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个个税计算器

十三个个税计算器

个人工资所得税计算器 个人工资所得税计算器2020个人工资所得税计算器 个人工资所得税计算器2020


个人工资所得税计算器 个人工资所得税计算器2020


个人工资所得税计算器 个人工资所得税计算器2020


个税计算器,又名“个人所得税计算器”,根据收入类型、金额等,计算每笔交易应缴纳税款与税后收入等。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十三个个税计算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十三个月的工资跟正常工资一样按照区间范围缴纳对应的所得税即可。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税率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级距)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1,500元 不超过1455元的 3 0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 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 20 55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 25 1,00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 30 2,755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 35 5,50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超过57505元的部分 45 13,505

2011年,我国出台了新的个人所得税法案。这一算法明确规定了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原则。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税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两种计算方法。

(1)月薪超过3500的(不含保险),所得年终奖÷12,按照得出的数额找到对应税率,然后直接套入年终奖的计算公式,得出应缴税额。

例如,张先生年终奖金是24000元,而且当月工资为3600元。我们先算税率24000÷12=2000元,那么对应税率表应该是10%的税率和105的速算扣除数。

按照公式,应纳税额为:24000 ×10%-105=2295元

(2)月薪不足3500的(不含保险),则先从年终奖中拿出一部分钱,将当月工资补足3500元后,然后将剩余的年终奖金额套入计算公式,得出应缴税额。

例如,小白今年年工作,发放年终奖的当月工资扣除五险一金后为3040元,年终奖为1万元,那么小白应缴多少个人所得税呢?

根据公式,我们需要首先从年终奖中减去一部分补足3500元标准:3500-3040=460元。

然后扣除这460元,剩余年终奖金额计税:10000-460=9540元。

然后将9540元除以12得出795元,对应的税率为3%,那么年终奖扣税额为9540×3%-0=286.2元。

小白应缴纳年终奖个税286元。

第13个月工资的缴纳个人所得税

《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629号)规定,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其他单位在实行双薪制(按照有关规定,单位为其雇员多发放一个月工资)后,个人因此取得的双薪,应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对上述双薪所得原则上不再扣除费用,应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按适用税率计算纳税。

上述例子中,该会计师事务所在计算“第13个月工资”应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时,基本是按照国税函〔2002〕629号文件来执行的。但事务所的员工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第13个月工资”应认定为奖金,应按此数额除以12后确定税率来征税,他们的依据是《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文件。根据国税发〔2005〕9号文件的定义,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上述一次性奖金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

从“第13个月工资”和“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定义看,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比较难界定的。比如,有些企业在年终只有发13个月工资的规定,没有年终奖;有些企业是在年终考核后发年终奖,没有发13个月工资的规定;还有些企业既在年终对个人发放“第13个月工资”,也根据考核情况发年终奖。因此,“第13个月工资”和年终奖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只是不同企业的不同做法。

国税发〔2005〕9号文下发后,规定该文件自2005年1月1日起执行,以前规定与该规定不一致的,按此规定执行。同时该文件还明确了国税发〔1996〕206号、国税发〔1996〕107号文废止执行。虽然国税发〔2005〕9号文没有明确废止国税函〔2002〕629号文件,但国税函〔2002〕629号文件中关于“第13个月工资”征税的相关规定如何与国税发〔2005〕9号文衔接是我们重点关心的问题。

国税发〔2005〕9号文第五条规定,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从性质上讲,企业发放的除按劳动合同规定的工资外,其他形式的报酬都属于奖金性质。因此,“第13个月工资”也应该属于一种奖金形式。

在确定了这一点后,我们来看看在国税发〔2005〕9号文下,“第13个月工资”该如何征收个人所得税。

一、如果企业在年底只发放“第13个月工资”不发放其他性质的一次性奖金:“第13个月工资”应依据国税发〔2005〕9号文的规定,将“第13个月工资”除以12,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如果企业在年底既发放“第13个月工资”也发放一次性奖金:根据国税发〔2005〕9号文第三条规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方法只允许采用一次。同时结合第五条的规定,我们认为,对于企业既发放“第13个月工资”也发放一次性奖金,由于对“第13个月工资”和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关系,法律上也没有明确定义,企业可以在“第13个月工资”和全年一次性奖金中任选一个,按国税发〔2005〕9号文规定的方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但不能选择对“第13个月工资”和年终一次性奖金都按国税发〔2005〕9号文规定的方法来计算。如果选择一次性奖金按国税发〔2005〕9号文来计算,“第13个月工资”就必须和当月发放的工资薪金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选择将“第13个月工资”按国税发〔2005〕9号文计算,则年终一次性奖金就必须和当月发放的工资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例如:某企业与A员工签订用人合同时规定,每月除支付A员工工资3000元外,公司会在年底根据经营情况,给每位员工发放第13个月工资。除此之外,公司会根据人事部门制定的绩效考核办法,对被评选为“员工”的个人,派发1万元的年终奖。

(1)选择年终一次性奖金按国税发〔2005〕9号文来计算:

10000÷12=833(元),税率10%,速算扣除数25;

一次性奖金应纳税额:10000×10%-25=975(元);第13个月工资应纳税额:(3000+3000-1600)×15%-125=535(元);合计应纳税额:975+535=1510(元)。

(2)选择第13个月工资按国税发〔2005〕9号文来计算:

3000÷12=(元),税率5%;

第13个月工资应纳税额:3000×5%=150(元);

一次性奖金应纳税额:(3000+10000-1600)×20%-375=1905(元);

合计应纳税额:150+1905=2055(元)。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选择将一次性奖金按国税发〔2005〕9号文来计算比较划算。当然,“第13个月工资”和年终一次性奖金的数额和企业的薪酬结构是密切相关的。一般而言,对既发年终奖又发“第13个月工资”的企业来说,如果“第13个月工资”数额大于一次性奖金的,选择“第13个月工资”按国税发〔2005〕9号文来计算比较划算,反之则应选择年终一次性奖金。 ;

个人所得税计算器怎么用?

个人所得税征税内容

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他活动取得的所得。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

计算方法:

1.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扣除标准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3.应纳税所得额=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标准

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

个税计算器2020计算公式

个税计算器2020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1、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2、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3、累计减除费用,按照个税起征点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累计基本减除费用=5000元/月当前月份;

4、其中,速算扣除数和税率对应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分为7个档次。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0元的,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10;而的一档,也就是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45%,速算扣除数为15160;

5、工资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应纳的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法律依据】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

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遵循公平合理、利于民生、简便易行的原则。第五条 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子女,按本条款规定执行。

2019个税计算器哪款好用些?

工资达到税点时,就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2019个税计算器能够用于2019的个人所得税算法,采用EXCEL编写,填写税前工资、五险一金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例如:个税计算器、个税精灵、友商税费计算、天乐个税计算器、个税批量计算。

1、个税计算器

个税计算器是一款个人所得税计算软件,能够用于2019的个人所得税算法,采用EXCEL编写,填写税前工资、五险一金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就可以算出每月纳税额了,十分方便。

2、个税精灵

个税精灵是一款功能强大,覆盖所有个税计算类型,支持个税反算反推,提供Excel公式函数批量计算个税的绿色软件、完全免费、功能无限制;计算精准,详细例举计算过程中的各个参数,以及个税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公式和过程说明,让你明明白白纳税。

3、友商税费计算

友商税费计算是一款多功能税费计算工具,能帮助你了解税法和相关的税率计算问题,支持计算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印花税、购房税,作简单明了,并支持反算功能。

4、天乐个税计算器

天乐个税计算器2016是一款个人所得税计算器,可以将税前工资收入计算得出税后工资,以及所需缴纳的个税,还可以计算税后工资所得反推税前工资收入,软件界面有详细的个税税率表2016,以及对应的计算公式,方便查询核对。

注意事项:

个税计算器计算时主要用到计算税率表个人所得税率是由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根据个人的收入计算。

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收入达到缴纳标准的公民应尽的义务。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6月30日表决通过了个税法修正案,将个税免征额由现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适用超额累进税率为3%至45%,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

参考资料来源:

洛阳个人所得税计算器(洛阳个税计算器2018)

计算器说明

1、填写收入总额

2、扣除部分需要填写包括五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部分

3、点击计算即可计算个税!

计算器链接:点击进入

举例说明

应发工资:应发工资是应发工资的你的汇总薪资,没扣除你月应缴杂项的薪资。

实发工资:扣除了你缴纳项后的实际领到手的薪资。

举例说明:如小陈在2019年1月份应发工资为8000元,设他需要缴纳各项保险金1000元,在没有专项附加扣除的前提下,他的实发工资是多少呢?

1、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前收入-5000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通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为2000元,适用税率3%,速算扣除数为0。

2、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可以计算得出,应缴税款60元。

3、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各类保险-缴税=8000-1000-60=6940元。

好用的个税计算器有哪些?

钉钉内智能薪酬应用,支持

员工关心的个税扣款和个税专项扣除明细一目了然,随时随地手机查看,再也不用问个税扣多少、工资是否算错了。

对于hr对于员工来说都挺好用的。

2019年从新个税法实施以来,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究竟每月可以多拿多少钱? 2019 年 1 月个税改革之后,居民纳税起征点从 3500 元提高到了 5000 元,还可以享受六项专享附加扣除,也就是说员工到手的工资会更多了。 2019 个人所得税计算器哪个好用?必须是薪人薪事APP,全面

个税计算器app是一款多功能个人所得税计算软件

包括个人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等功能

个人工资税计算器

法律主观:

应纳税所得额 =工资收入金额-各项 保险费 -起征点(3500元)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速算扣除数 说明:如果计算的是外籍人士(包括港、澳、台),则 个税起征点 应设为4800元。

法律客观:

《中华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九)偶然所得。 《中华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中华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