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结构理论之父 组织结构管理理论
小蚪给大家谈谈组织结构理论之父,以及组织结构管理理论应用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所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
组织结构理论之父 组织结构管理理论
组织结构理论之父 组织结构管理理论
组织结构理论之父 组织结构管理理论
1、: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实体,都是由物质、技术、人和关系等方面或部分组成的协作系统。
2、它没有简单地把组织理解为人的,而是将组织界定为"由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系统"。
3、其基本特点:(1)组织是由人的活动或效力即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即巴纳德的组织概念所探讨的不是组织的形式而是组织的实质——人的行为。
4、(2)组织是一个系统,即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整人的活动和行为的相互关系。
5、(3)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即当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同其它部分的关系发生变化时,作为整体的系统也要发生变化。
6、(4)组织是协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两者揉和在一起,有时界限不太明确。
7、协作系统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其中组织是一个核心子系统;物质子系统是机械设备、材料等物质手段的系统;人员子系统指管理者和组成的;而子系统则是指一个协作系统同其它协作系统交换效用的系统。
8、协作系统以组织为核心,把物质子系统、人员子系统和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复合的整体。
9、(5)组织工作决不仅限于所谓"组织内部",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其"内部"协作关系和"外部"协作关系同等重要。
10、在它看来,作为管理者,不仅要注意内部问题,而且要注意外部问题,维持和加强种种协作关系是组织工作的核心之一。
11、不论哪一级别的组织,全都包含着三种基本要素:(1)协作意愿:其含义是自我克制,交付出个人行为的控制权以及个人行为的非个人化。
12、巴纳德认为,组织是由人组成的,但真正组成为一个协作系统的组织的,不是人,而是人的服务、动作、活动和影响,所以人们向协作系统提供服务的意愿是必不可少的。
13、(2)共同的目标:它是协作意愿的必然推论。
14、巴纳德认为,组织成员协作意愿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成员接受和理解组织目标的程度,如果组织成员不了解协作的目的和结果,就不可能诱导出协作意愿来;同时,一个目标如果不被组织成员接受,它自然也不会导致良好的协作活动。
15、所以,对组织目标的接受几乎是和协作意愿同时发生的。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