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电导率怎么计算

不同的温度时,醋酸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是不同的,298K时是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氢离子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醋酸根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349.82+40.9)×10^-4S,m^-225.mol-1=3.907x10^-4S.m^2mol6-1。

离子电导率计算公式 离子电导率计算公式k=zFUc离子电导率计算公式 离子电导率计算公式k=zFUc


离子电导率计算公式 离子电导率计算公式k=zFUc


40摄氏度为4.476x10^-S.m^2mol6-1

扩展资1、动手实验: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动手实验,可以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发现实验背后的原理和意义。料:

乙酸的羧基氢原子能够部分电离变为氢离子(质子)而释放出来,导致羧酸的酸性。乙酸在水溶液中是一元弱酸,酸度系数为4.8,pKa=4.75(25℃),浓度为1mol/L的(类似于家用醋的浓度)的pH为2.4,也就是说0.4%的醋酸分子是解离的。

二聚体有较高的稳定性,已经通过冰点降低测定分子量法以及X光衍射证明了分子量较小的羧酸如甲酸、乙酸在固态及液态,甚至固态半导体的掺杂程度会造成电导率很大的变化。增加掺杂程度会造成电导率增高。水溶液的电导率高低相依于其内含溶质盐的浓度,或其它会分解为电解质的化学杂质。水样本的电导率是测量水的含盐成分、含离子成分、含杂质成分等等的重要指标。水越纯净,电导率越低(电阻率越高)。水的电导率时常以电导系数来纪录;电导系数是水在25°C温度的电导率。气态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当乙酸与水溶和的时候,二聚体间的氢键会很快的断裂。其它的羧酸也有类似的二聚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

溶液电导率

电导是电阻的倒数,即 G=L/R 式中R—电阻,单位欧姆(Ω) G—电导,单位西门子(S) 1S=103mS=106μS 因R=ρL/F,代入上式,则得到: G=IF/(ρL)对于一对固定电极来讲,二极间的距离不变,电极面积也不变,因此L与F为一个常数。

溶液的电导率反映了溶液中离子传导电流的能力。电导率通常由电阻率的倒数来定义,即电导率k = 1/ρ。其中,ρ是电电导率是物质传送电流的能力,是电阻率的倒数。在液体中常以电阻的倒数——电导来衡量其导电能力的大小。水的电导是衡量水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它能反映出水中存在的电解质的程度。根据水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不同,则溶液导电的程度也不同。通过测定溶液的导电度来分析电解质在溶解中的溶解度。这就是电导仪的基本分析方法。阻率,k是电导率。,导电能力的强弱与溶液中离子的种类、浓度、以及溶剂的性质等因素有关。离子浓度越高,溶液的电导率就越高。此外,溶液的粘度、温度等因素也会对电导率产生影响。

电导率的影响因素:

超纯水机的水质监测

其中k的单位为S·m-1 ,c的单位为mol·m-3,所以摩尔电导率Λm的单位为S·m2·mol-1

实验室用水标准说明

实验室用超纯水对水质大都要求比较高,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又可分为三个级别用水:一级用水,电阻要求大于10MΩ(电导率低于0.1us/cm),主要用于有严格要求的分析试验,包括对颗粒有要求的试验。如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用水。一级水常用二级水经过石英设备蒸馏或反渗透及离子交换混合床处理后,再经过0.2μm微孔滤膜过滤来制取。二级用水,电阻要求大于1MΩ(电导率低于1us/cm),主要用于无机痕量分析等试验,如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用水。二级水可用多次蒸馏或反渗透及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用水,水用于一般化学分析试验。水可用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超纯水设备具备功能检测,可实现水质、流量、压力、液位等在线显示;系统设备可24小时不间断运行,无需人员值守;

质量标准:

1、整机1、离子浓度: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越高,电导率就越高。这是因为在电场的作用下,离子会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移动,形成电流。离子的浓度越高,移动的离子数目就越多,电流也就越大,电导率也就越高。可自动控制及在线监测,产水水质符合客户需求;

2、设备工艺设计合理,水质稳定,符合新版典卫生标准;

3、设备性能稳定可靠,能连续不间断稳定运行,自动化程度高;

4、设备整套机组结构紧凑,管路分布合理、简洁;

金属导线的电导率公式

由于弱酸的性质,对于许多金属,乙酸是有腐蚀性的,例如铁、镁和锌,反应生成氢气和金属乙酸盐。虽然铝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氧化铝保护层,但是在醋酸的作用下,氧化膜会被破坏,内部的铝就可以直接和酸作用了。

如果σ是电导(单位西门子),I是电流(单位安培),E是电压(单位伏特),则:σ = I/E

令:J=L/F,J就称为电极常数,可得到4、溶液的纯度、污染程度、杂质含量等因素也会影响电导率。因此,在分析电导率时,需要使用高纯度的试剂和器皿,避免杂质和污染的影响。 G=I2/(ρJ)式中:K=1/ρ就称为电导率,单位为S/cm。1S/cm=103mS/cm=106μS/cm。

电导率K的意义就是截面积为lcm2,长度为lcm的 导体的电导。当电导常数J=1时,电导率就等于电导,电导率是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表现。

为什么超纯水的电阻率为 18.2 MΩ.cm

2、离子迁移率:离子的迁移率越高,电导率就越高。离子迁移率取决于离子的性质(如电荷、大小、极性等)和溶液的温度、浓度、PH值等因素。

电导率的计算公式如下:X 是电导率, F 是法拉第常数, Ci 是某种离子浓度, Zi 是离子的电荷数 ,Ui指离子迁移率 X = FΣ CiZiUi 理论上,完全不含离子的超纯水在25oC时电导率为0.055μS/cm。 电阻率是电导率的倒数。 那么 R=1/X , 1/0.055=18.1818 约为 18.2 MΩ.cm 在25oC 时,NaCl浓度与电导率/电阻率值的关系。 NaCl (ppb) 电电导率K,电导G,电阻率ρ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K=JG=I/ρ 式中J为电极常数,例如:电导率为O.1μS/cm的高纯水,其电阻率应为: ρ=I/K=1/0.1×106=10MΩcm。导率 (μS/cm) 电阻率 ( MΩ.cm) 0 0.055 18.18 1 0.057 17.6 5 0.066 15.20 10 0.076 13.10 20 0.098 10.20 50 0.16 6.15 100 0.27 3.70 300 0.70 1.43 500 1.13 0.88 1000 2.21 0.45 5000 10.80 0.093 20000 42.70 0.023

比较相同浓度的KCl、KOH和HCl电解 质溶液摩尔电导率的大小,说明原因

PH值:酸碱度描述的是水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用pH值来表示。热力学标准状况时,pH=7的水溶液呈中性,pH<7者显酸性,pH>7者显碱性。

如果是相同的物质的量浓度,则KCl、KOH和HCl电解质溶液摩尔电导率的大小相等,因为这三种物质都是强电解质,都能完全电离,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0.99707.10-7/1000).548.42=0.05468μS.cm-1≈0.054μS.cm-1∴ρH2O=1/KH2O=1/0.05468×10-9=18.29(MΩ.cm)≈18.3(MΩ.cm) 由水的离子积为10-14可推算出理论上的高纯水的极限电导为0.0547μS.cm-1,电阻为18.3MΩ.cm(25℃)。 水的电导率的温度系数在不同电导率范围有不同的温度系数。对于常用的1μS.cm-1的蒸馏水而言大约为+2.5%-1。

如果是相同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则三者的摩尔电导率的大小是:KCl<KOH<HCl,因为在相同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下,这三者的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大小是:KCl<KOH<HCl。

扩展资料:

由于对不同的电解质均取1mol,但所取溶液的体积Vm将随浓度而改变。设c是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单位为mol·m-3),则含1mol电解质的溶液的体积Vm应等于1/c,根据电导率κ的定义,摩尔电导率Λm与电导率k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Λm=k·Vm=k/c

参考资料来源:

应该是因为三种物质不同的分子量决定的,浓度相同,说明含量一致,但分子量不同所以物质的量浓度不同,根据分子量的大小排列为:KCl>KOH>HCl,摩尔浓度的大小成反比,所以溶液摩尔电导率的大小是KCl<KOH<HCl

都是1-1价强电解质,当溶液浓度相同时,氢离子的摩尔电导率,其次是氢氧根离子,因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是通过氢键导电的,所以大于大于

盐酸弱电解质,有没有参与电离的分子也可以参与,KOH是强碱,KCl盐。

ph与电导率的经验公式

电导率反映的是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的性质有关,而PH值仅仅反映了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所以一般情况,溶液的电导率与PH值没有直接的数学模型。

使用pH试纸

pH试纸有广泛试纸离子导电是指在电解质溶液中或固体电解质中,离子能够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并从而导电的现象。以下是关于离子导电的详细:1. 电解质:电解质是指能够或熔融状态下产生离子的化合物。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完全离解,产生大量的离子;而弱电解质只能部分离解,产生少量的离子。2. 离子的迁移:在电解质溶液中或固体电解质中,离子会受到外加电场的作用而发生迁移。正离子(例如钠离子)在电场中向阴极迁移,而负离子(例如氯离子)则向阳极迁移。离子迁移的速度与电场强度成正比。3. 电导率:电导率是衡量溶液中离子导电能力的指标,用符号σ表示。电导率的单位通常为西门子/米(S/m)。电导率越大,说明溶液中的离子导电能力越强。4. 离子迁移的速率:离子迁移的速当量电导 液体的电导仅说明溶液的导电性能与几何尺寸间的关系,未体现出溶液浓度与电性能的关系。为了能区分各种介质组成溶液的导电性能,必须在电导率的要领 引入浓度的关系,这就提出了当量电导的概念。所谓的当量电导就是指把1g当量电解质的溶液全部置于相距为1cm的两板间的溶液的电导,符号“λ”。由于在电导率的基础上引入了浓度的概念。因此各种水溶液的导电来表示和比较了。在水质监测中,一般通过对溶液电导的测量可掌握水中所溶解的总无机盐类的浓度指标。温度对电导的影响 溶液的电阻是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即溶液的浓度一定时,它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增加的幅度约为2%℃-1。另外同一类的电解质,当浓度不同时,它的温度系数也不一样。在低浓度时,电导率的温度之间的关系用下式表示: L1=L0[1+α(t-t0)+β(t-t0)2]由于第二项β(t-t0)2之值较小,可忽略不计。在低温时的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可用以下近似值L1=L0[1+α(t-t0)]表示,因此实际测量时必须加入温度补偿。率受到离子的电荷和电荷密度、温度、溶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离子的电荷越大,迁移速率越慢。5. 应用:离子导电的现象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例如,电池和燃料电池利用离子导电来实现电能的转化;电解质电阻用于测定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电泳技术利用离子导电性,将带电的分子或离子分离。6. 固体电解质:除了电解质溶液外,某些固体也具有离子导电性能。例如,氧化铜和氧化锌等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能够导电,因为它们具有缺陷结构,可以容纳离子迁移。总之,离子导电是指在电解质溶液中或固体电解质中,离子能够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并从而导电的现象。离子导电在能量转化、分析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和精密试纸,用玻璃棒蘸一点待测溶液到试纸上,然后根据试纸的颜色变化对照标准比色卡可以得到溶液的pH。pH试纸不能够显示出油份的pH,因为pH试纸以氢离子来量度待测溶液的pH,但油中没含有氢离子,因此pH试纸不能够显示出油份的pH。

物理化学习题求离子积,麻烦仔细的解题步骤哦谢谢

式中KW称为水的离子积[H+]2=[OH-]2=10-14∴[H+]2=[OH-]2=10-7lH2O,0=λOH-,0=349.82+198.6=548.42S/cm.mol2已知水的密度d25℃/H2O=0.9970781cm3 故原有设为1的水分离子浓度只能达到0.99707。实际上是仅0.99707份额的水离解成0.99707.10-7的[H+]和[OH-],那么离解后的[H+]和[OH-]电导率的总和KH2O用下式求出:KH2O=CM/1000λH2O

电导的温度系数 对于大多数离子,电导率的温度系数大约为+1.4%℃-1~3%℃-1对于H+和OH-离子,电导率温度系数分别为1.5%℃-1和 1.8%℃-1,这个数值相对于电导率测量的准确度要求,一般为1%或优于1%,是不容忽视的。纯水的电导率 即使在纯水中也存在着H+和OH-两种离子,经常说,纯水是电的不良导体,但是严格地说水仍是一种很弱的电解质,它存在如下的电离平衡:H2O←→H++OH或2H2O←→H3+O+OH-

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349.828[1+0.0139(t-25)]+40.9[1+(t-)]x10^-4S.m^2.mol^-1

其平衡常数:KW=[H+].[OH-]/H2O=10-14

怎样用电导率的单位换算?

298K以上可以用公式。

二戚祥搏、在表示电导率时,常用的单位有μs/cm和ms/cm。μs/cm是指每厘米的电导率为微秒级别的电导率,而ms/cm则是指每厘米的电导率为毫秒级别的电导率。换算关系是1μs/cm=0.001ms/cm。

学溶液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的指标。习物理的方法

2、建立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帮助理解物理概念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便于分析和解答。

离子电导率

ph与电导率的经验公式:PH==8.57+Lg(比导-1/3氢导)。

离子电导率(用λ表示)是一种物质发生离子传导趋势的量度。

3、练习计算:物理考试中常常涉及到计算,因此练习计算是必要高祥的。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掌握物理公式的运用和计算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离子导电(ionic conduction)是指以正、负离子在电场中的定向运动构成的导电过程。电解质的溶液以及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都有离解的正、负离子从而具有离子导电性。

国内在六十年代末开始以稳定氧化锆为隔膜材料的高温燃料电池的研究。七十年代初开始以钠为隔膜材料的钠硫电池的研究。此后也进行其它离子导体的研究,体现在1980年在黄山举行的届全国快离子导体学术讨论会上有银、锂、钠、氧和玻璃态等各类离子导体的学术论文。

在以后每两年举行一次的全国会议上,无论文章的数量、质量或参加人数都逐年增加,研究范围也逐渐扩大,并在某些方面获得了应用。

如前所述,在六十年代后期,快离子导电现象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至七十年代中后期逐渐形成门类。1983年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林祖缓等编著快离子导体(固体电解质)一书,书中也分述了各类离子导体。

影响离子迁移的因素

离子迁移通道的尺寸。一般相互连通的通道其瓶颈的尺寸应大于传导离子和骨架离子半径和的两倍,但太大也不好。迁移离子浓度需高,活化能需低。一般说来,迁移离子在结晶学上不相等的位置在能量上应相近,离子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位置时越过的势垒低,从而降低了活化能。

离子从一个位置迁移到另一位置时,必须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状态,即一系列的配位多面体。配位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离子迁移的难易。一般配位数愈小,离子愈易迁移。是骨架离子或迁移离子,都希望能有较大的极化率,极化率表征离子的可变形性,极化率高有助于离子迁移。

电导率是什么意思

3、温度: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非常大。随着温度的升高,离子的运动速度加快,迁移率提高,电导率也会相应地提高。因此,在分析电导率时,需要严格控制温度。

电导率的意思是用来描述物质中电荷流动难易程度的参数。

溶液的电导率还可以用于研究和理解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例如,通过监测反应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可以了解反应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帮助理解反应机理。

电导率,物理学概念,也可以称为导电率。在介质中该量与电场强度E之积等于传导电流密度J。对于各向同性介质,电导率是标量;对于各向异性介质,电导率是张量。生态学中,电导率是以数字表示的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单位以西门子每米(S/m)表示。

电导率(conductivity)的意思是用来描述物质中电荷流动难易程度的参数。在公式中,电导率用希腊字母σ来表示。电导率σ的标准单位是西门子/米(简写做S/m),为电阻率ρ的倒数,即σ=1/ρ。

电导率的影响因素

1、温度

电导率与温度具有很大相关性。金属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半导体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一段温度值域内,电导率可以被近似为与温度成正比。为了要比较物质在不同温度状况的电导率,必须设定一个共同的参考温度。电导率与温度的相关性,时常可以表达为,电导率对上温度线图的斜率。

2、掺杂程度

3、各向异性

有些物质会有各向异性的电导率,必需用3X3矩阵来表达(使用数学术语,第二阶张量,通常是对称的)。

以上内容参考