下铺好麻袋等承受物用于摇落。一般后14天即可落果90%以上。喷乙烯利以后,对果实的营养成分除总酸含量稍低外,果实的总糖、果胶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山楂树的栽培地域较广,但在承德地区,目前栽培数量较多,面积较大,已形成一定数量的栽培规模。山楂树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既能在肥沃土地上栽培,也能在瘠薄山坡地、丘陵、沙荒地等处栽培,对自然环境条件要求不很严格,管理很粗放,山楂幼树生长旺,发枝多,成形快,结果早。要想获得早期丰产、高产稳产,必须注重栽培管理。

一、主要栽培管理技术

1.树上管理

①树体结构: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有两种树形:分层形和开心形。

分层形也叫基部三主枝疏散分层形,分上下两层,层间距1.0—1.2m。主枝5—6个,每个主枝上有侧枝2—3个,主枝开张角度60—70°,上层主枝总长度不超过下层主枝的2/3,盛果期以后逐步落头,变成延迟开心形。

采用开心形时,在主干上合理选留3个主枝,每个主枝上着生3个侧枝,其中两个背斜侧,一个背下侧,主枝的方位角要均匀一致,自然开张。如若落头开心,则要清除过密大枝,达到全树枝枝见光。整形时可以一步到位,也可以分2—3年完成。

在实际生产中,不管采用哪种树形,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低干:干高以50—60cm为宜,但也不宜过矮,导致结果后枝条下垂。

(2)中冠:树高控制在3m以下,冠径4m以下。

(3)打开光路:由于山楂枝叶量大,相互遮阴,透光率低,故大枝要少,辅养枝可适当多一点,防止光照恶化。

②修剪

(1)幼树修剪

山楂幼树在2—4年内,应充分利用其萌芽力强,成枝力高的特点,采取一切必要的修剪措施使骨干枝延长生长,促进树体多发枝,迅速增加枝量。修剪时少疏枝,对幼树骨干枝的延长枝以轻截(截去该枝条的30%)和中截(截去该枝条的50%)效果。对于有生长空间的强枝,在春秋梢轮痕处剪截,萌芽数和发枝数多;对不缺枝的地方用缓放、环剥、晚剪、生长季拉枝和摘心等方法处理,萌芽率高,容易成花。弱枝缓放不动,可以逐步由弱转强,短截会削弱生长势,不利复壮。

山楂幼树容易偏冠,修剪时随时注意调整。对于生长过旺的主枝应加大角度,少留枝量;生长弱势的主枝应抬高角度,多留枝量,以保持树冠平衡。

(2)结果树修剪

加重细弱枝的疏剪,保证壮枝发育,多结果,同时要疏除病虫枝、交叉枝、重叠枝、并生枝,回缩下垂直、直立枝、连续结果的生长枝、细弱枝等。

修剪时,要保持主干、主枝、侧枝间的从属关系,调节好各主枝间的平衡关系。初果期的山楂树主要以中、长结果母枝结果,这些结果母枝多分布于骨干枝的下部,顶端几个芽抽生结果新稍或发育枝后,下面的芽多不萌发,呈光秃现象。对于这些光秃枝进行中部环剥、弯枝、别枝、抬高光秃带的芽位,可促进光秃带萌发枝条,结果1—2年后逐步回缩。

夏季修剪主要是拉枝、拿枝、摘心、抹芽、除萌等。由于山楂树萌芽力强,加之落头、疏枝、重回缩可能隐芽萌发,形成徒长枝,因此要及时抹芽、除萌。每隔15cm留一个枝,尽量留侧生枝,当徒长枝长到15cm以上时,留10—15cm摘心,促生分枝,培养成新的结果枝组。

②树下管理

1.土壤管理

土层深厚的果园在改良土壤质地时,应加厚活土层,提高土壤肥力;土层瘠薄和沙滩果园,要深翻改土或深翻客土,加厚土层。

每年的春夏秋三季进行松土,松土深度以20cm左右为宜,秋季可以适当深些,春夏浅些。

2.施肥

基肥主要在秋季进行或结合秋季深翻进行,在采果前后至封冻之前愈早愈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可以在深翻时压入青草、麦秸等,并加以适量的磷肥和氮肥。

土壤追肥视不同情况可进行2—3次。次在春季发芽前追肥,自树液开始流动至芽萌动期,为前期追肥。第二次在花前1—2周内进行,为中期肥。这两次以氮肥为主。第三次在幼果二次速长期施入,大约在8月中旬,此时果实迅速膨大,并开始着色,以P、K肥为主,辅以N肥。叶面喷肥主要针对立地条件不好,树势较弱的树。可用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钙、硫酸钙、磷酸二氢钙、硫酸钾或草木灰等适宜的稀释溶液。

3.浇水

山楂灌水时间一般掌握在每次施肥以后必须浇水一次。如催芽水、花前水、花后水、保果水和封冻水,一般田间持水量保持在60—80%为。

二、提高山楂产量和质量的一些措施

(一)品种改良

通过嫁接新品种,淘汰老品种,可实现丰产、稳产。

(二)刮皮

早春将树干和大枝上的老翘皮刮掉烧毁,消灭潜在其中的梨小食心虫、卷叶虫、星毛虫、红蜘蛛等害虫。年刮后必须隔1—2年才能再刮,以便潜伏芽破皮而出形成徒长枝,更新树冠或培养结果枝组。否则连续刮皮会将芽孢破坏,不能发芽。

(三)疏花疏果

根据花量大小,适当疏花疏果,可实现稳产丰收,提高果品质量。

(四)保花保果

花期向树冠喷洒0.4%硼砂水溶液或50ppm赤霉素溶液,见滴水为止。

(五)合理采摘

由于山楂果实个体小,不像苹果、梨那么好摘,有的人用杆击落或摇落,这种方法虽然提高了工效,但击打过程中也击伤了果实,影响果实质量,同时大量落叶和伤枝对树体损害极大,影响第二年的产量。手采虽不造成上述损害,但采摘太慢,工效低。

采用乙烯利催落山楂,即可避免对树体造成损害,又可提高工效。方法是在采收前7—10天,使用500—800ppm的乙烯利水溶液喷布树冠,一周后即可在树冠下铺好麻袋等承受物用于摇落。一般后14天即可落果90%以上。喷乙烯利以后,对果实的营养成分除总酸含量稍低外,果实的总糖、果胶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由于山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生活效益,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为此,山楂果农朋友要抓好山楂园的管理工作,实现山楂稳产、丰产。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山楂树的管理栽培技术。

山楂树的管理栽培技术 一、选地育苗

选土层深厚肥沃的平地、丘陵和山地缓坡地段,以东南坡向宜,次为北坡、东北坡。要注意蓄水、排灌与防旱。

用山楂种子培育的苗木,称为实生砧木苗。实生砧木苗一般均需嫁接才能成为供栽培的山楂。山楂种子壳厚而坚硬,种子不易吸水膨胀或开裂。另外,种仁休眠期长,出苗困难。因此,山楂在播种前,种子一定要预先进行处理,才能保证其发芽率。

二、田间管理

深翻熟化,改良土壤:翻耕园地或深刨树盘内的土壤,是保蓄水分、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能,改善土壤肥力状况,促使根系生长的有效措施。

1、施肥

条施,即在行间横开沟施肥;全园撒施,即当山楂根系已密布全国时,可将肥料撒在地表,然后翻入土中20厘米深;穴施,即施液体肥料(人粪尿)时,在树冠下按不同方位,均匀挖6~12个,30~40厘米深的穴倒入肥料,然后理土。

2、修剪枝

山楂果树的修剪同一般果树修剪方法。

3、冬季修剪

(1)防止内瞠光秃,由于山楂树外围易分枝, 常使外围都闭,内膛小枝生长弱, 枯枝逐年增多,各级大枝的中下部逐渐秃。防止内膛光秃的措施应采用疏、缩、截相结合的原则, 进行改造和更新复壮,疏去轮生骨干枝和外围密生大枝及竞争枝、徒长枝、病虫枝, 缩剪衰弱的主侧枝,选留适当部位的芽进行小更新, 培养健壮枝组,对弱枝重截复壮和在光秃部位芽上刻伤增枝的方法进行改造。

(2)少短截山楂树进入结果期后, 凡生长充实的新梢,其顶芽及其以下的1~4芽, 均可分化为花芽,所以在山楂修剪中应少用短截的方法, 以保护花芽。

(3)复势山楂树进入结果期后, 多年连续结果,导致枝条下垂, 生长势逐渐减弱,骨干枝出现焦梢, 产量下降。要及时进行枝条更新,以恢复树势。对于多年连续结果的枝或其他冗长枝、下垂枝、焦梢枝、多年生徒长枝, 回缩到后部强壮的分杈处,并利用背上枝带头, 以增强生长势,促进产量的提高。

4、夏季修剪

(1)疏枝山楂抽生新梢能力较强,一般枝条顶端的2~3个侧芽均能抽生强枝,每年树冠外围分生很多枝条,使树冠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应及早疏除位置不当及过旺的发育枝。对花序下部侧芽萌发的枝一律去除,克服各级大枝的中下部秃, 防止结果部位外移。

(2)拉枝夏季对生长旺而有空间的枝在7月下旬新梢停止生长后, 将枝拉平, 缓势促进成花,增加产量。

(3)摘心5月上中旬、当树冠内心膛枝长到30~40厘米时,留20~30厘米摘心, 促进花芽形成, 培养紧凑的结果枝组。

(4)环剥一般在辅养枝上进行, 环剥宽度为被剥枝条粗度的1/10.3 病虫害防治山楂虫害主要有红蜘蛛、桃小食心虫、桃蛀螟,病害有轮纹病、病。

5、浇水

一般1年浇4次水,春季有灌水条件的在追肥後浇1次水,以促进肥料的吸收利用。花後结合追肥浇水,以提高坐果率。在麦收后浇1次水, 以促进花芽分化及果实的快速生长。浇封冻水,冬季及时浇封冻水, 以利树体安全越冬。

三、病虫防治

防治红蜘蛛和桃蛀螟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喷布0倍灭扫利。

防治桃小食心虫在6月中旬树盘喷100~150倍乳油, 杀越冬代食心虫幼虫,7月初和8月上中旬, 树上喷布1500倍乳油,消灭食心虫的卵及初入果的幼虫。

防治轮纹病在谢花后1周喷80%多菌灵800倍液, 以后在6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上中旬各喷1次杀菌剂。

对病发病较重的山楂园在发芽前喷1次5瘦石硫合剂,花蕾期、6月份各喷1次600倍50%可湿性多菌灵或50%可湿性托布津。

吃山楂的治病功效 1.冻疮:取鲜山楂适量,将其去核捣烂,敷于患处,纱布包裹固定。尤适用于冻疮未溃者,一般3天即可痊愈;对皮肤溃烂者,2~3天换1次,一般7天即可痊愈。

2.感冒、鼻窦炎:山楂9克,甘草6克,胖大海2个,开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1剂。

3.声带息肉:焦山楂30克(鲜山楂60克),用水浸泡后,加水适量煎煮2次,去渣取汁,合并煎液约1500毫升。使用时将液稍加热,少量多次含漱于咽喉部,缓缓咽下,每日1剂。治疗期间切勿大声喊叫,禁声2周。

4.高血压、高血脂:山楂、白菊花各10克,决明子15克,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

5.肾盂肾炎:山楂90克(儿童用1/3~1/2量),水煎服,每日1剂,14天为1个疗程。一般服用后2~4小时可产生利尿作用,2~5天内症状减轻,浮肿及手脚发胀感消失、食欲增加、精神愉快。

6.痛经:山楂肉15克,桂枝5克,加水2碗,文火煎煮至约1碗时,加入红糖30克,略煎数沸即可,趁热服下。常用于治疗寒凝气滞型痛经(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温痛减、经血量少、色暗,且伴有血块等)。

7.闭经:山楂60克,煎汤,冲化红糖30克服用。

8.褥疮:焦山楂20克,冰片3克。将焦山楂研末,与冰片混匀,创面消毒,撒于患处,纱布包裹固定,每2天换1次,一般2周左右即可痊愈。

9.鼻窦炎:山楂9克,辛夷10克,苍耳子8克,甘草6克,开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1剂。消化不良:焦山楂、麦芽各10克,研末加适量红糖,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

10.腹泻:取山楂、五味子各适量,将其炒焦研细末,红糖水送服,每次10克,每日3次。

11.冠心病:生山楂片、桃仁、红花、郁金各15克,开水冲泡,加盖焖30分钟后服用,每日数次。

12.腹痛:生山楂30克。煎汁去渣,和入红糖服。山楂有收缩的作用,能促使瘀血排出。瘀血散,经络通,腹痛可止。

四类人不宜多吃山楂 1、怀孕前三个月的孕妇:山楂有活血化淤、收缩的作用,比如《食鉴本草》中记载山楂能“化血块,气块,活血。”刚怀孕的孕妇本来胎盘就不牢固,过多食用山楂可能诱发。但是,要生产的孕妇可以适当吃山楂,以收缩。另外生产后,恶露不尽的、产后淤血的、腹痛的产妇都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适当多吃些。

2、换牙期儿童:《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多食山楂“耗气,损齿。”正处于牙齿更替时期的儿童,长时间贪食山楂或山楂片、山楂糕,也会对牙齿生长不利。龋齿的儿童也不能过多食用。

3、血脂过低者:山楂具有降血脂的作用,血脂过低的人多食山楂会影响健康。

【山楂树的栽培管理技术】 山楂树的栽培与管理

1、选地栽培

种植山楂前,选择一个种植地块是非常重要的,山楂的适应土壤能力很强,但是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深厚的土壤能够有利的促进山楂的生长。建园的地方可以选择在平原或是丘陵,只需要将园内的排灌系统做好。山楂的种植时间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但是尽量不要选择在冬季种植。冬季的温度过低,不利于种子的发芽出苗,其生长速度也快变慢,对于后期的结果率与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整地播种

选择好地块之后,然后开始整地,将土壤翻耕15-20cm,喷洒剂消毒后再暴晒一个月,消灭土壤中的细菌与寄生虫。再将基肥与土壤搅拌,将其放入坑中,山楂幼苗放入正中间,开始填土,一遍填土一边用脚轻轻踩实。让幼苗根更好的伸长,接触土壤的面积更大,增强树根的吸收能力。种植完后浇足定根水,土壤一定要踩实在堆成一个土堆,防止遇到大风天气,将幼苗吹倒。

3、中耕培土

种植过程中可以根据土壤肥力与树体生长情况,及时对土壤进行中耕培土,提高土壤中的通透性,增加养分,促进根部的生长发育。然后开始施肥,施肥不能单一施某一种肥,要配备合理的营养成分,平衡营养。施肥过少会使山楂树缺少营养物质,降低生长速度,影响果实的成熟与质量。施肥过量导致营养过剩,出现枝条徒长,果实提早落果,对产量与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整形修剪

山楂的分枝生长能力很强,没有及时的管理分枝会对主干的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没有足够的营养供给,使主干变得非常弱小。所以在种植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分枝的增加,与枝条的徒长,将徒长长势强与病害枝的枝条剪除,保留一些结果枝没有徒长的枝条。让山楂树变得更加强壮,生长更加良好。当山楂树的树冠分枝长到40厘米左右要将其剪去30厘米然后继续生长。分枝过多不论是对主干的生长还是树体中的通透性都会导致降低。

山楂树的栽培地域较广,但在承德地区,目前栽培数量较多,面积较大,已形成一定数量的栽培规模。山楂树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既能在肥沃土地上栽培,也能在瘠薄山坡地、丘陵、沙荒地等处栽培,对自然环境条件要求不很严格,管理很粗放,山楂幼树生长旺,发枝多,成形快,结果早。要想获得早期丰产、高产稳产,必须注重栽培管理。

一、主要栽培管理技术

1.树上管理

①树体结构: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有两种树形:分层形和开心形。

分层形也叫基部三主枝疏散分层形,分上下两层,层间距1.0—1.2m。主枝5—6个,每个主枝上有侧枝2—3个,主枝开张角度60—70°,上层主枝总长度不超过下层主枝的2/3,盛果期以后逐步落头,变成延迟开心形。

采用开心形时,在主干上合理选留3个主枝,每个主枝上着生3个侧枝,其中两个背斜侧,一个背下侧,主枝的方位角要均匀一致,自然开张。如若落头开心,则要清除过密大枝,达到全树枝枝见光。整形时可以一步到位,也可以分2—3年完成。

在实际生产中,不管采用哪种树形,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低干:干高以50—60cm为宜,但也不宜过矮,导致结果后枝条下垂。

(2)中冠:树高控制在3m以下,冠径4m以下。

(3)打开光路:由于山楂枝叶量大,相互遮阴,透光率低,故大枝要少,辅养枝可适当多一点,防止光照恶化。

②修剪

(1)幼树修剪

山楂幼树在2—4年内,应充分利用其萌芽力强,成枝力高的特点,采取一切必要的修剪措施使骨干枝延长生长,促进树体多发枝,迅速增加枝量。修剪时少疏枝,对幼树骨干枝的延长枝以轻截(截去该枝条的30%)和中截(截去该枝条的50%)效果。对于有生长空间的强枝,在春秋梢轮痕处剪截,萌芽数和发枝数多;对不缺枝的地方用缓放、环剥、晚剪、生长季拉枝和摘心等方法处理,萌芽率高,容易成花。弱枝缓放不动,可以逐步由弱转强,短截会削弱生长势,不利复壮。

山楂幼树容易偏冠,修剪时随时注意调整。对于生长过旺的主枝应加大角度,少留枝量;生长弱势的主枝应抬高角度,多留枝量,以保持树冠平衡。

(2)结果树修剪

加重细弱枝的疏剪,保证壮枝发育,多结果,同时要疏除病虫枝、交叉枝、重叠枝、并生枝,回缩下垂直、直立枝、连续结果的生长枝、细弱枝等。

修剪时,要保持主干、主枝、侧枝间的从属关系,调节好各主枝间的平衡关系。初果期的山楂树主要以中、长结果母枝结果,这些结果母枝多分布于骨干枝的下部,顶端几个芽抽生结果新稍或发育枝后,下面的芽多不萌发,呈光秃现象。对于这些光秃枝进行中部环剥、弯枝、别枝、抬高光秃带的芽位,可促进光秃带萌发枝条,结果1—2年后逐步回缩。

夏季修剪主要是拉枝、拿枝、摘心、抹芽、除萌等。由于山楂树萌芽力强,加之落头、疏枝、重回缩可能隐芽萌发,形成徒长枝,因此要及时抹芽、除萌。每隔15cm留一个枝,尽量留侧生枝,当徒长枝长到15cm以上时,留10—15cm摘心,促生分枝,培养成新的结果枝组。

②树下管理

1.土壤管理

土层深厚的果园在改良土壤质地时,应加厚活土层,提高土壤肥力;土层瘠薄和沙滩果园,要深翻改土或深翻客土,加厚土层。

每年的春夏秋三季进行松土,松土深度以20cm左右为宜,秋季可以适当深些,春夏浅些。

2.施肥

基肥主要在秋季进行或结合秋季深翻进行,在采果前后至封冻之前愈早愈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可以在深翻时压入青草、麦秸等,并加以适量的磷肥和氮肥。

土壤追肥视不同情况可进行2—3次。次在春季发芽前追肥,自树液开始流动至芽萌动期,为前期追肥。第二次在花前1—2周内进行,为中期肥。这两次以氮肥为主。第三次在幼果二次速长期施入,大约在8月中旬,此时果实迅速膨大,并开始着色,以P、K肥为主,辅以N肥。叶面喷肥主要针对立地条件不好,树势较弱的树。可用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钙、硫酸钙、磷酸二氢钙、硫酸钾或草木灰等适宜的稀释溶液。

3.浇水

山楂灌水时间一般掌握在每次施肥以后必须浇水一次。如催芽水、花前水、花后水、保果水和封冻水,一般田间持水量保持在60—80%为。

二、提高山楂产量和质量的一些措施

(一)品种改良

通过嫁接新品种,淘汰老品种,可实现丰产、稳产。

(二)刮皮

早春将树干和大枝上的老翘皮刮掉烧毁,消灭潜在其中的梨小食心虫、卷叶虫、星毛虫、红蜘蛛等害虫。年刮后必须隔1—2年才能再刮,以便潜伏芽破皮而出形成徒长枝,更新树冠或培养结果枝组。否则连续刮皮会将芽孢破坏,不能发芽。

(三)疏花疏果

根据花量大小,适当疏花疏果,可实现稳产丰收,提高果品质量。

(四)保花保果

花期向树冠喷洒0.4%硼砂水溶液或50ppm赤霉素溶液,见滴水为止。

(五)合理采摘

由于山楂果实个体小,不像苹果、梨那么好摘,有的人用杆击落或摇落,这种方法虽然提高了工效,但击打过程中也击伤了果实,影响果实质量,同时大量落叶和伤枝对树体损害极大,影响第二年的产量。手采虽不造成上述损害,但采摘太慢,工效低。

采用乙烯利催落山楂,即可避免对树体造成损害,又可提高工效。方法是在采收前7—10天,使用500—800ppm的乙烯利水溶液喷布树冠,一周后即可在树冠下铺好麻袋等承受物用于摇落。一般后14天即可落果90%以上。喷乙烯利以后,对果实的营养成分除总酸含量稍低外,果实的总糖、果胶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山楂树的栽培地域较广,但在承德地区,目前栽培数量较多,面积较大,已形成一定数量的栽培规模。山楂树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既能在肥沃土地上栽培,也能在瘠薄山坡地、丘陵、沙荒地等处栽培,对自然环境条件要求不很严格,管理很粗放,山楂幼树生长旺,发枝多,成形快,结果早。要想获得早期丰产、高产稳产,必须注重栽培管理。

一、主要栽培管理技术

1.树上管理

①树体结构: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有两种树形:分层形和开心形。

分层形也叫基部三主枝疏散分层形,分上下两层,层间距1.0—1.2m。主枝5—6个,每个主枝上有侧枝2—3个,主枝开张角度60—70°,上层主枝总长度不超过下层主枝的2/3,盛果期以后逐步落头,变成延迟开心形。

采用开心形时,在主干上合理选留3个主枝,每个主枝上着生3个侧枝,其中两个背斜侧,一个背下侧,主枝的方位角要均匀一致,自然开张。如若落头开心,则要清除过密大枝,达到全树枝枝见光。整形时可以一步到位,也可以分2—3年完成。

在实际生产中,不管采用哪种树形,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低干:干高以50—60cm为宜,但也不宜过矮,导致结果后枝条下垂。

(2)中冠:树高控制在3m以下,冠径4m以下。

(3)打开光路:由于山楂枝叶量大,相互遮阴,透光率低,故大枝要少,辅养枝可适当多一点,防止光照恶化。

②修剪

(1)幼树修剪

山楂幼树在2—4年内,应充分利用其萌芽力强,成枝力高的特点,采取一切必要的修剪措施使骨干枝延长生长,促进树体多发枝,迅速增加枝量。修剪时少疏枝,对幼树骨干枝的延长枝以轻截(截去该枝条的30%)和中截(截去该枝条的50%)效果。对于有生长空间的强枝,在春秋梢轮痕处剪截,萌芽数和发枝数多;对不缺枝的地方用缓放、环剥、晚剪、生长季拉枝和摘心等方法处理,萌芽率高,容易成花。弱枝缓放不动,可以逐步由弱转强,短截会削弱生长势,不利复壮。

山楂幼树容易偏冠,修剪时随时注意调整。对于生长过旺的主枝应加大角度,少留枝量;生长弱势的主枝应抬高角度,多留枝量,以保持树冠平衡。

(2)结果树修剪

加重细弱枝的疏剪,保证壮枝发育,多结果,同时要疏除病虫枝、交叉枝、重叠枝、并生枝,回缩下垂直、直立枝、连续结果的生长枝、细弱枝等。

修剪时,要保持主干、主枝、侧枝间的从属关系,调节好各主枝间的平衡关系。初果期的山楂树主要以中、长结果母枝结果,这些结果母枝多分布于骨干枝的下部,顶端几个芽抽生结果新稍或发育枝后,下面的芽多不萌发,呈光秃现象。对于这些光秃枝进行中部环剥、弯枝、别枝、抬高光秃带的芽位,可促进光秃带萌发枝条,结果1—2年后逐步回缩。

夏季修剪主要是拉枝、拿枝、摘心、抹芽、除萌等。由于山楂树萌芽力强,加之落头、疏枝、重回缩可能隐芽萌发,形成徒长枝,因此要及时抹芽、除萌。每隔15cm留一个枝,尽量留侧生枝,当徒长枝长到15cm以上时,留10—15cm摘心,促生分枝,培养成新的结果枝组。

②树下管理

1.土壤管理

土层深厚的果园在改良土壤质地时,应加厚活土层,提高土壤肥力;土层瘠薄和沙滩果园,要深翻改土或深翻客土,加厚土层。

每年的春夏秋三季进行松土,松土深度以20cm左右为宜,秋季可以适当深些,春夏浅些。

2.施肥

基肥主要在秋季进行或结合秋季深翻进行,在采果前后至封冻之前愈早愈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可以在深翻时压入青草、麦秸等,并加以适量的磷肥和氮肥。

土壤追肥视不同情况可进行2—3次。次在春季发芽前追肥,自树液开始流动至芽萌动期,为前期追肥。第二次在花前1—2周内进行,为中期肥。这两次以氮肥为主。第三次在幼果二次速长期施入,大约在8月中旬,此时果实迅速膨大,并开始着色,以P、K肥为主,辅以N肥。叶面喷肥主要针对立地条件不好,树势较弱的树。可用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钙、硫酸钙、磷酸二氢钙、硫酸钾或草木灰等适宜的稀释溶液。

3.浇水

山楂灌水时间一般掌握在每次施肥以后必须浇水一次。如催芽水、花前水、花后水、保果水和封冻水,一般田间持水量保持在60—80%为。

二、提高山楂产量和质量的一些措施

(一)品种改良

通过嫁接新品种,淘汰老品种,可实现丰产、稳产。

(二)刮皮

早春将树干和大枝上的老翘皮刮掉烧毁,消灭潜在其中的梨小食心虫、卷叶虫、星毛虫、红蜘蛛等害虫。年刮后必须隔1—2年才能再刮,以便潜伏芽破皮而出形成徒长枝,更新树冠或培养结果枝组。否则连续刮皮会将芽孢破坏,不能发芽。

(三)疏花疏果

根据花量大小,适当疏花疏果,可实现稳产丰收,提高果品质量。

(四)保花保果

花期向树冠喷洒0.4%硼砂水溶液或50ppm赤霉素溶液,见滴水为止。

(五)合理采摘

由于山楂果实个体小,不像苹果、梨那么好摘,有的人用杆击落或摇落,这种方法虽然提高了工效,但击打过程中也击伤了果实,影响果实质量,同时大量落叶和伤枝对树体损害极大,影响第二年的产量。手采虽不造成上述损害,但采摘太慢,工效低。

采用乙烯利催落山楂,即可避免对树体造成损害,又可提高工效。方法是在采收前7—10天,使用500—800ppm的乙烯利水溶液喷布树冠,一周后即可在树冠下铺好麻袋等承受物用于摇落。一般后14天即可落果90%以上。喷乙烯利以后,对果实的营养成分除总酸含量稍低外,果实的总糖、果胶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